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22|回复: 5

鹤山客家方言与民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2 15: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话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主要流行于闽西、赣南、粤东、粤中、粤北和广西、湖南、四川、台湾的部分地区以及海外华侨中,使用客家话的人数约有6500万人。
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县份的不同乡村之间,客家话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然就总体而言,凡是客家人在语言上都可以互相沟通,共同点大于差异点。它的发音、基本词汇、常用句式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客家话成为客家文化的首要标志和特点。目前,客家话公认以梅县话为标准。
鹤山客家话与梅县话大同而小异。例如,自称“我”为“厓”(加亻旁),广西人干脆称客家话为“厓话”。又如,“瞌睡”称“笃目睡”、“晒太阳”称“炙日头”,“睡觉”称为“睡目”,“出洋”称为“过番”,“鸡蛋”称为“鸡春”,“做工”称为“做细”等等,与梅县话完全相同。
但鹤山客家话并非源于梅县话,因为鹤山客家人大多数来自惠州府属下的惠阳、紫金、新丰等县,他们带来的是与梅县话本有差异的惠州客话,如磨、砻不分(梅县话分砻谷,磨粉;给谷子脱壳的工具叫砻,把米麦碾成粉状的工具叫磨)、称“惊”为“狂”,称“妇人家”为“姑娘嫲”等。肩挑、手拿都叫kai,“你挑两箩谷去”、“你拿一支笔去”两句的动词本是不相同的,但是鹤山客家话表达“挑”和“拿”的意思时都说kai,kai的书面形式是“扌”旁加“亥”,它是一个客家方言字。
来自不同县份的客家人,在鹤山经过近300年左右的交流与融合,语音逐渐趋于同一。使用人数少的小方言融合于使用人数多的另一小方言之中,形成了以惠州客话为基础的、吸收了广府话的许多成分在内的鹤山客家话。这种融合今天还在继续:假如一个梅县人来到鹤山,他必然迁就鹤山客人,在与他们交谈时学讲鹤山客话,同时还保留梅县话;但他的第二、第三代子孙的语言就会吸纳更多的鹤山客话成分,甚至完全同化于鹤山客话,不会讲梅县话了。例如,祖籍五华的八旬老人温志光已完全不会讲五华话,祖籍平远的九旬老人杜永显已感到当代平远话有些难懂了。他们日常讲的都是鹤山客家话。鹤山境内通用的客家话基本上是统一的,有自己特色的。
鹤山客家话较之来源地语言的最大变异,是受广府话的影响很明显,而且后一代比前一代更明显。因为客家人在鹤山是少数,他们的社会活动与本地广府人难于分开,彼此交往多。鹤山客话就部分地吸收了广府话的读音、词汇和句式,如称“阿爸”为“老窦”、称“纸币”为“银纸”,称“洗身”为“冲凉”等。句式方面也如此。“我比你高”在客话中说“我比你过高”、在广府话中说“我高过你”,但在当代青年人中,使用“我高过你”、“我快过你”一类句式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赤溪客人入迁台山的时间与来源地与鹤山客人大致相同,但赤溪客话受广府话影响相对较少,在粤东人听来,赤溪客话比较纯正。初到鹤山的梅县人不能全部听懂鹤山客话,只有学会了广府话之后才能全部听懂鹤山客话。
鹤山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奇葩。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形象、机智幽默的语言,多样化的腔调,获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不息的生命力。客家山歌在客属地区广泛流传,但在不同的县份或乡村各有自己最熟悉的腔调(腔板、板路),近年在各地举行客属联谊活动、恳亲活动中,往往有山歌会演,来自不同地方的表演者能唱出几十种不同腔调的山歌,百花齐放。在梅州,上世纪50年代就有文艺工作者收集境内各地流行的山歌腔调(板路)200余种,编成新剧种——山歌剧,剧目不少,常演不衰。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话演唱的、群众的口头创作,以七言四句为最常用格式,唱词多用起兴、谐音、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其中,流传最广、最为群众喜爱的作品也有人为它作文字记录,流传到外地。
鹤山的客家山歌是鹤山客人从粤东带来的,流行的有长音山歌、竹板山歌两种腔调,也具备上述艺术特色(歌谱见本书附录“四堡山歌”)。以下一组是长音山歌歌词:

女:想唱山歌无口才,想捉鹧鸪无雕媒。想照蛤蟆无灯火,柬好阿哥难做堆。

男:岭岗顶上种布惊,唔使淋水也会生。总爱两人情相愿,唔使媒人也会成。

女:丝线织网丢落河,唔知网里有鱼么。阿哥人才妹中意,唔知阿哥爱妹么。

男:河里撒网尽力丢,有鱼无鱼慢慢收。阿妹恋哥心莫急,团圆日子自然有。

女:白鹤落田脚系长,莫怪阿妹唔大方。初恋阿哥妹胆小,嫩草唔曾见过霜。

男:墙内种花墙外开,花高树矮伸出来。心想上前剪一朵,新打剪刀口难开。

以上一组男女对唱,在鹤山流行,在赤溪也流行。是鹤山人带过去的呢,还是他们的祖先从粤东老家分别带过来的呢?两种可能都有。

以下五首是竹板山歌:

绣五更

一更鼓打月东升,妹在房中绣手巾。绣条青龙长五尺,时时刻刻绕郎身。嘱郎永远莫断情。

二更鼓打月照楼,手拈花线绣枕头。不绣闲花并野草,绣对鸳鸯水面浮。同郎偕老到白头。

三更鼓打月当空,绣幅帐围挂房中。爱绣农村山水景,花香谷熟四时红。年年庆祝收成丰。

四更鼓打月西斜,绣对红灯画朵花。红灯挂在门楣上,照耀郎家真光华。同郎携手转婆家。

五更鼓打天大光,绣好新鞋送情郎。莫嫌妹妹绣工浅,左是金鸡右凤凰。相亲相爱甜过糖。

客家山歌中以表现男女恋情的最为精彩,表达感情大胆奔放,热烈如火;但恋情并非全部甜蜜,其中也有苦涩。传统的情歌,还反映了热爱自由的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这类情歌唱来回肠荡气,激动人心。

男:一条山岗绕绕长,行了一昼正(才)半岗。有情妹子半路等,无情妹子照岗上。

女:上岗唔怕岗子长,路上遇到有情郎。同郎行路当坐轿,语言落肚甜过糖。

男:上了一岗又一岗,一身大汗热难当。路上遇到有情妹,衫尾拨到两人凉。

女:妹在这岗郎那岗,两人热得正难当。哥系鸡春妹鸭卵,样得打烂共盘装。

榄树开花花揽花,阿哥揽上妹揽下。牵起衫尾等郎揽,等郎一揽再回家。

新买扇子七寸长,一心买来送情郎。嘱咐情郎莫拗撇(掉),两人睡目好拨凉。

十送郎(录四)

送郎送到祖公堂,阿哥点烛妹点香。阿哥点烛多富贵,阿妹点香保安康。

送郎送到白石岗,踢破脚趾血茫茫。扯开罗裙包脚趾,阿哥痛肉妹痛肠。

送郎送到船渡头,问郎何日正(才)回头。去时菱角未开花,转时菱角满塘浮。

送郎送到船渡头,哥妹分手心忧愁。赚到银钱回家转,转来家中建高楼。

哥,样边好!满村人讲焰焰条(汹凶的样子)。朝喊磨刀晡喊杀,唔知有命见哥冇!

妹,你莫狂(惊惶)!几大事情哥担当。若系有人刁难妹,阿哥带妹走南洋。

客家山歌反映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不限于爱情。传统山歌里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劳动的艰苦与无奈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长工歌》:

正月排来请个新阿哥,司头(雇主)吩咐细头(工夫)多。这般工夫真难做,家中贫困无奈何!

二月排来田水深,脚踏田头水湿身。食口熟烟停下手,司头闹(骂)到泪淋淋。

三月排来秧苗青,春耕工作唔算轻。又爱驶牛又担粪,自家辛苦唔敢声。

四月排来担烟青,肩头担肿苦难堪。一日晒烟翻几次,一造磨烂几件衫。

五月排来割黄芒,黄芒裹粽满村香。司头仔女食到剩,长工阿哥无条尝。

六月排来是半年,半年辛苦又无钱。屋家父母年纪老,又无妻子奉亲前。

七月排来做田完,田头伯公挂纸钱。司头兄弟来请饮,长工得做食无缘。

八月田工唔算多,耘田做妥等割禾。司头叫我割山草,日日上山受折磨。

九月排来是重阳,满田禾稻变金黄。日间割草做到死,夜夜开工整晒场。

十月排来是立冬,收割季节又重逢。谷米割来如山阜,可怜长工无一筒。

十一月来落雪霜,长工阿哥苦难当。霜雪侵人手脚爆,条条裂痕血茫茫。

十二月来满一年,算盘摆开算工钱。九归算完心麻乱,空手回家泪涟涟。

回到家中见亲娘,亲娘滴下泪两行。卖花之人插竹叶,何日云开见日光!

客家人逢年过节,红白好事都唱山歌,山歌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着,反映他们的风俗习惯。

闹新年歌

正月初一闹新年,家家烧香奉祖先。尊奉祖先千百拜,欢欢喜喜庆团圆。

初二奉拜祖公堂,男女老少看新娘。新娘梳起龙凤髻,头插金钗十二行。

正月初三送瘟神,家家户户爱扫清。除去瘟神添富贵,一年又比一年兴。

正月初四好探亲,喜气洋洋气色新。恭喜老人添福寿,后生出门遇贵人、

正月初五出年宵,工农商学见高潮。各人就有各事业,黄金满柜是逍遥。


云乡镇田心村著名山歌手彭兆隆老人为本书写作组提供了一批传统山歌资料,其中还有《月索歌》、《解字歌》、《十字歌》《乞食歌》、《采茶歌》等,反映了旧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文化生活的一些内容,如通俗小说、说唱文艺、戏曲的传播情况等。

山歌也被劳动人民用来歌唱解放前后的两种不同的生活。

皂幕山背贼巢乡,几多人家受灾殃。有钱人家钱买命,无钱死在大路旁。

说起贼巢人惊慌,打家劫舍极猖狂。多少孩儿被托走,父母亲人哭断肠、

皂幕山高水流长,红花绿树映山乡。云乡地区新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22: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篇文章的作者姓名、出处、发表年份?
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0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具体来源我忘了,我是在网上搜到,作者是在鹤山的沙坪的一个老师,好象是鹤山一个有名的民俗家,鹤山县志好象他有份编写的。
未经该作者同意,引用他的文章在此抛砖引玉,歉意并表敬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2 1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
我查到了,作者是徐晓星,这里有他关于鹤山客家的系列文章:http://kejiaren.com.cn/newEbiz1/ ... 7268f7ffbe0d234c8ec
另外,论坛也早有一篇文章介绍他的《鹤山客家史》: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035&t35035.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20: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不错啊,有没有音频或视频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6 07: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捱也系鹤山既客家人哦。鹤山客家还有自己喊自己“哀”(ngoi,我)既,雅里(我们)喊gia(他们)“ngoi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6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