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4|回复: 7

客语通用语-梅县程江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8 10: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用语是指不同母语之间沟通所用语言。它既可以是某种方言(广州话),也可以是某种人造语言(普通话)。方言着重于人文,通用语着重于实用,两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取向。

从人文价值来看,所有方言一律平等。从稀缺性的角度看,越是使用人口的少的方言,价值越高。每一种方言,不仅记载了使用人群自身的语言变迁史,也记载了周边人群的语言变迁史。没有比较,就没有语言史。

但是从通用性的角度看,每种方言的地位肯定不一样,必然会有些方言通用性强,有些通用性差,这是一个自然取舍的过程。本文是从通用性的角度来分析客语,希望读者能就事论事,避免额外的争执。

梅县音作为客家标准音,学界达成共识已久,我又是语言学问外汉,所以不打算从学术的角度来分析。但是以梅县音作为客语通用语,必须取得大多数客家人的认同,这个目标远远没有达到。从本论坛的讨论来看,一方面忧心客家话地位,另一方面又仅局限于讨论方音,对客语通用语话题极少涉及。没有巩固的客语通用语,缺乏实用性,那么客语只能是一种弱势语言,这是毫无疑义的。因此,在下开个题,算是抛砖引玉。

首先来讨论一下客家人的源流。不错,客家人相当部分是南下汉人,但是南下汉人却不一定是客家人。所有南方汉民系都有北方移民成分,客家人的汉族成分不见得比周边民系多。客家话在东南地区各方言中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内部一致性强,内部一致性强的语言一定是短时期大规模移民的结果,比如东北方言区和西南方言区。所以客家话不可能是是经过数次迁徙形成的,否则和其他东南方言相比没有特别之处,不会象现在这样内部高度一致。显然客家话是一次成型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客家话形成的时间和地点。

过去对客家源流的研究多半关注政治事件,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是一些中心城市,比如杭州、南京、北京,政治事件的影响的确非常大,但是客家人地处偏远山区,是最难受政治影响的地区。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世界、投向经济技术层面,立刻豁然开朗。明朝末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一个世纪,正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商人、传教士纷纷登陆之际。一方面中国沿海居民开始向东南亚、台湾地区拓殖,另一方面美洲作物玉米、番薯等旱地粮食作物从东南亚引进中国。与此同时,粤东地区开始出现人口膨胀、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等问题。把两个现象结合起来就能找到客家话形成的时间和地点。

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水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汕头是明末与南洋交通的重要海港,韩江是闽粤交界山区居民出海的主要通道,松口港是韩江上游最重要的内河港,上游最开阔的地带就是梅县盆地。从南洋带回来的番薯在山地种植,引起粤东山区人口大爆炸,引起向外移民的潮流。因此,客家话定型于明末的梅县盆地,往精确里讲,是程江至松口的梅江两岸,扩大一点是闽粤交界的几个县份:梅县、焦岭、平远、大埔、武平、永定、上杭。四县腔客家话之所以成为现今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客家口音,是由于它本来就是客家话的源头。虽然同一时期闽语、粤语居民也从南洋引进了美洲作物,但是由于这两个民系居住在低平地带,玉米、番薯等旱地作物,对他们的作用不如山地居民重要。而且象闽语系居民习惯航海,即使象外拓殖,也是沿海岸线分布,不会深入大陆。

前面讲了四县腔客语的形成,我们再把其他客家话分成两部分——前客家话和后客家话。

前客家话是指在四县腔客语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的、具有客语特征的方言,主要指闽西客家话。闽西客家话由于不是短期内一次性成型的,所以和其他东南方言土话一样,内部分歧比较大。

后客家话是指四县腔成型之后,往外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客家话。后客家话是山地居民迁徙传播形成的,由于山地居民由于不具备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在他们迈出家乡那一步开始,客家话就开始被各种土话所影响,形成不同的版本。比如五华兴宁的卷舌音是苗瑶族留下的口音,东江客家话是和粤语土话的折衷,赣南客家话是向赣语的过渡,海陆腔则受潮汕话影响。这主要的几个版本内部分歧比闽西客家话要小,因为它们在客家人到来之前就有一个相对成规模的土语,在短时间内经客家话覆盖之后,还能保持一致性。在一些距离虽然远,但是土语很弱的地方,所形成的现代客家话反而更接近四县腔,比如惠阳、台湾和粤桂、湘赣边境的一些地方。相反,在惠河与赣南城区附近等土语较强势的地方则保留了带部分客家特征的土语。

上述各种后客家话先民又从第二故乡、第三故乡继续迁徙,形成今天客语版图。

只要把上面的源流理清楚,就可以找出分歧因子——各种土话和最大公约数——四县腔客语。客家通用语必然是四县腔客语,片区之间争论只会干扰客语通用语的形成。

四县腔客语内部也有些许分歧,主要是豪韵,下水声为o,接近粤语,梅城声为ao,接近北方话。一般取梅城音为标准音,又由于梅城流动人口多,所以取梅城近郊程江音为标准音。其实真个梅江区和程江、扶大口音差别很小,一般感觉不到差别,只是梅城和近郊由于文化传统积淀较厚的原因,方言词汇要丰富一些,有个特定的名词叫“州肚儿话”。现在每次回家乡,感觉城里外地人和四乡人越来越多,地道的“州肚儿话”越来越罕了。

客语书面语必需建立在通用口语的基础之上,没有必要为每个片区设定书面语,否则只会造成应用范围的缩减,书面化难度提高。无论粤语书面语还是普通话书面语,都是只有一个基础方言。台湾客家人在客语书面化方面走在前列,但是感觉和梅县音有不小差距,所以特别想听听台湾客家人对本文的意见。

全文完。

[ 本帖最后由 侯梅新 于 2006-8-28 23: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必强调梅县  "程江音"

-------------梅州市城区十公里方圆内语音并无多大差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7: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县口音使用范围不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9: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然不会讲梅县话,但我居然听的懂,奇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9 02: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县话是客家人都能听懂,简直就跟普通话差不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9 0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番薯与客家人口的膨胀,2004年我有过断语: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4-9-22 21:50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hread&tid=16134

番薯粉,番薯丝,番薯干,番薯叶,番薯粄,番薯片........
可以充飢,可以養豬。

番薯是明清時期山區客家人口繁衍的秘密!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9 0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城地瓜干,名声在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20: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6-8-29 09:12 发表
番薯与客家人口的膨胀,2004年我有过断语:



:)

我更进了一步,客家这个民系之所有有今天的独立地位,靠得就是番薯,否则只能作为赣方言粤东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4: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