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2|回复: 0

龙川保护文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10 21: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川保护文物

【正相塔】

    又名仙塔,俗称老塔,座落在佗城西南郊一公里的小山上。以其下的古寺寓居过宋朝名相吴潜,取名正相寺,塔名亦因之。相传有万游仙见此地山青水秀,宜建浮屠,便使“仙法”喝令山神、土地一夜间成塔,故又曰:“仙塔”。塔身高十余丈,逐层收敛,每层辟门,游客可扶梯回旋而上,直达顶层,鸟瞰佗城全景,远眺大江,烟树帆影,水天一色,气象万千。据清邑人徐景所撰的《正相寺碑记》中称:“康熙五十三年,正相塔偶坠塔砖,砖上镌有‘开元三年’四字”。由此确认此塔建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七一五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是全省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从塔的整个造型来看,具有唐、宋古塔的建筑风格。一九六0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

  
 


【越王庙】

 

    越王庙又名光孝寺、平寇祠,是后人为奉祀秦县令越佗所建,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因原庙碑早毁,该庙始建时间无从查考,据旧志记载:“赵佗遗址有台有井,佗令龙川时宅此,后任南海尉,特祀于此,宋改名为光孝寺”,“庙初在县署右,本平寇祠”。清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前栋祀越王,后栋祀十贤。乾隆四十五年改建三楹,中塑越王像,两侧设店铺,正门上方镶以“南越王庙”的石刻横匾。庙为砖木结构,分前后殿。中间有一长方形天井。天井四边竖以花岗岩石条作栏杆,舒适大方。殿内以四根大园柱分成两组架木梁,梁前又以四根穿凿莲花的木柱扶持。
  
 


 
【越王井】

 

   位于佗城镇中山街,秦代,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秦,传系赵佗当年饮水之井。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重修。井口平面六角形,以四块石板铺成。圆筒形井身为青砖构筑,直径0.5米。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现存较好。

 
  
 


 

【正相寺】正相寺位于佗城镇西南一公里的正相塔附近, 是河源地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寺背山临江,形势雄伟,风景壮丽。宋朝丞相吴潜被贬谪到循州时,曾在此居住,常聚集当地人士在寺内讲学,吴 潜死后,县人为纪念他,将该寺命名为正相寺。正相寺在隋代创建,历代都作过修理。一九六二年五月经龙川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列为第一批县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学宫位于佗城镇小东门,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据旧 志记载,龙川县于唐代始建学宫于城北。现存的孔庙建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占地面积7287平方米,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庙前有照壁、长 廊、丹墀路、泮池、大门、棂星门;两侧为东西庑廊;正中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五王殿等。各自独立建筑,又浑然一体,设计新颖,构筑 奇特,显示出中国古建筑工艺的高超。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清嘉庆元年(公元1790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殿门上。清 末民初,庙宇曾一度被县行政机关占用,后划给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作校舍。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尚存,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勒石标志。
【城隍庙】位于佗城镇西门,明代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 庙为四进格深,面积1500平方米,立体建筑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现部分附属建筑已改建。
【孔庙】位于佗城镇学前庙,清代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七年(1668年)建。孔庙现存有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大殿置于高大 的月台上,面宽五间,为重檐歇山顶,现存尚好。
【下塔】位于田心镇塔峰村,宋代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仙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创建,明万历乙已(1605年)重修。为平面四角 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16.3米。塔腔原构已毁,塔身用菱角牙砖叠砌出檐,现存尚好。
【考棚】位于佗城镇西门,清代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平面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为硬山顶,抬 梁式梁架结构,现存基本完好。
【松树风摩崖石刻】位于细坳镇联平村,年代不明,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晨面积约3平方米的石面上刻有图画和象形文字。文字排列似菱形,约为50 余字,字体笔划简单流畅。字形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有箭杆和圆圈等组成,有密有稀,有繁有简,刻迹深浅不一。
【坑子里遗址】位于佗城镇塔西村。为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0-60厘米。下层出土有鸡形壶、 钵、细把豆、圈足罐等陶器和饰方格纹、蓝纹、曲尺纹的泥质陶片,还有锛、斧、凿、镞、环等石器。上层有米字方格纹、十字纹、菱形方格纹和夔 纹等硬陶。遗址保存较好。
【坪岭头遗址】位于紫市镇仁里村,新石器时代,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450平方米,试掘30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发现有部分炭化米粒, 石镞、石斧、石锛、石刀等50余件和泥质陶方格纹罐,陶纹轮等。
【东瑶村古窑址】位于佗城镇东瑶村,唐~宋代,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仙窑”。窑址分布于村旁四座山坡上,已出露有数十座馒头形窑。窑室 高约2.1米、宽2.7米,窑后壁设有三条烟道,烧制长方形砖。未清理。
【风雨亭】又叫洪堤凉亭,亦叫大路田茶亭。位于佗城大路田。光绪八年(1882年)建成,占地约40平方米,高约4.5米,砖木结构。亭建在石堤之上, 大路之中。亭门上面书有“小往大来”四个字。亭的南边为半截1米高矮墙,上半部空留,以观外景。两侧有对联一副,上联:“此地亦良佳,勿太忙, 且暂时就息”;下联:“前途应尚远,休多恋,但少顷便行”。另一边墙上也有对联一副,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在凉亭坐坐”;下 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聊将往事谈谈”。以上两副对联相传为清代岭南才子宁湘所作。亭至今保护完好。
【仙塔桥】位于佗城塔西,离正相塔约150米,横跨塔西小河之上,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桥长46米,高5米,宽3米,厚42厘米。全桥分三段, 每段用7块花岗岩长条并排合成,中间有2个鹅胸式桥墩,桥梁建造精致。
【下新桥】清咸丰年间由民众捐资,黄悦承建。桥长62.5米,高8.85米,宽3.8米,厚47厘米。设两拱,拱宽11米,中间有一鹅胸式桥墩;桥面分二段, 是用石渗灰浆砌成,桥面用鹅卵石铺平,古时为江西与龙川客商必经之道。此桥至今保护完好。
【印月桥】坐落在佗城西北方向,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桥长15.2米,高4米,宽1.9米,厚32厘米。分二段,单个鹅胸桥墩,每段用5条花岗岩 长条石平排铺成。是古时龙川城郊嶅湖主要石桥。今保护完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6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