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7|回复: 13

【转】倡议各高校成立客家文化协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7 12: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倡议各高校成立客家文化协会

→月光华华 发表于 2006-6-11 22:09:22

亲爱的客家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客家大学生,在毕业前夕,我把我对客家母语文化的热爱和思考倾注于笔端,希望热爱客家文化的同学能够在自己的学校里创立客家文化协会,弘扬客家文化,不光是老一辈客家人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客家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辞细流,涓滴成海,通过建立协会,把同学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就一定能有所作为,就一定能为客家文化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 悠久的客家历史,危险的客家现状
客家先民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往南方迁徙之后,在今天的赣、闽、粤客家大本营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历史悠久,文化悠长。在适应南方山区的生存环境和与本地少数民族的融合中,创造了特立独行的客家文化,在华南、西南山区,形成了一道道有着独特魅力的生态文化景观。客家人在迁徙中走向世界,至今全球客家人约5000万人口。在近代历史上,海内外客家人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在百多年来连续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而主要长期散居于各地非中心地区的客家人,聚居山区、散居各地的格局,交通闭塞,经济单调,信息滞后,人口膨胀,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公共资源利用率低,工商业发展迟滞,人才大量外流。最终在政治、经济上沦为从属地位。而根植于传统自给自足农业经济之上的客家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面临文化断层的危险。客家族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劣势,导致客家人才外流,客家方言流失,客家传统文化失传,客家经济结构升级与整个大环境脱节,传统客家文化对现代社会不适应。整个客家族群面临着被分解、涵化的危险,最终消失于这美丽的星球上。

二、振兴客家经济,创新客家文化,主动融入现代化
当然,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一无是处。我们依旧看到了客家的一线生机——客家学术研究。客家学术研究肇始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第一个高峰后,在80年代再度兴起,并成为学术界的一门“显学”。国内许多高校,如华南理工大学、嘉应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赣南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等都建立了客家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们在这个领域开拓不辍,成果颇丰。前辈们在学术领域的研究,给我们树起了榜样,也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客家学的呼唤之下,除“客都梅州外,各地的客家也在崛起,摇篮赣州、祖地汀州、西部成都……都在呼唤着客家认同的回归。希望在升起,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客家大地呼唤着更多的客家子弟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把这希望捧得更高。如何深入发掘各地客家传统经济文化,如何利用好客地自然人文资源,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重构客家经济、创新客家文化。寻找适合客家地区发展的农、工、商百业和谐发展的途径,如何重振客家教育事业……总之,让客家经济文化完美地融入现代化,这是一条探索客家现代化的振兴之路啊。

三、共同的声音愿望,共同的义务职责
历史上,由于客家人善迁徙,而且山川阻隔,形成今天客家居住地的离散于广大华南、西南山区的分布格局。造成了客家人之间联系少、互相之间的认同也渐趋于淡漠。而经济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今天,把各地的客家认同重新整合成一股“大客家认同”显得可行而有必要。而事实上,虽然数百年的天各一方,我们的许多共性依然没能改变。

1. 我们有着共同的母语。我们的母语虽然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涯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却都是同一种语言,就是客家话,虽然有少许差异,却能大体相通。人在他乡,听到客家话,就是三分亲。客家话,是客家人认同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2. 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记印,无论身处何地的客家人,都是在今天赣、闽、粤客家大本营的古代南迁汉人与畲、瑶等民族融合而成的客家先民的后裔。我们有着共同的族群心理和民俗习惯,都继承了客家人崇文重教、勤俭质朴、勇于开拓的基本民性。

3. 共同的利益。以山区为主的分散居住格局,决定了客家族群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区域内的边缘性。客家地区在经济上沦为从属地位,文化不被重视,无以发扬,公共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传递不灵,交通不便等,严重阻碍着客家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分散的区域使客家人通过正常的途径争取自己的利益的呼声常常因为太小而被人忽视。这决定了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以上三点足以说明,无论来自什么地方的客家人,我们都拥有根本的共性。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的兄弟姐妹。我们都有为传承和发展共同母语文化的责任,为族群的共同利益争取生存空间的义务,为数以千万计的客家同胞争取我们共同的应有权利。惟其如此,我们每一个客家人的切身利益才有保障。

三、建立客家文化社团,打造校园客家新气象

客家文化的现代化,不是某一个客家人的事情,是公务员、企业家、学者、商人、工人、农民、学生的事情,是我们全体客家人的事情!身为客家学子,在校园里能为客家做些什么呢?大学校园是同学们交流信息和传递文化的一个平台,成立客家文化协会,是团结一切对客家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最佳手段。通过这个平台,我们通过加强交流与对话,为寻求共鸣的心灵,为憧憬美好的生活,捍卫共同的利益而团结一致!通过这个协会,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做我们力所能及而有意义的事情。

1. 开展文体活动。如足球比赛、客家歌曲歌唱比赛等,活跃校园客家文化,团结客家学子,增强互动,宏扬客家文艺、体育文化。

2. 开展宣传活动。如论坛、展览、发行报刊等,让校园学子充分认识客家文化,增强对母语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非客家人了解客家,认识客家,启发对客家文化的兴趣。

3. 组织学术研究。经典的客家研究主要还是以历史学为主,而我们除了学习客家历史外,还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和爱好,从新的角度来研究客家相关的领域,比如说,客家农村的能源利用与生态问题,客家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问题,信息化时代客家地区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从全球化、信息化的视角来进行研究,这将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既有利于活跃校园学术气氛,又对客家经济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而在探索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而有意义的课题,也能对自己将来的择业创业有所启发。

在大学校园建立客家文化社团,其实并不新鲜,也不乏成功的例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海峡对岸的台湾,在还我母语运动的大力推动下,许多大学的客家学子就纷纷建立客家社(校园学生社团),如逢甲大学客家社(http://knight.fcu.edu.tw/~a29/)、国立台湾大学客家社(http://club.ntu.edu.tw/~hakka/)中国文化大学哈客社(http://club.pccu.edu.tw/a141/)等十余个社团。组织了诸如邀请学者开讲座,学做客家纸伞,介绍客家民俗,客家建筑,客家服饰,客家美食……这些社团的建立代表着台湾新一代客家青年捍卫母语文化的心声。

而在大陆,韶关学院客家文化协会(http://www.sguhakka.cn)于2004年6月成立。是大陆高校建立的第一个客家文化性质的学生社团。虽然历经了重重困难,却依然在韶关这片粤北大地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两年的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劳格文等教授讲座、刘佐泉教授讲座、始兴客家文化采风、韶关市福利院端午节送温暖活动、“丹霞山及其周边客家状况”的调查报告、芙蓉洞户外郊游活动、客家文化图片展……还成功申请加入了韶关市客属文化研究会韶关学院分会,平时则开设每周一次的客家文化交流课。韶院客家学子通过协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有部分会员以客家为题材完成社会调查和美术作品创作等,充分结合韶关地域特色和个人专业爱好,这些都是和客协的影响分不开的。相信,刚刚上任的第三届协会干部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台湾各大学的客家社和韶院客协在经历风雨中走向成熟,我们期待着更多学校的客家学子拊掌而鸣,为打造校园客家文化而共同努力!期待着各校客家文化协会百家争鸣的盛景,期待着社会各界人士对客家学子给予更多的关心、指导与支持!
回首校园,一抹曙光从地平线升起,一抽新绿正破土而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7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强烈支持,只是我们都毕业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0 21: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将毕业的人了,虽说还有一年多的时候,但也已经没有时间去理了,明年实习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有期望后辈去搞了
不过我看我那学校的人没几个对客家文化有兴趣
志同道合的人太少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6 19: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故乡的水 于 2006-10-20 21:35 发表
我也是将毕业的人了,虽说还有一年多的时候,但也已经没有时间去理了,明年实习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有期望后辈去搞了
不过我看我那学校的人没几个对客家文化有兴趣

有同感啊!学校的人没几个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包括一些客家学生。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6-11-26 19:16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0 0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l 于 2006-11-26 19:13 发表

有同感啊!学校的人没几个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包括一些客家学生。


兴趣需要培养,在此之前更多的是责任.

若认识到振兴客家文化是自己作为客家子弟的责任,会有人来担当的

有责任就会去思考

有思考认识就能深入

有深入兴趣就可以培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0 11: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独行者 于 2006-12-10 09:58 发表


兴趣需要培养,在此之前更多的是责任.

若认识到振兴客家文化是自己作为客家子弟的责任,会有人来担当的

有责任就会去思考

有思考认识就能深入

有深入兴趣就可以培养

中间环节断了一个:我发现现在多数大学生不爱思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2 20: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不爱思考,尤其是中大的学生,我想是全广东最爱思考的大学生了吧

主要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以思考的方向就没有往这个方向去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3 16: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孤独行者 的帖子

或许是吧,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当然我不是指全部,只是一大部分而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06: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就不太明白了,其实做学生能做到二十多岁,按理来说,应该是大脑比较发达的了,为什么还说不爱思考呢?愿闻其详

[ 本帖最后由 孤独行者 于 2006-12-14 06:39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孤独行者 的帖子

其实我也不明白。不知道是我不明白,还是世界变化得太快?也许真的是“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得太快”,这句歌词太经典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15: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怎麼我讀書時就沒想過這層問題呢???我也是步入社會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才…
 要是當年有這種意識,也許我現在也會創作客家音樂作品了
  那時我們流行學吉它,架子鼓,還“興滾滾”地學唱白話歌,今下想來真是汗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1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level 的帖子

我在北方上学,我发现又很多人喜欢客家文化,只可惜我了解不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1 2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叶蕊 的帖子

怎么个喜欢法?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6 16: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文化好好呀,懂的许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31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