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众朋友:梅县人或是旅居海外的梅县客乡亲大都知道在广东梅县有一座“人境庐”,这是一座田园别墅式的雅致建筑,它的主人叫“黄遵宪”。了解更多一点的人还能知道他是清末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
客家先贤黄遵宪一生建树颇多。对此,梅州客家研究会副会长谢永昌先生说: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一位有着多方面建树,并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杰出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提倡改革开放和走向世界的一位先行者。现在海内外对黄遵宪生平及思想、著作的多学科、国际性研究已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即“黄学”。
听众今天的[客家天地]节目,就让我们走进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一同来缅怀这位一生忧国忧民,充满民族主义和爱国激情的客家先贤的感人事迹。
黄遵宪是清末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光绪三年,即1877年,黄遵宪被清政府委任出使日本,任参赞达四年之久。期间他与日本朝野人士广泛接触,对日本的风俗民情、历史与现实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花费了八、九年时间潜心创作了50余万字的《日本国志》。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明治维新以来历史的专著。给当时中国的维新派提供了新鲜的改革经验。著名评论家梁容若在他的《文学十家传.黄遵宪评传》中写道:“甲午战争后,此书乃大流行。康有为、光绪帝等,都曾详读此书,受刺激而热心于变法运动。”事实上,光绪皇帝在百日维新中所颁布的各种制度上谕中,不少重要改革措施都是黄遵宪《日本国志》中所议论的。这部专著,倾注了黄遵宪大量的心血与炽热的爱国热情。梅州嘉应学院研究黄遵宪的年轻学者郭真义老师介绍说: 黄遵宪出使日本后,深刻地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富国强兵所起的作用,那种社会改革的作用。黄遵宪创作这部《日本国志》主要的动机就是试图借这本书把日本的明治维新介绍到中国。让中国学习日本的变革,再指导中国的社会变革,从而实现中国的强大,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
《日本国志》写成之后,黄遵宪曾将其送给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得到他们的高度赞赏,认为这是中国驻日外交官和去日本人士的必读之物。当时的内阁大臣袁畅在看了《日本国志》之后说:“此书早布可省银二亿两。”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早一点看到这本书,早一点读这本书,我们就可以了解日本,就不会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仗,那么也就不会白白赔银二亿两,台湾也就不会割让给日本了
黄遵宪先后在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担任了十多年的外交官,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保护华侨华人,做了大量工作。
在黄遵宪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正值美国掀起排华恶浪,华工遭驱逐、殴打、无理拘禁,甚至屠杀的事件屡屡发生。对此,黄遵宪十分愤慨。他不仅愤怒揭露美国当局掀起排华的阴谋和制造流血事件的种种罪行,并亲自到监狱探望、抚慰被各种借口无理囚禁的侨胞,进行交涉保释,或通过法律程序据理力争,终于使排华暴行有所收敛。
梅州客家研究会副会长谢永昌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事例:美国官吏为勒索钱财,曾以华人居住地不卫生为借口,逮捕了大批华人入狱。黄遵宪便亲自到监狱探望被捕的华人。当他看到被捕华人被关在卫生条件极差的拥挤牢房时,立即令随从丈量监狱面积,并当场质问美国官员,说:“难道这监狱的卫生条件就比华人居住地的条件好吗?”美国官员理屈词穷,不得不释放了被捕的华人。为此美国的老侨领司徒美堂曾这样称赞黄遵宪说:“黄遵宪是旧中国历来驻美外交官中唯一能够做保护华侨工作的人。”
听众朋友:在当时国家没有地位、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要争取国家的利益,要保护华侨的利益,这个任务在当时来说显得特别艰难。黄遵宪敢于直接地对美国的官员提出质问,敢于当场表达出对当事国一些做法的不满,放在当时那种历史时空中显然是非常难得的。
有感于华侨华人在海外的艰难处境,黄遵宪还率先发动侨居美国三藩市的嘉应客属人士组成应福堂检运先友会,后改名为三藩市嘉应同乡会,宗旨就是“团结互助,抵抗暴行”。黄遵宪还促成了“三藩市人和总会”及中华总会馆的建立,为解决华侨华人的实际困难,促进旅美侨胞的大联合大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给海外侨民颁发护照,则是黄遵宪在任外交官期间的又一大卓越功勋。梅州客家研究会副会长谢永昌介绍:早在清光绪八年(1882年)黄遵宪在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就了解到华侨因无有效的身份证件,往往在进出海关时,遭到百般刁难甚至被无理拘留、罚款。即使回到国内也常常被诬为“坏人”,受到各种敲诈和迫害。为保障归侨的正当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使他们往返自便,黄遵宪首创了为海外华侨颁发护照的制度。这些对改善华侨与祖国的关系,密切华侨与内地的交往,对国家与海外华侨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海外华侨特别是南洋华侨直至现在都还怀念黄遵宪。
听众朋友:以上我向您介绍的是客家先贤、作为清末杰出外交家的黄遵宪。黄遵宪一生建树颇多,在下一次的这个节目中,我继续向您介绍作为诗人和有着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先进代表人物的黄遵宪,欢迎到时收听。
來源
http://gb.chinabroadcast.cn/1321/2005/03/10/1427@475332.htm
[ Last edited by tpshb168 on 2005-4-3 at 16:3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