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1|回复: 0

汀州客家寻根谒祖之旅:长汀众多祠堂公祠与会馆试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5 12: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长汀据万山之中,竹木茂密,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唐宋年间,地方安宁,为闽赣边陲之乐士,故中原与北方避乱南下入闽者,多至汀州。自唐宋以至明清,入汀者有146姓,多留居长汀。据考长汀祠堂众多,各乡均有客家人的祠堂。千百年来,保留更好的是长汀河田宗祠一条街(有李、丘、廖、吴、上官、余、俞、刘、叶、黄、赖、涂、游、郑等各种姓氏的宗祠),目前尚保存近二十六座。汀城自宋以来,人口众多,双江入市,街衢纵横,民居毗连。宋代就有“万家灯火”的繁荣景象。
长汀城繁荣兴盛,为客家的首府,可以祠堂之多为证。如:塘湾哩有郑家祠、黄家祠、江家祠、傅家祠、曾家祠、李家祠。建设街(古镇南门)有游家祠、许家祠。五通街有阙家祠、王氏宗祠、段家祠、林家祠、汤氏宗庙。五通庙背有李氏宗祠、马家祠。中心巷有罗家祠、陈家祠。中街有赖氏公祠、吴氏公祠、胡氏家祠、孔家祠(小教场)、吕家祠、廖家祠、陈家祠。登科牌楼下有蔡家祠、邓家祠。社下角至水门巷有林家祠、余家祠、范家祠、王家祠。青云巷有冯家祠、段家祠。兆征路有王家祠、黄家祠、龟山公祠、项家祠(巷内)。横岗岭有张家祠、宗圣庙(曾氏宗祠)、戴家祠。东大街与东门后街背有黄家祠、阙家祠。王衙前有刘氏家庙、上官氏宗祠(上官周旧居)。劳动巷有涂家祠。县前街有郭家祠,肖屋塘边有肖家祠、龚家祠。席稿坪有钟家祠、连家祠。水东街有张家祠、范家祠。救驾坪有童家祠。中山公园旁有石家祠。营背四大巷有张家祠。西门外大街有邓家祠。府背巷有张家祠。(尚有葉家祠、邱家祠、何家祠、朱家祠、梁家祠、谢家祠、曹家祠、傅家祠、沈家祠、包家祠、曾家祠、康家祠、江家祠、段家祠、俞家祠、修家祠(地址不详)。
纪念的公祠有:王文成公祠、笪公祠(三元阁下)、丁公祠(县前街)、李公祠(半片街)、卢公祠(霹雳岩)、潘公祠、白公祠(县前)、萧公祠(龙江书院)、方公祠(东郊、李光地有记)、寇公祠(东城外朝晖楼)、江公祠(横岗岭)、谢公祠(县城隍庙旁)、徐公祠(水东桥头)、王公祠(丽泽书院、横岗岭)、车公祠(乌石山来翠山堂)、赵公祠(罗汉岭)、杨公祠(东校场)、张公祠(黄屋广 陵书院、沈公祠(东郊观文书院)、朱公祠(东郊)、温公祠(东郊)、潘公祠(巷玉洞旁)、金公祠(东校场)、陈公祠(宝珠峰)、王公祠(横岗岭丽泽书院)。
无论家祠,公祠建筑的特征,多为厅堂平房。砖木结构,中间厅堂为轴心,左右两摆横屋对称,前后左右天井,上厅天子壁必有神龛,供奉祖宗牌位。
会馆试馆为便于来汀经商、聚会、科举应试,有:广东会馆(五通街)、江西会馆(老古井万寿宫)、潮州会馆(半片街)、南临会馆(又名新万寿宫、横岗岭)、龙岩会馆(水东街)、吉安会馆(鸡毛洞)、永定公所(横岗岭)、杭武永会馆(半片街)、连城会馆(官店背)、连城试馆(席稿坪)、武平试馆(灵应庙前)等。

(邹子彬)

相关链接:

一、长汀河田客家宗祠一条街

长汀县河田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先生祖先的故乡,也是中国名鸡“河田鸡”的产地。镇上的扯直街,千余米长,古老、狭长而笔直,坐落着李、上官、丘、韩、廖等23姓的祖祠,以其祖祠集中而名为“河田客家宗祠一条街”。这是长汀240多个客家姓氏和千余座客家宗祠的缩影,也是客家宗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无论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客属公祭母亲河庆典”活动,还是平日,都有很多的海内外乡亲和各界人士,不远万里来到客家首府-长汀县河田镇参观拜谒客家宗祠。

因为有二十余座明、清时代的客家宗祠集中建立在河田古老的街区上,所以人们就称河田古街为宗祠一条街。古色古香的客家宗祠一条街是怎样形成的呢?

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说:长汀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唐初年间,汀州置州时,河田名为青泰里,宁时易名柳村。由于近百年来,河田水土流失严重,河与田相连。故名河田。

唐宋以来,不少中州人士陆续徙迁河田开基创业。当时,迁入河田垦荒的姓氏达二十几个。其中以李、俞、丘三氏繁衍最快,到清末,每姓均已达万人。他们的先祖从举家举族迁离中原的第一天起,便盼望着有朝一日重返故土。可是,无情的战火和灾荒,驱使他们越迁徙离故土越远,最终定居河田养儿育女。等到自己要辞世了,只好把重返故园的遗愿托付给儿子,儿子又托付给孙子,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一晃又几十年。于是,后辈人便有人自己新的家园和事业,成了地道的河田客家人,再也不可能返回祖先的故乡了。为了缅怀祖祖辈辈的先人,寄托后人的哀思,各氏人便在这条古老而又狭长的街道上相继兴建了李、丘、廖、吴、上官、余、俞、刘、叶、黄、赖、涂、游、郑等各种姓氏的宗祠,他们把绵延几百年,上千年的家族史,都浓缩在宗祠正厅神龛上供奉的一块黑色祖宗牌位上。每逢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全族各房各户都得在祖宗神位前烧香叩拜。至今仍香火不断,“根系”不断。

客家人的宗祠除祭祀先人外,还深含着长辈们对子孙后代的一片期望。企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门前一对桅杆竖,表旌门第是书香”。故此,他们在宗祠的大门上,柱子上,特意刻撰歌颂先祖业绩,激励后人拼搏的楹联。如丘氏门联写道“功封天水将军第,道著莲峰理学家”。在浓郁书香的熏染下,果然,从这一座座宗祠里走出代代英才。如宋大理寺卿郑应龙,明代清官吴延云,清礼部侍郎俞文漪,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共和国少将叶青山、上官世盘……。啊!河田无愧是“钟灵毓秀”之地!

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瞻仰了各氏宗祠,并虔诚地叩拜了先祖英魂。当人们在寻觅孙氏宗祠时,导游小姐遗憾地说:该祠早已无存。孙中山的祖先孙有敬,这时由赣入闽。初移长汀古城中岭下,后徙于河田。孙有敬精通易理,洞悉阴阳,择莲花宝地(今河田中街井口背)筑屋而居。屋名“木禄庐”。那门上的楹联更是兵家书香气十足:“胸中韬略。笔底波澜”。后来孙氏果真发家添丁,福禄齐来。于是大兴土木,筑楼造阁,将楼命名为“木禄庐”。明永乐年间,不幸一场大火将其楼阁化为灰烬。孙有敬的第四代孙有松,便在此地修成墓地。之后,便举家迁往广东紫金。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之子孙科曾赴河田祭祖坟。并于附近建“中山台”一座,以纪念中山先生。

我们听完这段故事,怀着沉重的心情,慢步走向孙中山先祖的故址前,默默地凭吊一代伟人的英魂。

已故的全国政协委员、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曾五次走进河田宗祠,他激动地说过:“我看到了客家文化往日的辉煌”。“河田宗祠是我们客家文化的王牌,要好好地宣传出去”。

今天,历史已经跨进了新的世纪。但是,这一座座的客家宗祠,依然保持着古朴优雅的魅力,宗祠的文化,客家的精神,也将会永恒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闪耀着光辉。我们相信,不忘祖根的新一代客家儿女也一定会万里还乡,寻觅先祖的英魂。

    (作者:肖爱莲)

二、长汀河田宗祠一条街主要宗祠介绍

长汀河田宗祠一般认为是江南十几姓氏的总祠。唐初以来,各姓氏始祖辗转从中州继续徒至河田开基创业。当时,迁入河田垦荒的姓氏达28个之多。其中,以李、俞、丘三氏繁衍最快,到清末,每姓均达万人。他们的先祖从举家举族迁离中原的第一天起,便盼望着有朝一日重返故土。然而,无情的战火和灾荒,驱使他们客途为家,越迁徒离故土越远,最终定居河田,反客为主。等到自己要辞世了,只好把重返故园的遗愿托付给儿子来完成。儿子又托付给孙子,孙子再托付给曾孙子,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月圆月缺,一晃已千年!后代们有了自己新的家园,成了地道的南方人,再也不可能返回祖先的故乡了。为了缅怀祖祖辈辈的先人,寄托后人的哀思,子孙们在结庐的地方选择风水宝地,建祠盖庙,祭祀英灵。各氏后人在古老而又狭长的街道上,相继兴建了不同姓氏的祀庙,把绵延了几百上千年的家庭史,都浓缩在一块黑色的宗礼牌上。逢年过节,全族各房各户男丁,按辈份从大到小,临牌而拜。

河田宗祠铭记了河田千年开发的历史,承载了丰厚的中原遗风,荟萃了中原建筑艺术之精华,河田宗祠一条街,堪称三江流域客家地第一古街。据说原先河田街上有35座宗祠,后来有的塌毁,有的改为住家,如今在河田街还保存有18座比较完整的宗祠,现将主要宗祠介绍如下:

1、李氏家祠:河田李氏家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迨至清雍正丙年重修,再经乾隆戊午年扩建,才奠定雏形。时至癸丑年(1973)文革之风席卷全国,神祠庙宇尽遭横扫。原李氏家祠于数之间夷为平地。

乙丑(1985)年孟夏,旅美族裔绍麟先生回乡谒祖。观此情景,乃约族裔重建家庙。返美后积极联系族裔及居台嗣孙,集资一万六千美元,汇集家乡族人捐款,于89年秋动工,90年夏落成,历时十个月。

李氏后裔枝繁叶茂,迄今已有二十余代,子孙遍布海内外,不少外出学子在欧美及南洋各地,或学有所成,或经商有方,已成全球知名人士。

2、傅氏家庙:座落于河田街石板桥左上侧,始建于明朝丰代,距今已有数百春秋,非一般祠宇可比,是研究各家文化,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历史文物,至今河田傅氏后裔子孙蕃衍,敖居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及世界各地,历代贤才辈出。

山有情,水有源,本有本,1996年8月8日的洪水浸塌傅氏家庙,激起傅氏后裔的精神和勇气,虽不能恢复明代的建筑物和各种室内的艺术雕刻,只是居住在河田的傅氏后裔捐资出一部分资金,粗造省钱地维修的此庙,作为敬祖纪念。

3、丘氏宗祠:如建于宋末,至清代,因年久失修仅有遗址。1943年重建初具规模。在文革期间,神祠庙宇尽遭横扫,丘氏宗祠也不能幸免。

1992年旅台子孙丘正吉,回来寻根问祖,目睹祖祠,于心不安,倡议重建,逐捐献重金,并于同年7月动工,至1994年秋竣工。

丘氏宗祠人杰地灵,其子孙遍布闽粤赣及东南亚、东北亚等地,他们经商、从文或从政成为颇受尊重的一姓。

4、俞氏宗祠:座落于河田中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因年久失修,该祠破烂不堪,1987年由其子孙后代集资重修,占地面积212平方米。

俞氏的始祖为一甫郎公,在明朝从河间府迁入福建后由宁化石壁迁河田开基的,至今二十四代计有四百多年,其子孙遍布闽、粤、浙及海外各地。

5、韩氏宗祠:座落于河田中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年代,距今已有几百年,系土墙结构。在多年的风雨腐蚀下,该祠破旧,97年,韩氏子孙自发筹资修建韩氏家祠。

韩氏后裔发展快,迄今已有二十三代,子孙遍布粤、浙、闽及东南亚各国。

6、上官氏宗祠:河田上官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约公元1590年,由河田上官氏第十世祖上官承恩所建,由于当时生活不太富裕,建筑是土木结构。其树木60多公分口径的柱和梁树都是在今黄坑村黄坑口砍伐的。经黄坑小溪水运至牙背河,至河田。足见当时河田是山水如画的好地方。至20世纪八十年代,由河田在台湾宗亲捐款集资和大陆部分宗亲集资,全族人出工、出力,经过一年努力,于1991年重建。把古代写的"官家祠"改为"上官氏宗祠"。

上官氏自开基以来,历传二十三世,达六百多年,他们勤奋进取,诗书传家,出现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还有余氏宗祠、吴氏宗祠、郑氏宗祠、杨氏宗祠、廖氏宗祠、赖氏宗祠、叶氏宗祠等等,这里不一一介绍。

来源:长汀网

[ Last edited by ctsfz on 2005-7-5 at 12:2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3: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