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2|回复: 0

古 氏 溯 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3 20: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 氏 溯 源

作者:古小彬(gxbin689@sohu.com)

        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是由众多家族构成,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史,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探讨生命之由来,追溯历史与血脉,这是一种文化,叫姓氏文化。
       朋友,贵姓?
      免贵,姓古,古董的古。
稍有文化的人,都认得这个“古”,十口相连,也容易写。但作为姓氏,要解读她、熟悉她、掌握她,就必须把她当作一门学科去研读,去领悟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古氏,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源出华夏人文初祖黄帝,递传至十七代周太王古公亶父(参《史记》),就是古氏的鼻祖。
古公亶父并不姓古,而是承袭黄帝的姓氏----姬姓,古公是名,亶父是号,生活于商朝末年,居住在豳地(即今陕西省旬邑县、彬县一带),领袖着一个称为“周”的古老部落组织,以农桑为生计,积德行义,生活殷富。周部落的富裕生活,招惹西北以游牧为主的薰育、戎狄等部落的嫉妒,时不时来侵扰进犯。最初只是掠夺一些财物,古公为不伤和气,也使族人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便大大方方地分给他们。但戎狄部落并不知足,不久,又来进犯,这一次,他们要的不是财物,而是要占领周族的土地与属民,霸权野心,表露无遗。周民对戎狄人的蚕食之举,义愤填膺,奋起欲战。古公思忖片刻,说:“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史记•周本纪》)为避免战争,古公亶父毅然率领族人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两条大河,翻越巍峨的梁山,南迁到岐山脚下安营而居。此时已是商朝武乙年间。
岐山脚下是一片水土肥沃的平原,芳草茂盛,碧水悠悠,又有岐山(俗称箭括岭)作屏障,很适合农牧生产、渔猎生活。于是,古公亶父开始整顿部落组织,大胆改革,戎狄陋俗为之一变;并在这块平原上营筑城廓、都市、村庄,设立官吏,建立国家管理机构。随着周部落的壮大强盛,遂成了商朝的诸侯国,即周国,古公亶父仍为首领。
古公亶父娶太姜,育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三子皆贤,互敬友爱,相继成家立室。时仲雍育有二子:长曰昂、次曰旻。季历则娶挚任氏女子太任为妻,至季秋之月甲子,当太任临产时,有一红色小鸟衔丹书飞来,停放于太任产房门上,其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 以仁守之, 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见《尚书•帝命验》)因姬昌(周文王)出生之时有此“圣瑞”,古公对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并传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欲把王位将来传与姬昌。但当时氏族的传统继位方式,是由嫡长子继承,而姬昌之父排行最小,无资格继位。古公亶父既不愿违背这一氏族规约,又为自己不能依心意传位而十分苦恼,闷闷寡欢,积郁成疾。
泰伯、仲雍自幼受母亲太姜的教育,知书识礼,善解父意,于是兄弟商议,决定让贤。至商朝武乙年间,兄弟俩趁父亲病危之际,借口说去衡山采药,强忍抛妻弃子之痛,而潜奔江南荆蛮之地,断发纹身,不回岐周,以让幼弟季历继承王位。泰伯与仲雍在江南无锡市一带建立吴国,兄弟俩相继为吴王。时仲雍又娶万妃而生下第三子简,史书称为季简(吴氏先祖)。泰伯、仲雍让王之举,成为千古佳话,至今歌颂。
仲雍去江南之后,遗留在岐周宫中的两个儿子,长子昂在周武王时受封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次子旻为纪念祖父古公亶父,遂以古为姓,称古旻。古旻与周文王姬昌是堂兄弟,姬昌任西伯侯时,古旻跟随他左右,任上士,以功加升为大夫。
这就是汉族古氏得姓来历。古氏源出古公亶父之说,在《风俗通》、《广韵》等姓氏学著作中,亦有文可考。《风俗通》(汉代应邵编著)云:古氏,古公亶父之后,因氏焉,古公犹言先公也。《广韵》云:古氏,周太王迁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古今姓氏书辨证》(宋代邓名世、邓椿编著)亦载:古,出自姬姓,周太王避戎狄之难,去豳于岐下,自号古公,后氏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