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客家語,就沒有客家人」,高雄市客委會和本地耆老、學者昨天指出,客家母語流失嚴重,全市近卅萬名客家人,50歲以上者一半不會講母語、15歲以下者會講的不到13%。
客委會主任委員廖松雄進一步說,連會講客家語的學校教師,參加培訓目的是累積時數,缺乏母語傳承的使用感和熱誠,加上行政工作和家庭羈絆,不願犧牲時間教學,客委會傷神且傷心。
客委會為了記錄港都客家歷史,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今年7月起3年編撰「高雄市客家族群開拓史」共5冊,第一冊「回歸原點與文化追尋」昨天出爐,多名參與田野訪談的客家耆老、學界對客語流失憂心忡忡。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長黃有志說,半年訪談許多客家家庭,港都客家籍人士從各地遷移而來,其中大陸來的外省客家人,存著「嫁」來台灣的想法,對土地有強烈認同感,汲汲融入台灣本地族群。
黃有志說,許多客家老一輩感歎「沒有客家語,就沒有客家人」,擔心年輕一代不會講、不想學客家語,客家歷史和精神傳存事倍功半,建議教育局和社會局多舉辦母語交流活動,讓客家母語順利延續。
廖松雄說,港都客家人估計25到30萬人,以桃竹苗、台中東勢、屏東和高雄美濃四莊頭為主,由於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多,母語傳承難度高。
客委會統計,目前全市32所國中小學設置母語班或透過社團,教客家小朋友學母語。廖松雄感歎,客語師資嚴重不足,連受過母語訓練的老師也不願犧牲時間教學,只能委託高師大客家文化研究所繼續培訓。
【2006-12-30/聯合報/C2版/高市澎縣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