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電視台開播了,也是全世界唯一以客語發音、以客家文化為元素的頻道,台視以
兩億兩千萬標得客家電視台開播半年的初期規劃。葉菊蘭指出,客家電視台的定位是
「公益文化電視台」,開台前半年,節目限定必須至少有九小時的自製節目,未來朝
全自製發展。
此外,在目前經費不足,而且也希望能夠逐步脫離政府的補助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客
家電視台容許有一定比例的廣告。不過葉菊蘭強調,「自給自足」這是站穩之後的願
望,新生兒時期還是希望政府可以編列一定預算給予奧援,人員配置上則除了甫開台
時期有些人力從台視支援外,客家電視台也積極進行人才培育作業,計畫性養成客家
電視台的自有人才。
電視頻道能否永續經營,內容是其關鍵所在。「客語發音的節目『不等於』客家文化
節目」,在此認知下,葉菊蘭主張客家電視台的內容必須是將「客家文化節目化」,
而非「節目客家化」,簡單的以為將所有節目配上客語發音就是客家節目了。
開台一週來,自製八點檔戲劇《老嫩大細》回響不錯,描述三代同堂客家家庭的喜怒
哀樂,強調客家農村的濃濃鄉土人情,並表現現代客家文化的幽默詼諧,由羅時豐、
戴士堯等人主演。葉菊蘭認為這樣的一齣戲將現代客家人中常見的的祖孫三代:玩樂
團的孫女、賣豬肉的老爸加上長住鄉下的阿公阿嬤,生活完全寫實呈現。劇中出現的
客家人慣用諺語、師傅話或歇後語等在劇末最後五分鐘集中講解,讓觀眾可以學習與
了解。
葉菊蘭深深體驗,「字幕」是客家電視台生存的必備武器,如果光是只有客語發音無
字幕,那就無法吸引不懂客語的觀眾,但輔以字幕,瀏覽電視頻道的觀眾會被節目內
容挑起好奇心,而停留觀看。另一方面,藉由音樂節目的播出,打破客家音樂只有「
山歌」的刻板印象,讓喜歡現代音樂的年輕人從客家電視台中發現原來客家音樂也可
以那麼搖滾與好聽。加上深入性的談話節目、數量龐大的綜藝節目,吸引各種收視族
群進而滿足他們的收視需求。
新聞報導、財經及時事論壇、戲劇、音樂、休閒美食、兒童、青少年、銀髮族等各類
型節目,一應俱全。主委葉菊蘭希望藉由節目的傳遞,讓客家年輕一輩在認識自己的
文化後,凝聚對客家人的認同與情感,讓客家人能在公共領域中,自然地說出自己的
語言,並讓客家的下一代能驕傲地告訴別人「我是客家人」。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 2003年7月6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l/today/life/art-2.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