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28|回复: 10

客家赖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1 17: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赖氏   赖氏起源 客家赖氏 宁都赖氏 赖氏族谱 赖氏派支 赖氏建筑 赖氏传说 赖氏名人
赖氏杂闻 赖氏联修 赖氏动态 赖氏探讨 赖氏论坛 客家概述 客家风情

为布衣子孙虽簪缨不离本色   掌秘书门户有经籍乃见光华

赖氏以国为姓 望出颍川南康

松阳世德   颍水家声

好古家声远     秘书衍族长

宁都赖氏-------客家赖氏之源

http://www.woduhom.com/lws1588/kjls.htm

赖氏世系排辈应以宁都“七宣”排起更为准 确。


中国东南赖氏 中华大鹏赖氏网 客家风情 客家人社区 四川赖氏集团
客家梅州 客家赣州 客家基础 宁都政府 赣州政府 宁化政府

[ Last edited by 闻雨笙 on 2005-9-21 at 18:2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2 18: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揭东龙尾就有一个村上的人都是姓赖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丰宁县,北魏正始中置,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西乡县,徙治今西乡县。现西乡县常有丰宁镇。洛州,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寻移治陕县(今河南西城陕县),又移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后复徙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后废。汉中郡,战国秦惠王十三年(前312年)置, 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省汉中市)。西汉移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县西北)。东汉还旧治,后为张鲁所据,改名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复改汉中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西城县、安康县,西城县西汉置,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县西北汉江北岸。西魏移治今安康县。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废。隋义宁二年(618年)复改金川县为西城县,治所在今安康县。元废。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因此,活州丰宁是不是就是汉中丰宁、洛州丰宁呢?
不管是不是,只要现在的西乡县丰宁镇可以找到平宁里,能够在附近找到成规模的赖姓,哪它就是原来的活州丰宁县平宁里。就如松阳古市、揭阳之桴源一样,除非本地人,外地人是不会知道的。真诚地希望,有知情者(如丰宁镇人等)能证实,让真相大白天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0: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书记载,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汉,265年司马氏篡魏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中国。根据以上资料能不能这样推断:赖忠诚祖辈、父辈、兄弟及其本人均先后在蜀汉为官,魏灭蜀后,随后主刘禅降魏,随后晋篡魏又灭吴,然后赖忠诚被西晋派到原属东吴的庐陵郡南部都尉或是南康郡 (822----284年之间,前后相差两年)为官,当时的南康较中原来说是属于偏远蛮荒之地的,而蜀汉降官属西晋王朝的非嫡系官宦,有点带贬的意思。如此说来,于情于理较合乎逻辑和实际。由此“仕迁”之说更为可信。只是有待于有心人从正式史料中予以印正。
然后,几经辗转迁徙,世事变幻莫测,战乱的创伤给予赖忠诚太深的决忆,而且“西晋集团是一个以杀夺滥尝始,又以杀夺滥尝终的黑暗集团”、“司马氏集团中人,相互间只有一种极阴恶的杀夺关系,见得必夺,以杀助夺,”、“高级士族压迫中下级士族,不得升迁。”(范文澜《中国通史》)身为中下级士族,又是蜀汉降官的赖忠诚,更深感危机四伏,祸患无穷,寻思摆脱如此的处境。见南康郡之揭阳桴源,崇山峻岭,水秀山清,交通闭塞,正是当时两晋、南北朝期间中下级士族向往的避世遁迹、去祸免灾、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境界。于是便在桴源被窝岭下辟居筑室,开荒农耕,并按中原士族的方式,教子孙习文练武,过上营谋耕读、与世无争的安宁日子。
由此,桴源成了赖氏繁衍生息、兴旺发达的避风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0: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上述史料可知,古揭阳县属今宁都县的一部分(或含今石城县一部分),历史上仅存48年(236---284年),值三国末、西晋初,南康郡在西晋初始建,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虔州,后隋炀帝大业三年丁卯(607年)改为南康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622年)又改为虔州,因此南康郡(南康国)历史上存在323年,即两晋、南北朝、隋初、隋末唐初期间。
从而可知,赖氏族谱中说到的“揭阳之桴源”必是今江西省宁都县肖田乡美佳山村桴源(今桴源小地名还被当地人沿用,只是所指地方很小,除当地外少有人知道),而其所记载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发生年代当在三国末西晋初的几十年。进而可以肯定三国时人赖忠诚早于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赖仲方到达宁都,其到达宁都之时应在280----284年之间。而赖仲方到桴源的元嘉期间(424—453年),桴源应称为南康国陂阳县桴源,已不再称为揭阳桴源了。揭阳已在284年复名为陂阳县,历时已140多年了,纵有习惯沿用称呼,也不可能延续这么长时间。既然各种老谱有称“揭阳之桴源”就只能是赖忠诚迁来“揭阳之桴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凌迪知《万姓统谱》中有“赖文,任蜀汉零陵太守。”《岭南嘉应东楼敦厚居赖氏族谱》赞记中有“赖忠郎,汉末晋初,为两朝侍讲,因忠贬广东、广西两省监察巡按御史,晋陶渊明为其写赞:谪贬巡按,国学才衡,两朝侍讲,天子门生。”还有。。。。。。。。赖炯,官任蜀汉令史,为诸葛 武侯常赞颂,后任参军官。台湾省台中市赖氏宗亲会所编《赖氏大族谱》中有“忠郎公,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任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讲;因汉末(蜀汉末)忠谏,贬广东 、广西两省御史,复兼巡按而卒。”《桴源赖氏族谱》有“赖忠,字忠诚,任蜀汉都尉、太常卿。”再考江西省宁都县肖田乡美佳山村桴源热水赖忠诚公墓,有清道光乙酉年(公年    年)碑文曰:“据旧碑载,公生于后汉(蜀汉)建兴十四年丙辰(公元236年,请注意这是蜀汉纪元,而非魏、吴纪元)八月十二日戌时,自活州(是不是洛州?)丰宁县平宁里徙揭阳之桴源,殁于永熙戊午年(298年,这是西晋纪元)二 月十八日,葬三都热水,火龙吐珠形,丑山末兼癸丁三分。”
根据上述资料和实物分析论证,其各种说法虽然不完全一致,也不能前后衔接妥当,丝丝入扣,有序可查,但是我们似乎至少能够这样推定:一是赖忠诚确属三中末西晋初人无疑;二是赖忠诚与先主刘备创建的蜀汉有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能不能这样说,“蜀汉是赖氏兴盛的一个重要时期”。三是蜀汉历史值得赖氏重点研究。
据《赣州通》赣州沿革考中,“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与后汉(蜀汉)建兴十四年丙辰同一年)分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治于都),又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 ,又析阳都 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名为揭阳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阳都改名为宁都,太康三年 (284年)揭阳复名陂阳,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02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宋孝武大明五年庚子(460年),以宁都虔化屯另置虔化县,齐永明元年(483年)南康国复名南康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化并入宁都,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并入宁都,开皇十八年(598年),宁都改虔化,县治迁至雪竹坪(又名赤竹坪,今宁都县城---梅江镇)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改虔化为宁都,沿用至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赖忠诚迁宁都浅析
*赖徽荣*
经过许多前辈多年考证,“赖忠诚是宁都最早的客家先民” 已成定论,毋庸多疑。然而赖忠诚何因来宁,何地来宁(虽然说是活州丰宁县平宁里迁宁,但目前尚考证活州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尚不明了。
详考赖氏各谱,信丰《赖氏永诚祠第六修族谱》“仕官记”中载:“忠诚公。。。。。。。。宦虔州知府遂家此。”安远思公之孙光辅公(荪公长子)周显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冬月念日撰文《赖氏源流序》中称:“活州丰宁有忠诚讳尚宓,官至虔州守。”安远儒学训导褚汝文, 在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五修谱序中说“忠诚公任虔州太守,见山清水秀,遂卜居焉,今宁都州也,复徙桴源。”寻乌赖氏族谱(得公派)在赖氏世系中载:“忠诚公。。。。。。。任南康郡太守。”《瑞金赖氏族谱》、定南历市《赖氏源流志》(龙信公派)均有记载:“忠诚公见桴源山青水秀,遂卜居焉。”
据查,晋陈寿《三国志》中有两处,“赖恭,蜀汉镇远将军,官太常。”一是先主刘备占领汉中后,由关羽、马超、张飞、法正、诸葛亮等表奏刘备为汉中王;二是公元221年,縻竺、许靖、赖恭、黄权等劝汉中王即皇帝位。由此看,赖恭应是蜀汉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历史上却无赖恭之传,包括《三国志》,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9 2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姓赖的,是广州增城的客家人。没有看过完整的族谱,但有分册。 迁移地点依次是:河南颖川----江西省(30世)-----福建(33世)----广东长宁(52世)-----广东增城(61世)
    长宁就是现在韶关新丰。有无人知道赖姓在古代是迁到江西哪个地方和福建的哪个地方为主的呢? 我就查不出自己姓氏的详细迁移地点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5 21: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宁都---------福建宁化----------广东梅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1 16: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大湖赖氏客家之路

大湖赖氏客家之路


发布时间:2004-2-23   作者:赖应乾   来源:永安客家2003年第1期


  大湖别名湖山,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北部,距市区约十公里,是国家风景名胜区鳞隐石林所在地。该镇建置历史悠久,夏商时归扬州管辖,周属七闽,战国时为闽越国属地,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属会稽郡,东汉属建安郡,三国时属延平县,唐代属沙县,宋太平兴国二年属延平路,明正统十三年为农民起义首领邓茂七的领地,明景泰三年永安设县后为永安县廿七都所在地,民国时先后设区、乡,一九九四年撤乡建镇。明代名臣邓文铿在他所作的《大湖八景诗》中称赞:“为溯源流唐宋远,湖山端的是名乡。”

  大湖居住的民族,都是自外迁来的汉族。古时的土著民族——古越族,已于汉武帝时迁往其他地方。现大湖人口最多的赖姓,于宋代迁入。在那之前,当地已有其他姓氏在此定居。到了明代,其他一些姓氏陆续外迁,赖姓人口迅速繁衍,大湖逐渐成为赖姓族人聚居地,其中镇政府所在地的大湖、坑源两村,赖姓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大湖赖氏源自河南颖川。据创修于明万历十三年,并先后于明清两代多次续修的《松阳赖氏家谱》记载,大湖赖姓始祖颖公系“轩辕一十九代孙(南洋赖氏公会网称颖公系轩辕廿九代孙),周文王第十九子,名颖。武王封颖公于赖国,其后子孙以国为姓,以颖川为食邑”。据《左传》记载,昭公四年,楚王迁赖于鄢,即郑伯克段之地。因此,赖姓早在春秋时就已有文明可考。

  汉建平年间,赖氏先人妙通公以文学选举,官任秘书郎,拜崇政殿学士,加议大夫,赠太子太师。后世遂称赖氏居住地为“秘书里”。

  西晋时,赖深任贵州府太守,升陕西道管军监察御史,择居丰宁桴原。东晋兴宁元年,赖忠诚任虔州府知府,并在虔州安家。东晋孝武年间,赖庄任虔州太守,加崇班御史,见松阳山水清秀,便在松阳定居。晋安帝时,以文举官任广东太守和中宪大夫的赖遇上奏朝廷,要求将松阳改为郡,得到皇帝批准并亲笔题写“松阳郡”三字,“以为万世之郡”。

  南北朝时期,长期兵荒马乱,逼得中原衣冠纷纷南渡,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赖氏的先人,当时也参加了南迁的庞大行列。南朝宋元嘉末年,赖遇的孙子赖硕便徙居到江西宁都石城,其第三子赖灿,大湖《松阳赖氏家谱》称为“一世祖”,大约是从赖姓入闽这个意义来说。赖灿生七子,分枝湘、闽、赣、苏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长子赖昭徙居会同(今属河南)武村,次子赖得(家谱信息网、中华一家人网作“赖德”)即大湖赖姓二世祖,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赖明徙居江西宜黄乐安,四子赖庆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龙南、上犹等地,五子赖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广昌及福建岩前等地,六子赖永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丰、瑞金、南康等地,七子赖彦任江苏扬州通判,在当地安家。赖硕还有一孙叫赖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做官而在当地安家。

  唐朝末年,赖得迁居福建客家首府——汀洲。历史上,汀州曾管辖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等县。据大湖《松阳赖氏家谱》记载,赖得就是赖姓入闽开基始祖。后来,赖得的后代又先后从汀州、上杭、宁化石碧迁往赣州、清流、安砂、永安、大湖及龙岩等地。

  因此,全球华社网载文称,“赖氏这个著名姓氏,根据考证,是来自春秋时代周天子名下众诸侯之一的赖国。他们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风俗通》曰,春秋时有赖国,其后以国为氏,望出颍川、南康、河南。’春秋时代赖国所在的位置,大致不离现在的河南省境内,因此正如《姓氏考略》一书所说,最早的赖姓家族,是出现于河南的颍川一带。换言之,赖氏长久以来虽然是称盛于南方各地,但他们的祖先,却统统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河南。追本溯源,全都是最足以自傲的炎黄子孙。赖氏,真是一个最为幸运的古老家族,自得姓以后的二千多年来,整个家族的脉络分明,所有的子孙都可以源源本本地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

  宁化石碧是大湖赖氏客家的中转站。据大湖《松阳赖氏家谱》和家谱信息网、中华一家人网资料记载,不久,赖德的长子赖标,即大湖赖姓三世祖,又先后迁居上杭古田和宁化(一作“宁华”)石碧。到这里后,赖氏先人们度过了一段相对较为安定和稳定的太平生活。后来,到十三世祖赖五郎(赖标的九世孙),生了九个儿子,名叫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十郎、十一郎、十二郎、十三郎、十四郎。六郎长子虞观,于宋大观七年任浙江桐庐县尹;次子朝美,于元大定三年徙居永定汤湖。七郎,系龙岩州支派。八郎,即大湖赖姓十四世祖,任宋大将军,徙居赣州府安远县。十五世祖明房,任宋虔州路松阳县尹,封为松阳大夫。赖明房第三个儿子成元为大湖赖姓十六世祖,后代迁居清流县罗村、赖坊和永安大湖等处。成元次子廿郎,即大湖赖姓十七世祖,迁居永安市安砂镇,有坟在安砂。十九世祖赖朋勇,定居永安,住在原高飞寺旁,生二子:小一、小二。长子小一,徙居龙岩;次子小二,于宋高宗绍兴年间迁居大湖,即大湖赖姓开基始祖,宋乾道三年葬大湖北门湖边,碑上刻有“永慕记”三字。

  此外,据网上资料记载,三世祖赖标的两个十一世孙赖祖华、赖祖三,则于明初由宁化石碧迁至程乡(今广东梅州),后又他衍出蕉岭、平远等支派。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还有改为罗、傅二姓者。川、滇一带的赖氏多数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间,有赖云从自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闽、粤赖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有的进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谋生。

  赖小二在大湖定居后,赖氏很快地繁衍发展起来,并在所落籍的永安出人头地,挣得响亮的家声。赖小二的孙子赖德辉,在一次流寇的进犯中,组织乡兵三十八人,奋起抵御,打死流寇数十人。后由于流寇势力过于强大,赖德辉及其所率乡兵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乡民为了纪念他们,给他们建了义勇祠。他们的事迹还载入《延平府志》和《永安县志》。

  大湖赖氏不仅忠勇可嘉,而且尊师重教,文风极盛。明永乐十九年,辞去浙江绍兴府推官后回到大湖的举人赖福,经奏请朝廷仪部批准,倾尽家财,在大湖建成一座与县城文庙相仿佛的义学,当地人称“义斋”、“圣殿”,供地方子弟免费就读。义斋建成时间比永安设县还早三十一年,比永安文庙建成早三十四年。此后,大湖赖氏先人还先后在当地兴建了文昌阁、贞惠斋、他山书院、鳞隐斋、皆山书屋、凌云书院、半亩书院、足园精舍、耕心室等书院、私塾,供乡民子弟就读。

  在良好学风和乡风的熏陶下,大湖赖姓子弟勤奋好学,刻苦攻读,自明代以来,及第出仕、为官显贵者,不乏其人。在大湖镇曲尺街,有一座建筑规模颇为壮观的赖氏家庙,于清乾隆丁酉年出生在这所房屋,后随祖父到归化就读的赖华钟,天资聪颖,学而不厌,十三岁应试就考入府学儒生(秀才),十六岁考中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举人,二十六岁考中嘉庆七年壬戌科进士,随即回大湖主持编修《松阳赖氏家谱》,并请大学士纪晓岚为之作序。后先后授四川彭县、纳溪县知县,庚午科同考试官。惜于嘉庆十七年病卒在任上,这一年他才三十六岁。在曲尺街另一所古老豪宅,至今还保存着当年赖华钟为该宅主人赖汇川七十大寿题写的金字匾“秘书风范”。

  出于兴建书院,发展文化教育的需要,从明代开始,大湖赖氏先人就对包括鳞隐石林、皆山、寿春岩等在内的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进行了开发。明洪武九年,佥都御史邓文铿到大湖游览,写下脍炙人口的《大湖八景诗》,其中《石洞寒泉》一首,至今镌刻在皆山脚下的溶洞内。清代永安知县王裕增曾为皆山作古风一首,又亲撰了一篇《皆山记》,载入《延平府志》。大湖赖氏先人们在开发自然景观方面所作的工作,为二十世纪后大湖发展旅游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赖氏先人还直接促进了大湖经济的发展。《永安县志》记载:“大湖,治北二十七都,中多清水塘,土人谓之湖,其水由龙溪入岩穴伏流至此,四时不竭。”从宋代开始,赖氏先人就利用这里丰美的水草,从江西引进鱼苗,大力发展淡水养鱼。他们养鱼的主要方式,属于稻田养鱼,即收割完一季稻谷后,再在田里放水养鱼。这是大湖赖氏养鱼的特色。他们放养的鱼肉质细嫩,远胜河鱼;没有腥味,不同海鲜;无泥土味,也强似其它池塘放养的淡水鱼。在永安,自古流传一首歌谣,唱的是当地四大名产:“吉峰头芋洛溪薯,桥尾豆腐大湖鱼。”还有两句俗语:“吉山老酒醇,大湖鱼味美。”由此可见大湖鱼的美妙。公元一九四二年冬,国立音专校长、我国著名音乐家卢前先生到大湖参观迁到当地办学的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在景致优美的石洞寒泉山上看到四围池塘星罗棋布,大湖渔业兴旺发达,情不自禁作诗赞叹:“洞口寒泉杂管弦,旧时书屋渺荒烟;大湖早是秋收了,但养肥鱼水满田。”

  总之,在大湖赖氏客家发展的三千多年中,先人们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现在,历史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大湖赖氏族人正在秉承祖先的创业精神和光荣传统,以其勤劳与智慧,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资料来源---<永安之窗>网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5 22: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赖氏根在宁都!

大家好,我是闻雨笙,丢了密码,好久没上了,今天重新申请了个,又来了。
请各位赖氏宗亲关注“宁都赖氏”网页
http://ningdulaishi.123ye.com/index.do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