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12|回复: 1

【转帖】源城镇嫁娶旧俗趣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14 12: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源城镇嫁娶旧俗趣谈

作者:丘尚质

 
网络来源:http://www.gdyc.gov.cn/A009/e011.htm



婚姻嫁娶是人生必经大事。然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嫁娶就有不同的风俗。解放前河源城镇嫁娶风俗说来就颇有意思。

旧社会青年男女婚姻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结婚日期是由男方请人择定,征求女方同意。一般是先定年份后定日期。婚期择定后女方即着手准备嫁妆,请人织麻做蚊帐,纺纱备被褥。嫁妆中的衣服鞋帽很大的部分是女孩自己缝制。有些还绣上鱼虫花草,十分美丽。女孩自备嫁妆力图多备,仅是绣花鞋就有十多二十双。如果男家择定的日期还远,女孩就用平日空闲时间做嫁妆;如果结婚日期近,嫁妆还有好些未置办好,那就丢开一切家务日夜开工,叫做“赶嫁妆” 。结婚前一天,男家送来的聘礼,名曰“过酒”。聘礼是米酒、猪肉、鸡、鱿鱼、红蛋(染成红色的鸡蛋)糕饼等。较丰厚的聘礼是已宰好的全猪一只,红蛋一百个(实际是九十九个),再加上较大量的米酒、鱿鱼、鸡等。一般的也要猪肉六十斤,红蛋六十个,米酒等适量,这些都视男家经济状况而定。结婚前一天晚上,出嫁女孩要“哭嫁。”她约请好些同群姊妹来陪“哭嫁”。到了晚上七点多,出嫁女的房里来了很多看热闹的人。这时出嫁女按一定的腔调哭唱:“今晚金鸡金开口,金鸡开口凤凰啼……”揭开“哭嫁”的序幕。接着不停地哭唱,“哭唱”的内容最先是诉说祖父母、父母养育之恩,现在离家出嫁,不能朝夕侍奉左右,哭唱得缠绵悲苦,使闻者莫不流泪。接着嫁女又哭唱伯叔父母,兄弟姊妹以及在房中所有的人,诉说离情,给予祝福。此外,哭嫁女还会借景抒情,如:哭唱十二盆花:“一盆菊哩二盆兰,蝴蝶进园探牡丹……”哭唱十二个,如“二月摘茶茶发远”(取音、即嫩芽),大姊小妹满茶园……”,哭唱四季歌、拆字山歌等等。据说这些唱词是有手抄本的,出嫁女借来照本哭唱。哭唱倦了,陪哭姊妹轮流哭唱,总之,不要中断停止,直哭唱到第二天早上。第二天是出嫁日期,上午十点过后要替出嫁女梳妆打扮了。这时,那些同群姊妹故意将出嫁女关在房中,房门闩得严严实实,不让那些为出嫁女梳妆的人进去。意在表明出嫁女舍不得离家,同群姊妹也舍不得嫁女离去。在强迫不得不开门时,就将出嫁女的头发搓扭得很乱,有的还事先摘来“虱麻头”(一种浑身是刺的小果实)搓掺在头发上,让梳妆的人好不容易一个一个将扎牢在头发上的“虱麻头”清除干净拖延梳妆时间。这时出嫁女也想方设法使出各种手段推迟梳妆,不愿出门,这种赖着不走的做法叫“打赖败”。梳妆的人必须与出嫁女及其同群姊妹“搏斗”一场,强制着把出嫁女的头发梳成高髻,戴上凤冠,脸上施了脂粉,穿好红衫红裙,穿好缠脚红花鞋,盖上一块遮脸的红绸头帕,才算梳妆完毕。这时,迎亲抬花轿、奏鼓乐、扛牌匾彩旗的人,一再催促新娘出门。鼓乐齐鸣中,女方家扶新娘出门的当事人就在祖先神位桌上摆上供品,点燃香烛,扶着新娘拜别祖先。接着又扶新娘到她的祖父母、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兄嫂等先辈的住房中一一拜别,拜别时,新娘真的悲悲切切哭了起来了,此时此刻亲人们也止不住流下别离泪。凡被拜别的亲人都要给新娘一个红包,叫做“出门钱”,而新娘则称这些红包为“眼泪钱”,拜别了亲人。这时有人用一只米筛遮在新娘头上,不让新娘见天,然后在众人挽扶下新娘才终于走上花轿。新娘上轿后扛牌匾彩旗者先行,接着是敲锣打鼓、吹奏唢呐,最后是花轿。花轿两旁跟着好些新娘的小弟小妹侄儿侄女等小孩,有的抓住轿帘,有的扶着轿门,这是“扶轿送嫁”的队伍,这个队伍是不能缺少的,这些小孩送了一程就回家了。跟着花轿的是新娘的嫁妆,有红笼(木箱子)棕笼、高柜矮柜,有钱人家还有牛、猪及“妹仔”(婢女)。送这样的嫁妆必须有一乘竹轿,坐着新娘的弟弟,人们叫做“舅爷仔”的为姐姐送嫁。这一队人马“的的打打”的唢呐、锣鼓声中将新娘抬往夫家。新娘出门了,家里就摆酒席宴请亲房伯叔、亲戚朋友、孙姑姊妹以及那些同群姊妹。到了新娘出嫁后的第三天,娘家派人去男家“探三朝”。探过“三朝”,出嫁女才可以返娘家行走。如娘家没有派人“探三朝”(女儿出嫁第三日起任何一天去探也叫“探三朝”)出嫁女就暂时不能返娘家。

上面说到,新娘的嫁妆,一般有红笼棕笼,大笼小笼,高柜矮柜,这些笼柜都要装满衣物。有的单是衣服就有好几十套。有人说女人一生的衣服几乎要在出嫁时置备好,因为婚后一般夫家都经济都较拮据,很少机会添置衣服。到了生下孩子,更少机会添置衣服,所以在出嫁时尽量备多一点衣服用具。

以上是以前源城姑娘出嫁的风俗。

 



源城镇的男孩大都是在小时候由父母给他定亲。在下聘时,男方送去聘礼,叫做“过小酒”。这些聘礼多是酒、猪肉、鸡,礼饼等,女方接受了,表示对上了亲家。男孩长到十七八岁,父母为其娶亲。先请人择定吉日,通知女方。男方送去结婚日期时,要送去聘金。聘金多少早由媒人与男家女家协商议定(男女方家长不面谈聘金)。据说有的按女儿出嫁时岁数而定每一岁十元白银;有的则协议一个数字,如一百六十元,或是一百元(实际是九十九元的,意味长久之兆)。除聘金外一定要有染红的槟榔、栗干、糕饼等。女方家长接到槟榔栗干,随即拿一部分分送给亲人、亲戚、朋友,藉以告知众人自己女儿何时出嫁,请饮喜酒。亲朋接到槟榔栗干后,准备贺礼前去道贺。这种送结婚日期去女方家叫做“过日”。到了临近结婚,先要向邝王彩轿馆定迎亲花轿鼓乐。到了结婚吉日前一天,男方向女方家送全猪,酒、饼等,这次叫“过大酒”。到了吉日,上午请来“礼生”为准备成亲的男孩挂红簪花。挂红簪花有仪式,先是备好三牲供品,在列祖神位桌上放好,“礼生”帮着点着大龙烛,并焚香,带领男孩拜祭祖先,叫做“告祖”。接着在祖先神位地上放一个大“窝栏”(大竹筐),中间放一只米斗,叫男孩站在斗上,礼生拿一条结有红绣球的红绸带从男孩右肩到左手臂窝下挂好,又在男孩礼帽左右两边簪上银制的礼花,男孩就成为新郎了。大约在十二点过后,迎亲的花轿、牌匾、彩旗、锣鼓即往女家迎亲。迎亲的队伍出发后,男家接新娘的人随之紧张地摆设新房,安好新床。待新床安装好后,叫来屋中男女小孩坐上新床,坐得越满越好。坐好后每个小孩给一小碗豆酒,坐在床上吃喝,叫做“喝豆酒”,以取儿女满床的好兆头。

大约在下午三点多钟,(远的到黑夜)新娘到家了。新娘的花轿停放在门前,吹鼓手敲锣打鼓吹奏乐曲,是时有人点燃挂在门前的爆仗。于是鼓乐喧天,鞭炮轰鸣,煞是热闹,引来不少人围观。鞭炮响后,先是由夫家选来一位较为伶俐活泼的男孩走到轿前,男家扶新娘的把轿帘挑开,男孩向新娘作揖,新娘给男孩一个红包,这叫“请轿”。接着扶新娘的将新娘扶下轿,扶进大门。门中燃着一堆火,让新娘跨过火堆,以取吉利。一直把新娘扶进洞房。新娘的嫁妆随着也搬进洞房摆放好。到了择定的吉利时辰,扶新娘的从新娘嫁妆中取出蚊帐在新床挂帐。挂帐时要唱“四句”,每拉一个帐角就唱一句,那尽是吉利的话。接着把被褥叠放好,洞房就布置好了。新娘到家后,新郎要坐在客厅里迎接前来道贺的宾客,每到一位宾客,新郎跟着家长上前作揖行礼迎到客厅就座献上茶烟。宾客大都在四点多到齐,这时吹奏乐曲,先请散坐在各处的宾客集中到摆酒席的厅堂的下方,由请来的“走堂倌”司仪入席。“走堂倌”按宾客中尊卑长幼,依次高声恭请入席。如:“请舅公大人入席。”府郎就捧着爵杯走到舅公大人面前作揖行礼,领到最尊的上横座位就坐。如是请齐尊长入席后,“走堂倌”就高声歌曰:“通请入席”。于是所有宾客入席就座。这时响起爆仗。响后,上菜。上了二三道菜,家长带着新郎逐席向宾客献酒道谢。这种结婚酒席很讲排场。通常席面“八大八小四冷荤”,共二十道菜;次等的八大四小四冷荤,共十六道菜;又次等的八大四小,共十二道菜。而且都必备有一盘八宝饭,以取兆意。酒席经过一个多钟头,待宾客都酒足饭饱,鸣炮表示散席,吹奏乐曲随之停止了。散席后,新郎及家长在门前恭送宾客。当时未有电灯,街道昏暗,主家早就准备好火把,每个宾客都有一个火把照明回家。

宾客走后举行洞房仪式。洞房中间摆好一桌酒菜,另在一张红柜台上放一只米斗,上面插有一对大花烛,三支香,柜台上放有两杯酒,一个盆子盛有两只鸡“臂(腿)”。在米斗前放有一只小碟子,盛满清油,中间放有两条灯芯,灯芯分开点燃。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并排站在柜台前,请来“礼生”点着大花烛,意是“洞房花烛”,并唱上四句祝词,其中也可以夹杂风趣幽默的语言逗乐新娘。香烛点燃着了,叫新郎新娘拜天地,互拜,拜毕,新郎用纸扇子将新娘的遮脸红帕撩开,让人们看看新娘容貌。(有不少新郎直至此时才认识新娘的),撩开了面帕,“礼生”叫新郎新娘各举杯敬酒,(实际上是象征性是将酒杯碰一下嘴唇),然后互换酒杯饮酒。接着扶新娘的人拿一只鸡腿,送到新郎新娘口嘴边轻轻触一触,算是吃了然后互换鸡腿。这仪式叫做“交杯”。紧接着行“合心“仪式。这个仪式是较细致,不可有误。扶新娘的人,一个扶着新郎的手,一个扶着新娘的手,使两人将油灯分开燃烧着的两条灯芯慢慢合在一起,但千万不能有条弄熄或是合不拢。这两条合在一起的灯芯叫做“合心”。这些仪式做完,满房观看的人叫“抄笼”,扶新娘的就打开新娘嫁妆的笼柜,将嫁妆一一摆放给人们看。新娘父母有钱,嫁妆丰厚,人人赞赏,新娘感到很光彩;如果新娘父母贫穷,嫁妆微薄,无人赞赏,新娘感到羞惭。无怪女孩要拼命置嫁妆,这也是一个原因。“抄笼”完后,在洞房中摆席请新郎新娘就席吃饭。这时扶挟新娘的拿一只碗每样菜挟二三块装着,给新娘吃,剩下的酒菜,是阿姑阿娣婶娘等女人饮吃。洞房仪式做完,新郎的同学朋友青年人要闹洞房。闹洞房是很有意思的,先是要新郎新娘给宾客斟茶,接着众人不断向新郎新娘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逗笑节目为难他俩。譬如让新娘子替客人点火抽烟,客人故意将火吹灭,如是反复多次,弄得新娘非常尴尬;又如让新郎新娘分别站在长凳上两端,要他俩走过长凳子,相拥着互换位置;又或用丝线吊着一个果子,让新郎新娘同时咬着吃;再或拿一根香烟让新人各抽一端,中间点火等等。如是逗弄新郎新娘,让众人取乐、发笑。“闹洞房”规定,无论众人如何闹法,新郎新娘不得生气,直闹到深夜,主家请众人宵夜,然后才散去。

第二天是“拜堂朝”。“拜堂”是指新娘作为夫家的新成员拜夫家的祖先及所有至亲的长辈。“拜堂朝”也是很多人围看的。当天上午八点多,备好三牲供品,烧香点烛,要新郎新娘向祖先神位三拜九叩,然后在厅堂上方并排放着两张太师椅。由新郎请出所有至亲长辈,按辈份高低次序逐对(如单身的就一个)请共坐在太师椅上让新郎新娘跪拜。所有受拜的人,事先准备好一个红包,当新人拜后,将红包放进新娘的果盒内。这些红包为数也是可观的,新娘就将它与那些“眼泪钱”一起作为私已钱。在要拜堂时,新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绣花鞋,每拜一个长辈就送一双花鞋叫做“拜人鞋”,但仅限于新郎的祖母、母亲、叔母,大姑等亲人,表示对她的恭敬。拜堂时围看的很多人,其中十二三岁的小姑、表妹及同屋的小女孩(有时少数大人也参与),用事先准备好的松叶针束,当新娘下拜叩头时露出颈背就你刺我刺戏弄新娘。有的更恶作剧,把一些钢针混扎在松叶针中,刺得新娘颈背出血,可是新娘既不能不下拜,又不敢发脾气,有的新娘痛得暗暗流泪。据说这样刺新娘,新娘就会早生贵子,多子多福。拜堂完后,摆设酒席宴请宾客。拜堂朝的酒席也是很丰厚的。请过拜堂朝酒,娶新娘的喜事就办完了。

过了一些日子,新娘的父母择个好日子接女儿回娘家并宴请新女婿,这叫请“转门”。转门当天,新娘先行回娘家。到了下午四点多钟,新郎由请来的“走堂倌”带去岳父母家。去到岳父母家,请出女家至亲长辈到厅堂坐在按辈份高低依次坐在椅上,“走堂倌”将带去的一张小地毯铺在地上,叫新郎逐个跪拜。拜后,摆好酒席宴请新郎,这叫做请新女婿,也有叫请新姑爷的。开席时,新女婿被拥上横首位就坐。酒席周围聚集着不少新娘的姊姊妹妹和女友。这些年青女子主要是来笑弄新女婿的。她们搞得新女婿越狼狈就越高兴,新女婿往往很怕过这一关。姐妹们起先对新女婿的外貌评头品足,用夸张式比喻来嘲讽他。接着是想方设法捉弄新女婿。比如新女婿要挟菜了,她们中有人会高声说:“你们看新姑爷几涂菜,尽拣一些好菜挟……”搞到新女婿不敢挟菜,这时又人说:“新姑爷真是娇生惯养,这么多好菜还嫌,不想吃……。”这些女子你一言她一语,搞到新女婿无所适从,面红耳赤,她们就拍掌大笑。单是用语言取笑还算轻的,有的几个人上前强迫新女婿喝酒,有的挟来肥肉硬要新女婿吃下,搞到新女婿又狼狈又不能抵挡。这时,做岳母的,不得不出来制止了。这样的宴席是年青姑娘们最高兴围观的。散席后,新女婿辞别岳父母等由走堂倌送回家。新娘则在娘家少住几天。

女家请过“转门”,男家也选一个日子,备好酒席宴请新媳妇娘家的亲人,叫作请“亲家”。请来的是新媳妇的祖母、母亲、伯叔母、姑母、舅母、大姊等等清一色是女客。请过亲家后,双方才真正成为亲家,从此可以亲密往来了。

以上是河源城嫁娶旧俗。由于旧俗嫁娶男女家讲排场、争面子,耗资甚巨,喜事过后往往负债累累。因此,有不少人家在幼时对亲,将女婴抱回养育,即所谓的“童养媳”,这一现象也成为河源婚嫁旧俗之一。
网络来源:http://www.gdyc.gov.cn/A009/e011.htm
网络来源:http://www.gdyc.gov.cn/A009/e01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6 16: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虱嫲头就是苍耳。

窝栏、眼泪钱,好熟悉的叫法,跟我家的习俗一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