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婦變成上班族
贛州圍繞把在家農民培養成種養能手,把外出務工農民培養成產業工人的思路,建起了縣、鄉、村和企業四級培訓網絡。
在信豐縣工業園裡,39歲的虎山鄉農婦郭和嬌眼角眉梢都是笑。她告訴記者,做夢也沒想到,會在39歲離開土地,成為工人。半輩子過去了,她都在自己的幾畝田裡勞作。信豐開展「政府埋單」的職業技能培訓後,縣財政每年安排600萬元專項資金,為每個參加務工培訓的農民補助400元。今年2月底,郭和嬌參加了縣裡組織的製衣培訓。在上崗第一個月就拿到了四百多元工資,現在熟練些,可拿五六百元,遠比種地掙得多。
有數字顯示,經過培訓,贛州在本地務工的青年農民月收入人均在700元以上,在外地務工的農民大部分月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高的可達3,000元以上,普遍比培訓前月收入高出300元以上。
專家:要注重地域特色
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鄭新立:贛州市的農業、農村工作很有遠見和創造性。盡快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盡快縮小城鄉差距,是當前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希望贛州的新農村建設在超前一步的基礎上,進一步貫徹中央文件精神,爭取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
建設部長汪光燾:贛州新農村建設起步早,目標明,措施實,初見效,這裡創造的經驗,對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啟示。
新農村建設是個長期的戰略性任務,希望贛州要注重地域特色,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建築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最佳體現,贛州的客家民居就充分體現了客家文化,應注意保護和弘揚。
[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