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3|回复: 1

【原创】关于“客家的经济、文化与民性”一文与曾祥委商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4 16: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客家的经济、文化与民性”一文与曾祥委商榷(上)

注:为方便对比、交流,引用原文全文,括号内底划线黑体字部分为本人的针对原文底划线部分的不同观点或相应论述
客家的经济、文化与民性

曾祥委

提要;本文探讨客家族群经济落后与其文化、民性的关系。与周边族群相比,客家人在地缘、业缘、身份和文化方面都处于劣势。住山区、做农业、当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济落后。客家人经过二十余年开放改革仍然基本从事农业,一部份进入城市也缺少自主创业精神,变成“打工族”,这种身份选择的原因是客家人的文化。进入市场经济,客家人仍然守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上没动,缺少追求财富的积极主动精神,缺少自主性人格,缺少市场人格的获致性因素。应当创新文化,创新价值观,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人格转换,在市场经济中迎头赶上。

关键词:客家 经济 文化 民性


一、    客家人穷(此观点不准确!客家经济、客家地区经济、客家人经济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客家经济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客家地区经济主要指客家地区总体经济水平和实力,具体指财政收入、城市建设、企业实力等;客家人经济主要指客家人(包括客家地区的和非客家地区的)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具体指客家人超级亿万富豪、亿万富豪、千万富豪的人数多少、客家人所拥有和所控制的总体财富的多少,以及大多数客家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目前,客家地区还很穷,但从全国范围来说、从整体上来说,客家人已不能说穷了!尤其是离开客家地区家乡,在外谋求发展的那部分庞大的客家人群体,这一庞大的客家人群体与同样离开家乡,在外谋求发展的庞大的潮洲人、闽南人群体,所掌控的财富相比较不相上下!整体财富上客家人和广府人、潮州人、闽南人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不是很大了。请参阅我的“客家亿万富豪及客家大企业家简录(上、下)”一帖。)


1996年冬,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上,有位学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自近代以来,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到后来国共双方,一直到今天的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大批客籍政要。可以说,客家人在政治上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经济上,客家人还远远谈不上成功。与周边的族群相比,其经济实力比不上广府人、比不上福建人,也比不上潮汕人,为什么?
时间过去十年,以今天的状况来看,广东客家人与周边族群比,还是穷!这个穷,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几乎所有的客家地区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几乎所有的客家县都是穷县。笔者不想浪费篇幅来引列那些枯燥的统计数字,例如GDP、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等等。尽管地方官员想尽了办法出数字,仍然没法掩盖一个事实: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这里面,可能还要指出一个例外:深圳的客家地区。由于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深圳有不少客家区域进入了现代化,成就骄人。但同样的,笔者也要指出,即便是在深圳这样的地方,剩下的“相对贫困”地区,仍然是客家人聚居区多,“相对发展滞后”的地区,仍然是客家地区!(深圳关外的龙岗区、宝安区即原宝安县共有18个镇,其中60%左右的镇、区域是客家地区。目前这18个镇(已全部改为街道办事处)中最富裕的镇是:布吉镇——客家镇,龙华镇——客家镇,西乡镇——广府镇。。。。。。;最富裕的村是:南岭村——客家村、深圳首富村,富裕程度全国都排前几位,坂田村——客家村,而曾经是深圳首富村的万丰村——广府村,目前已严重资不抵债!你现在进万丰村看看,一片破败!。。。。。。在龙岗区、宝安区,规划、建设、管理得最好的农民别竖墅区、住宅区大部分是客家村。)二是客家人打工的多,老板少。这一点,只要到工厂的生产线上一走就能明白。珠三角大量的外来工,多是外省的,如果是本省的,多数是客家人。相比之下,潮汕人打工的比例就非常少。走到市场、菜场、水果批发场、甚至走街卖水果的小贩,一交谈,都是潮汕人。从肩挑贸易,到开店经商,生意大小,都要自己作主,从小做到大。以比例来看,潮汕人老板多,打工的少,而客家人反是。
三是客家大老板少。我们欣喜地看到,最近二十五年的开放改革,涌现了不少客家的经济精英。但是,在各行各业里,客家人能占居“行尊”地位的,似乎没听说过。(仅我所知道的客家人“行尊”:1、1、曾宪梓 , 广东梅州市梅县人,亚洲领带皮具大王、男装大王2、田家炳,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香港皮革大王3、罗桂祥,广东梅州市梅县人,维他奶大王4、姚美良,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中国化妆品行业第一品牌(永芳)、最大公司;5、李贵辉,广东梅州市梅县人,90年代初、中期中国化妆品行业第一国产品牌(绿丹兰)、最大国内公司;6、梁亮胜,广东梅州市梅县人,目前中期中国化妆品行业第一国产品牌(中国名牌舒蕾、风影、丽花丝宝、柏兰、美涛、洁婷、伊倍爽、捷泰)、最大国内公司7、陈伟东,广东紫金县人,洋参丸大王,中国最大传统保健品公司8、李彬兰,女,广东梅州市兴宁市人,全国著名的新一佳超级市场的总经理,该公司03年在全国拥有50多家分店、50多亿销售额,为广东第一9、朱孟依,广东梅州市丰顺县客家人,是房地产行业大盘开发商代表,广州最大地产商,全国著名企业家自负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非常尊敬的同行,并且说朱孟依和他的合生创展集团与珠江实业集团才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10、邹锡昌,广东梅州市梅县人,93年,投资额14亿在广州市商业中心建设65层的中华广场,该广场是广州市新地标、首个MALL11、李东生,惠州客家人,TCL电子集团董事长,该公司已私有化,李东生拥有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份,身家市值近10亿。该公司03年销售额400多亿,全国第二大综合电子集团,12、练卫飞,广东客家人,身家10亿左右,目前广州市最大汽车销售商----AEC汽车城董事长,广东、全国汽车销售行业赫赫有名。13、姚良松,广东梅州人,中国厨柜大王(广州欧派)14、张 弼士,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生卒于1841-1916年,创业于印尼、马来西亚,开办种植园,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开办锡矿、轮船公司、银行、药材批发公司等,是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15、胡文虎,福建永定人,生卒于1882-1954年,在缅甸创办永安堂虎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万金油、清快水等,产品畅销东南亚,创办了《星岛日报》、英文《虎报》等系列报纸,是当时和闽南人陈嘉庚并列的世界华人首富。16、彭云鹏,祖籍广东汕尾市陆河县客家人,60岁,印尼第三大财团巴里多太平洋集团创办人、董事长,世界胶合板大王,财富50亿美元(96年),投资涉及森林种植、胶合板制造、糖业、金融、航运、石油化工、旅游、房地产等。目前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投资额18亿美元,建设一个庞大的商业中心,包括一栋70层高的印尼第一高楼。17、伍捷仆,广东梅州市梅县人,财富30亿美元(96年),泰国第二大商业银行--泰华农民银行创办人、董事长,泰国客属总会创始人。18、胡仙,福建永定人,胡文虎之女,亚洲报业大王。。。。。。,曾先生是否太孤陋寡闻了!!!抑或是太脱离实际了!!!)而且,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客家人中至今尚未出现世界级的富豪(前面介绍的“行尊” 客家人中,张 弼士、胡文虎、伍捷仆、彭云鹏,是真材实料的世界级富豪)!二十多年来,我们经常所说曾宪梓、姚美良等人的大名,可是论经济实力,他们排在什么位置呢?还有目下国内排得上的富翁中,究竟有几位是客家人?排上去的,凤毛麟角的,目下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即便是港、澳、台这个富翁集中的圈圈里,客家大富豪也是“珍稀动物”!(在港、澳、台,客家大富豪不是“珍稀动物”!但客家超级大富豪确实是“珍稀动物”!个中原因值得深入研究和尽快改变!)概言之,我们面临一个严酷的现实,相比周边族群,客家人经济实力不如人,处在落后地位。
这样,我们就有了下面的问题:

二、    客家人为什么穷?

那位新加坡学者给出的答案是:客家人服膺儒家文化,其价值观制约着客家人的经济发展。
这个答案当然是有道理的,但笔者觉得过于单薄了。客家的穷,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文化因素,也有非文化因素,总结大端,有如下四方面:

(一)    地缘劣势

以广东为例,族群分布大致呈四级台地:潮汕人沿海边分布;广府人在水边分布;客家人在山边分布;畲、瑶、壮等少数民族居深山里头。
客家人的聚居地,与畲、瑶相邻。畲、瑶住在大山上,客家住在大山边的丘陵地区,通常也叫山区,就算是清康熙年间迁海复界到达沿海地区的那些族姓,也大体上住于山边。展望闽、粤、赣三边客地,可以说,客家人都住在山边。
这样的地理位置,用今天的行话来说,叫“老、少、穷、边、山”。因为山,所以边,所以往往是老区,往往是少数民族地区——过去是畲、瑶地区,现在与畲、瑶邻居,通常也是贫困落后地区。
山区穷,原因有几方面:
1、    物产不丰。近数十年来,由于政策的原因,此点更加突出,下文再述。
2、    交通不便,讯息闭塞
一个地方的富,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自身的物产丰饶,可以坐享其成;二是能集聚他处的财富。这种地方往往是交通要道,津梁都会。例如香港,当年中国大陆封闭,只留一条孔道与世界接触,一国财富,集聚到弹丸之地,怎么不是富甲一方呢?又如今日之香港,大陆全面开放,北中国的进出口不必南来,还想有当年盛景,就不太可能!第三种情况是二者并有。这种情况今日也不少,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既是制造业中心,又是交通枢纽,但这是近代的事。
客家地区的交通不便,加上由之带来的讯息闭塞,使自身本来不丰的资源也难以转换成为经济优势,在许多地方都制约着经济发展。近年许多地方提“想要富,先修路”,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交通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很重要,但不厦是前提条件——温州就是最有力的例证!温州在浙江处于偏远地区,改革开放前交通、通讯很落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但其所临的海无大港,严格地说没什么港口,换句话说,其所临的海没多少经济价值!还有,改革开放以来,内陆非交通发达地区涌现出来的众多富裕(亿元)镇、富裕(亿元)村,也反复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再有,湖南(长沙、株洲、衡阳等城市)地处京广铁路大动脉五十年,到现在依然贫穷落后!河南省(郑州市),中部平原大地,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四十多年啦,到现在依然贫穷落后!太多太多的例子,有力地、反复地、充分地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人!!!)
3、    耕地有限
南方山区可供开垦种植的土地相当有限。在水稻耕作对水源的要求下,尤其如此!到客家山区考察,这一点印象强烈、鲜明!梯田沿山层层而上,有几尺宽,有水源的,都被开垦完毕。客家地区常有“笠蔴坵”,“簑衣坵”的故事,说耕田的,数来数去还是少了一丘田找不到,要走的时候,拿起地上的“笠蔴”、“簑衣“,发现下面盖着一丘田!从这个流行的故事里,我们可看出饥饿煎迫下的客家人,对山区土地的利用,精细到什么程度!今年,有机会到揭西县上砂镇走了一下,看着那些延伸到山上的梯田,感慨良多!只有在那种地方,才能明白客家先人对土地的珍重、依赖,也只有在那种地方才能明白土地对客家人的价值。客家人是个农耕族群,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客家人本来就是安土重迁的,使他们迁移的原因只有土地。山区的土地,由于人口增殖,很快就开垦完毕。为了生存,客家人时刻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宋元以下,客家的迁徒,绝大多数是土地的诱因。这里包括从江西、福建往广东的移民,包括湖广填四川,也包括迁海复界的移民。以往的客家研究,对这方面的原因,注意得实在不够!
作为对比,广府人与潮汕人就幸运多了。珠三角地区,如南海、中山、顺德、许多地方都是宋元以后成陆的,佛山的许多地名,甚至迟至明清才出现。三江流水,给这一地区带来肥沃的泥土,使土地不断扩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见过一个资料,珠海万顷沙一带,陆地的推进达每年105米的速度。不断增殖的土地,给广府民系带来的是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还有,潮汕平原,韩江三角洲在明清时代也是举目膏腴,随处都是可以垦植的沃土,而且也随着江水来泥和海面下降而增殖。这就是为什么广府族群和潮汕族群比较起来较少迁徒的缘故!
4、    容易遭受自然灾害
客家人的土地在山边,无论是水作,还是旱作,比较起来,都比较容易遭受自然灾害,能够旱涝保收、自流灌溉的田地不多。开畲旱作就成为重要的补充,一些地方甚至以旱作为主。旱禾、木薯、玉米、番薯、高梁、粟子都是重要植物。大部分田地,都“望天打卦”,“靠天吃饭”。一但天时失常,往往造成饥荒。潮州、揭阳、丰顺等地1943年的旱灾,造成人口损失和比例失调,一直影响到几十年后。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影响到农业收成,使客家人挣扎于温饱线上,难于得到喘息!

(二)    业缘劣势

今日广东的族群中,居海边的潮汕人做商业,居水边的广府人做工业,而居山边的客家人做农业。
从历史上来看,也可以找到渊源。潮汕人在海边讨生活,尽管也有数量不等的农民,但居海食海,航海、耕海的人亦复不少。尤其是泉州、漳州、潮州、汕头以下,一直到徐闻、海康的“黎话”(实际上也是闽南话)人群居住的地方,历史上都是通商航道,沿岸罗列良港,遍布巨埠,往来各国的富商巨贾。擅渔盐之利,收商贾之羡,一直是闽南人的传统职业。经过三十年计划经济的停顿,一旦放开,潮汕人群而经商,可说是“商业族群”。而潮汕的农民传统上也有商业生产意识,潮州柑、橄榄和其他潮州果品,还有陶瓷、潮绣等手工业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
广府人中,自然也有不少农民。但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广邈肥沃的珠三角,居然没有多少时候是粮食自给的,常常要从广西或其他地方运粮补充。其原因何在呢?原因在工商的发达,在市场经济导向对珠三角农业的巨大影响。在广东的历史上,最早的善于经商的族群是广府人。汉代以后,在很长的历史中,广东都是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外贸进口香药、奇珍,出口丝绸、陶瓷;内贸最大宗的货物是盐和铁,都是官营或官控的主要财源。广府人官商结合,穿一条内裤出门,赚万两黄金回家。自广州沿北江溯源至乐昌老坪石,至南雄县城,沿线最宏丽的会馆都是“广同会馆”。除了商以外还有“工”: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陶瓷业和铸铁业都是天下驰名的。今日的佛山老城下,厚厚的填着一层耐火砖,以致佛山的地下水都是不能吃的,据说还带着“火气”。从佛山这种早期的“工业污染”的程度,可想见当年的繁华。商业的发达,还影响到农业,珠三角的传统农业从来都没有“以粮为纲”。水田地区,到处是鱼塘,养的是“鱼花”。珠三角的鱼苗远销湘、赣,成为传统产业。鱼塘基,种植的是葵、甘蔗、蕉、果树。葵可制扇,蔗可榨糖,蕉果也获利。这种“三基鱼塘”是珠三角农业的传统模式。
反观客家人,其生计就单纯多了。除了五华人“硬打硬”,打铁、打石、补锅和兴宁人做点小生意以外,剩下的就是吃饭农业,种粮食,少部分吃山,工商业高度不发达。1949年以前如此,1979年以前如此,近二十几年来也没有很大改观。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到粤东北的几个县走了一下,发现原有的工业没了,现在增加的工业很少,不少农田荒芜,连农业也在“破产”边缘,实在可叹!
在现代社会,守住农业不动必然贫穷!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现代化的进程,在初期必然导致农业凋零。当今现代化的三项指标,居然有两项与农业的指数下降有关:一是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如美国,只占总人口3%;二是农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例少。比较这两项数值,中国落后于美国100年,落后于英国200多年。客家族群都是农业人口,靠农业吃饭,自然就成了“欠现代化族群”和“扶贫对象”了!(此段说得很有道理!实质上就是商品观念、市场观念问题。这方面,客家人确实比广府人、潮洲人落后很多!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所致!广州(珠三角)、潮洲(潮汕地区),清朝中期开始,就是我国的对外通商口岸,比客家人早几百年接受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熏陶)

(三)    身份劣势

客家人的生计主要是农业,是农业族群。非常不幸的是,恰巧又碰上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来看,各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一般都是以农业提取的,用广大农村的落后,来换取和形成城市的工业化,中国也不例外。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从五十年代开始,“剪刀差”政策,“统购统销”从农民身上提取了巨额的财富。在共和国开初的三十年中,农民用血汗以至生命,扛住了这个国家,在本来就拮据的生活中,节衣缩食,来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加上公有制的实行,广大农村本来就稀薄的财富更加淡白!山上有林,但森林是国家的,就算是自己的山,砍伐也要指标,运出城去,一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关卡!山里有矿,矿产也是国家的,私人开不了。集体想开,也困难重重!这几十年,矿难重重,矿斗也重重,国营矿想尽办法不让私人采,私人想尽千方百计采,利益的博奕,正未有穷期!山间有水,也是国家的,就算让你搞水电站,也需要资金!其他方面的,就说割资本主义尾巴:曾几时,连种点小菜、养几只鸡也要挨斗!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照搬苏联的集体农压,更使农民成了不折不扣的“无产阶级”!几千万人命的代价,将来历史上淡淡的一句“一次代价重大的社会实验!”,不亲身经历,焉知其中甘苦。时至今日,农民与城里人相比,只有1/6的经济收入,1/10的文化生活,1/4的政治权利。客家问题,基本上是“三农问题!客家的贫穷,根源之一就是几十年来的制度和政策!
随着农村的贫困和教育、就业、阶层流动的公平、正义缺位,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传统正在面临挑战!贫困化使孩子们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使不少人才在萌芽中夭折!一个农民的孩子,即使能完成大学的学业,能否顺利就业也还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读书有什么用?读了又如何?漫说艰难的生活,一个农民家庭供养孩子读书本身就是沉重的负担!于是,一个个辍学流向城市,走向生产线,客家人成了打工族!当青春流逝之后,有两条路:幸运的,在城市留下来,居于贫民窟!大部分,回到农村,又周而复始地开始第二代人的故事!
幸好,近年中央政府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让人看到了希望,富起来的城市人开始有“反哺”的想法,使人心暖!但最关键的,恐怕还是制度的合理,让农民拥有国民、公民应有的权利,让他们有平等的身份,有行动的自主,去创造、获取自己的财富!

[ Last edited by 天地人999 on 2005-11-24 at 16:56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0 13: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客家的经济、文化与民性”一文与曾祥委商榷(下)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F%D3%EB%C3%F1%D0%D4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