|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5 19: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namlow摘要: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转) 712/14
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
原文:
http://hongdou.gxnews.com.cn/forumview.asp?topic_id=2328307%20
namlow摘要:
郑张尚芳分析了与客家话相当接近的浙南畲话,指出浙南畲话不是畲族学的客家话,有可能是两者都从湖南迁向广东,畲族在唐代又迁到浙
南,此过程中两者都学了古中国的南部官音,然后又因居住邻近而相互交融"
。
线粒体DNA的研究持续了较长时间,它单纯的母系遗传特征避免了混血影响,较多的突变类型又可籍以区分个体,所以研究现代人群线粒体可以
追溯其女性祖先的遗传特征。
SNP单倍型在各民族系统间也有特异性的分布,有一定的民族标志作用¨
。
1.1 研究对象
福建长汀各地的客家男子148人的血样。各个体经查没有可知的外来血统,都是较纯正的客家人。
2 结 果
我们计算出了客家人父系遗传结构中3个人群结构的混合比例,汉族约80.2%
,畲族约13% ,侗族约6.8%
。可见,虽然客家人中汉族成分占绝大多数,但其他来源都大于5%
,也不可忽视。
图2中各地汉族人群可以分辨出中原组、华东组、湖广组和西南组。福建其他汉族基本归人湖广组,而客家人归人了中原组,与河北、山西汉族最接近。
2.5 Region V 9
bp缺失提示的客家人母系遗传结构对客家人的线粒体Region
V区段的检测发现有19.7%左右的9
bp缺失(单拷贝)个体。中国9 bp
缺失的比例
在苗瑶语群体中最高,特别是湖南广西之间高达30%
一50%
,而中原汉族则维持在10%上下。畲族的比例为15%
,客家人比畲族稍高,但
没有显著差异,而明显高于中原汉族。
所以罗香林的观点是有一定根据的,但并不全面。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客家人相当高的H6比例是与中原汉族不同的,这不知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的,还是在中原时­就与其他部落不同。但是南方确实有许多汉族特殊群体H6比例偏高,这是个有待探讨的现象。
如果客家人真的来自中原,他们应当是通过湖北、江西进入闽西的。在通过湖北时,融人了部分当地荆蛮土著的M7突变个体。当然也无法排除这部
分M7个体是后来个别地迁入客家人地区的可能性。
而客家人则不同,更多地偏向了苗瑶群体。所以,客家人中虽然也有百越成分,但其受畲族影响大得多。畲族是唐宋时期从广东迁来的苗瑶类群体,
母系血统比父系血统的交流频繁得多,所以父系结构上客家人13%
的畲族成分对客家总体遗传结构而言可能是很保守的估计。从母系的线粒体Region
V的9
bp缺失情况看来,客家人与北方汉族差异颇大,而基本与畲族一致。可能这两个群体之间的通婚曾普遍发生。
很可能存在有些地区的客家人完全或主要来自畲族。这要更多的田野调查来验证。特别是其他客家人聚居区,比如广东梅州、江西赣州等地的客家人,其遗传结构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能认为必然和福建长汀的一致。
因此推测客家人最早的成分可能是荆蛮族,故而在客家人的遗传结构中会有部分来自湖南湖北的苗瑶成分。但是,如果认为原始客家语并不是中原移民带
来的,又怎么解释客家人的遗传分析汉族为绝大多数,又与中原汉人最接近呢?客家话的形成过程中,当原始客家话在荆蛮人中形成以后,尽管每个时代
都有大量的中原移民加入,因而改变了这个语言社团的遗传组成,但是他们也都是陆陆续续移入的,一代一代地融进客家的语言社团。每移进一个家庭,
他们的子女这一辈就学会了客家话,完全融入并壮大了客家语言社团。所以语言的特征保留了,但是遗传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客家话也不断地变化,
但是主要是受汉语权威方言的影响。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客家人与畲族一起南迁到赣闽粤交界,长期的接触使畲族人接受了客家话。
所以客家人的遗传结构与其语言特征相印证,提示这一民系可能是在荆蛮族的核心上不断加入汉族移民形成的。这也支持与传统的语言史观不同的观点,认为大部分的南方­汉语方言,最初可能是南方原住民在中原汉语不断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7-1-15 19:3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