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7|回复: 2

中国首位职业劝捐员3年劝96人捐出眼角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5 11: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首位职业劝捐员——3年劝96人捐出眼角膜


  11月4日,当陈淑莹出现在莲塘医院4楼的时候,47岁的邓到君顿时哭得胀红了眼,她担心只要陈淑莹一来,她的儿子将得不到全尸。“她要拿走我儿子的眼睛,你要知道我是从这么小把儿子养大的。”


  今年28岁的陈淑莹是我国第一位职业劝捐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劝人死后捐献眼角膜。她要听着别人痛哭,看着别人流泪,甚至还要忍受别人的怒骂。作为我国人体器官捐献最前沿的一名工作者,她走着一条异常艰难的路。


  从2003年至今,她成功劝捐96例,帮助212人寻找到了光明。令她最感困惑的是有效劝捐的线索非常难找。据统计,我国等待角膜移植的病人高达200万,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000~2500例。


  近日,深圳成立了首支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队,陈淑莹当了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这让她更充满了希望。


  安,作为一个母亲,她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一位即将到来的人:陈淑莹。因为她心里明白,只要陈淑莹一到,就意味着她儿子夏超明在这个世界上活不了多久了。更让她心如刀绞的是,陈淑莹是来劝她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出来的,“儿子死了还不能留个全尸”。

  本来邓到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见陈淑莹的,但是头一天晚上,丈夫夏跃燕给她做了足足5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商量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出去。作为妻子,她实在拗不过丈夫,只好哭着勉强顺从了丈夫的意思。但还没有等到陈淑莹来,邓到君就支撑不下去了,医院里的护士连忙给她挂了一支点滴。


  捐赠角膜为回报社会


  夏跃燕一直有一个心结,他想把儿子夏超明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夏超明是一名外来工,今年6月6日,突然觉得双脚无力的他,到医院检查后发现竟是恶性脑瘤。正当老夏愁着儿子医药费的时候,夏超明所在工厂的工人们自发捐款,凑了14000多元,解了老夏的一时之急。后来,社会上的好心人也给他捐了些钱,正是这些钱延续着夏超明的治疗。目前由于癌细胞扩散,夏超明的下肢已经全部瘫痪,“任何治疗都没有用了。”老夏说。


  儿子的生命是无法保全了,“我想来想去,怎么回报帮助过我们的人?我想到儿子死了,他的器官可以捐出来,可以帮到别人,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老夏将他的这一想法告诉了医生,并且和陈淑莹取得了联系。


  虽然遭到亲人们的反对,但老夏还是坚持做了,“除了做老婆的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做我弟弟、妹妹的工作,如果他们以后说出去,会在村里将我的名誉臭得不成样子的。”


  一人捐献可救五个人


  下午5时,陈淑莹准时出现在老夏夫妇面前。哭得胀红了眼的邓到君靠在丈夫身后,有些害怕地听着丈夫和陈淑莹谈话。


  “有人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他却把光明留下来,你可以在别人的眼中看到他的光明。夏超明有你们这样的父母,他会感到很骄傲,你们很了不起。”陈淑莹说。


  “不是我们了不起,是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了不起,那些人感化了我。”夏跃燕说。


  “捐献成功后我会给你一份证书,后事我们也会尽我们所能提供帮助的。”陈淑莹说。


  “证书我不需要,也不需要报酬,有报酬的话就意味着我要卖儿子。儿子病了,我却连医药费都付不起,还要别人来帮助,我感觉特别内疚,这样做了了我的心愿。”老夏说。


  “捐赠的事先不要跟孩子讲,让他能安心地走。”陈淑莹说。


  “没有跟他讲,这个太残酷了,我们想让他带着生存的希望走。”老夏说。


  “阿姨也不要太难过,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夏超明走得安心一点,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我代表患者感谢你们,是你们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陈淑莹说。


  下午6时,老夏填写了一份《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志愿书》,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和其他一些人体器官。如果这次捐献全部成功的话,夏超明1个人就可以救5个人。


  公公婆婆不知她具体工作


  晚上8时,陈淑莹离开医院,开着车回家。每一次离开劝捐现场,她都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心态,让心情从沉重得令人窒息的劝捐中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在三年半前,当陈淑莹决定踏上劝捐岗位的时候,她没有考虑到这份工作居然要承受这么多。


  陈淑莹是广东梅州人,1996年,从广州护校毕业后,成为深圳市眼科医院的护士。2003年5月,陈淑莹得知深圳眼库要招一名专职的劝捐员,当时报名的时间期限只有一个星期,一直拖到星期五她才报了名。


  一个没结婚的女孩子想当专职劝捐员,陈淑莹的这个决定让许多人都惊讶不已。


  男友反对她,父母也不同意,“妈妈说我一个女孩子还没结婚去干这个,就算男友不嫌弃,以后公公婆婆也会嫌弃。”一位同事也特意提醒她,“不要以为这份工作很好做”。


  陈淑莹并不在乎这些,“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大家认为难做的,我偏要去试一下。”


  除了男友外,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她的公公婆婆至今都不知道陈淑莹的具体工作。


  前半年几乎每天都要哭


  前半年是最困难的阶段。她没有经验,也没人告诉她该怎么干。“我几乎每天都要哭,心理压力特别大。”


  第一次劝捐的经历陈淑莹至今还记得,当时她不仅挨了骂,还差点被人打。2003年7月,陈淑莹听说发生一起车祸后,就赶到了医院。遭遇不幸的是一位20岁的男孩,医生已经诊断为脑死亡。陈淑莹小心翼翼地向男孩的母亲出示证件,说出了劝捐的想法。悲痛中的母亲一下子扑向陈淑莹,撕扯着她的衣服吼着:“你是什么人?你为什么要咒我儿子死?” 男孩的其他亲属也冲着她大骂,要不是护士们劝阻,一位家属都要将她丢出去了。


  “我当时感觉挺委屈的,凭什么受这种气呀?”陈淑莹说。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又回到了病房一连几天做家属的思想工作,没想到男孩的家人后来居然同意了。


  “后来想想,我当时的做法确实有问题。直接跑到病房里跟别人说,反正他要死了,能不能把眼角膜捐献出来。这肯定让病人家属接受不了。”陈淑莹说。
  整整一年劝捐还要抬尸体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历,陈淑莹更加努力了,每天都不停寻找哪里有死人的消息。“我常常盯着报纸上的车祸报道,只要哪里一发生车祸,我就跑过去。有时我们到了医院,家属都没来。眼角膜必须要死亡6小时以内捐献才行,等家属找到了,往往过了时间。当时做得特别累,而且也没有什么效果。”


  而更多是时候,她面对的是难以诉说的委屈。一次经历让她至今难以释怀,一位病人家属愤怒地对她说,“你那么有爱心,怎么不去劝你的爸妈?你拿去要卖多少钱?”


  令陈淑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份劝捐工作居然还包括了帮尸体穿衣服,抬尸体去殡仪馆。“当时几层楼高的楼上,都是我们把尸体抬下来,家属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售后服务。”直到2004年下半年,殡仪馆有了新规定,陈淑莹的工作中才少了抬尸这一项。


  有一段时间,陈淑莹感觉做不下去了,“每天我看到的都是人生最灰暗的一面。我当时都快疯了。”这时陈淑莹想到了一个调节心理的方法,找卖保险的人聊天。“卖保险的和我们都是要做人的工作,后来我想通了,做这一行要把挨骂当作一种享受,这样慢慢走出来了。”


  2005年开始,陈淑莹不再盲目地跟着车祸的消息跑了。她开始注重从医生那里得到消息,“这样比较有效,可以提前介入。”但是,这样有效的消息来源很少。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医生私下里告诉她危重病人的情况。 现在由于医患关系较为紧张,一般医生都不会主动提供患者信息给深圳眼库。“医生们怕担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位医生说。


  劝捐工作也遇到质疑


  只要有一例可能劝捐的人,陈淑莹总是尽全力去做。去年在休产假期间,只要“报料”来了,陈淑莹仍然挺着大肚子往医院跑。快临产了,她还到医院跑了一趟劝捐。


  回到家里,陈淑莹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孩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都会提醒她要先洗一下手。平时的工作压力特别大,一到休息,陈淑莹就想着完全放松自己,“我在家时很懒的,几乎什么都不做,星期六就是睡觉。”


  随着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陈淑莹。“越出名,我的工作反而越难做了。一些病人的家属看到了,他们会说原来我对他们这么好,也是有目的的。”而由医院设立的专职岗位来做劝捐,也遇到一些质疑的声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医院的谋利行为。


  深圳市眼科医院的姚晓明博士说,“尽管劝捐员的岗位设在医院内,但陈淑莹其实是在为深圳市红十字会工作,劝捐来的眼角膜也不是全部由深圳眼科医院来做手术,还有一些是捐给外地急需的病人。医院只收取眼角膜的保存费用和手术费用,眼角膜本身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医院做一例眼角膜移植手术的费用约6000元,相当于其他地方的一半左右。加上医院的一些费用支出,往往做一例手术还是亏的。”


  200万病人等待角膜移植


  3年半来,陈淑莹一共成功劝捐了96例,让212人获得了光明。陈淑莹说,“原则上一只眼角膜救一只眼睛的,但眼角膜太缺了,双目失明的人只能先做一只眼的移植,以帮助到更多人。还有一些眼角膜的边缘部分也可以医好一些人。” 为了这212人的光明,陈淑莹不知劝捐了多少次,“一般我劝说10次,成功的只有一两次。”


  目前,我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城市设立了眼库,并且有能力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但一个普遍性难题是可供移植的眼角膜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国等待角膜移植的病人有200万,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和儿童。目前,全国各大医院每年总共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500例左右,大多数的人只能在黑暗中等待着。


  按照法律规定。眼角膜捐献完全是自愿无偿的行为,有时候病人家属提出的要求往往让陈淑莹为难。有一次,一个女孩的妈妈得了心脏病,当时陈淑莹前去劝捐。女孩子告诉她,要给妈妈办身后事,要5万元钱。“这种情况肯定是满足不了的,如果实在是要钱,我们也只有放弃。”但有的家属连买骨灰盒的钱都拿不出来,“我们也会帮着联系一些捐赠。”一次陈淑莹自己就掏了1500元。


  今年10月,深圳成立首支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队,陈淑莹是队长。服务队是自愿成立的,队员有企业老板、白领等,主要做宣传活动,有时候也会帮着陈淑莹去劝捐。“大家关注到这个事业,感觉很欣慰。”陈淑莹说。
-------------------------------------------------------------------
这更算得上“人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5 12: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淑莹是广东梅州人,1996年,从广州护校毕业后,成为深圳市眼科医院的护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5 15: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妹陈淑莹好样的!!!
Img219252965.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31 02: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