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6|回复: 0

蔡孝:"客家建筑法"建筑了广州的法国大教堂-石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 10: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6-09/02/content_14965467.htm

大洋新闻 2006年09月02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

从城市的喧嚣遥看,58米高的双塔显得高峻

 如果说,“石室”的灵魂来自法国,真正赋予这灵魂以生命的却是两个广东人。一个用了25年,另一个则用了12年。他们散发着盐味儿的汗水,混杂着浓浓的爱意,滴滴洒落,点石成金。

  1863年,12月,同治二年的冬天。

  奠基礼已经举行过多日。卖麻街“石室”的工地,早已被竹围栏围了起来,却始终不见热火朝天的开工景象。

  盘着大辫子的工人或站或蹲,很多人凑在一起,嘴里不知在嘟囔着什么。工地一隅,突然爆发激烈的争吵声。法国监工和一个消极怠工的赤膊工人,一个说法语,一个说粤语,空气的紧张程度接近沸点。而事实上,大家彼此根本不知道,对方在为什么事情而愤怒。

  看热闹的人群中,一个只有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连连摇头:“这样的施工,早晚要出问题哦!”

  他的名字叫蔡孝,广东揭西坪上镇尖田村人,原名蔡振托,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一,是个精明的石匠。“石室”开工,请了不少揭西石匠,蔡孝今天是来工地探望同乡的。石室的工程设计人员都是法国人,开工不久,由于和中国工人在语言上无法沟通,再加上有点儿水土不服,短短的几天里,有好几位都被气得拂袖而去。

  而此时,指手画脚的蔡孝引起了法方工程人员的注意。一开始是轻视的,蔡孝却不露怯,自己找来法语翻译。一番艰难地攀谈,法方人员的脸上渐渐露出惊异的神色,然后是大大的笑容。

  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小伙子的方案有与众不同之处,于是请他当了“总管工”。从那天开始,二十几个寒暑里,蔡孝没有一天离开过这个工地。

  当时,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久,中国工匠对西方式样普遍不熟悉,施工难度可想而知。而西方教堂的建造时间又很长,巴黎圣母院建了87年,而德国科隆主教堂更是前后修了7个世纪才完工。广州的石室却只用了25年,建造时间之短,工艺之精湛,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蔡孝功不可没。以十万计数的石块从打磨到吊装,全部手工操作,每到关键工程,他都亲自动手。石室的石作技术要求很高,石面要精细而精致,线脚也是精巧万分,特别是玫瑰花窗棂,用石块雕成且拼合得天衣无缝,形态万千;他奇思妙想:采用广东的土办法,桐油糯米浆取代了水泥,既防水又坚固而且有韧性,历久而强度不减;他创造了一些独特的施工办法,穹窿顶部,一部分石块做了特别加工,当中凿穿双孔,用铁枝贯穿起来砌结,使建筑物更加牢固;他还没有忘记要有岭南特色,教堂出水口的石槽,本来是西洋怪物设计,被他改造成了中国石狮子的造型,煞是好看,祭衣间(神父换衣服的地方)地面铺的不是原设计方案中的石头,而改铺广东大阶砖,其防潮性能比较好,更适合广州本土的气候特征;还有门上的广式木雕……

  为了建好这座教堂,蔡孝全力以赴,竭尽心血。当砌至塔顶最高的十字石的时候,他自己亲自攀爬到五十多米的高处督工,在棚架上立足不稳,他从高处跌落下来,幸而在跌到离地面只有几米的距离时,他及时抓住了一根棚竹,才救了自己一命。

  石室于1888年竣工。此时蔡孝已经50多岁了。他把自己的青春、技艺都献给了这座大教堂。

  “石室”崛起。它以它米白的身躯、恢弘的气势震撼了古老的羊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