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4|回复: 1

广东河源洪灾,你捐款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5 0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河源洪灾,你捐款了吗?
 
  
  2005-06-30 09:14:53   
  
  印度洋海啸时,我为万里之外的灾民捐了200元,而这次广东洪灾,我至今还没有为自己的同胞捐过一分钱,直到今天看到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洪灾百年一遇市民捐赠寥寥》(见本报昨日广州新闻),我才意识到似乎有点不对劲。虽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据我们的传统,同乡比外乡人亲,一个国家的同胞自然比洋人更亲近,我们怎么对眼前的灾难视若无睹,对自己受灾的同胞缺乏同情呢?
  捐点钱,对很多人来说,如“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而不为也”。“不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们主动关注灾难、为灾难提供帮助的意识不强尤为值得一提。这有文化和制度的因素,也有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在制约。
  我们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内心都有为善的因,而这个因如何被激发、被催生则是大学问,也是社会转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臣民,臣民的特征是独立性、主动性不强,需要外力的促使、引导。行善也是如此。尽管我们今天已经告别了臣民社会,但历史的传统还遗留,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经过动员而被动去干某件事,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和一些社会机构也习惯为单个目标去动员、组织公众。一旦没有了强力的动员行动,很多人往往不会去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
  比如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每天只要上网、看报、看电视,全是有关灾情的报道及救援的开展,普通公众感觉到,这场灾难确实很大,他们确实需要帮助。而有关部门也为公众的行善提供最大的便利。我一到单位就发现大楼前贴着工会为海啸募捐的通知,并及时更新捐款人的名单和捐款额。看到自己的领导和同事纷纷解囊,自己也就顺便把钱捐了。注意:“顺便捐钱”很重要,你不能让人烧香找不到庙门。
  在注意力为王的今天,距离主要是心理上的。媒体的强势渲染让我们觉得印度洋海啸仿佛发生在广州郊区,仿佛近过身边的广东洪灾。而且,即使有人想给广东洪灾灾民捐款,该通过何种途径?因为怕麻烦,心中的善因便没有破土而出。
  慈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让人的善因,能更快更好地发芽、生长并结果。
  在文章的结尾,刚刚被提醒的我再提醒大家一句,“广东河源洪灾,你捐款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7 22: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捐款的人不多,宣传力度也远远唔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6 09: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