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2|回复: 0

【原创】古姓迁徙史——湖广古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9 20: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姓迁徙史——湖广古姓


    特别说明:以下内容,出自古小彬、古军喜合著的《古姓史话》(200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但内容却先后被“陆君云”和“万德福”等剽窃盗用,实是对作者的不尊,及对作者研究成果的侵犯。
    古小彬,江西省瑞金市人,先后合作主编(总编)出版了《古氏历代人物采访录》《古氏渊源暨分支》《古氏史志(第一卷)》《古姓史话》及多部《古氏族谱》,是《世界华文现代诗提纲》编辑委员、《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年鉴》特约编委、《世界客家杰出人物大辞典》特约编辑、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华恒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电子邮箱:gxbin689@sohu.com





    宋代有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到了元代,朝廷设立湖广行中书省,管辖地域为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明代设湖广、广东、广西三个布政司,这时的湖广,泛指湖南、湖北二省。在这里要介绍的,就是两湖古姓。
    “湖广”一词,多出现在移民史中,如“调江西填湖广”、“移湖广填四川”等。所以,湖广又被称为移民“中转站”。
    湖北省嘉鱼县《古氏族谱》载:始祖古监,以王府伴读,官教楚嘉,时值(元末)红巾军起义,未能归里,遂隐于官,落业嘉鱼县广贤里。后又分支于洪湖市乌林镇、蒲圻县、沔阳县等地。
    与此同时,惠州府属古应亮(字南冈)为避战乱迁往湖南,定居于醴陵县河溪境古家岭。
    元朝灭亡,明朝继立,朱元璋执政天下。时战火刚熄,湖广一带人烟稀少,大片田地荒芜,与人多田少的江西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朝廷下令“调江西填湖广”,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湖南平江县《古氏族谱序》载:(洪武年间)吾祖学贤公由江西迁平江,始居操溪,继迁下同源。生四子:简作徙咸宁,简为徙浏阳,简宫徙巴陵,吾祖石峰公徙城内十字街等处。
    自江西移往湖广的还有:
    洪武二年(1369年)抚州府临川县筷子巷瓦屑沟的古德七,移居湖北省红安县上新集古家湾。武宁县二十五都古家村的古国炳,移居湖南省辰州府沅陵县;
    古正纯移居湖南省靖州府会同县双石桥;
    古正绪移居湖南省芷江县;
    古天福移居湖南省临武县正冲坝;
    古天禄移居湖北省宜昌县。
    崇祯末年,烽烟四起,生灵涂炭,湖广一带,再次呈现一片荒凉。“地当孔道,凡有孑遗之痛。迨圣朝康熙,累治休养生位之泽。”此时,江西、广东一带居民,又开始了第二次“填湖广”。
    先是江西省南昌县铁柱观鹅公大丘的古十九,迁往巴陵县(今岳阳县)油港河南岸古家垅。后来又有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鹿坑村的古素相,迁居湖南省醴陵县杨坑。
    清朝康熙年间,广东省和平县的古生道、古元昌、古元吉、古元旺等迁居湖南省浏阳县;大埔县三河坝阴那坑的古育奇迁居湖南省平江县东乡献钟黄家嘴。嗣后,广东五华县的古贤仪、古自良迁往湖南省浏阳县,古雷胜迁往湖南省醴陵县白兔潭媚溪垅;梅县的古纲体迁往湖南省浏阳县,古口口迁往湖北省长阳县津洋口;江西省遂川县的古国重迁居湖北省攸县峦山乡,古奕伦迁居湖南省郴州府兴宁县(今资兴市)南乡一都大水垅,古亦伸迁居湖南省兰山县。
    湖南酃县《古氏族谱》载:(康熙年间)选皋公以兴邑(今广东省兴宁市)地狭人稠,生齿日繁,于是携抄本谱牒及妻子,由广东经湖南衡州府酃县康乐乡永兴里三都岭上村大陂头,度其势可安身,遂栖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