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客家源流研究
谭树林 《学术研究》 2007年第09期
http://qkzz.net/magazine/1000-7326/2007/09/2226150.htm
(罗马拼音;四县调值:
Chak-fai41 ke ngiong11-pho11,
ki11 m11 voi chiong24 ki11 au41-thon24;
voi vu24 ke fo41,
ki11 m11 voi chiong24 ki11 phun11-thet...)
(罗马拼音;海陆调值:
Chak-fai14 ke ngiong55-pho55,
ki55 m55 voi chiong42 ki55 au14-thon42;
voi vu42 ke fo14,
ki55 m55 voi chiong42 ki55 phun55-thet...)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
认同客家,心系客家~的宣教士
(下文节录自 “传爱组曲” 魏外扬着)
台湾客家人的原乡在中国大陆的粤东与闽西,也就是清朝时所谓的”一州三府”:广东省东北的嘉应州,惠州府,潮州府,以及福建省西南的汀州府.这是一片山岭绵延不绝的高地,与英国的苏格兰有些相似,因此当英国长老教会的宣教士来到此地时,觉得熟悉而亲切,不禁称之为”中国的苏格兰”.
英国长老教会在中国所开拓的宣教工场,依序为厦门区,汕头区,台南区及客家区,而在客家区又建三个据点,依序为五经富,三河坝和上杭县.其中以五经富最具规模,除基督徒礼拜堂外,医院,神学院,男校,女校一应俱全,而且都能保持稳定的成长.
最先开拓客家工作的宣教士隶属于汕头区,因此客家区也可视为汕头区分出的一个新工场,不过由于语言不通与交通不便,开始的十年间,进度十分缓慢,直到麦爱华与李威廉两位宣教士进驻五经富后,客家区才正式成立,操客语的宣教士也才逐渐增多.
麦爱华(Donald Maclver,1852~1910)与李威廉(William Riddel,1853~1910)二人是亚伯丁大学的同班同学,以后成为客家宣教的长期伙伴,麦氏负责教学,李氏负责医院,合作无间近30年,最后又恰巧在同一年间安息归天,真不愧为客家宣教史上的两根台柱和一对好搭挡.由于麦氏较李氏早两年来华,因此本文拟以麦氏为重心,兼及李氏与其他几位客家宣教士的简介.
麦爱华与李威廉在大学就读时,汕头区的资深宣教士施饶理(George Smith)回国述职,他为客家人所发出的呼声打动了麦,李二人,于是麦爱华在1879年出发来华,成为客家宣教的急先锋.他在1884年结婚,妻子是曾在台南宣教将近三年的Miss E. Murray,嫁到五经富后,对于当地的妇女工作大有助益.
-----------------------------------------------------------------
麦爱华也是一位虚心,勤勉的学者,他对客家语言的研究十分精深,曾编著客语字典,后来由 Murdo C. Mackenzie 增补.这本字典的价值,可以比美由杜嘉德编著,巴克礼增补的闽南语字典,也可见宣教士对于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相关学术领域的贡献.李威廉医生也是一位业余的绘制地图高手,在许多关于华南地区宣教的著作里,都采用了他所绘制的地图,图例清晰,令人一目了然.
1910年6月间,麦爱华病逝于英国,当时他正出席在爱丁堡举行的国际性宣教会议.10月间李威廉在五经富医院由病人传染而得到伤寒,随即去世.几个月间两根台柱先后折断,但客家宣教却已根基牢固,后继有人,如丰约翰医生, Murdo C. Mackenzie 与 Janet Balmer 等人,都在客家原乡度过40年左右的岁月,比起麦,李二位先驱的30年资历,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客家人有一首著名的祖训诗,其中最能代表客家精神的两句就是”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三,四十年的日子应该够深,够久了,所以这些久居客家原乡的宣教士一定会自问:究竟哪里是我的”故乡”?哪里又是我的”他乡”?或许,对于每一位羡慕更美天乡的人间过客而言,这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客家福音协会: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533&extra=page%3D1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12-28 at 13:01 ]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10-2-2 10: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