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kjq.hkqing.com/bbsxp/
客都,顾名思义,就是客家之都。梅州就是客都。
近代以来,见凡提起客都,自然的人们就想到梅州。客都,是烙在梅州的印记,永不会变改。梅州能称客都,是必然而非偶然,这不是吹牛得来,也不是和人抢来,而是实实在在的众望所归。客家先民至闽、至赣,最后到粤东梅州,是历史的必然,方会使梅州有幸成为客家民系的完善与成熟之地。自此之后,这一片灵秀之地,生生不息,世代兴盛,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杰。
梅州人口五百万,是客家人最多的纯客市。仅此看来,梅州称“客都”,毫不为过。因为,其一、如此之广阔地域为客家人所拥有;其二、如此之多的客家人世居梅州。同饮梅江水,梅州就是梅州客家人现实之乐都。
梅州的客家话(梅县话),为全球客家人所理解。梅县客家话,口音稳定,较少生僻难懂的哩语,且处于纯客之地,少受其他语言影响。外地客家,可能不会说,但不可能不会听。能为各地客家人整合提供一种通用客家口音,梅州再称“客都”,当之无愧。共语客家话,梅州就是客家语言之都。
梅州作为客家民系成熟之地,历史上许多客家人,都是由梅州(梅县)迁出去的。这些客家人,以梅州为大本营,向南迁往河源、惠州、深圳乃至香港,东南亚一带;向北迁往四川、湖南、赣州等地。是以今天在外之客家人,多过留守梅州本地的客家人。这些迁出去的梅州人,以梅州为故园。在海外客家人中,亦通行梅县客家话。海外归心,梅州“客都”之名,众望所归。要重整各地客家声威,融合各地客家人,缺少了梅州,就不可能实现。故园啊,梅州!北客望南,南客望北,曾经为家园,仍有至亲在。梅州,是客家心灵之都。
梅州灵秀之地,客家英杰辈出不穷。据《舆地纪胜》一书载:“尝谓梅人无植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梅州市,在宋朝时就“弦诵之声,达于里巷”;清朝时被称为“人文秀区”;郭沫若也曾称赞:“闻有灵禽翎五彩,文物由来第一流”。梅州出生成长负有盛名的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就有一大批。他们中有蔡蒙吉、蓝奎、李二何、宋湘、黄遵宪、丘逢甲、胡晓岑、何如璋、丁日昌、叶璧华、罗香林、罗芳伯、叶剑英、林风眠、罗清桢、李金发、张资平、蒲风、温流、黄药眠、侯过、吴康、袁文殊、杜埃、碧野、钟惠澜、吴桓兴、丘成桐、李国豪等等。他们中的许多人曾推动过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影响了整个中国,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崇文重教,历来就是诗书传家的客家人践行的信条,梅州更曾将其发挥。正因有了这些精神为内涵,梅州,成了客家的文化之都。
客都,是烙在梅州的印记。这印记,不单见证了客家人的苦难与艰辛,而且更闪烁着客家人的成功与光耀,当然,也时刻提醒着梅州客家人的背负的责任。自然、人文,梅州客家人既要发展,也要保持这一片天空下的山清水秀,把现代梅州建成道德良好的客家中心。这样,方不会负了自己独特的身份。当然,客都的成功,也缺少不了各地客家的道义上的支持和声援,没有了支持,纵是大陆也会成为孤岛,这是教训。全体客家人携起手来,为创造共同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客都,烙在梅州的印记。客都,烙在你我心头的印记......
(原文出处,客家情社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