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報導
文/林依蓉
客家電視台誕生了,將在十七頻道與您見面。(黃耀德攝)
客家電視台七月一日開播,台灣客家族群「百年心願」終於開花結果。用盡生命力、不眠不休推動客家電視台開播的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葉菊蘭,在史上第一台開播的關鍵時刻,好不容易鬆了一口氣,但她知曉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
身穿大紅色的外套,葉菊蘭散發出喜氣洋洋的感覺,象徵了這個極富歷史意義的一刻即將誕生的歡愉。客家電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十四小時用客語發音的頻道。也是台灣電視史上、客家族群史上,唯一的、歷史上的第一個。所以,它承載著非常多的客家人的期待。」
◆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
客家人會如此期盼不是沒有原因的。語言的快速流失正是客家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每年以百分之五的速度消失,若不及早設法搶救,也許不到下一世紀,客家語言將在台灣消失,客家文化即隨之消逝,再也聽不到客家的聲音與名詞了!
客委會最近做的統計調查發現,還會講客家話的客家人平均大約為百分之五十八,但隨著年齡的遞減,使用客家語言的能力也隨之遞減。二、三十歲的客家人會講客家話的約佔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十三歲以下的卻只有百分之十一會講客家話。
葉菊蘭表示,由於客家話並非主流,不是現代生活必要的語言,許多年輕人不認為自己應該學講客家話,因為學了也用不到。然而葉菊蘭也點出了年輕人看不見的盲點,她認為「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主權」。為了「語言的傳播與文化的傳承」,客家電視台所背負的使命與壓力,也與一般電視台不同。
自從去年二月接任客委會主委,葉菊蘭不遺餘力地推銷客家文化,訂出「一個月一個活動」的目標。這次客家電視的成立,她再度發揮早期在廣告界累積了十年的行銷功力,將「客家節化」,把客家文化以豐富、技巧性的手法包裝,當做是節目產品強力行銷。
談到即將播出的客家節目,葉菊蘭滔滔不絕地舉了不少例子。由客家老一輩的藝人來談銀髮族的養生、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入圍的劉邵希主持音樂性節目、客家鄉親的客諺打擂台等,言談之中透露出興奮之意。看過每個節目的第一集之後,葉菊蘭也為客家電視台掛了保證,表示節目品質必有一定的水準。她說,「所有的製作團隊在廚房認真炒菜,菜色應該會滿豐富的。」
◆沒有文化就沒有主權
此外,對於任用非客家文化工作者的「閃亮三姊妹」主持節目,有些人則抱持著不太認同的態度,特別是長期從事客家文化提倡者,也許會感到失落。針對這一點,葉菊蘭不否認是要拉攏青少年族群,利用其知名度與在青少年心目中的認同感,進一步行銷客家文化。
葉菊蘭強調,她並沒有忘記將長期為保存、宣揚客家文化的人納入目中。不過她也必須兼顧多元性,先創造收視習慣,再將客家深入、精緻的東西呈現出來,這才是長期經營之道。雖然為此她也承受不少外界的壓力,但她仍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就要勇敢往前走。」
對於客家電視台的開播,葉菊蘭希望先有八十五分的水準,再慢慢進步。她認為現階段由政府打造客家的舞台,以刺激市場。將來政府可以不需要出資,由電視業者自行經營。葉菊蘭認為韓劇能那麼紅,客家戲劇應該也能做到那樣,甚至更好。
◆客家文化此後入主流
葉菊蘭更進一步表示,客委會存在的原因,就表示客家文化仍非主流。「客委會今天存在的功能,最高的層次是做到根本不需要有客委會。」葉菊蘭希望有一天客委會可以不必存在,那正意味著客家文化已重返主流。
不過葉菊蘭指出,台灣社會的主流不是獨尊一統的,而是大家都能均衡得到相對的機會。讓每一種語言文化都有相對等的、蓬勃發展的空間,不因為是人口的少數而被犧牲。葉菊蘭也引述某次座談會上的發言:原住民的文化就好像在加護病房,客家的文化是在掛急診,河洛文化則是在掛號中。她期望上述的情形將不再發生。
從無到有,客家電視台歷經不少困難,最主要的是客家電視專業人才的尋找不易。葉菊蘭表示,做電視的不見得懂客家,懂客家的也不見得會做電視。加上客家語言南腔北調,如何讓參與節目的人員說出正確的客家話,這就是個大考驗了。
客家電視台開播在即,葉菊蘭形容從此是個「聽得到、看得到客家人」的時代。至於如何「透過電視頻道去介紹客家文化的內涵,然後再帶動客家人對自我的認同,從而增加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能力」,葉菊蘭期盼更多學有專精的人才,能共同參與、同心協力打拚,而非讓極少數人忙翻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