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76|回复: 0

广西热血青年必读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6 14: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力并不是高楼大厦与玻璃幕墙的现代化,而是自然的、历史的、深遂的和历史的沉淀,所以宏村、西递、乌镇、甪直、丽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游客、艺术家、诗人、作家等,因为它们的古老、朴素,因为它们可以直透心灵。去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旅游,对于游者而言希望所游的地方是具有当地风情的,折射当地文化的,建筑风格和样式有别于自己居住的城市的。因为在目前中国建筑千篇一律的情况下,在饭店、酒店客房布局一致的情况下,当地文化的多样性给旅者带来的新鲜,会让他们印象深刻而会爱上这个地方--对于旅游胜地而言能够得到旅客的喜欢和认可是无价的财富。倘是桂林是一座山水城市,其建筑与山水天然融为一体,并兼具有科技性、生态性,还有什么有比这更具吸引力的呢?旅者来到这里,就仿佛踏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画卷,这里写着"世界唯一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城市",有人会舍得离开吗?可是桂林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做错了。
从前到过桂林的人都知道,桂林城是一座像是上帝将几千、几万座破旧且风格相同的四、五层建筑随手摆放的城市。这种情况因为与外界的封闭而长期使桂林人意识不到这种落后,傍借着"山水甲天下"的牌子即已让桂林人很自大,认为自己一直过的都是安稳、舒服、新潮的生活,也难怪,去桂林的外国名人太多了,仅是美国总统就有多位。直至九十年代大门一开,真正放眼看外面了,桂林人才发觉在发展方面自己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而外界对桂林的挑战、批语和冷嘲热讽的不绝于耳让桂林人一直享受不了,更让桂林人不舒服的是网络上将桂林列入中国十大最让人失望的景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城市的破败。也许是因为太急于摆脱落后的缘故,桂林人羞愧之余,有些盲目、冲动、头脑发热和急功近利,就像有些丑陋的中国人踏上了欧美的土地恨不得立刻将自己的鼻子垫高、皮肤漂白一样,急于改变面貌的桂林,与同质的各中国城市一样,在推倒原有建筑之后,快速的在原址上建起西方式风格的火柴盒式建筑,大规模的城建之后,整个城市成了西方建筑垃圾的装载场。就个人而言,中山路上的建筑不伦不类,玻璃桥暂且不谈,解放桥那中不中、西不西的风格让人看着难受。还有桂林两江四湖上所摆的万国桥艺博览会--将具有各国特色的桥梁建在两江四湖上,据说如此可以体现世界性。两江四湖上是否需要那么多桥暂且不说,那些桥梁会否实用、水土不服就是个问题,大杂烩不仅难登大雅之堂,而且中西餐一起下胃说不定还会弄坏肚子。一个人有魅力是因为擅长于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优势,而不是看到别人这种气质不错、那个手势漂亮,所以都搬过来,结果不但丧失了自我,甚至在外边人眼中也会认为是个怪物。每一个人都会是独特的自我,每个人都不能是所有人的综合体;城市亦如此,她不应是同质的,也不应是综合的,并不是每座城市都有山,并不是每座城市都不缺水,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像桂林一样有如此优质的山、纯静的水,桂林应该是全球独一无二,它不是纽芬兰、也不是塞纳河上的巴黎,更不是可以沐浴海风的夏威夷,它只是个南方的小城市,一座适合人类旅游和居住的城市,这就够了。惟一要做的只是彰显它的旅游文化个性和山水特色,并将这方面打造成为世界级。当两三四湖上涌现出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小桥,不仅浪费资金,而且游客在游船上通过这些桥,并在船上抬头望眼看去,美丽的大自然景观被一座座莫名其妙的桥墩所拦,心理不窝火才怪呢。而在另一方面,桥的特色本身是不能复制的。英国人因为建设的需要拆除了《廊桥遗梦》中所提到的一座桥的原型,美国人知道后,赶忙高价买下来。买桥的费用再加上运到美国的运费、重建的作用都可以复制建造十来座与原型一模一样的桥,美国人它怎么就那么"傻"?但事实却证明美国人的精明,每年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参观这座桥的游人络绎不绝,很快就收回了成本。试想,如果美国人不将这座桥搬回去,而是重新复制了一座桥,那么会有那么多游客会心甘情愿掏钱来看这个赝品吗?美国缺少文化,但它懂得如何保护文化,或是直接从别国那里拿来文化,物质本就是文化的载体。艺术是讲求原汁原味的,艺术亦需讲求真诚,为了利益而创作那就脱离了它本身的内涵。现在国内许多微缩景观都在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利润下滑的局面,因为在开始之时将各国著名的建筑景点微缩于一个小园区内,对于大多未出国门的国民而言确是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但是经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容易出国门,微缩景观对于他们而言只是粗制滥造的艺术仿制品。桂林本身像是个美丽的女子,打个比喻,如果给她穿套衣裳,上身是旗袍似的,下半身是婚纱,一只脚着平底鞋,另一只鞋则是水晶高跟,会是什么样的一种风情?回到开头,建个万国桥艺博览会,就像在一个大自然景区里建个中国历代嫔妃展一样俗不可耐,恐怕只落个贻笑大方的结局。
如果要老桂林回忆过去的桂林山水,他们会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桂林,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曾经坐在院子里,对着绕膝的子孙,指着眼可触及的山水告诉他们关于它们动人传说的桂林;如果要十多、二十年前来到桂林的游者评价桂林的山水,他们会告诉你曾经的桂林山水给予了他们多少心灵上的震憾与感动,他们会告诉你在他们的梦境中会出现过多少次的桂林山水。同时,也许他们会不约而同的告诉你他们现在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因为桂林山水的"消失"。现在的桂林,按照桂林人的说法,是变得漂亮与现代了,因为标志着"现代"的高楼大厦开始充斥于桂林的大街小巷,因为这种"现代"让桂林不再与别的城市有距离。但是,美丽的山被挡住了,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个无论站在这个城市的任一地平线都可以看到不同姿态的桂林,我们再也看不到过去那朝霞与晚霞都呈现着不同的、可以让人慢慢咀嚼与体验意味的桂林,我们再也看不到雨中与雾里都浮动出不同神韵的桂林,我们再也看不到梦一般的桂林。在城市中不断地建起十多、二十多层甚至是更多层的高楼,对于桂林和居住于其中的市民而言这也许是改善他们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水平、摆脱落后的象征,但是,当这样的"高楼风"愈演愈烈,行成一种风潮之后,它将逐渐摧毁这个城市的秀美山川,吞噬这个城市少有而难得的与中国其它城市的不同。它将是一朵美丽的毒花,局部和表面的美丽带给这个城市的是彻底的灾难。
再退一步说,难道高楼大厦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他们的城市水平,才是摆脱落后的象征吗?满目的高楼大厦就一定是现代化吗?那我们要将伦敦、巴黎、威尼斯、雅典等等这些世界历史名城放到哪里去?如果归之于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现代化的标准,伦敦根本不及格,它缺乏高耸入云的建筑、眩眼的喷泉和街灯,那些街巷、大道旁的建筑根本就是多个世纪前的老房,但是没有人会否认伦敦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没人会说伦敦不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巴黎更是会被打零分,因为你到现在的巴黎市区,会发现除了一幢高楼之外(这幢高楼更是为巴黎人所口诛笔伐),其余的建筑均为低层建筑且大部分的建筑为几个世纪以前所建,闻名遐迩的香榭丽舍大街表面上更是显得"破旧"与"败落"--它没有北京王府井大街与上海南京路的现代,但是没有人否认巴黎是国际的大都市,没有人能否认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每年至巴黎朝圣的游者、艺术家何止千万?而现在,上海人也在反思,除了高层建筑,沦入成为与香港同质的水泥森林的城市,上海人自己拥有的东西是什么呢?上海还剩什么?我们曾经的桂林呢,曾经桂林的美丽的,它又是在哪儿呢?还有桂林的文化,我们还能看见吗?
当今天站在桂林任何一条的大街或是小巷时,我再也看不到过去那条由婀娜多姿的秀山和清澈的漓江所围成的美丽天际线。
最重要的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最应该具有的忧患意识,我们是否具备?我们是沿海省份,但是真的像广东、江苏、浙江这些沿海省份一样具有的忧患的思想、反省观念、自我加压意识和发奋图强的伟大精神吗?似乎没有。无论是走在较为繁华的南宁、桂林、柳州,还是比较贫穷的河池、百色,我们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不紧不慢的悠闲态度,我们的生活节奏特别慢,每天上班都不像是赶路,倒似是散步。我们广西的每一座城市,生活在其中的人,没有一种匆忙与急迫,缺乏一种忧患的意识,弥漫于我们其中的更多的是一种小富即安的不在乎,缺少那种创造财富、促使城市发展壮大、振兴广西的强烈渴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广西可曾出现过一个让我们热泪盈眶的改革者,可曾出现过一座让我们感动的城市?而在与我们相邻的广州、深圳、香港,比我们富裕多少倍的城市,却时常警醒自己竞争的压力,时常审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即使是富裕的深圳也不断地谈"找差距,求发展"。如果以时间为限,那么八十年代初的反思与大讨论是深圳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那次思想的解放使深圳意识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并由此创造了"深圳速度"与"深圳奇迹";九十年代中期的反思与大讨论是深圳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那次全民的反思大大促进了深圳经济的转型与产业的升级,全国第一的高科技卵化、产业化基地;2002年3月到8月开展了一场"深圳精神如何与时俱进"的大讨论则是深圳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那次大解放以呙中校的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而达到顶峰,它的影响至今还可以看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三政分立"制度亦在此时在深圳静悄悄地拉开序幕。但是,广西的改革、广西人的反思、我们的思想大解放又会是哪里呢?如果从一九七八年的改革改革开放开始算起,二十多年来在各省都不断地冒出改革的先锋时,将改革搞得红红火火时,广西有哪一次是立在改革的前沿与潮头的?安徽过去出现了一个小岗村,现在又出现了税费改革的最先试点省份,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出了一个李昌平,山西长治出现了吕日周,广东则开人大代表风气之先,广西什么时候才能出这样的一个自己的改革先行者,引领全国改革的风潮与开风气之先?2003年底的那场"思想解放再讨论",有多少普通的民众可以知晓呢,又有多少人参与了其中?为什么都一直在政府官员中讨论,而非普及到民间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深圳那样让每次的大讨论都有普通市民参与其中,成为全民性的大讨论呢?担心什么?怕什么?一个没有全区人民思想一起解放的广西,一个没有全体广西人民一起建设的广西能走向未来,能走向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列吗,会是一个完整的广西吗?甚至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一场可以与时俱进的历史的大讨论,应该是振聋发聩的、追击不舍质问矛盾所在的,要把社会改造、把人叫醒的,这才是它的精髓。但是,在2003年的那场大讨论中,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将我们的缺点拿出来放到太阳下去暴晒,去拷打,去彻底地、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吗,我们把广西人的精神给叫醒了吗,我们把这个社会最大限度的改造了吗?
这个关于广西的话题是沉甸甸的: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之中无足轻重,我们的教育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上也许小到可以忽略,我们的交通没有像广州、深圳、南京一样可以成为全国性的交通枢纽中心,我们的农业有没有像山东的农业一样可以让农民富裕起来,我们的教育沦于全国之末,我们的城市毫无个性、缺乏特色,我们的改革没有多少可以站在中国的前沿,我们缺乏开放的理念、忧患的意识、反省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态度、做法。
这些话题与现实让我们沉重而悲痛。
是的,为什么还需要存在广西呢?
如果需要存在,那么我们苦苦挣扎寻找的出路又会是在哪里?
--我们跌跌撞撞地、撕心裂肺地呼求着那个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