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8-27 2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明初,本县先后设立大龙田(今龙田)、坭陂、长兴(今罗浮)、罗岗、龙归洞(今
黄陂)、石马、大坪、莲塘(今永和)、径心、新陂、叶塘、水口等12个圩场。
同期,设军屯5处:大龙田屯(今龙田圩西北)、甘塘屯(今叶塘区东部)、鱼梁屯
(县南15公里处)、吉昌屯(今坭陂笃陂乡)、龙婆屯(县西)。各屯田5000亩左右。
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周仕贵移县治于今兴城镇地,筑土垣200丈,围公署、仓
库于城墙内。
同年,县丞刘渊置兴宁驿,全县设县前、茅塘、小洋、莲塘、南木、留田、径心等
7铺。
同年,裁撤循州,兴宁改隶惠州府。
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周仕贵和县丞刘渊秉承朝廷神道设教意旨,建立社稷坛
(在西河桥西半里处)、山川坛(在城南半里处)、邑厉坛(在城北约1里处)。
洪武四年(1371年),县丞刘昭辅奉朝廷设科取士诏令,始创庙学,重建学宫于县治
之东南。同年改阴阳学(元、明时地方设立的天文学校)为医学(培养医药人才的学校,
地址在今中山西路)。
同年,设十三都巡检司于县北100里处(现罗浮镇),委巡检1名,设弓兵20名,常
年驻守。
同年,于县南水口建河泊所,管理疍民,时有船只400余艘。
同年,于城内东、北街口建城隍庙。
同年,于县公署右侧建岭东道行台,接待来往官员。
洪武八年(1375年),设巡检司于水口,委巡检1名,设弓兵20名,常年驻守。
洪武十四年(1381年),知县张助于城南始建养济院,收容穷苦无依的老弱病残百姓。
……
[ 本帖最后由 什么都不懂 于 2007-7-23 21:0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