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7|回复: 8

【原创】客家人的中华DN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5 14: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人的中华DNA
      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优秀的民系,在其中产生的英雄儿女可谓代不乏人,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他们所创造的革命业绩和经济奇迹同样的惊人,所以作为客家人和客家学者有理由为此而骄傲自豪。但作为一种研究决不能总是如数家珍一般地沾沾自喜和膨胀地根据不足地扩大客家范围,搞个沾边就算。如何认定客家人,在怎样一个科学理性的范围里去研究客家文化,并建构一个多层面研究的客家学体系,愚以为这应该是所有研究客家问题的学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只做抛砖引玉的尝试。
    一、客家的客体与中华民族的主体关系。
      罗香林先生发明了“民系”这个概念用以区别中华民族中的若干中小民族,正好说明客家和其他几个民系都是以中原汉族为主体的,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汉民族的支系。所以我们今天所叙述的客家人的诸种优秀品质都是中华文化的积淀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一个文化概念,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伦理文化。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中,不但国内的各少数民族深受影响,就是中国周边的许多国家也都在儒家文化圈的影响范围里。然而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文化传承,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应首推客家人。可以说客家人是中华文化沃土中盛开的奇葩,而客家人的精神又更好地证明了中华文化是优秀的。深入研究理解客家,我们就不会丧失信心,我们就会更坚定地相信中华文化一定会走向世界。
      民系是中华汉民族主体的支系,是一种派生关系,而汉族与其他的各民族则是一种同生共存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对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的各民族而言的。中华文化圈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涵盖周边一些国家的一个较大的范围。阐述这样一个并非复杂的概念关系问题在于强调客家研究不能脱离中华文化的主体。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近些年的学界和社会上一片否定民族文化传统的嘈杂声音中,单独高调赞美客家文化、客家精神,这是与主客体关系不符的。而事实上客家也是一直以中华文化的正宗地位自居的,虽然他们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遭到过许多歧视,但他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轻自贱,他们始终高昂着头,充满自信。[1]
      二、客家民系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
      历史上的东西方文化分界中,东方文化的代表应是中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尤显突出,而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原,即黄河流域,客家人的根系正在于此。一般从地理上认定中原地带以河南为中心,而客家的先祖大多是河南人,这些都是客家研究中比较公认的结论。“中原世族”或“衣冠南渡”的表述[2],都说明当初避乱南下的这些中原人从主体上决不是一般的流民,士绅层较多应是一个事实。中国历史的魏晋时期按我的理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文化盛世,士人们个性卓然不群,行为洒脱不羁,文采靡丽,形成一个蔚然壮观的文化群体。然而此时又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强化的时期,政治与文化的冲突剧烈,又加之时局不稳,战乱不断,这才产生了客家先祖们的大批南迁。可以肯定地说,这批南迁的客家先祖大都是当时中原“先进文化的代表”,他们承载着厚重的中原中华文化的基因,我们甚至可以推论中原文化在南方各地的不断渗透,与东南、西南的吴越文化、与湘楚文化、西蜀文化的交融客家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客家人的革命精神是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再到朱毛红军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都是客家人打先锋。所以日本学者说“没有客家人就没有中国革命”。[3]中国的客家人在近代史上走向世界,他们的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得到了世界各国所在地人民的赞赏。在现当代的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发展中,客家人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我们赞赏他们的时候,别忘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中华民族“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一句话:客家人精神的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客家精神永远的标签。
      根据这样的认识,就可以进一步地说,客家的优点是中华民族的,客家的缺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举一个典型的事例说,象洪秀全能够带领一众客家精英搞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靠的是客家人本性中勇于革命,坚韧顽强,英勇无畏的精神,但绊到他的也是客家人根性中的争强好胜,人人都想当头,内部矛盾升级时残酷的“窝里斗”。[4]试想太平天国若不是洪、杨矛盾引起内部残杀决不会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至于洪秀全耽于安乐,忙着享皇帝之福,不理政事,也应该说是一个重要败因,但比起前者相对的次要了,因为从腐败到衰败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回想这些大大小小的败因与中国历次的农民革命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多么相象啊!农民造反的目的就是要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洪秀全一点也没例外。
       三、        客家民系强势生存的动因
客家人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自然有着与主体不可分割的共性,同时作为一支独立的民系他也有着与其他民系、各少数民族、乃至与整个汉族不可混淆的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族属意志的整体性,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精神,不断革命的进取精神。客家人这种精神品质是由他们特殊的生存状态决定的,而这种生存状态是不可学习、复制、强求的,正如有论者所言:“历史的变幻风云催生了客家,移民成就了客家,奋斗锻造了客家。”[5]
     任何一个民族(当然也包括民系),其独特的生成过程和不同的生存状态是其精神品质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的生活习俗产生的直接原因。客家人聚族而居,居住的房屋结构和日常生活中常呈现半军事化的状态,女人不裹小脚,这些都不是汉民族生活的常态。生活状态的窘迫使客家人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这是他们相对独立于汉民族之外作为一支民系的最鲜明的特点。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有世界影响的民族(包括民系)其强势生存,经风历雨百折不弯的动力因素是什么呢?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民族都能在强烈重压下屹然挺立的。我们考察犹太人的历史,再印照客家人的历史,我们可以找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优势文化沉积后的厚积薄发和苦难经历锻造后的无比的勇敢坚强,显示出超强的耐受力。犹太人有《旧约圣经》文化的激励,客家人有中原儒家早期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中许多正面的思想意识对客家人有着深刻的影响。象尊儒重教,崇敬祖先,重视伦理纲常,崇尚儒家的名节、义利观等。犹太人失去家园,流散世界各地,但他们始终心系故土。客家人不断迁徙,不知道那里是他们的家,没有肥沃的土地,没有安定的环境,(这与中国人故土难离,希望守家在地的心理是难以接榫的),但他们前进的步伐始终是坚定的有力的。他们的这种动力决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只能是中原儒家先进文化基因作用的结果。毛泽东从他治军的经验总结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那么,没有文化的民族、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统一的坚强意志的民族那就不只是愚蠢的问题了!而是在历史长河的反复冲洗不断淘汰的过程中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文化在这里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若不能理解这一论点,那就去研究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消失、湮灭的民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14: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客家人,但我喜欢客家文化、并深深地被吸引住。我想客家文化能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故把自己所思所想发帖于此,求教于客家朋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5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创,楼主能写如此美文,令人羡慕。在此问好道谢。海内外中华儿女一家亲。欢迎光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00: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搂住好,谢谢你的赞赏于我们客家,总好过一些人在诋毁客家,欢迎光临也欢迎你给多点意见好吗,想请问你是来自哪里籍贯是哪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12: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东北籍,黑龙江人。取名南彦,是与我学习近代史的一种心理感受有关。中国近代的革命史以南人为最先,最踊跃,其后又知南人中以客家为突出。彦,是有才学,德行好。本着见贤思齐的圣训,取名南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12: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2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现今的客家人已经丧失了很多前人的优良传统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8 15: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中华DNA中的碱基中的“A、T、G、C”又是谁呢?

如果是A对应儒,T对应道,G对应释,C又对应什么呢?

看来楼主开启了一门新兴的课题,值得大家再研究一百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17: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lanker305
请问中华DNA中的碱基中的“A、T、G、C”又是谁呢?

如果是A对应儒,T对应道,G对应释,C又对应什么呢?

看来楼主开启了一门新兴的课题,值得大家再研究一百年。
————————————————————————
      看来您是一位有专长的朋友,我文中用的DNA意指文化基因,但即使是血缘恐也无不当,但您这样的对应法,只是让我惭愧。我还担心这样研究一百年,会是什么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