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4|回复: 0

梅县松口梁姓渊源与宗族文化述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3 16: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岭南客家文化论坛”论文
梅县松口梁姓渊源与宗族文化述略

梁德新  梁干辉


  
                               闽粤梁氏祖宗的迁徙轨迹
查阅有关资料。在现有的3000多个姓氏中,所占人口比例居前的100个汉族姓氏座次排列,梁姓是第21位。
据《姓纂》记载,:梁姓的源流有二:一是源自黄帝嬴姓伯益之后,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今陕西韩城附近),赐为梁伯。后为秦灭,子孙以国为氏。二是周平王之子姬唐,封于南梁,其子孙后代以梁为姓。
据梅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梅县客家姓氏源流》书中记述,现在闽粤各地的梁氏是西汉梁桥之后。梁桥后裔有三支传继:一支留居陕西安定郡;一支远迁江西瑶田;一支远迁福建福州三山里后迁惠安黄淡村。
至目前为止,闽粤各地《梁氏族谱》的记述是:堂号“安定堂”,堂联“东平事泽,安定家声”。现闽粤两省的梁氏均认安定(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等地)为祖居地。查阅史料,东平:一指益耳六世孙梁聪,为曾子首徒,从曲阜迁山东东平州,为东平望族;二是梁桥之后入闽十三世梁选,唐中宗时为东平丞相,南安令。
因梁氏支系众多,本文所述的是现今居住在闽粤地区梁氏祖宗的迁徙路线。
梁伯22世孙梁睦,居河东。梁睦的儿子梁褚迁陕西凤翔府扶风县平陵。梁褚生五子,三子梁桥为汉司马,以资千万徙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汉平帝末(公元5年),梁桥从茂陵携部分族人移居安定(安定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等地),子孙从梁桥者为安定梁氏,其不从梁桥者为扶风梁氏。此后凡从安定迁出的梁姓人家的祖祠堂号为“安定堂”。
客家先民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的艰辛和磨难,最终到达闽赣三角地带,并建立起新的家园,所凭籍的最主要的是宗教的组织与力量。这种没有政府支持,完全是民间自发,为生存而长期辗转的迁徙,如果没有宗教的组织,没有过集体的团结力量与相互扶持,是不可想象的。按照传统的习俗,家族、宗族、宗教中领袖人物通常是由家族内有功名爵位、有很高声望的人担任。一个宗族这所以能够成为强有力的组织,不至一盘散沙,族中首领人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族内的杰出人物代表本族众人的意志和共同利益,很受众人的拥戴,全族人唯他们的马首是瞻,服从他们的指挥,接受他们的教化。由于宗族内联系是以血缘为基础,虽然一个宗族内真正入上流社会的毕竟是极少数,且有官爵位者的直系裔也许不占多数,但宗族以这些杰出人物而自豪,将他们视为本族的象征,亦以当他们的族子族孙为荣,这大概是通例,客家人如此,汉民族本身也是如此。
历史上梁氏宗族的的辗转的迁徙,宗族的领头人都是宗族内的杰出人物。族谱上梁氏宗族举族迁徙的领头人是西汉梁桥,西晋梁芳,南宋梁文生。
安定梁桥后裔(梁桥12世孙梁氏35世)梁芳、梁芬西晋愍帝时(公元313——315年),梁芳为大将军,梁芬拜司马徒。梁芬有女兴壁,为晋怀帝的皇后。西晋末年(公元317年)起,由于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入击中原,历史上称“五胡乱华”,中原汉民为避战乱南迁至江淮地区,有一部分过长江向南迁徙。这次北方汉人的大迁徙,梁芳举族随愍帝渡江,居钱塘含浦间。梁氏37世、梁芬之孙梁遐,随晋安帝,为仆射大将军,后封固王。他随晋安帝逃福建,居福州三山里,为入闽梁氏一世祖。
梁颀(入闽21世,梁氏57世)生于唐懿宗咸通13年(公元872年),考选官任五府君。母亡后迁居福建泉州惠安黄淡村。传至梁颀6世孙梁熙嘏(梁氏62世),他生于宋仁宗景 三年(1036年),封为奉增大师再封英国公,由福建惠安黄淡村迁广东顺德。梁熙嘏的孙儿梁克家(梁氏64世)于(1160年)中状元,官右丞相。据现有资料统计现在梁熙嘏的后裔己超出100万人。
    梁克家的孙儿梁孟坚(梁氏66世),生于宋高宗绍兴22年(1150年),官兵部佐侍郎,从顺德迁移福建宁化石壁开基,为梁氏宁化石壁一世祖。
    宋末,元兵两次入梅州,蔡蒙吉、文天祥先后率义兵抗元。失败后,元兵大肆屠杀军民,因此境内人口陡减。当时人口爆满的闽西和赣南一带客家人纷纷涌入粤东北。公元1330年前后元明宗年间,居住在宁化石壁梁克家的后裔南宋探花梁文生(梁氏68世)和夫人带领男女老幼一百多人举族南迁,经沿路风雨长途跋步抵达广东梅县松源堡(松源镇)为最早入梅州的梁氏。梁文生为入梅始祖。梁氏后裔在松源镇青塘建祠堂(即今闽粤梁氏总祠),因松源地狭人稠,不利发展而分迁各地。梁氏71世振鸿(松源公),居松源;振朋迁广州;振国迁蕉岭;振钦迁惠州,振华迁潮州;梁氏72世梁福(松岗公)迁居梅县松口镇仙口村;梁氏72世、梁禄(松渊公),生三子:谷安、谷忠、谷全,居松源松岗坪,后裔迁梅县三角地。
    梅州梁氏枝荣叶茂,子孙繁衍极快,分布很广,后裔发达,人才辈出。梁氏由宁化入梅开基至今约700年,现在人口繁衍已经超出10万人,梅州境内约3万人,约有8万人分布在国内各省及世界各地。
   《台湾桃园县梁氏族谱》记载:台湾桃园县梁姓人家是清朝乾隆年间(约1750年前后)从潮州、汕头、紫金、梅州各县迁去的。桃园县现在有梁姓1万余人,有一部分是梅县松口仙口村松岗公的后裔。

崇拜祖宗寻根问祖
祭祖祠、祖墓是纪念祖宗,激励后人的传统的宗族文化活动。祭祖祠、祖墓是梁氏传统的宗族活动之一,世代相传沿袭至今。梅州老一辈的梁氏人家都知道自已的祖宗是从宁化石壁迁来的,祖屋的堂号“安定堂”,历代祖墓在何处,上代有过什么功名,做过什么官职。
旧时祭祖墓时,由族中长老在祖墓前念祭文,子孙们列队站在墓前聆听,祭文内容是讲述先祖的创业精神和丰功伟绩,本族人的迁徙历史。
近年来,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梁氏家族和其他客家乡亲一样,总是念念不忘祖宗的发脉之地,这些致富了的梁氏后裔们慷慨解囊,修建祠堂,建学校,捐资公用事业,兴实业。回报父老乡亲,回报梁氏的祖宗赤足走过的山山水水。
1999年11月27日,来自梅州各地、潮洲市、泰国、台湾省等梁氏后裔约2000人,云集梅县松源镇郊的“闽粤梁氏宗祠”举行重光庆典活动。重光庆典仪式按旧时传统的礼仪举行。此次隆重的庆典活动,华侨杂志《梅州侨乡月报》、《侨声》作了报道。  
据《梅州侨乡月报》报道:2004年5月15日,台湾桃园县梁氏宗亲会理事长梁修典先生等台湾同胞一行21人,回到祖居地梅县松口仙口村梁氏祖屋、祖墓前祭祖。梁修典先生说:“今年11月,世界梁氏宗亲联谊会在台湾桃园市召开,欢迎大陆的梁氏宗亲前来参加。

                                 重视修族谱
族谱和家谱是国家宝贵遗产的一部分,它蕴藏着地方史料、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物传记、家族制度等。它是本宗族人了解祖宗的生活轨迹,是迁居国内各地和旅外侨胞、旅台同胞寻根问祖最有价值的根据。利用谱牒资料来论证客家文化历史,是客家学奠基人罗香林教授研究客家的主要方法之一。梁氏族谱的世系是一脉相承的(附有《世系表》),从闽粤梁氏族谱和宗族文化的渊源资料可作客家人根在中原的充实证据。
梁氏宗族文化源远流长,它有数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各地的梁氏宗族都有热心文人编修族谱,有的族谱的主编人是学历较高的人,如《梁家乘序》一文出自于宋狀元梁克家之手。“文化大革命”期间有的地方的族谱和家谱被列为“四旧”而被焚烧,但还有人暗中保存下来,有幸的是海外的梁氏宗亲还保存有完好的族谱。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大陆进入了大平盛世政通人和举国上下振兴文化,城乡各地兴起修史志、族谱热。各地的梁氏宗族都编写有当地的《梁氏族谱》。现收藏在“松源闽粤梁氏祖祠”资料室的新旧梁氏族谱、家谱约有100多本 ,这些族谱有的是台湾、新加波、印尼等地梁氏编写的族谱,有的是国内各地的梁氏族谱。现今,几乎梅州的梁氏村庄或家戶都保存有族谱、家谱。各地梁氏编写的族谱大同小异,但格式不同。相同的是支系清楚脉络分明可追溯祖宗的迁徙轨迹。不同的是有的族谱只注重本宗族的支系记载,尤其是旧族谱只记男丁不记女的。新族谱女儿也可上谱,有的新族谱还有村史、人物传记、村中民俗等记载。
闽粤各地梁氏都有热心研究族谱的人,这些人都是退休的知识分子,他们发挥余热,研究宗族文化。
1923年出版的《台湾桃园县梁氏族谱》是梅县松岗公系后裔编的,这本族谱世系表排列非常详细,可一直追溯到祖居地北方安定堂的列祖列宗的姓名生瘁年月,功名、官位、政绩及祖祠、祖墓的风水记载等,是目前梁氏族谱中比较有研究价值的一本书。
丰顺县桥岗村梁姓的开居祖,是梅县松口松岗公12世孙梁汝隆。明朝末年,梁汝隆兄弟三人从梅县小都乡背着父亲(11世双泉公)的骸骨,到丰顺县桥岗村开居。不久,汝隆的兄弟隆福迁水仔坑,隆禄迁潭江溪西坝。现在桥岗村汝隆公的后裔已达千人,旅居新加波、马来西亚,台湾等地近300人。1994年村中编写了村志,《桥岗村志》的主编梁军是汝隆公的后裔。梁军是个国家干部又是个业余作家,他为收集编谱材料,沿着祖宗的足迹到松口、松源等地的祖祠去查访梁氏家族渊源的资料。该书是集村史、族谱、宗族文化为一体的书,对研究客家文化有参考价值。   
001年出版的《仙口风情录》(主编梁德新)是松岗公后裔祖居地仙口村梁氏宗族编写的。此书约10万字,是集村中族谱、村史、人物传记、民俗记载的一本书。该书对客家研究有参考价值,客家学专家丘菊贤教授还为这本书作序。此书已被县、市图书馆、嘉应大学、上杭县客家族谱馆等单位收藏。
家谱是本宗族文化的记载,它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不但是留给后辈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且还可以沟通各地宗亲联系增强宗亲族情谊。
     
崇文重教、信奉风水、人才辈出的梁氏宗族
旧时闽粤两省的梁氏宗族,普遍用“公尝奖”的资金鼓励本族学子读书。各地的梁氏宗族把本宗族祖宗留下的公田、公山和其它宗族内的收入作为本宗族的集体资金,这种资金称“公尝”(即本宗族的公用资金,由宗族领导人管埋),这些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兴办本族的公益事业,一部分用于支持鼓励本族子弟上学。每年学期考试或春节前夕,按学生的学业成绩给予奖励。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有些地方的海外侨胞和己致富的企业家们,都愿为当地学校或本宗族的学子捐赠奖学金、奖教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出色者,赞助本宗族作家出书。
因梅州各地的梁氏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所以梁氏后裔人才辈出,文人多当官的多。
                          结束语
    梁氏家族根在中原,历经一千多年发脉播衍,在闽粤地区得以发展壮大,而且远播至台湾和东南亚诸国。梁氏家族可谓根深叶茂,花繁五洲,成为客家姓氏中的一支辉煌的群族。梁氏家族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为祖国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梅县客家姓氏源流》梅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写
2、《梁姓渊源》P37—P41面(潮梅松(马头岗)梁姓渊源编写委员会编写1997年出版)
3、引自为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撰写的《梅县松口镇仙口村客家民俗田野调查》作者 梁德新
4、梁德新:<论谱资料在客家研究中的价值和局限>《第六界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汇编》(该
   会2000年11月在福建省龙岩市召开)
5、李春泰 梁德新 江金波:《风水在客家地区的流传和影响》发表在《客家纵横》杂志2002
   年第2 期
6、黄钰钊 刘焕康 梁德新:《松口古镇风情》2001年梅州市地方志学会出版
7、1994年出版的《丰顺县砂田桥岗村志》(主编 梁军)
8、2001年出版的《紫金县梁氏族谱》(主编 梁振初)
9、梁德新:《梁姓渊源与宗族文化》发表在《客家人》杂志2004年第1期
10、《铜峰风光》梁干辉主编2001年出版
11、查阅各地梁氏族谱、家谱
2004年11月6日
                                       
作者简介
梁德新:、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客家研究会会员,现是侨声杂志社编辑。
通信处 梅县松口镇建设路81号松南中学教工宿舍
邮码   514755   电话 0753—2764422  13549141204
梁干辉:丰顺县砂田镇桥岗村人,现任丰顺县宣传部副部长。。
通信处 丰顺县 宣传部
邮码 514300  电话 0753—6688071(办)  13502536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3 12: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