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3|回复: 1

客家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17 14: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特的客家精神,是鉴别客家人的四要素之一。客家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
为汉民族中优秀的一支。美国学者韩廷敦在《种族的特性》中说:“客人这族是中
华民族的精华。”传教士肯贝则说:“客人确是中华民族最显著,最坚强有力的一
派,他们的南迁是不顾屈辱于异族的统治,由于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所以养
成他们爱国爱种族的爱国心理,同仇敌忾的精神,对中华民族前途的贡献,将一天
大似一天,是可以断言的。”英国学者布肯顿在《亚细亚人》一书中,一连串举出
客家人的勤劳、耐苦、节俭、慷慨、团结、爱国、敢作敢为等优点,赞美客家人是
“牛乳上的乳酪”,最后认为“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亚细亚精神”。

  外国学者如此高度评价客家人及其精神,那么什么是客家精神呢?精神是指人
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良心等。客家精神应是指
客家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客家人自觉的心理状态。关于客家精神的课题,前辈及
学者们已多有探索和论述。他们从客家历史发展及演进中分析客家民性、民风的特
点,指出客家精神的特质,如客家学大师罗香林先生提出七点客家特性。张奋前先
生指出客家民性有七点特征。李开仁先生指出客家人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有杰出的
表现,光耀全球,举世同钦,是由于客家人具备了八项民风。客家先贤胡文虎先生
根据客家人的传统特征,指出四点客家精神。前辈学者贤人的论述都有相当独到的
见解,但有关客家人的特质则是意见大体一致的。综合而言,客家精神其核心是团
结与革新,开拓与进取。

  客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密切。客家精神是
在客家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为客家社会的人文发展起引导作
用。客家人来源于中原汉民族,北方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煅造出客家人的乐生迈
进、刚强弘毅,勇敢豁达,客家人是“北方强者的血统与遗传”。客家人作为汉民
族一支民系,其形成和发展,经历数次大迁徙,颠沛流离,世事多艰使客家人养成
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的特性,客家人是“自然环境和人为环
境影响或选择下的适者”。客家人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验和磨
炼,使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
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的凛然自傲之气,使他们成为“民族心
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客家先民是中原华胄,他们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
较高的文化素养,虽经辗转流徙,其文化气质不变,他们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
,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气息使他们成为“优者的
遗业与涵儒”。客家民系最值得称道的可贵之处在于客家妇女的地位不同一般。客
家女无缠足怯弱之习,她们能躬操耕作,主持农计,她们朴素节俭,勤劳洁净,崇
敬丈夫,热爱儿女,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维护家庭,她们以坚强和聪颖,在世界
妇女中占有重要地位。客家妇女的特性充分体现出客家精神的精髓所在。

  客家人普遍存在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这是由于客家民系是在迁徙流移
中形成 。客家先民饱受战乱和压迫带来的痛苦,因此客家人对家园的安定,国家
的强盛,民族的崛起有着强烈的渴望。日本人山口县造高度赞扬客家人,认为“他
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至南方,因此,他们的爱
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翻开数百年之中国历史,没有一
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竹越三郎则认为“客家是台湾最开化,最坚强
和最富民族意识而不易统治的民族,他们的团结力尤为惊人,以致统治当局,不得
不限制他们的居住地区,使其不得聚集在一处。”。在客家先民从第一次迁徙开始
,近千年的历史中,客家社会涌现出不少爱国爱乡的民族英雄。如南宋末的爱国英
雄文天祥,他是江西客家人,起兵勤王所率之队伍多是粤赣边区的客家人。明末东
莞客家人袁崇焕为抗清护明,竭尽忠心;清中叶发动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及其部
将,大部分为客家人。清末勇敢抗击日本海军进攻的丰顺客家人丁日昌,抗日保台
的民族英雄蕉岭客家人丘逢甲;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是客家后裔,其助手廖仲凯
,邓仲元,姚雨平则是客家人,北伐名将叶挺,张发奎,抗日战争中十九路军将领
蔡廷锴,国民党抗日烈士谢晋元,中国共产党的著名将领朱德,叶剑英,刘亚楼,
萧华等,都是客家人氏,他们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爱乡民族意
识,成为客家人的杰出代表。

  客家的爱乡观念,还体现在留居海外的客家人身上。这些客籍华人大多深切关
心祖居地故土的社会发展和家乡建设,往往慷慨出资赞助家乡的社会公益和福利事
业,体现出游子的爱乡情怀。

  客家精神是革命的精神,客家精神也是一种激励人向上的精神,客家精神还是
和睦亲邻、繁荣社会的精神。发扬客家精神,于社会进步,于民族发展,于家庭和
睦,于个人上进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8-17 14: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的精神

一、 逃亡的寓言

逃亡是一种过程,这过程寓示着一种姿态,它不绝地勇敢向前,对虚无缥纱的彼
在充满期待;同时,它又频频回首,对此在流连不已。最初的逃亡景象是生动与
惊心动魄的,它是一次先锋精神对传统保守的激烈挑战与胜利。

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逃亡史,它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文化积极干预政治的惨败教训
以及流氓无产者大举造反的深层内涵,多灾多难的中国因着频繁的战乱滋生了许
多痼疾,人民习于战乱,疲于奔命及养家糊口的同时,安宁和平的平淡日子成了
一种珍贵的记忆。墨守成规及无休止的忍耐力在无限地延伸,战乱之间的和平间
隙在珍视中极限地延长。

没有统一的信仰使得任何和平都成了王公贵族式的诺言,优秀或不优秀的中原汉
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扶老携幼走上旷野。

这便是一次逃亡记忆的开始,这次被迫与无奈的逃亡终于把这支特殊的队伍锻就
成赫赫有名的一支民系。他们并不是天生优秀的,只是逃亡的过程赋予了他们以
一种含义,这便是一种彼在对此在的否定与反抗,彼在的家园充满诱惑,而此在
则充满动荡与危险。

真正的逃亡应当是主动的,是一种积极的对此在的背叛与反动;而客家人的逃亡
在更大意义上则是一种耻辱,因为它是软弱的反动及无奈的背叛。当然,由于背
景的可容性,这种耻辱被战乱中的记忆轻轻抹杀了。

二、 客旅与寄居

逃亡带来了“被抛在路上”的实际感受,颠沛流离的痛苦是一种话语记忆,它深
刻地打印在破败家园所余剩的温馨之中,流亡途中不坚定的流亡者实际上又成了
一个背叛者,他反过来对彼在大举反抗,而对此在的陌生地投降。在他们中止逃
亡的过程中,他们优秀的精神亦一同被中止了。

然而,仍然有人在企盼一个更美的家乡,他们凭籍信心日月兼程地修习苦难的功
课,终于,一种精神得到放光。

可心想象,一个民族不意识到自己是流动的,那实际上是一种危险。流动,实在
地说就是一种家旅与寄居的生活意识。对于一个人而言,就是以客为家,承认自
己是客旅是寄居,这并不很深奥的道理,而是一个智慧的人所拥有的最基本的认识。

当然,这种认识只有“在路上”才能有深切的体会,而任何的滞留特别是过长的
定居都是对这记忆与认识的可怕抹杀。也许,客家先民曾经不止一次地拥有这种
记忆,但现在定居于南方群山之中客家人则悲哀地失去了关于“流动”的影像,
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远远地比生活在本土的中原汉人更加保守与禁闭。

三、重建记忆

历史总在苦痛中造就某种辉煌的遗产。经过几代人的辗转迁移,饱受风雨血泪之
苦的客家人终于在南方群山之间找到立足的根基,在蛮荒之地重建家园无疑以缺
乏构筑了另一种痛苦,而反叛是以逃亡为一种苦难的。于是,自东晋始的客家先
民那筚路褴褛的悲壮之旅宣告结束。当然,重建仍然是一种过程,它是流动的,
因而也是充满生机的。然而,一旦物质上的家园得到重建,精神上的家园就在很
大程度上丧失了。因为,伴随着物质家园得到重建,南方群山庇护下的闲适生活
必然以另一种可怕的方式吞噬着客家人关于战乱与灾荒的记忆。而记忆的消失与
转换则必然让客家后裔失去许多优秀的品质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在精神。

一个民系的精神是这个民系得以站定的根基,没有精神的民系是不存在的,正如
举世闻名的犹太人一样,他们的卓越的精神使他们即使四分五裂也仍然成为最优
秀的一支民系。

客家人正是在重建中沿袭了先民的那根深蒂固的记忆。在建筑方面,会馆、客栈
、屋桥、街区、城门、祠庙都在相当大程度上复现了最初关于本土的印象。浓厚
的本土情结同时也融合贯通于民居的建设,极具客家特色的土圆楼、围屋、九厅
十八井都在眼目所及的范围内留下了关于战乱与灾荒的血泪史。

无论在什么方面,客家民系都是一支城府很深的队伍,世俗的功句利禄在它身上
往往得到光明正大的正言,而为官与仕途则成为奋发进取的代言。在这个商人没
有地位的地盘上,富裕一直与客家人绝缘。直到有一天,南方本上的客家又开始
了大规模外迁与逃亡,远涉重洋的富豪巨贾才以荣归故里打破了这牢固的神话。
当然,不管这些以客为家的人们走得多远,他们最终总是不辞万里赶回故里寻根
访祖。虽然不能说它是进步的,但它却在相当大程度上维系了这个民系的繁荣与
稳定。可以说,没有宗族观念就不会有客家民系的精神。

在此,宗族与规模庞大的宗祠敬拜已经成了一个巨型符号,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很
多便在这符号中诞生与延展,其中之一的家庭关系,即男人在外,女人在内的组
织能够得到长期维持也跟这一切息息相关。当然,这一切对于当代人而言都是一
种奢侈,因为它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