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8|回复: 1

【转帖】抗日救亡運動英雄-黃子松[揭西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7 14: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日救亡運動英雄-黃子松
from: http://www.oldkopitiam.com/kopitiam/read.php?f=3&i=103460&t=103460

100年前,客家人紛紛南來拓荒開埠,他們歷經千山萬水,流離失所,即要和天災人禍生死存亡的鬥爭,又要克服惡劣的環境和毒蛇猛獸,同時亦遭受戰爭,飢餓疾病與死亡的,然而,先人們卻發揮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有其具體的內涵,1)具有強奮的血統,不怕一卻犧牲的英雄氣慨
2)有刻苦耐勞,敬業樂業,耕讀傳家的純樸作風,3)能適應任何環境,不向困難低頭的剛強勇氣 4)具有重視氣節,大義稟然的民族精神.
因此,如果說,黃炳南是開埠功臣,為士乃奠定黃金10年,那麼,黃子松卻可說是把客家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中一位.



黃子松(善合)-(1881-1975),原籍廣東揭揚河婆連城寨,少壯時過番南來吉隆坡當礦工,憑著客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約1915年南下士乃墾拓,而后,與蔡願合資創立〈成利號〉經營水果與雜貨生意,由於經營得法,生意蒸蒸日上,後自創〈新成利〉,逐漸發展種植業與運輸業,且購置店屋房地,成為知名殷商。
士乃開埠之初,尚無學校,各幫封建地域觀念嚴重,且相互對立與仇視,為了興學辦校,黃子松連同潮幫與瓊幫等人,掃除士乃幫派的嫌隙和陋習,打破了這一觀念,同時坐言起行,捐出地段作為華僑學校校址,並用本身的囉哩運載沙石,填平校地,出錢出力,造福人群,同時,過去的畛域和隔膜就此而消失,同時為溝通商業聯誼,互通信息,並倡議組織士乃中華商會.
1930年,鄉土觀念非常重的黃子松衣錦還鄉,回到河婆連城,捐獻1000洋元,作為籌建連城博文小學.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星馬一帶華僑刻苦創業,或做工或經商,或從事農業,世代相傳,對所在地區的經濟繁榮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成為其社會的一部分。然而因中國當時是一弱國,華僑也莫不備受欺凌,主客觀的因素使他們對祖國復興的熱望格外急切。中國的抗戰,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絕大多數華僑也相繼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是中國這一民族意識和文化背景,把他們和祖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他們時刻關心著自己家鄉和國家的狀況,抗日戰爭更激發了他們固有的祖國觀念和愛國熱情,他們在為中國的反帝和抗戰,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此,在士乃一帶的客家人,發揮了史無前例的熱愛祖國的精神,以黃子松為首的士乃殷商,積極響應了1938年10月10日陳嘉庚號召,在新加坡召開的南洋各屬華僑代表大會,參與成立<南洋華僑籌賑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並在士乃成立華僑籌賑支會及華僑抗敵後援會,亦地奔走各地籌募物資與金錢,以支援祖國抗日救國運動.
同年, 為了祖國的自由,他再次召募2批愛國青年參加<司機回國抗日服務隊>,參訓人員一切費用均由他負責,並用他運載黃梨的囉哩,教導隊員們如何駕駛,其中一批隊員40人在3個月時間的集訓后,由張武辦任隊長到新加坡陳嘉庚先生處集合,陳嘉庚親自率隊離開新加坡,乘輪船由海路到越南河內,再轉乘火車至昆明,投入抗戰行列.
這些汽車司機返國參與救亡抗戰,他們穿梭於險峻的公路,運送兵員物資, 他們的勇氣踢開了抗戰的絆腳石實現了心中的願望的,直到抗戰勝利,其中不少的司機也壯烈犧牲,為祖國捐軀.


1941年12月8日,日本皇軍登陸馬來亞,曾經參與華僑籌賑會的成員紛紛避走國外,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派車到士乃,欲接黃子松到國外避難,唯被黃子松所婉拒,在日軍開始的3年8個月的統治裡,由於黃子松在抗戰前積極投入救亡運動,使得在這其間,被日軍逮捕人獄,經2個月的痛打折磨後,才被釋放.
【一天,日本兵把父親帶走,家人連忙收拾東西,舉家躲藏在甘巴士新成利芭,無奈卻碰上盜匪,把所有的東西一劫而空,在無計可施之舉家心驚膽 顫的回到了士乃老家,約2個月後,父親回來了】今年67歲的黃揚發道出了父親黃子松被捉的情況,他說:【經2個月的酷刑逼問,父親被打的遍體鱗傷與折磨得不成人型,父親告訴我,他被日本兵帶到了新山的憲兵總部,日本軍官採用了各種軟硬兼施逼供,要求他提供質料,唯都父親拒絕,氣憤的日本軍官企圖把他餓死,3天3夜不給父親吃喝,口渴的父親唯有喝下自己的尿,才保住了性命,過後,日本軍官給父親兩條路,一是開槍自殺,二是跟日本人合作,父親選擇開槍自殺,唯槍內並無子彈,日本軍官佩服父親有日本武士精神,而後便放他回去】他續說【記得還有一次,日本兵欲屠殺200多個被懷疑是抗日軍的村民,父親挺身向日本軍官以人頭擔保而救了這200多個村民】

抗戰勝利後,中國當局對他積極投入抗戰救國運動兒特地給予表揚。
黃子松對於鄉親的福利,極為關懷,在與多位鄉親磋商後,設立了柔佛江夏互助會,且擔任會長數十年。
英軍撤離遠東,馬來亞各族群開始蛻變,在已故敦陳禎祿發起組織馬華公會,黃子松亦連同已故拿督黃樹芬等,率先響應,在柔佛州組織馬華公會,號召華人大團結及呼籲華人踴躍歸化為馬來西亞公民,以爭取在本邦的政治地位,黃子松以熱心民族事業,厥功至偉,而獲最高元首頒發A.M.N.勛銜,馬華總會服務有功獎章及出任馬華元老參議員。
南洋大學創辦史上,黃子松亦在當年響應陳嘉庚,陳六史等人號召,出任南大籌建委員會要職,獻出自己的力量,為雲南園奔走全國。
1961年,80高壽的黃子松,194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家鄉鄉民生活困苦,不聽家人的勸告,購買了百箱布匹,藥物糧食等,刁然一身坐船運送回廣東河婆連城,解救同鄉。
1975年1月10日,黃老與世長辭,享年94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2 07: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