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5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俯瞰土楼群
南溪实佳土楼观景台、初溪士楼观景台,是俯瞰土楼的两处极佳方位。俯瞰土楼群,看的是一番景致,意会的是一种意蕴。
站在观景台上,看溪流畔、田野间、山拗里、平川土,土楼铺落,融山光水色、田园诗画、生活情趣、山乡神韵于定格的居住空间,构成一幅幅天然画卷,尽收山乡之美。
溪流、村落、土楼、梯田,就似一个个飘逸、灵动的音符,在山水田园间翩翩起舞,跳跃飞翔。每一个土楼群,又恍似一幅画,洋溢着诗情画意,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的意境,尘世烽烟的履痕,亘古传承的民风,数百年来就发生、传承、弥散在山谷中、楼群间。
●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尤其北面的三座巨型圆楼和一座方楼紧密相连、一线排列,其恢宏气势,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楼群中的集庆楼,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且结构特殊的一座。此楼由村中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距今已580余年。一般圆楼,小的设置两道楼梯,大的设置四道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坏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惟独此楼,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设置楼梯,各层通道用术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术材料构建,全靠靠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穿越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屹然挺立,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
善庆楼,是村中最年轻的一座楼。为华侨捐资助建于1979年,一楼走廊及天井全部由同一规格的方形花岗岩铺就,通风透光性能极佳。
高大峻伟的方圆土楼,层层叠起的梯田,碧绿的禾苗,以及群山、清溪、饱经沧桑的卵石小道……在此交融,荡漾着悠远的中原遗风和敦厚的客家民风。
●南溪土楼十里画廊
登上实佳土楼观景台,一条十里土楼画廊,展现眼前:涓涓南溪,穿过悠长峡谷,溪流两岸,青山涌翠,梯田层叠z峡谷间一百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D形的等等形态各一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似带状蜿蜒铺就,起伏连绵。
南溪,由此博得了"士楼沟"的美誉。"土楼沟"实为最具观赏性的士楼区域。它不仅土楼量多、种类多,而且它的振福楼、衍香楼是永定士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还有坏极楼是经历过强烈地震而完好无损的一栋传奇式的土楼。
振福楼,堪称振成楼的"姐妹楼"。她与振成楼一样,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建筑,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土楼,按八卦布局设计建造。相传,楼主出身穷苦,只读过几年私塾,先学刨烟,后学卖烟,在广东、上海等地经营烟丝生意,终于发了财,遂选择背靠青山、面临溪流的风水宝地,在下南溪畔以数万元大洋建造了这座大圆寨。"凤起丹山秀,跤腾碧水环",这副门联描绘了楼旁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景色。
环极楼,坐落于中南溪南中村小桥流水边,与"振福楼"只有三里之遥。苏氏卡臣公于清康熙葵西年(1693年)建成这座规模宏大、气派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内外两环,外环楼四层,高约20米:内环楼单层。楼门高近3米、宽3米有余,两扇门板又厚又硬,还加钉了铁皮。楼内外各有水井l口。
站在楼中天井中心位置,不管是跺脚还是放声说唱,都有明显的回音效果,有如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前。这在土楼中绝无仅有。更奇特的是,环极楼抗震性能极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依旧安然无恙,展示了土楼顽强的生命力。
据载,1918年2月13日当地发生大地震,十几分钟里余震数次,附近田里泥浆水喷起几丈高,楼顶砖瓦几乎全被"筛"落,楼的正面第三、四层墙被震得裂开一尺多宽,可是地震过后,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这类奇观,亦可见于附近土楼。
衍香楼,离"环极楼"不到一公里。主楼也按八卦构建,布局协调,美观实用,与别处圆楼大相 径庭。其特色在于:楼的大门门面钉了钢板,门的顶端设有水喉水箱。旧时匪贼行劫,纵火烧门,竟未能得逞。土楼内仿官府模式建有前堂、中堂、后堂,厅左右侧有厢房。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的雕刻十分精巧,墙上书画也十分精美。
楼旁、楼前,小溪、大溪、小桥、大桥、石跳、石栏,风景别致。最为奇特的是,楼前一棵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古松树,曾于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的夏秋之交傍晚,树梢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目睹此奇景者有上千人次。1993年5月7日傍晚又显现同样奇观,可惜发觉迟,饱此眼福者仅几十人。对此奇异景象,至今尚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高北土楼群
地处高头乡高北村的高北土楼群,上百座土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登楼凭栏,可以隙望"金山古寨"悬崖峭壁的风竹寒松,可以放眼"南峰烟雨"的遐岭云峰,俯首临窗,可以浏览清溪岸畔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画面,可以领略乡间农民劳作的田园风光。
承启楼,是其中杰出的一座土楼,与振成楼并为永定客家土楼的两张名片,人称"土楼之王"。造访承启楼,引发无数的问号和惊叹号。
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这座土楼,是内通廊式的圆楼典范。从外到里,由四个同心圆的环形建筑组成,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扣,鬼斧神工。
"高四层,屋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g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形象地说明了承启楼的恢宏气势和悠久历史。
相传在建此楼的三年之内,凡是穷墙时间均为晴天,直至下墙彷出水后才下雨,遂顺利竣工,因此当地人又把承启楼称为"天助楼"。"天助楼"的别称,为承启楼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作为民居建筑,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被制作成模型分别在台湾桃园"小人国"及深圳"绵绣中华"展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选为"中国民居"系列邮票的图案之一上了"国家名片"向国内外发行,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http://www.fjlyta.com/ydzl4.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