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28 1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灯与上灯
--------------------------------------------------------------------------------
发布时间:2005-4-1 16:38:53 文章摘自:梅州日报
读本报2月21日头版《咱生女孩也赏灯》一文,乍看题目,似有“令人生疑”之处,然而细看内容,又觉得“顺理成章”。但总觉得有些问题仍须说一说,即“赏灯”与“上灯”是否同一回事?
据笔者所知,“赏灯”与“上灯”原是两码事,各个概念不同,俗习事象(行为)亦不同,其意义也不一样。但风俗相传也在不断演变。
“赏灯”是我国古老风俗,至宋代尤盛。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等载述,宋代时,每到元宵(又称“正月半”),无论官民,都有“赏灯”之俗,连皇帝、大臣都出来观赏。黄梅戏《夫妻观灯》就是讲“元宵赏灯”的事。客家地区民间习俗,过去在“正月半”也有“赏灯”、“赛灯”之俗。此俗在丰顺较盛,直到清末民国年间,还有“赏灯、赛灯”活动,届元宵前,家家自己动手做灯,有各种形状,挂在自己家门口,然后全村人互相观摩、比赛。丰顺埔寨的“烧火龙”,其实就是一种大型的、集体性活动的“龙灯”。又如大埔的“鲤鱼灯”、平远的“船灯”、五华的“竹马灯”等,都是当时元宵赏灯、赛灯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种“赏灯”活动,是为了庆祝元宵节日,是一种高尚的艺术性的娱乐活动,所以一直传到今天。
而“上灯”(“上”读爽、赏,是“挂起”之意),是客家民间风俗。做法是在元宵节时,凡上年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一般是正月十二起“上灯”(因“上”读赏,音与“丧”同,为避忌讳,又称“升灯”)。“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人添了新丁。因此,“上灯”时要办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究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从十二上灯起至十六,每晚要点亮灯笼,(有些延至十六以后)。然后,再办三牲敬祖公谢天地,始告结束。此俗在梅州地方,素以兴宁为最盛,其礼节也更繁,而且已有所演变,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暖灯”(是“上灯”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是“暖灯节”)。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屋全村庆贺”之气氛。同时往往把“上灯”与“赏灯”活动一起进行。添了新丁的说“上灯”,没添新丁的便说“赏灯”,结果便变成“上灯(赏灯)”习俗。不过过去“上灯”是“生男上灯,生女不上灯”,那是“重男轻女”的陋习,应该改正。因此,我赞赏生女孩也上灯(赏灯)的做法,这对“计划生育”也有好处。
(黄火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