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16|回复: 10

获奖影片《曾克林出关》今晚在央视播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7 19: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知道第一支八路军是怎样进驻东北的吗?你知道是谁带领八路军第一个进驻
东北接管沈阳的吗?你知道我们党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
重大决策吗?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有人说,如果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就没有平津战役的成功,也就没有淮海
战役的凯旋,以至整个中国大陆的全面解放。而拉响抢占东北战争导火索的人物,
是一个9岁时就失去双亲的农家儿郎。他就是海军航空兵原司令员曾克林将军,是
我党率军进驻东北的第一人,当年刘少奇同志称他是抢占东北的“先锋官”。

  ■绕过山海关,只用四小时解放“天下第一关”

  ■这是我军与苏联红军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次合作

    

  ■一支没有军衔的部队进驻沈阳

  ■第三次交涉,唐凯向苏军展示手臂上刺的党旗

  

  在这关系到革命前途的关键时刻,曾克林和同志们迅速作出决定:一定要争取
留下来。于是,他就和张化东、刘云鹤等5名地方干部,前往苏军驻沈阳城防司令
部交涉。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八路军,是坚持冀热辽地区抗日的
部队。我们是遵照延安总部的命令,挺进东北,来配合你们共同作战,解放东北,
收复失地,接管东北,维持东北秩序的。”曾克林心平气和地说。

  “根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最高统帅是不会同意你们
进沈阳的。”第一次交涉不了了之。

  曾克林回到火车上,和唐凯等同志商量。经过讨论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虽然
中苏条约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但八路军是国民党承认的合法军队,是坚持抗日的
中国人民武装,有权进驻沈阳,接管东北。况且我们有中央的二号命令,一定要
和苏军力争。

  然而,卡夫通仍然固执己见,蛮不讲理,坚持不让我军下车。

  这时,曾克林的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你们是苏联共产党、斯大林领导的部
队;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我们中苏两党的目标是一致的,为
什么对我们发脾气?我们提出抗议!”

  紧绷着脸的卡夫通两手一摊,耸耸肩。第二次交涉还是没有结果。

  可是部队已经在车上停留一天,吃喝拉撒睡都成了难题。怎么办?下午三点,
曾克林和唐凯第三次找卡夫通交涉。

  这一次,曾克林和唐凯的态度都很强硬。一见到卡夫通时,唐凯伸出手,捋
起衣袖,指着参加革命后手臂上刺的镰刀、斧头和五角星,一边比画一边大声说:
“毛泽东!毛泽东!共产党,毛泽东!”曾克林据理力争:“我们是共产党、毛泽东
领导的队伍,是执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来配合你们共同作战的,我们在山海关已
经与你们共同战斗过了,又在锦州与你们会师,冀热辽是我们的土地,我们长期
在这里抗日,你们不要我们来,让谁来?”

  “如果你们不相信,你们可以去问莫斯科……”

  连珠炮般的质问,令卡夫通哑口无言,十分尴尬。卡夫通感到很有道理,但
他又感到很为难。经过商量,最后终于同意我们下车,但要驻到离沈阳30多公里
外的苏家屯。尽管这种安排不能令人满意,但也算是取得了初步胜利。

  当日傍晚,部队接到下车命令,行动非常迅速,两千人的队伍一下子就集合
得整整齐齐,实枪荷弹,威武雄壮。曾克林和唐凯牵着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八路军进入沈阳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沈阳的大街小巷。成群结队的工人、学生、
店员、市民冲破汉奸、特务、国民党地下军的阻挠,潮水般地拥向车站、街头,
三四万群众挥动着旗子,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不愿当亡国奴!”、“抗日胜利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十分感人。

  此情此景也感动了苏军。卡夫通马上改变了原来的态度,通知曾克林:“你
们不是一般的队伍,不要去苏家屯了,就住在沈阳故宫东面的小河沿。”群众又
夹道欢迎直到驻地,直到天亮才散去。

  9月7日,苏军近卫军第六集团军司令克拉夫琴科上将、军事委员图马尼扬中
将和各兵种军长接见并宴请了曾克林和唐凯。席间,苏军不仅对他们过去的行为
表示道歉,还换以“同志”互相称呼。经双方研究,为照顾苏军受《中苏友好同
盟条约》限制的处境,八路军将对外的称呼改成东北人民自治军。这样,曾克林
率领的第一支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就取得了合法而有利的地位,并成立东北人民自
治军沈阳卫戍区司令部。曾克林任司令,唐凯任政委。两三天内就解除了沈阳15
000多伪军、宪兵的全部武装。

  ■苏军要我军离开沈阳,曾克林飞回延安

  ■中央及时改变战略方向

  曾克林率领的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沈阳后,斗争形势日益严峻。驻东北的苏
联红军与国民党军、苏军与我军、我军与国民党军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局面十分
复杂。

  而欧美一些不明中国国情的通讯社和国民党报刊电台,纷纷制造舆论,指责
和攻击苏联政府违背《波茨坦公告》,允许中国共产党的正规军进入沈阳。美、
英等国继续向苏联政府施加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派人告诉曾克林和唐凯,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要把沈阳、长春、哈尔滨、锦州、热河等城市都交给国民党政府,要八路军马上
离开沈阳。

  曾克林和唐凯当即表示:“我们是奉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
命令来的,只有接到中央的命令才能撤走,你们命令我们走是不行的。”苏联红
军没有办法,就向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和远东前线最高司令华西列夫斯
基作了报告。

  面对这种局面,曾克林内心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他深深感到经验不足,就和
唐凯等一些领导同志商量:怎样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党中央何时派人来东北?关里的
主力部队何时来?怎么才能和中央联系上?……可仅有的一部15瓦电台由于功率太
低,无法得到上级的指示。怎么办?

  “到延安去,找毛主席朱总司令去!”曾克林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路
途那么遥远,怎么去呢?此时,苏军针对东北的复杂形势,也急于找我党中央联系。
曾克林的想法苏军立即表示支持。为尽快联系上,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决定派一架
飞机和两名代表作为全权代表与曾克林一起前往延安。

  9月14日,飞机从沈阳北陵机场起飞,当天在内蒙古西部多伦着陆加油。第二
天上午,飞机越过崇山峻岭飞临延安。飞机在延安东关机场着陆,杨尚昆、伍修
权同志亲自到机场迎接。

  曾克林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延安之行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和分量。

  抗战胜利后,苏联出兵东北,中苏条约的签订,苏军对我党我军进入东北的
态度如何?而此时的中央正在酝酿决定战略方针是否将“向北防御,向南发展”改
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党中央迫切希望得到东北的最新情况,以确定整个
战略方针的转移。曾克林的到来,对延安可谓是“雪中送炭”。

  9月1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岭会议”。会前,彭真
带曾克林和当时在中央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同志见面,并和朱德、彭德怀、叶剑英、
陈云、张闻天、任弼时、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一一握手。刘少奇同志微笑着说:
“先锋官同志,你从前线回来,辛苦了,我们很想了解东北的情况,你来得正好。
为了力争控制东北,中央准备派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向东北开进。但是,我们对
东北问题研究了好几天,就是不知道具体情况,下不了决心。现在政治局的同志
都在这里,请你谈谈东北情况,越详细越好。”

  会上,曾克林向中央详细汇报了和唐凯同志一起进驻接管沈阳的经过,以及
东北的当前情况。

  刘少奇听完汇报,一边指着地图一边打着有力的手势,说:“东北是战略要地,
进便于攻,退便于守,可以成为我们革命的重要战略地区。现在人民斗争胜利了,
国民党一定会抢占东北。我们的部队先进去了,就站住了脚,就可以控制东北,
我们掌握了东北,就能为毛主席、周副主席在重庆谈判创造有利地位。我们有了
东北就可以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曾克林同志,你们执行朱总司令的命令坚决,
行动快,发展迅速,值得表扬。”朱总司令说:“你们是第一批进入东北的部队,
责任更是重大。”而后朱总司令和伍修权与苏军代表作了正式谈话,并达成协议。

  会议期间,中央还以刘少奇的名义给在重庆谈判的毛主席、周副主席发了电
报。最后,在刘少奇同志的主持下作出了新的战略决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少奇同志还强调指出:“这是千载一时之机”。

  中央改变南下意图,将原来计划从延安等地派到中南华东的部队和干部一律
改派东北;并准备从各解放区抽调10万主力部队和两万干部到东北;中央同时决
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东北局,由彭真同志任书记。

  历史已经证明这一战略决策的转变是伟大的,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的,它加
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在这个转变的关键时刻,曾克林提供的重要情报坚定了
中央的信心和决心,其历史贡献将永载史册!

   但中央东北局的成立,以及后来十万大军的挺进,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与国民
党争夺东北关键性的第一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sver.e9china.com/get_link.asp?userid=zrf1227'>

转摘自 焦点透视 [zrf1.xilubbs.com]

[ Last edited by 12345 on 2004-10-9 at 01:5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7 2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将军总先锋————————接管东北第一人

别说这,在国共的解放战争中,当时的东北也是客家人管理啊!------范汉杰(广东梅洲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7 2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将军总先锋————————接管东北第一人

http://www.lnlib.com/wenhua/wenhua/shihchf/liaoshjw/jiangjsj/fanhanj.html
 
      范汉杰(1895-1976)广东大埔人,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生。1918年毕业於广东陆军测量学校。1920年入桂军刘振寰部,任第三路支队长、第三路司令。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次年毕业,入鄂军第一师第一旅陈铭枢部,任参谋,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1927年任第十师副师长、浙江警备师师长。1928年赴德国留学。1932年回国后,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副参长。1936年任第一军少将副军长。1937年夏,任中央军校教育处处长及高等教育班中将主任。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5月任中央军校教育处处长;9月改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1942年1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6月任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3月,授陆军中将。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7月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1946年5月,任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后任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副总司令。1948年1月,任陆军总部副总司令,未几又任山东第一兵团司令;2月任热河省政府委员兼省政府主席,未就,旋任冀热辽边区兵团司令,后改任东北“剿匪”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同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60年11月特赦后,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1976年1月病逝於北京。终年81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10 18: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将军总先锋,海军航空兵原司令员曾克林将军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unshi/71766.htm
红军全能长一将——曾克林  


     曾克林将军富于变化、丰富多采的军旅生涯与我军历史上的许多“第一”联系在一起:第一个率军挺进东北的是他,我军第一个战车师师长是他;他参与组建了我空军第一个航空混成旅、海军航空兵第一师、海军第一个歼击师;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时,他是惟—一位参加过陆、海、空三大军种的将军,也是红军出身的将军中惟—一位驾机上天、踊身跳伞的人……将军的身上,浓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兵种向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发展的历史。

    一、曾克林对飞机并无好感,

    却与飞行终生结缘

    50年前,当在陆地战场上奔跑了20多年的曾克林走进中南海,站在朱德总司令面前时,他并没有想到他的军事生涯从此开始了全新的转变。

    总司令和蔼地望着这位风尘仆仆的战将说:“克林同志,现在空军刚刚组建,刘亚楼同志希望你到空军工作。你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早点过去报到,那里有许多工作需要人去开展。”

    曾克林甚感意外:“这个……朱老总,但我不懂空军呀!”

    总司令笑笑,依旧是一脸和蔼:“别有什么顾虑,任何事都是从不懂到懂的嘛。我军干部都是扛枪杆子出身的,谁都没有摆弄过飞机和军舰,这就需要你们在实践中去闯出一条路来。”

    就这样,曾克林告别了陆军。这是1949年的秋天,他担任我军第一个战车师师长才几个月。l年之后的初冬,一场纷扬的大雪卷过北国冰城哈尔滨。曾克林在风雪中来到空军第一航空学校,成为400多名受训者中年龄最大的学员。

    曾经拿惯枪杆子的手,现在却提起了驾驶杆;曾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纵队司令,现在却成了一名普通学员。曾克林迈出的这一步并不比当年走过长征路轻松。由于没念几年书,学习飞行理论十分艰难,但他咬紧牙关,硬是啃下了飞机构造学、飞行原理、发动机、领航、战术、射击等近20门课程。飞机少,汽油缺,曾克林

    就利用坐汽车的机会,练习判断飞机与地面的高度和速度。他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脚蹬板”,练习飞机起飞和着陆的动作。

    第二年的春天,曾克林在同期学员中第一批获准放单飞。这时的他,38岁,享受正军职待遇,是400人中惟一飞起来的“红军”学员。

    将军永远不会忘记那一瞬间,当他拉起驾驶杆,雅克—18的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机身颤动着冲出跑道。蓝天越来越近,太阳越来越近。将军感觉到自己的热血在向头顶上翻涌。在挣脱大地的时候,他觉得分明有许多眼睛正注视着自己。

    好像,有一双眼睛是老军长黄公略的。

    这目光已如此的陌生,那双眼睛是在1931年8月11日就闭上了。那一天,蒋介石派来轰炸红军的飞机黑蝙蝠一样在空中左盘右旋,军长就在狂轰滥炸时倒下了。18岁的曾克林扑到他身上,悲痛欲绝。

    好像,有彭真、陈云等老首长投来的目光。

    1945年秋,他陪同彭真、陈云、伍修权等飞返东北,由于天气不好,飞机在山海关机场着陆时冲出跑道。结果,彭真被撞成脑震荡,他与伍修权也都受了伤,只有陈云幸运,顺着飞机的势头摔进了驾驶室,反而毫发无损。

    好像,还有林弥一郎的目光。

    当年将军率部挺进沈阳后,当时驻在沈阳附近奉集堡机场的日本航空军树弥一郎航空大队弃机逃跑,窜至凤凰城北摩天岭,企图占山为匪,结果被曾克林的部队发现并包围。

    听到这个消息,曾克林大喜:“一个都别让跑掉。要活的!我们正缺会摆弄飞机的。”

    林弥一郎投降后,曾克林指示部队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八路军的俘虏政策,并细致地安排他们的生活。在部队食物紧缺的情况下,曾克林派人千方百计地为他们筹来一批大米及5头牛、50只羊。

    曾克林的诚心感动了林弥一郎等人。后来,林弥一郎尽心竭力地服务于我军早期的空军建设,并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林保毅。

    更为奇妙的是,当初在林弥一郎大队留在奉集堡的几架飞机的基础上建立的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后来又成为曾克林学习飞行的地方,这便仿佛是曾克林为自己走向空军埋下的伏笔。

    好像,还有……

    许多年后,回忆起这次起飞,将军沉静地总结道:“我飞得很好!”

     二、挺进东北,全能战将一生的光荣

    每当将军驾机飞临白山黑水之间,那片苍苍茫茫的黑土地出现在视野之内时,他都会回想起自己一生中最辉煌的那一页——1945年,日本投降后,时任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的曾克林立刻率部挺进东北,这是第一支进入东北的八路军部队。

    然而在沈阳,曾克林遇上了平生最尴尬的局面。

    1945年9月5日中午,沈阳火车站。曾克林坐在火车头里,车厢里坐着他的3000部下。火车被打扮得喜气洋洋,插满了红旗,贴满了标语。与这气氛不相衬的是,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八路军战士困惑不解,敌意竟来自苏联红军,一支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好感的部队。

    原来还是震天价响的锣鼓声沉寂了。

    曾克林下车与苏军沈阳卫戍司令卡珍通少将交涉了两次,毫无结果。曾克林真有些模不着头脑呢。卡夫通少将的交谈中屡次提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可曾克林从未听过关于这个条约的片言只语。

    此刻,曾克林的倔脾气又显露出来。“不行,我们一定要进人沈阳。”曾克林坚决地对副政委唐凯说:“我们决不后退。”

    由于电台功率太小,部队一出关就与上级失去了联络。曾克林不知道,他的行动已经与党中央的要求相左了。鉴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限制,党中央于29日发出电报,要求八路军部队只以地方军及义勇军的名义,非正式进入东北,“不要声张”,“不要坐火车进入大城市”,“不要勉强与红军接治与联络”。而曾克林却插红旗、贴标语,大事声张;坐着火车浩浩荡荡开进锦州、沈阳;他们丝毫没有隐瞒八路军的身份,反而佩带臂章,戎装整齐地进入;曾克林不但早已与苏联红军主动接洽,还与苏联红军并肩攻下了山海关,接收了东北重镇锦州。曾克林不曾想到,这一系列误打误撞,竟使他成为抗日战争后我军第一个接触苏联参战部队、第一个进驻东北、第一个接收大城市的高级军官。

    曾克林也未曾想到,他的误打误撞,最终促使我党我军及时快速地开辟了东北的大好局面,成为撬动我党我军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战略布局的一根重要杠杆。

    下午3时,曾克林与唐凯第三次来到卡夫通的卫戍司令部。曾克林态度强硬地对卡夫通说:“沈阳是中国的国土,我们有权进驻。我们是共产党、毛泽东领导的队伍,冀热辽是我们的土地,我们长期在这里抗日,你们不让我们来,让谁来?”

    曾克林的话打动了卡夫通。他终于同意曾克林的部队下车,但必须停驻到离沈阳30公里的苏家屯。

    曾克林对这样的安排并不满意,但毕竟取得了初步胜利。傍晚时分,他下令部队下车,一律着装整齐,戴钢盔,亮刺刀,并将于弹袋换成子弹盒,每个连再配9挺轻机枪,列队通过沈阳城。他自己则与唐凯牵着马,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沈阳沸腾了。做了多年亡国奴的沈阳百姓潮水般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热情挽留部队留驻沈阳。欢腾的场面使卡夫通少将震惊了。他专门派人乘车追上曾克林,邀请他们说:“不要去苏家屯了,就驻在沈阳。”

    第二天,苏联驻沈阳最高长官、苏联近卫军第六集团军司令克拉夫琴科上将约见了曾克林与唐凯,他向曾克林建议为避免外交麻烦,换掉曾克林部队八路军的番号,改叫东北人民自治军。

    曾克林欣然同意:“好,我们讲求实际,并不在乎名份。”

    回到部队后,曾克林下令取下八路军的臂章,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曾克林自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短短两三天内,他就把沈阳市15000多伪军、宪兵、国民党地下军的武装全部解除。随后,部队分兵5路去辽宁各地进行接管,到10月上旬,曾克林率领的两个团、4000人的出关部队已经扩大到9个旅、7个独立团,共6万人。

    开局大好。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出的专机飞抵延安。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在杨家岭召开会议,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当晚,又通过电报将情况报告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据此,中央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正如刘少奇所说:“这是千载一时之机。”第二天,曾克林陆同彭真、陈云、伍修权一同飞返东北。

     此后,我军以东北为策源地,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依次展开,最终在3年之间完成了中国大陆的解放大业。

     三、大小百战,所战者兼及三大军种

    云卷云舒,曾克林一飞就是10年。飞上蓝天使他成为了红军战士出身的第一位“全能将军”。

    1952年3月,在进入空军工作两年多之后,曾克林又一次面对他军事生涯中的一场转变——从空军转到海军。在海军,曾克林一干就是30多年。海军航空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统制序列里的出现,可以说与他密不可分。

    “全能将军”的戎马一生,在每一军种都留下一串串战争传奇,其中陆战的故事最多。

    在陕北吴起镇,长征途中的最后一战中,曾克林开始进入毛泽东的视线。那天凌晨,马洪逵的骑兵尾追而至。此时,镇上担任保卫毛主席、党中央任务的只有曾克林任教导员的警卫通讯营。曾克林一面派人掩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撤退,一面带领3个连的战士迎击马洪逵的千余骑兵。曾克林等人以弱胜强,射人先射马,痛快淋漓地撂倒了300多,来敌大败而归。一里多远外的山坡上,毛泽东、叶剑英用望远镜目睹了这扬战斗。战后,毛泽高兴地对曾克林说:“克林同志,打得好,打得好呀,万事大吉。”

    其后的岁月里,曾克林参加了反“扫荡”作战、东北大剿匪、本溪保卫战、四平保卫战、临江保卫战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而其中,“四保临江”是曾克林最为难忘的陆战之一。

    从1946年12月中旬到1947年4月,东北国民党军集中了近20万的兵力,四次向我临江进攻,进攻我南满根据地。我军三、四两个纵队3万将士被压缩在长白、抚松、临江一带,处境极为不利。

    曾克林时任三纵司令员,50多年后将军回忆说:“当时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度。战士们吃的是冻得硬邦邦的窝窝头,喝的是雪水。有时一连10来天爬冰卧雪,部队冻伤减员很多。由于奇寒,有的枪打不响,有的连枪桂都拉不开。”就是在这样险恶的情势下,“四保临江”之战打响了。

    “四保临江”可谓是我军运动战的一个典型战例。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曾克林在战斗中运用了毛泽东“避实就虚、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展开周旋。曾克林的目光一直盯着敌人的主力八十九师。“八十九师是典型的狂妄自大之师。他们编制满员,装备优良,所以目空一切。又刚从热河调来,不熟悉我军的战术,所以最容易犯轻敌冒进的错误。因此我们便诱其深入,以便聚而歼之。”曾克林先派小股部队与八十九师接触,然后一打即撤。敌人果然上钩,紧追不舍,很快进入我军设在三源浦的包围圈。经10小时激战,敌人十九师与五十六师一六二团遭全歼,代师长张孝堂被生俘。此战,敌我伤亡比例为25:1。

    经过100多天的艰苦作战,“四保临江”之战胜利告终。是役共歼敌4万余人,使南满的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满的形势,扭转了东北的战局。

    走进空军与海军之后,曾克林又在海空作战领域展现出杰出的指挥才华,而最为典范者,便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岛之战。

    “我军过去几十年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尝尽了敌机轰炸之苦,许多人牺牲在敌机的炮火下。而在一江山岛之战中,我军第一次掌握了空中优势。”回忆这段往事,曾克林极其愉快。时任海军航空兵副司令的曾克林在此战中与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将军被分别任命为空军前线指挥所的正副指挥,负责空战的指挥任务。

    “解放一江山岛战斗是在1955年1月18日正式打响的。但空军和海军的飞机从1954年8月开始,就已经执行各种侦察与轰炸任务。由于我军战机的杰出表现,实际上,在一江山岛战斗打响之前,敌人的舰艇白天已不敢外出,飞机不敢起飞。我军控制了整个战区制空权,一江山岛孤立无援。”

    进行这样的战斗,曾克林无疑十分舒畅。

    登陆作战拉开战幕后,依然是空军、海航的战机先行。l月18日凌晨,9架杜—2轰炸机在拉—11、米格—15歼击机的护卫下凌空振翅,扑向一江山岛,刹那间,岛上敌人的通信系统、气象台、导航台及炮兵阵地灰飞烟灭,一江山岛一片火海。战斗中,敌人没有一艘军舰、一架飞机敢出来接应救援。下午14时29分,登陆部队浩浩荡荡地开上一江山岛。战斗只持续了3个小时,岛上守敌全数肃清。

    “一江山岛之战中我军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海空力量已优于蒋军,敌人几无还手之力。这证明毛主席和党中央建国初期作出的建立一支强大海军和空军的决定极其英明。”

    一江山之战虽小,但在曾克林将军的记忆里却非同一般。

    四、结语

    曾克林, 1913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历任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参谋长、冀察热挺进军随营学校教育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副军长、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晓峰)

    中国网 2001年11月1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unshi/71766.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4: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查曾将军资料的人特多。何故?

原来一部电影《曾克林出关》,不知谁看了?转自CCTV


历史证明,曾克林出关和延安之行,对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对缩短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 Last edited by 12345 on 2004-4-25 at 15:0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5: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CCTV

www.cctv.com.cn/movie/images/doc_img/2906/_1082010220_zeng3.jpg


[ Last edited by 12345 on 2004-4-25 at 15:5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5 18: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涯都没有知道曾克林是客家人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9: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姓将军多得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5 19: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12345 at 2004-4-25 19:13
曾姓将军多得很

有那些将军是姓曾的?可不可讲涯听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8 10: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啊,崖也姓曾,也想的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9 0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六今晚8时播出,请留意收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