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8|回复: 0

李西闽:死亡是另外一条道路的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0 01: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西闽:死亡即是开始?!
2005年06月24日11:27:10 网易社区 新京报 术术


  新京报:《死亡之书》是一部关于死亡的小说,我还没见过那么直接描写死亡的小说,所有人物和故事都直接指向死亡,你这个清晰的主题是怎么产生的?你想表达自己对死亡怎样的理解?

  李西闽:写作《死亡之书》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耳闻目睹过太多的死亡。那太多的卑微的人的死亡让我脆弱的内心无法承受,他们像梦魇一样缠绕着我。我下决心要写一本关于死亡的书,记录这些挣扎在黑暗深处的魂魄。我一直以为,卑微的死和所谓崇高的死本质都是一样的,死亡是另外一条道路的开始。我们在记录一些崇高的死的同时,也应该记录那些卑微的死,是太多卑微的人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新京报:这部小说的死亡事件全部发生在曲柳村,你为什么会将死亡事件设定在一个乡村?你认为乡村的死亡事件更能表达什么吗?

  李西闽:曲柳村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再快的现代化进程也无法改变农业文明的影响。而且,农民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的忧虑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忧虑。我在《死亡之书》里描写的乡村死亡事件是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而这些发生在乡村的死亡事件,更能够体现野草一样自生自灭的人民的卑微命运。

  新京报:余华的小说《活着》也是一部描写死亡的小说,你是围绕黑子描写死亡,他是围绕福贵描写死亡,他们周围的人都死去,而他们还活着。但说实话余华更让我震撼。

  李西闽:余华的《活着》和我的《死亡之书》都写了死亡。余华更让你震撼原因也许是他把死亡上升到了更加文学化的高度,而我的叙述更加平实,近乎话本的风格来展开叙述。

  新京报:这部小说的每章写一个人死亡,这种对主题的阐释特别直接,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死亡的方式也都非常典型化,甚至让我觉得熟悉得有些脸谱化,这明显削弱了这些人物的死亡对我的震撼力。

  李西闽:也许是你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民不太了解的缘故,你读出了这样的感觉。我用这样的结构来书写一个时期的乡村图像,我以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因为正是这样的结构可以对应我们复杂而松散、零碎而无序的生活现实。

  新京报:据我了解你也写过不少恐怖类型的小说,这部小说选择的主题是沉重的,但表达方式却是通俗的,有很强的情节性。对读者的阅读选择来说可能是矛盾的,看情节小说的不看这么沉重的东西,看艺术小说的会觉得太通俗不过瘾。

  李西闽:我不这么看。这个问题我想用北村在这本书的序中来回答,北村说:“或者在通俗小说构架中加入更深刻内容;或者在所谓纯文学作品的模式中加入通俗要素。如果他征询我这个同乡的意见,我会说,这是一回事。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确还活着的话,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死人才把灵魂和肉体分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2: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