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55|回复: 0

[粤西] 【原创】我与兴宁市的学生 (张长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3 21: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桑梓酿浓情
——我与兴宁市的学生

       峥嵘岁月纯真情
谁不爱母亲?谁不爱故乡?能守在母亲身旁为月最明的故乡培育人才,这是我在离乡别井时久久心仪的伊甸园……
感谢华主席叶帅粉碎“四人帮”,感谢邓公上任关怀“老九”,我这“远方的游子”才有机会回乡工作。
而且,自从1979年秋至八十年代,我们可谓是理想主义大放光芒的岁月。学生拼命学,老师拼命教,谁讲什么报酬与奖励啊!
回乡的第一站是永和中学。我永远记得开学第一天清晨的秋爽与旭日初升的万里晴空啊。
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同学的形象却至今历历在目——
何吉元同学,您好吗?我并非任教您,您却是“慕名”而来“拜访”我。您比我任教的许多学生接触机会多。您的许多习作总喜欢给我“指正”,我在报刊上发表了文章总让您“欣喜若狂”。您说,我发表在《嘉应文学》的长长的散文《母亲的心》等,您“可以背出来”,这,真是给我最高的奖赏。
曾红坚同学,您好吗?您是刁坊中学毕业,由曾佛琼老师介绍到永和中学补习的。您的到来——高素质补习生的到来,不仅我高兴,其他老师,尤其学校领导更是高兴——让素质高的学生考上好大学,学校才闻名,老实说,我们做老师的谁不喜欢品学兼优的您?上课时,自认“有才学”的我最喜欢您提出的刁钻而有深度的“难题”,要不,谁知道长兴老师的才华呢?有您高水平的“刁钻”,才有我高水平的“答客难”,才有我的新思维与妙语连珠。有我们的“对话录”,才有我1986年2月27日在《南方日报》上发表文章的。
丘岳山同学,您好吗?我永远记住您黑黑瘦瘦的小个子,您吃苦,乐于助人,非常谦逊。为了热情的您,我多次到深山老林的您家探访。
何利芬同学,您三姐妹我都熟悉。当然,印象最深的是您们父子。您爸在公安局工作。他对老师是何等敬重,对您们姐妹是何等关心啊!您是带着对您们无限关怀与期望于恶病折磨中离世的。果然,您也没辜负长辈期望,刻苦攻读,成为光荣的“女警花”,成了堂堂的保卫科长!
“佐古”——卢佐习,您好吗?您考体育,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文化课又要上去,好辛苦啊!这个高材生,谁不关心啊?大家见到您爸爸——卢扬华校长,会马上问:“佐古怎么样?成绩好吗?”——高考,您果然如愿!
彭新荣同学,我记得您。您从贫穷的罗浮山下来,十分艰苦地在这里苦熬,您品学兼优,是学校的学生中干部的干部,最惹人关切与怜爱。您终于上了华师大,如今是家乡的银行行长了。
肖少芬同学,我记得您。您家境困难,我还亲自劝说您哥让您继续补习。我全家人与您密切,您来我家煎药、喝水,是我家的“常客”……
李梅珍同学,您好吗?我永远记起您闪亮的眼睛和非凡的写作能力,我从教终生,只有您这个学生才考上我母校华师大的中文系,我才算有“后来人”!
在永和中学,还有张建新、陈建锋、王更辉、张建麟、何伟、赖胜泉、吴海莲等许多同学,给我留下了印记。
不幸的是,在当时永和公社负责人的强烈要求下,永和中学高中部下马了;幸运的是,我能来到母亲、名牌的宁中中学任教。而且,我在永中奋斗几年息息无闻,而到这里没半年,许多人便知道我“作文教学有办法……”
我的确忘不了八十年代一连六年我任高三级三个班语文兼班主任又兼《新苗》文学社负责人的超量工作。
不过,有大苦则有大甜。我先要说的是一批批永中与我一起到宁中的学生的成才——
张柳珍同学,我记得您。我们是本家老乡,我从小便认识您妈,是她这位坎坷的农村土改干部看着我长大的。而您,斯斯文文的,白白净争的,配上眼镜,加上文文静静的您的刻苦攻读,分明是聪明的小天使。我记得,您、陈美玲、何秋苑、胡高原、刘映波等一批永中过来的学生,高考语文分是很高的。如今,你们早就大学毕业成材成材了。
毛文城同学,您在永中时瘦,在宁中时瘦;前两年我见到您时还是瘦。现在身体好吗?您在永中时是班长,在宁中我做班主任时还是班长,您永远是班主任的好助手。那年头,考大学十分艰难,但您还是攀上了山东的大学。
陈颖同学,我记得您。您和我夫人皆坭陂镇老乡。您白白胖胖的,那么秀气,是班上的“奶油小生”吧?我去探望岳母时,总喜欢去您家里玩。您是“秀外慧中”,一鼓作气考上广东工大。
在这里,还有潘耀清、何森杰、王振欢、罗小兰、罗颖、张建萍等许多同学,我在记着他们。

        别后浓情
岁月如江水东流,是挽不住的;然而,师生情却是永恒的、温馨的。
这几年来,因校庆关系,我与许多学生又有机会见面了。
尤其是我的《往事如烟》的出版,他们人手一部,见书如见老师,更易沟通了。
潘耀清同学负责广州校友会工作,他在校友开会时热情推介老师的《往事如烟》,在校友中引起反响:
“长兴老师,难为您写出了这么大部的书!”
“长兴老师,过了这么久,难为您还记得这么清楚!”
“您让我们回到那峥嵘岁月!”
“您的文笔还是那么生动、深刻!”
“真是人如其人,您还是当年风采!”
……
听到如此议论,真是最高奖赏啊,我于桑梓教育达二十多年,直至前年退休。夕阳虽红,总要落山。然而,见到这么多学生成才,见到这么多学生与我息息相通,我不是在美滋滋地饮着浓浓的美酒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9: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