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8|回复: 2

承德楼主五世兴学记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 0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承德楼主五世兴学记实
梁思明 梁德新 整理

著名华侨乡梅县松口,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客家围龙屋“承德楼”。在百年间,承德楼家族的五代侨商对中国革命和家乡建设均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家族五代创业发家,五代兴学育才,在松口传为佳话。
承德楼大厦地处大力村下良岗(松口中学附近),始建1908年,历时10年,于1918年竣工。大厦是一座两层楼房,东南辟果园引种增城挂绿优种荔枝,前面有一口池塘,是一个地势好风景美的地方。此屋三有堂四横一围,屋内雕梁画栋,雄伟壮观,计有48个厅、15个天井、108间。因它建筑结构典型独特,慕名前来参观考察的有海内外的建筑专家、客家学专家教授。中央电视台记者曾前来承德楼采访拍摄。
一世采臣公(18   ——         )是承德楼家族的一世祖。梁采臣是松口较早去印尼爪哇岛的开拓者之一。清嘉庆年间,他在惠州三多祝经营粮食生意。他胸怀大志,冒不准出国的禁令及漂洋过海的危险,乘“大眼鸡”木帆船,到荷兰管辖的殖民地东印度巴达维亚经商,创设“南茂商号”,经过勤苦的经营,致富还乡,建新大厦“蔼吉堂”。捐资家乡创办“敬斋学堂”(以他父亲梁敬斋为名),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贡献。20世纪20年代敬斋学堂改名“集育学校”,建国后合并于新民小学。   
二世映堂公(18   ——         )秉承父志。梁世映堂除管好南茂公司外,又开设“瑞德商行”,声誉大振。由于对他当地国作出的贡献,清光绪年间曾出任巴达维亚(巴城)华商会会长,协办中华学堂,被荷兰东印度殖民政府委任为“甲必丹”。其时中国创办新学,要招收华侨子弟,他得知后便发动华侨回国读书,由巴城(今雅加达)亲送10多名青年至南京入学,为中国维新运动培育人才,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扬。丘逢甲工部赋诗曰:“祖国归航率岛民,养成豪杰共维新,他日编入文明史,此景当时领袖人。” 他开拓创业,兴学育才的精神,是继承其父亲梁采臣等先祖美德的再升华。
三世密庵公(1880——1940)是映堂公的长子。梁密庵随父亲在巴城经商。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事业更加兴旺发达。他为人豪爽,爱国心强,对新鲜事物较易接受。清朝末年,孙中山在东南亚各地宣传号召国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松口仁人志士跟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他经谢良牧、梁鸣九介绍加入同盟会。他带头创办寄南社作为同盟会在巴城的联络机关,自任社长,积极宣传,联络各方,对革命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亲自为寄南社题词“努力前进” 予以嘉勉。当时革命领导人黄兴亦书赠“是式南邦”横匾留念。他发动华侨捐资辛亥革命,自己带头捐资,从而引集了大笔资金支持该革命。1911年春“广州起义”前夕,起义指挥部急需巨款,寄南社的同仁四出募捐,但已经来不及,在这紧急关头梁密庵毅然将其父亲存之10万银元巨款,寄回国内支援起义。他恐父亲责怪而出走星州。其实梁映堂深知革命急需巨款,早已作了义捐援助,他对儿子为国为民的义举深表赞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为嘉奖梁密庵的功绩,于民国元年三月向梁密庵颁发了“旌义状”。还有当时国民党要员林森、于右任、蒋中正、何应钦、陈立夫、陈诚、戴传贤等人给梁密庵题词。梁密庵对革命的贡献,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赞誉也给松口人民带来了骄傲和自豪。松口人民为纪念爱国华侨对革命有卓越贡献的梁密庵先生,在风景秀丽、幽静迷人的松口中山公园内,建起一座精巧雅致的密庵亭,亭内的石碑刻有 “孙文临时大总统特颁旌义状”,以及国民党七位领导成员的题词,以作后人瞻仰。1918年5月28日,孙中山先生离开广州经汕头时,接受谢逸桥、谢良牧等老同盟会会员的邀请,特地率胡汉民、姚雨平等到松口视察。孙中山先生在松口期间还接见了梁密庵先生的家属。
抗战爆发,国光中学从广州迁来松口,密庵先生认为是一件有利于提高乡民文化水平的大好事,毅然腾出半座承德楼供其作校舍。解放后,国光中学与松江中学合并为松口中学,密庵先生的儿子梁杰佑先生继续将承德楼供松口中学作校舍。当时学生激增至2300多人,承德楼设有教室10间,称松中承德楼分教处。1986年松口教学大楼建成后,学生才搬回学校上课。承德楼借作校舍,历时半个世纪,育才数以万计,为发展松口的教育,贡献殊巨。
密庵公的后裔锡佑、铨佑、铣佑、杰佑,均在印尼、台湾、香港等地经商。
梁锡佑先生是承德楼第四代,他为人忠直、豪爽,爱国爱乡,成为侨团领袖,在海内外声誉很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梁密庵先生即令其在岭南大学读书的长子梁锡佑返回椰城,协助挽救危难中的家业。梁锡佑为人忠直、豪爽,爱国爱乡,成为侨团领袖,在海内外声誉很高。他继承父业,刻意经商。1941年日寇侵占南洋群岛时,他与当地500多名侨领,同被日寇囚禁。抗战胜利后才恢复自由,其商业虽几经起伏,由于他的精明能干,卒再兴起。他曾先后出任华侨总会懂事。他创办《天声日报》、《自由日报》两报。担任六间学校的理事或监事,并连任数届中华商会理事长。曾出席美国、台湾等华侨工作会议。他乐于支持、倡办华侨学校和当地的建设,捐资家乡的公益事业。现他在印尼、台湾、香港等地均有其实业。蒋介石生前曾2次接机见过梁锡佑先生。改革开放后,锡佑先生虽然年事已高,1994年,他命夫人潘淑容女士率儿、媳回乡。回乡省亲。她继承祖训,主动向松口中学捐资建校。计捐教师宿舍两套、新校门一座和运动场校道铺水泥路面。
次子梁铨佑先生,岭南大学毕业后,在印尼经商。
三子梁铣佑先生复务于军界,原为国民党空军上校,参加过抗日战争,为抵御外侮,得过多枚奖章。
四子梁杰佑先生,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在香港经营手套工厂,现在家乡松口居住。
承德楼第五代继承先祖兴学重教的家风,可敬可贺。
梁世桢是梁锡佑之子。他多谋善断,在侨居地大展鸿图,成为东南亚富商后又始终不忘祖基地,源源不断捐资兴办桑梓福利事业。1988年,梁世桢、李丽瑛伉俪回乡省亲。他为桃尧公路大力村段铺筑水泥路面,松口镇捐款锡佑纪念楼(文化活动中心)一座,捐建松口中学校友楼一座及建校舍、校门、校道等累计捐资200余万元。
梁铣佑之子梁世明先生在国内,同样发扬梁氏名门旺族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年轻有为,成为广东民间企业家,梅县政协常委,康裕海外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为家乡发展教育,捐建松口梅东中学校门及教学设施及修筑道路等捐资200多万元。
映堂公为承德楼题的门联为“继承勿替,道德是崇”,作为裔孙遵守的准规。积善世家,代代其昌,造福社会,宜颂宜彰。是承德楼家族的座右铭。承德楼的后裔至今有大学生30多人,事业扩展至亚、美、澳、欧四大洲,多成为专家、教授、企业家,大多事业有成;第六代正茁壮成长。
五代爱国侨商的业绩,为承德楼这座客家围龙屋增添了光彩。

写作资料
1摘自1989年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出版《梅州人物传》218页
2《梅州文史资料》第15辑101页
3《梅县文史辑》第15辑92页
4《客家人》杂志1999年第3期《承德楼主五代兴学记实》作者 梁思明 梁德新

                                         2004年4月8日
                        梁德新简历
梁德新(笔名 梁豪),男,广东梅县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肄业。经历坎坷,当过农民,电器修理工,在福建等地做过工。曾在梅县松南中学等学校任教任教学科主要是语文、历史及文学社辅导老师。2000年聘为《侨声》杂志社编辑、记者。喜欢看书写作,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印华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团结报》、《家庭》、《客家风华》、《梅州日报》、《梅州文史》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报告文学、散文、随笔、小说、论文等文章达100万字,有数篇文章获奖。编著书4本,是《客家乡情》作者、《仙口风情录》、《客家松口山歌》编著人,《松口古镇风情》副主编,丘菊贤教授主编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韩素音研究文集》书中4个主要撰稿人之一,参与丘菊贤教授主编《世界客家名人谱》(第二卷)的编辑工作。对客家历史文化和华侨历史有研究。为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撰写了4万字“客家民俗田野调查”文章,曾与5个教授,1个博士研究生,1个硕士研究生合写论文。发表了《风水在客家地区的流传和影响》(该文与李春泰教授、江金波博士合写)、《漫谈“水客”》、《东路北伐军松口大捷》、《松口为何姓氏多》等反映客家文化的文章达20万字。参加编写《族谱》,为人写过《家史》,为翰林王利亨,林文诤教授、李启欣教授等人写过简传。曾应邀出席第6、7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客家文学研讨会(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主办)、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文化梅州”发展战略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梅州市委宣传部、嘉应学院中文系主办)等学术研讨会10次次,有8篇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先后吸收市作家协会会员、市客家研究会会员、政协梅县第10届文史委员,个人事迹入载《梅州客家研究大观》、《客家新姿》等书中。
通讯处:广东梅州市梅县松口镇建设路81号  邮码:514755
电话:0753—2764422    手机:13549141204
电子信箱:liangdexin2004@mail.china.com  
QQ号码:275703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 1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城的“承德楼”----星园酒家名气较大,屋主也姓梁
看来“承德”与梁姓有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5 1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进承德楼的时候就被它的富丽堂皇所折服.特别是在二楼看见“孙文临时大总统特颁旌义状”的牌匾,更是惊讶.后来听了很多关于梁氏家族的爱国爱乡的故事,无不深深景仰.每年新春松口足球联赛,我们大力队都是梁家最热心,开会集合之类的都在承德楼.
   有次我在家无意说出了一句"穷,穷不过三代;富,富不过三代"的话,父亲说:"尿论!你看承德楼梁家."我无言以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