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05|回复: 2

【转帖】从电视剧看客家语文传播:以公视八点档客语连续剧「寒夜」节目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 13: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电视剧看客家语文传播—以公视八点档客语连续剧「寒夜」节目为例
李永得(政院客委会副主委、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摘要
本研究主要研究公视於91年三月份所播出的八点档连续剧「寒夜」对客家族群的影响,公视播过的客家节目有文化类,新闻类,及戏剧类,其中引起客家籍观众最大回响的是连续剧「寒夜」的播出.

公视以立意抽样方式进行电话调查访问,以桃竹苗为主要抽样地区,加上高雄,屏东地区的客家聚落,另外加上由网路上回答问卷的网友资料,共1107份样本,调查结果如下:
(1)客家人对本节目认同度及喜爱度都很高.
(2)族群变项对观众是否喜爱「寒夜」的影响不大—族群对「会不会看」有影响,但是对「喜不喜欢」没有影响.
(3)网路使用者特性鲜明--以年轻族群,大台北地区,高教育程度观众居多.
(4)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喜欢「寒夜」,同时在学校推广的可能性极高.

因此,研究者认为戏剧可作为凝聚族群共识的象徵物,除可表现多元文化样貌,并可以成为族群间沟通的桥梁.

大环境的松动造成语言政策的逆转,使得台湾人开始重视本土意识,国内各族群意识兴起,闽南语成为主流.但是近几年来由於客语运动兴起,更展现了社会多元文化的面貌.尤其特别的是「寒夜」引发知识分子对客家文化的关心,使原本隐藏於台湾社会中孤立隐性的个体显现出来,因此「寒夜」不但是各族群父祖辈共同经验的展示,更是一种积极寻求提倡客家艺术的象徵.

「寒夜」在闽南语连续剧收视挂帅媒体中显得别具意义,因为它激起了客家人的认同感.透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客家族群可以最自然的方式在无意识中潜移默化的推动「客语运动」.

「寒夜」可以在社区内造成凝聚力,透过社区传播,使公视多样化的客家节目得以推广,而新科技,新媒体的产生使得观众对於媒体的需求管道改变,吸引了新一代的年轻客家族群,使客家人在现今台湾社会中展现生机与多元文化面貌.

关键字:公视,寒夜,客家节目

一, 研究背景,动机及假设

(一) 公视精神:多元文化,弱势服务

依据公共电视法规定,公共电视属於国民全体,其节目之制播应保持多元性,容观性,公平性及兼顾族群之均衡性.公共电视台自八十七年七月开播,为落实均衡服务各群族之立法精神,并促进族群间相互了解,相关工作部门即著手制播各类型以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为主要收视对象之节目,并列为年度重点经营目标.公视董事会为落实客家族群分享传播媒体服务之公共权益,并提升公视客语节目品质,亦成立客家节目谘询委员会,以提供制播客语节目之各项谘询服务.

(二) 本剧代表意涵及象徵意义
「寒夜」播出所代表的意义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来看:
1. 文学:改编自李乔「寒夜」原著,符合公视一贯的文学剧精神
2. 历史文化:阐扬先民开拓垦荒精神
3. 族群意涵:第一次在晚间八点以全程客语发音的连续剧
在语言上:全程客语发音
在时段安排上:黄金时段八点档
在型式上:连续剧
因此「寒夜」对观众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对公视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三) 公视曾经播过的客家相关节目类型
公视播过的客家节目有文化类,新闻类及戏剧类,其中引起客家籍观众最大回响的是连续剧「寒夜」的播出.以下举例说明:
公视制播客家节目数字如下:
图表 1公视制播客家节目数字比例表
年度别 88年度(88年7月至88年6月)
年度总首播时数数 2898
客家节目首播时数 5
占首播时数比例 0.17%

89年度(88年7月至89年12月)
年度总首播时数数4466
客家节目首播时数63
占首播时数比例 1.41%

90年度(90年1月至12月)
年度总首播时数数3058.7
客家节目首播时数55
占首播时数比例 1.80%

91年度(预估)
年度总首播时数数3361
客家节目首播时数111
占首播时数比例3.3%

图表 2 公视开播以来客家节目说明

节目名称:客家风土志
型 态 :纪录报导
时长: 30分钟×10集
播映:87年7月
说 明:探讨不同区域客家文化纪录片

节目名称:人生剧展 「过年」 「阿公」
型 态 :单元剧
时长:90分钟×2集
播映:87年8,9月
说 明:「人生剧展」系列,以戏剧手法呈现客家人的生活面,以客语发音播出

节目名称:一张老照片
型 态 :短片
时长:30秒× 7集
播映:87
说 明:共三十集,其中有七集为客家题材,并制作客语版本.

节目名称:曾经
型 态 :文学 连续剧 (国客语混合)
时长:60分钟× 20集
播映:88年4月

以新竹客家眷村为背景,改编於小说家爱亚同名小说,是一出精致的文学剧场,全剧以仿电影手法单机摄制完成,运镜优美,故事令人动容.本片一方面保留客家文化及著重时代重现;另一方面也希望唤起观众尘封於记忆,属於个人的「曾经」故事.

节目名称:客家庄
型 态 :纪录报导
时长:30分钟× 13集
播映:88年6月
说 明:为文建会捐赠播出之节目,各客家聚落文化报导纪录

节目名称:发现客家 (第一季)
型 态 :纪录报导片报导
时长:30'×13集
播映:89年1月
说 明:介绍客家乡镇特色

节目名称:安东尼蚂蚁
型 态 :客语卡通
时长:30分钟×13集
播映:89年1月
说 明:以「看卡通学客语」为目标,所有卡通的对话均客家化.

节目名称:车正在追
型 态 :迷你连续剧
时长:60分钟×5集
播映:89年3月
说 明:描写客家年轻人之失落与觉醒

节目名称:大禾埕
型 态 :纪录报导记录片
时长:30'×13集
播映:89年4月
说 明:客家歌曲与音乐纪录并介绍相关客家风土民情.

节目名称:鹦鹉姐姐说故事(客语版)
型 态 :客语卡通
时长:30'×19集
播映:89年5月
说 明:黏土偶动画,改编自中国民间神话故事.

节目名称:台湾福佬客
型 态 :纪录报导
时长:30'×14集
播映:89年8月
说 明:以田野方式纪录客家族群福佬化的过程及内涵.

节目名称:念经小和尚 (客语版)
型 态 :客语卡通
时长:30'×6集
播映:89年8月
说 明:纸黏土动画,描写机智有心灵智慧的「了悟小和尚」的故事.

节目名称:文学过家
型 态 :客家说演剧场 (第一季) 文学剧场
时长:60'×13集
播映:89年8月
说 明:内容选自十部客籍人士与三位台湾本土作家的作品,透过客家音乐,舞蹈与说书方式呈现文学作品风貌.

节目名称:西游记 (客语版)
型 态 :动画
时长:30'×6集
播映:89年10月
说 明:藉纸雕动画向儿童传达中国著名文学名著与神话故事


节目名称:阿公讲古
型 态 :动画
时长:30'×13集
播映:89年11月
说 明:可亲的阿公向儿童讲述好听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节目名称:客家大戏
传统戏曲
90分钟*
3集
89年11月
由庆美园文教基金会摄制包含真假状元记,婆媳风云,花灯姻缘三出戏曲.

节目名称:客家论坛
论谈性节目
60'×13集
90年3月
每一集锁定一个相关的客家文化艺术等议题作深入的探讨.

节目名称:客家人客家歌
客家音乐
60'×13集
90年6月
藉由棚内表演及田野记录报导,带领观众进入客家歌谣的世界.

节目名称:客家新闻杂志
新闻杂志
60分钟
自90年
9月周日21:00播出
客语发音,以报导客家人,客家事为出发所制作的杂志型节目

节目名称:文学过家
客家说演剧场
(第二季)
文学剧场
60'×13集
91年1月
播出
内容选自客籍与本土作家的作品,透过客家音乐,舞蹈与说书方式呈现文学作品风貌.

节目名称:「寒夜」
文学
连续剧
60 分钟×20集
91年3月

「寒夜」诉说客家先民垦荒的故事,由李乔先生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强调文学性,戏剧制作品质精致,有别於一般商业戏剧通俗的情节及桥段.为求真实性,将尽量邀请客家演员演出,在对白中将加进客家习惯用语及俏皮话,并有客家歌谣音乐,使本剧整体气氛更为生动活泼.
节目名称:发现客家
第二季
纪录报导
30'×13集
91年4月播出
以田野外景方式,介绍客家乡镇特色
以上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文化类型:如『发现客家』,『台湾福佬客』
2. 新闻类型:如:客家论坛,客家新闻杂志
3. 戏剧类型:如:寒夜
公视自开播以来播出各种类型的客家节目,尤以「文化类型」节目居多,而新闻类型节目,除了「客家论坛」之外,2001年九月也开播「客家新闻杂志」,戏剧节目除了几出人生剧展有以客家为背景的故事(如:「过年」以客语发音),和以客家村庄为背景的连续剧「曾经」之外,2002年三月推出客语连续剧「寒夜」,是引起客家籍观众最大回响的节目,为何「寒夜」的播出可以有如此大的效果,观众的反应代表什麼意义?
「寒夜」播出之後引起客籍乡亲的广大回响,从公视的观众反应当中可以看出许多住在其他地区的客家人对「寒夜」的喜爱,尤其是居住在非客籍聚落的客家人,甚至会特地呼朋引伴告知亲戚全家一同收看,可能是因为以客语播出的八点档连续剧造成客籍观众很大的认同感,因为「这是一出为他们量身订作的连续剧」,本剧在拍摄地点苗栗地区尤其受欢迎,公视在当地原本一向观众不多,播出「寒夜」之後,「客家新闻杂志」记者在苗栗地区采访发现公视的知名度提升很多,并且在当地造成话题风潮.
因此研究者假定「各种类型节目的传播效果中以连续剧型式最佳,戏剧最能挑动人心」.由於电视会让观众产生「逃避的愉悦」,使观众在观赏戏剧时,暂时摆脱生活上的各种压力,因此许多人收看电视是为了放松,并融入电视情境中,其中以连剧剧的影响最大,因为连续剧最能引起话题,并持续收看造成话题及影响,且较不具排他性(指语言之影响).
至於客语新闻则具有较强烈的凝聚族群共识功能,因与族群自身权益需求有关,研究者可以从美浓水库抗建这一新闻性的活动为例,但相对而言,新闻性节目较具地域性,且受限於语言较具排他性,因为当客家新闻播出时大多数是无字幕的,相对而言,对不懂客语的族群来而言,收看意愿较低,即使有字幕,受限於地域性,除了报导当地的居民之外,其他地区族群收看的意愿也不会太高.文化性节目(含纪录片)则较不具排他性,但是回响程度较戏剧低.以上推论是否成立,研究者将根据二手资料得到印证.研究者将以上假设大致整理如下:
图表 3 客语连续剧,客与新闻,客家文化性节目比较表

客语连戏剧
客语新闻
客家文化性节目
凝聚族群共识功能


普通
其他族群接受度 (排他性)
接受度高
接受度低
接收度中等
娱乐性


普通

二, 研究方法
研究者根据公视内部研究报告「寒夜收视观众研究—客家聚落与网路族群观众特性分析」,加上观众网路留言及报纸相关报导,以二手资料分析方式了解「寒夜」播出之後,对客家人的影响,及对客家语文传播的效果.
三,内容分析
根据公视内部针对「寒夜」的研究报告「寒夜收视观众研究—客家聚落与网路族群观众特性分析」,以立意抽样方式,电话调查访问以桃竹苗为主,加上高雄,屏东地区的客家聚落观众收视习性,加上由网路上回答问卷的网友资料,共获得1107份样本,研究者再针对得到的量化研究结果,以网路及报纸留言相互印证,总共得到下面四个结果:
(一) 客家人对本节目认同度及喜爱度都很高
调查中显示客家人对「寒夜」的喜爱度很高,尤其是苗栗地区,对节目的喜好非常明显,抽样地区看过寒夜的观众中,几乎每天都看「寒夜」的观众超过50%,与同样为带状节目的「下课花路米」之36.6%相比高出甚多.
从各种资料中显示苗栗地区的客家人对「寒夜」的喜爱度和推荐率都特别高,可能是由於拍摄地点及故事内容发生地点在苗栗的缘故,因此明显看出苗栗观众的推荐率较其他地区为高.
从族群别的角度上来看,客家族群的推荐率也比其他族群高.尤其特别的是本节目不但引起知识份子在各媒体上的大力支持,同时教育程度较低且职业以技术员或助理人员为主的观众也对本节目的认同感很高,并且会以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方式推荐本节目.
在看观众收看「寒夜」的主要原因,发现主要目的是为了「认识客家文化(44.4%)」,「有认同感(24.2%)」,「剧情好看(20.8%)」,其中客家族群最重要的收看原因之一是对节目有认同感,非客家族群则是因为「剧情好看」,详见(图表4-6).
图表 4 观众收看「寒夜」原因与问卷来源交叉分析图
图表 5 收看寒夜的原因与族群交叉分析表
以下为问卷访问资料详细说明:
电话访问中,发现有收看「寒夜」的观众以本省客家人为主,占67.1%,网路问卷则来自全国各处,即使如此,仍以客家人占最高比例,占50.2%,因此可以明显发现客家族群对本节目目的喜爱度很高.
图表6收看寒夜的族群与资料来源交叉表
除了以上数据显示,研究者以下面的网路留言相互印证:
l 实在难得看到自己的母语能上八点档,太感动了!
l 真的希望多为客家人尽点心力吧
l 希望公视往後能多拍客家戏剧
l …在今日的节目生态里..似乎戏剧类节目比较能获得较大认同,我觉得要先唤醒原有客家人的自觉以及让其他族群多认识客家人..戏剧的方式可能是比较好的做法..当然初期可能要花较多的金钱与时间..就是不知道公视的预算是否可以支持?
以本身客家人的角度而言,能看到母语已渐渐受到重视,不论是观众或制作群都值得鼓励,尤其是演员,更值得喝采,在此向公司及该剧全体工作人员及演员致意!谢谢!此剧尤感先人开垦之辛劳与苦心,不畏环境之困难,著实感泣,期待有一天能有更多客籍演员投入演出,或许更具有效果!!!
很感谢公视愿意做一个客语发音ㄉ节目请继续努力谢谢
希望以後能多拍类似之客家文学戏,并多加宣导,抢救面临消失的客家语言及客家文化.更希望类似的节目能在有线电视台播出,以免客家人渐渐变成媒体和文化的边缘人.
希望有关[客家话]的戏剧,歌曲,或任何有关的项目,都能被大众接受,甚至是喜爱.
对於公视的努力与辛劳感到相当的感动,我会继续支持并乡朋友推荐公视左制作精采的节目
感谢公视对客家人的重视....,期待已久的客家大戏终於开播了....在客家人的立场,我一定会多收视公视的客语节目,所以我看也参加公视0.05),证明族群与喜不喜欢之间没有关连性,换句话说,观众不会因为自己的族群而影响自己喜不喜欢「寒夜」,喜不喜欢看和观众是不是客家人之间无关,从表中可看出,不管哪种族群,回答非常喜欢大都占4成多左右,回答喜欢的大约都占3成多左右.
研究中为了解客语发音会不会影响收视意愿,发现以客语发音,表示会更想看的客家人为(54.4%),闽南人25.8%,外省人24.6%.
从以上的结果,发现以戏剧「寒夜」作为一个桥梁,沟通各族群的是可行的,因为他们可能都会有共同的经验与记忆,如同原著李乔所说"「寒夜」的故事虽来自客家庄,放在历史长河里,他十足是台湾各族群父祖共同经验的展示,更重要的,他是演给全体国人看的,也期待被世人普遍欣赏."
图表 7 收看寒夜的族群与是否喜欢寒夜交叉分析表
图表 8 族群与「寒夜」客语发音的影响交叉分析图
以下为网友或观众留言印证:
l 而对客语一窍不通的我,虽不晓得到底配得如何?发音是否正确?却还是让我很有兴趣地一小段一小段地学著,若不是寒夜,或许我终生也不会对客语发生兴趣,发现客语和其他语言一般,都有自己的美. 过去因为不了解,所以较排斥了解客家文化,透过寒夜,让我稍了解一二,也帮助我了解今日客家族群的文化是其来有自.
l 我已经很久不看连续剧了,因内容实在乏善可陈,看来看去都差不多,要看公视寒夜,是抱著身为客家人的一份子应尽的义务,同时也邀是闽南人的老婆一起观看,但她并非很乐意,说客语节目都是充数交差了事而已.
但看完第一集,第二集,,,到现在我已被『寒夜』深深的吸引住,每天都期待下一集的播出,而我老婆更是比我更热衷於剧情的发展,直呼好看,够水准同时说『好加在』我有邀她看.
从以前就很喜欢李乔的寒夜原著,想看看拍成电视是什麼样子,虽然我们夫妻都是闽南人,但是对我们60岁左右的人来说,其实寒夜三部曲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书,是否是客家发音并不重要,也并非如此才能显示原著精神,不过我觉得你们要加强宣传,我以前的同学现在也是退休老师,他打电话告诉我,我才知道的.
虽然我一句客家话都听不懂,但我还是非常喜欢看这出戏.刚开始我是被主题曲吸引来的,接著旁白开始叙述故事,我就知道此剧一定不同於其他洒狗血的乡土剧,於是我成了此剧的忠实观众.…..总之,我会努力推荐朋友看的
因看寒夜使我已快忘记的客语又复活了,而我老婆也学的津津有味,因有共同的话题,夫妻的感情更是直线上升,所以我要在此再次的感谢公视外,也要由衷大声的说『公视万岁』
我本来就是李乔的书迷, 之前看完了三本寒夜系列, 真的很精彩, 也一直有些画面在心中想像著, 我想公视的水准是不会让我失望的 . 我一直都是公视的观众. 从人间四月天.孙中山.橘子红了....等 都受到不错的好评.. 而寒夜是我期待很久的一部戏. 因为我身边很多客家朋友常听他们谈论 看了寒夜深深被剧情所感动.. 很好的一部戏
看寒夜,已是一种享受,一种教育,一种今昔融合的沟通.剧情的悲,反抗意识的苦,倒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只要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从戏里面,找到一丝丝从前自己的身影与回忆,那种价值就属非凡了…看戏不必随戏起舞,享受其中特殊的客家味道,另有一番风味才是.有记忆的人,找回你的记忆;没记忆的人,就当作是一种新的生活体验,那不是很有趣吗,按鲜趣啊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2-1 at 14:0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1 13: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网路使用者特性鲜明--以年轻族群,大台北地区,高教育程度观众居多
许多年轻的客家族群藉由网路彼此相互认同,非客家族群也因为这出戏而开始喜欢客家文化,例如:有些人甚至为此而做了一个学唱「寒夜」客语歌的网站.回答「寒夜」节目问卷调查的网路使用者,以年轻族群,大台北地区,高教育程度观众居多,他们有许多人回答「非常喜欢」此节目,甚至对节目的给分回答100分,这群人是所谓的「迷」,未来公视可利用网路针对特定族群宣传.

网路族的特性,从公视播出人间四月天,大医院小医师,橘子红了来看,这群网友都有一普遍特色,年轻,教育程度在高中,大专以上,有使用电脑网路的习惯,对於他们所喜爱的节目都会极尽所能蒐集相关资料,甚至将「寒夜」网站视为客家人互通消息的场域,有相关的活动消息也会在板上张贴,因为「寒夜」,他们可以在这里发声,同时有共同聚集的地方.根据调查他们的特色如下:

1. 在年龄上:
网路问卷的年龄层较年轻,集中在20-29岁(占43%),其次是30-39岁(33%),10-19岁(12%),而电话问卷的观众年龄层较年长,以40-49岁最高(30%),其次是30-39岁(20%),然後为60岁以上(17%),然後是50-59岁(15%).
图表 9 年龄与问卷资料来源交叉分析图

2. 教育程度:
电话问卷发现,观众都集中在高中程度以下.网路问卷结果,则以大专以上观众为主.

3.对节目的满意度及给分:
电话访问的观众给分为82.1分,网路问卷为92.9分,平均为87.9分,网路问卷观众的给分都很高.

4. 职业:
网路问卷则是以学生占最高比例,电话问卷发现,观众职业别以技术员及助理人员占最高(26.7),其次为家庭主妇(20.1%),然後是无工作退休人士(12.3%).网路问卷则是以学生占最高比例(28.5%),其次是技术员(19.9%),然後是军公教民意代表(18.4%).

5. 有没有向别人推荐过:
针对网路问卷调查,发现69.8%的观众有向人推荐过,也就是说将近七成看过「寒夜」的观众会向别人推荐.
图表 10 职业与问卷资料来源交叉分析图

以下为网友反映: l
刚刚在网路上看了网路版 ,虽然萤幕不是很清楚 ,可是还是吸引我把它全部看完了 ,已经天亮六点了,都还没睡意
l 近日在西门町的真善美戏院,可以看到诗人导演 鸿鸿的新电影"人间喜剧"和"空中花园"两部联映! 另外,也可以看到寒夜第三集中,死得很动人的人秀~"黄裕仁"的精彩演出!
l 当我的家人第一次听到寒夜的主题曲时,全家人立刻爱上了它. 每个人都嚷著要学这首歌. 但是他们不全是客家人. 因此,我做了一个学习这首歌的网页给他们.後来想想,不如把已完成的东西送上网路,让所有非客家族群的网上人也能学会这首歌. 但愿这首歌也能流传在非客家族群的人们口中. 欢迎大家看看这个网页: 『客家文学剧「寒夜」主题曲线上教唱』 www.wwwart.com.tw/haka.htm

l 2002年桐花祭开始了 开幕祭典及音乐会 04.27.2002早上10:00在寒夜片场举行 !九献礼过程及音乐会精采录音会在 04.28.2002 (星期日) 早上 08:00 TNT宝岛新声电台 FM 98.5 或网路电台http://www.taiwantnt.com 播出. 04.28.2002 (星期日) 晚上 10:30 宝岛客家电台 FM 9.3.7 播出.

l 提供可买到「寒夜三部曲」的书店
l 中永和举办寒夜讨论(读书)会如何
l 发现新客家网站
l 回应客家人的起源
l 人秀的声音...
l 可以跟你们要签名照吗
l 回应 台湾史小学生 -- 关於寒夜的历史背景
l 我还打电话叫我阿婆还有一堆亲戚都一起看喔~~~ 我阿婆看ㄉ都觉ㄉ亲身经历...一直直说黑ㄇㄟ...黑ㄇㄟ(客家话ㄉ对呀) 说阿ㄊㄞ(阿婆的爸爸)以前就是这样啦!!! 觉ㄉ是在看自己祖先ㄉ故事... 真ㄉ很赞
l 从2月1日开始晚上10:00至12:00,於苗栗客家文化电台FM:91.7兆赫,硬颈畅流合唱团主唱罗国礼(ㄚ国仔)为客家音乐来发声,欢迎大家共系来听,给後生人一摆 学习介机会. 承蒙你暗仔细

(四) 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喜欢「寒夜」,同时在学校推广的可能性极高
1. 以教育程度与喜欢程度交叉分析,发现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喜欢「寒夜」
交叉表显示教育程度愈高者,愈多回答非常喜欢「寒夜」,卡方检定也显示二者有显著关系,因此可以说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喜欢「寒夜」,从下图中可以明显发现专科以上教育程度观众比例都超过50%.
图表 11 喜欢寒夜的程度与教育程度交叉分析表
图表 12 教育程度与喜欢寒夜程度交叉分析

2. 军公教收看人数很多,表示可能有很多老师会推荐本节目给学生
本节目受知识分子的喜爱,许多客家籍的知识分子或意见领袖会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写文章或称赞本节目,从职业上来看,军公教,民意代表族群表示非常满意公视对客家族群服务的比例颇高(占19.5%),表示「寒夜」可能获得许多学校老师的推荐.同样的,客家族群及高教育程度的观众,倾向非常愿意购买影视产品,因此研究者认为本节目如果透过学校教育,以乡土教材方式介绍给新一代的客家学生,将会不知不觉地让客家文化扎根,这种文化累积的效果非常明显,未来公视可以朝此方向去做.从目前公视所售出的「寒夜」录影带或VCD来看,目前为止仅卖出一套国语版,其馀都是客语版,由此可知,透过戏剧的方式,可以自然让客家族群接受他们的语言与文化,这也是公视愿意耗资四千万制作此节目的原因之一.
图表 13 职业与对公视服务客家族群的满意度交叉表
图表 14 族群与购买公视「寒夜」产品的意愿交叉分析图

3.大部分观众非常满意公视对客家族群的服务,尤其以军公教比例更为明显
(1)从全体观众的调查中,发现表示非常满意者占50.5%,表示满意者占14.1%.
(2)若从职业别上来看,发现军公教,民意代表在非常满意上的比例特别高,占19.5%.
图表 15 职业与对公视服务客家族群满意度交叉图

以下为观众反应佐证之:
l 听说美浓的某国小老师指定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一『看寒夜』.
l 听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推荐,我也看了一下 果然不错 ,公视坚持的品质 ,够水准 ,好戏不必怕比较
l 非常想要收集这套剧集,因为我想介绍给其他的亲友看,也希望作为下一代寻根的教育题材

(五) 对於客家新闻性节目的推动:
1. 不同年龄层需从不同管道进行:50岁以上的观众还是倾向以人际传播知道相关讯息.
2. 年纪愈大的观众,愈多比例想看客家新闻:除了客家文化类型节目外,50岁以上观众比较想看的是客家新闻,公视将在节目中加强与年纪较大的客家族群进行人际互动.
从研究中显示对於年轻族群(50岁以下)的观众而言,文化性节目及戏剧是他们的主要选择,但是50岁以上的观众对於客家新闻的需求便比其他年龄层观众高.其实公视目前已经在制播「客家新闻杂志」,未来可以针对人际传播的管道加强宣传,并且在节目的设计上增加与这群50岁以上的观众互动.

对於「寒夜」播出之媒体讯息来源管道,发现53.8%(595人)的观众都是因为公视频道本身所播出的讯息来源管道而获知,其次是报章杂志占14.6%,然後是人际传播,占12.2%.:对10-29岁而言,电脑网路是很重要的消息来源,对30-59岁而言,报章杂志是很重要的消息来源,对60岁以上的观众,人际传播很重要,同时,对30岁以下的观众人际传播也是重要的消息来源之一.若跟教育程度交叉比较,发现专科以上教育程度有很高比例是从电脑网路,报章杂志得知播出讯息,教育程度较低者有很多是藉由人际传播而得知.

(1)10-19岁:依序为公视(51%),其次为人际传播(14.6%),电脑网路(13.5%)
(2)20-29岁:依序为公视(48.5%),其次为电脑网路(19.8%),报章杂志(12.7%)
(3)30-39岁:依序为公视(57.1%),其次为报章杂志(17.9%),人际传播(8.4%)
(4)40-49岁:依序为公视(52.9%),其次为报章杂志(20.7%),人际传播(15.4%)
(5)50-59岁:依序为公视(55.4%),其次为报章杂志(18.5%),人际传播(15.2%)
(6)60岁以上::依序为公视(66.3%),人际传播(24.7%)
图表 16 年龄与对寒夜消息来源交叉分析表
图表 17 年龄与对公视节目类型需求交叉分析表

针对客家族群,公视最需要提供的节目类型:电话访问+网路问卷
(1)以介绍客家文化的节目为主,占50.9%;其次为戏剧,占28.2%.
(2)客家人对客家戏剧的需求较高(31.5%),年纪愈大,对客家新闻的需求度较高,50-59岁占16.3%,60岁以上占20.2%.
图表 18 年龄与对客家节目需求交叉分析图
图表 19 族群与对客家节目需求类型分析图

以下是观众反应:
l 我的先生是客家人,结婚後因工作问题即搬离家乡到北部定居,至今已有十馀年,除了逢年过节返回家乡,其馀时间周遭鲜有与客家相关的人.事.物,孩子对客家文化非常陌生.日前知悉"寒夜"即将播出,於是要求孩子收看,刚开始孩子面有难色,但两集後孩子已被剧中的人物及剧情深深的吸引,每天时间一到即自动到电视前报到,偶尔口里还会学几句客语,虽然不标准,但起码有了开始,最开心的当然是老公罗…

l 我常以身为客家人为傲,并不是因为自己身处客家家族之中,也不是拥有狭隘的客家人种族意识,或者说台湾本土意识,而是因为我了解客家人,我多懂一些客家智慧,我多会使用一种优美的语言,我多懂得一点人生幽默,超出语言的范界,超出族群的障碍,欣赏族群包容的美丽,不会在选举时,被煽动,被错误资讯牵著鼻子走,反可以玩味人生,体会人生的多层样貌
l 可以多加的介绍客家习俗以及美食…..等.

l 可以再播出一些其他有关客家的节目,各种类型都可尝试看看;

l 多一些客语戏剧节目
l 一出寒夜,导致往事历历在目,不胜欷嘘.其实这出戏在开拍之初,就是我们父执辈之间的话题,大家非常期待,包含我 92 岁高龄的阿公.去年 4月生小宝宝,回苗栗坐月子,无意间看到寒夜在我们家乡附近开拍的消息,孩子满月後,我们还抱著 Baby 去"探班"—其实是很想进去看看那些精致的场景和演员. 很高兴我们在一次开放参观的日子,得以进入片场,真的很讲究,很用心.彷佛时光倒转,回到老祖先的年代,还有猪圈,鸡鸭寮呢!

l 自己是土生土长 在苗栗公馆长大的客家子弟 因为有你们制作寒夜这出戏 才使得我们感到欣慰 因为有人把我们先人开垦事迹 拍成一部发人省思的好片 虽然我只是一个观众 但我还是深深感谢你们

l 这几天下班就冲回家..只为了看寒夜..也让我感动到每天泪眼盈眶..我来自苗栗乡下,虽然在台北都会生活多年..却一直缅怀苗栗乡村的生活…谢谢公视制作这出客家剧.

l 从网路上看到公视要播出寒夜这出戏时,一下班回到家就跟爸爸说,到播出的当天却忘了提醒爸爸,隔天时间到 就转台到公视让爸爸看,昨天当快八点的时候

可爱的爸爸还特地打给朋友要他们看寒夜,可爱的爸爸都把剧中先生的口头禅背起来.谢谢公视,他让60岁的爸爸,感动了.

四, 结论
从以上的研究中发现,戏剧可作为凝聚族群共识,展现多元文化,并可以成为不同族群间沟通的桥梁.「寒夜」以客语为主语播出,让客家人寻回语言自尊,并以客家语言自傲.

(一) 客语与族群共识的建立
「寒夜」播出期间正好发生台联立委要求将闽南语列为官方语言事件,引发客籍人士对此议题的广泛讨论,对於「闽南语」是不是「台语」这件事情,也引发网友讨论,曾金玉(2000)认为客语运动发展到现在,应该已经进入一个相互展现多元文化的时代,因为从1987年解严後,大环境的松动造成语言政策的逆转,新兴常民社会运动的崛起,使得台湾人开始重视本土意识,这也是母语运动的起源,但是长久以来表现在台面上的几乎都以闽南以为主,客语文化在台湾社会中几乎可以说被忽视或隐藏,「寒夜」的播出,就是让客家族群再度重建信心,凝聚客家族群共识的方式之一.

谢文华(2002)指出,客家母语运动主要挑战「语言不只是沟通工具」此一常识性认知.客籍运动领导者会接合主流社会的价值,面对不同情境重新定义社会问题,论述运动的理由.观察客家母语运动自1987-2001年,至少历经四个语艺时期:「建立运动目标时期」,「宣示身分时期」,「传承与活化时期」与「去隐形化时期」.此四时期呈现客家母语运动语艺生命史的二大阶段:从运动先期的唤醒意识到开拓务实的目标;从以叙事的,感性诉求为主的语艺,到论辩的,理性诉求为主的语艺.「寒夜」的播出是属於第四个语艺时期—「去隐形化时期」
.
(二)「寒夜」引发知识分子对客家文化的关心
客家文化的弱势,特别呈现在语言使用上,「寒夜」的播出使原本隐藏於台湾社会中孤立隐性的个体显现出来,除了在网路上可以看到他们积极的发表意见之外,许多知识分子也开始努力在报章杂志媒体上发表意见,形成一股积极的活力.

除了传统客家聚落,原本多数客家人士彼此失联,他们是沉寂的,「寒夜」成为一个象徵物件,藉由发表对「寒夜」的意见,强化客家人的客家意识,他们从媒体开始,积极寻求客家人之发声管道,除了早期不断争取客家发言权之运动之外,也积极地在客家权利意识和行动意识方面建立起族群共识.

以目前客家菁英规划推动的客家运动路线来说,一种是直接参政路线的客家菁英,以族群意识做为个人的政治资源,另一种是回到原乡,凝聚族群共识,前者认为为了彰显客家主体性,认为操作族群意识是一种必须且无法避免的事实,後者认为回到客家社区,从事客家文史工作,宣传运动理念,自己所创造,诠释的客家文化,才具有主动性和实践力,不致於变成疏离群众的菁英.

黄雅榆(2002)的论文表示,教育部自八十五学年度起,增设了乡土教学活动课程,更於九十学年度开始将乡土语言课程列入正式课程之中.因此她在政府於九十学年度全面实施乡土语言教学之前,针对弱势的客家族群做一次全省分区性的调查,希望探求客家人对母语维护及此项语文教育政策改变的预期和态度.结果发现教育程度高的男性公教人员且母语能力强的家长与较低年级,比父亲是客家人为主的家庭较支持客语和客语教学.

(三)「寒夜」是各族群父祖共同经验的展示
「寒夜」表面上看来,似乎在做族群意识的操作,因为他以客语为主语播出,但是其实他也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将文学艺术与电视媒体结合.从原作李乔的观点来看,他认为「寒夜」是一种台湾各族群父祖共同经验的展示,因此是一种积极寻求提倡客家艺术,乃至著重族群文化的全面复兴的方式.

(四) 「寒夜」在闽南语连续剧收视挂帅媒体中显得别具意义
「寒夜」激起了客家人的认同感,透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客家族群可以最自然的方式在无意识中潜移默化的推动「客语运动」,尤其是在非客家聚落,在本土化意识的兴起後,闽南语在台湾逐渐由边缘变成主流,尤其民视的兴起,使得闽南语连续剧在晚间八点成为收视率保证之後,各家竞相效尤,但客语从来就不在商业利益挂帅的商业电台被考量,因此客语似乎有逐渐被边缘化的现象,因为即使他们标榜多元,客语节目永远都不会在晚间八点的黄金时段播出,因此客语连续剧「寒夜」的播出才会影起这麼大的回响.(林福岳 2002)

客家媒体在现在的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的情形愈来愈明显,今年度中原客家频道由於经营不善而关台.公视在黄金时段播出「寒夜」,明显使得客家,非客家族群相互交流,透过他们的讨论,可以发现经由多年的客家运动後,逐渐客家社会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识.

(五)「寒夜」可以在社区内造成凝聚力,透过社区传播,使公视之多样化客家节目得以推广
由於长期以来的历史因素,客家运动的诉求常常都会要求国家力量介入,因此政党轮替後的新政府上台之後,便积极成立客家文化事务委员会.

从研究中发现目前客家聚落较年长的观众他们针对「寒夜」的传播模式仍是以人际传播为主,同时他们对於「客语新闻」的要求也较其他年龄层高,可见他们受媒体长期忽视已久.
「公视客家新闻杂志」在周末晚间九点同样也是黄金时段播出,但是客家聚落中知道的人并不算多,可能是因为在多频道竞争的媒体环境中,公视只是众多频道的一环,透过电视媒体的宣传可能还不够,他们并未在其中接收到每周一次块状节目播出的讯息,直到「寒夜」的播出,才在客家聚落引起广大回响,可见戏剧本身对观众的影响的确是最直接有效的,公视也应检讨本身的策略,与观众有更直接面对面的接触才是.

从过去研究美浓水库抗建传播的过程发现,在一个族群社区中,当发生涉及集体利益的公共议题,攸关族群的存续时,社区应对的机制和过程中,因为祖裔连带,共同经验和集体记忆所形成的认同感,往往会成为集结协志力量所动员的主要资源.在美浓反水库运动的案例中,族群的认同,在整个讯息传布的过程中,成为论述生产的核心基调.因此这也可能是客家聚落之年长者希望有更多客家新闻的原因.

美浓水库事件中,由於客家族群象徵符号的密集运作,运动的意义已经超越维护性命身家财产安全的现实层次,提升为族群传统和历史文化保卫的集体形上意义,形成心中对所属族群和社区共同利益的认同,而建构起对社会真实新的认知.

在一个社区内,认同的形塑过程其实也就是传播的运作过程.人们从社区中吸收和攫取文化特质以形成集体共识,就是透过传播的机制,藉由符号的传递与互动而渐次形成.而每一个成员的活动,也经由转换成各类象徵符号,传递和储存在社区的集体记忆之中,并形成新的认同(林福岳 2002).

(六) 新科技,新媒体的产生使得观众对於媒体的需求管道改变
从研究中显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媒体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对年轻族群而言,电脑网路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消息来源管道,对中年观众而言,大多仍以报章杂志为消息来源,而年纪较大的观众,视人际传播为重要消息来源.

五, 客家语文传播的困境
(一)客语人才的缺乏
公视在制作寒夜时,遇到最大的瓶颈是配音问题,因为国内缺乏客语配音人才,因此本次寒夜的配音,公视除了沿用以前公视制作客语卡通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之外,其馀都是向外徵求,客语演员缺乏也是公视遇到的问题之一,因此目前除了积极琣养优秀的客语配音人才之外,发掘客语演员,传承客语文化也是当务之急.客语乐团「交工乐队」在今年拿下金曲奖,的确让客语走出隐藏之处.有很多观众对於寒夜的客语配音非常有意见,他们认为寒夜的配音可以有很大进步空间,这也是公视目前针对客家文化,展现多元面貌的使命之一.

(二)相关研究不多
目前国内对於客语传播的相关文献并不多,甚至关於客家的研究都较原住民研究来得少,或许是因为许多客家人已经长期被「国语化」的结果,因此与客家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献便很少,这也是研究者遇到的困难之一.

(三)如何展现新一代客家人的面貌
目前一般频道所制作之客家节目,大都以诉说客家先民过去的故事为主,包括寒夜及各式文化性节目,对於对於如何展现新一代客家人的新面貌,大部分的客家节目都少触及表现现代客家人精神的一面.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公视的各种不同客家节目的观众轮廓及观众的触达率,「寒夜」无疑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

因为「寒夜」的收视人口是其他节目收视人口的数倍,在观众轮廓上,由於寒夜是戏剧性质,因此女性观众较男性稍多,其馀节目都是男多於女.在年龄上也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客家节目的收视观众年龄层都在35岁以上,只有「客语卡通」有较多小朋友收看,而「客家人客家歌」是歌唱节目,有稍微多一点25-34岁的年轻族群收看是例外.从教育程度上来看,除了「客语卡通」之外,其馀客家节目的观众群有20%以上都是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与一般三台的八点档,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观众不到15%的情形相比较,明显高出甚多.再从收视方式来看,「客语卡通」和「客家新闻杂志」的观众的观众有很高比例家中是没有装设有线电视的,也就是说,公视在播出这些客家节目时采取区隔化策略,与三台的节目编排大大不同,也照顾到了许多不同的客家族群.居住地区则明显发现中部地区的观众在大部分客家节目中的比例都很高,可能与苗栗地区在AC尼尔森公司的分类是在中部地区有关.最明显的就是工作状况,除了「客语卡通」大多为学生收看之外,所有的客家节目的观众都是以「有工作男性」为主,「寒夜」及「客家人客家歌」有较多家庭主妇收看,也与节目性质本身有关.从家庭收入来看,除了「客语卡通」之外,大部分的客家节目的观众家庭收入都很高.

也就是说,公视的客家节目会因为节目本身性质及节目时段的缘故,而在收视人口及观众轮廓上有很大不同,公视如何运用这些资讯,为台湾的客家人设计更适合的客家节目,也是值得思考之处.

研究者认为应针对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建议,例如:对於有保存优良文化价值但是大成本的节目,希望政府能予以协助,以公视的寒夜为例,若无文建会之补助,此一耗资巨大的工程,便难以完成.而学校方面,公视则应积极设计相关母语教材,从儿童节目著手,让学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於家庭方面,公视的许多客家文化节目便是家庭最好的母语教材,希望观众享受寓教於乐的效果.藉由此三方面的相互配合运作,提升客家人的客家意识及客语保存的危机意识,进而积极做好母语保存与文化延续的工作,除了保存旧有文化价值,对於表现未来开创性的精神,也应多所呈现不同样貌,在客家节目中注入新的价值观与活力.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2-1 at 13:5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1 13: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表 20 公视各客家节目观众轮廓及观众收视人数表

项目
寒夜
客语卡通
发现客家
客家人客家歌
客家新闻杂志

时段
周一至周五晚间8点
周六下午3点
周二晚上10点
周日晚上9点(播毕)
周日晚上9点

每集平均收视人数
72,600人
16,200人
22,400人
15,600人
15,730人
性别

男性
48%
57%
61%
55%
54%
女性
52%
43%
39%
45%
46%
年龄
04-14岁
7%
44%
6%
9%
6%
15-24岁
3%
23%
4%
3%
3%
25-34岁
10%
3%
14%
15%
10%
35-44岁
19%
21%
37%
23%
21%
45-54岁
17%
5%
15%
11%
24%
55-64岁
15%
1%
17%
17%
17%
65岁以上
29%
2%
8%
22%
18%
教育程度

小学或以下
36%
48%
31%
37%
36%
国中
20%
9%
9%
13%
11%
高中
24%
25%
33%
22%
31%
大专以上
20%
17%
27%
28%
22%
收视方式
有线电视
90%
51%
75%
79%
69%
UHF天线
10%
49%
25%
21%
31%
居住地区
大台北
19%
23%
22%
19%
23%
其他北部+宜兰
24%
7%
32%
15%
19%
中部+花莲
42%
38%
30%
34%
31%
南部+台东
14%
32%
17%
33%
27%
地域
区/都会
33%
30%
29%
49%
41%
市/镇(县)
39%
51%
42%
28%
30%
乡村
28%
19%
29%
24%
29%
工作状况
有工作男性
30%
17%
54%
37%
37%
有工作女性
15%
2%
21%
14%
15%
学生
9%
64%
6%
9%
6%
家庭主妇
23%
13%
7%
23%
16%
没有工作-退休
23%
2%
12%
17%
26%
家庭收入
20,000元-49,999元
47%
30%
19%
38%
37%
50,000元-79,999元
21%
53%
25%
28%
19%
80,000元以上
31%
17%
56%
34%
44%
资料来源:AC尼尔森公司

参考书目
◎论文部分
林福岳(2002)《族群认同下的社区传播——以美浓反水库运动论述为研究脉络》.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博士论文.
曾金玉(2000)《台湾客家运动之研究(1987-2000)》.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公民训育研究所博士论文.
黄雅榆(2002)《客家人对客语及客语教学的态度---以台湾四个地区为例》.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谢文华 (2002):《客家母语运动的语艺历程(1987-2001)》.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其他部分
1.公视企划部未发表内部报告:
锺瑞苹(2002.4.10)《寒夜收视观众研究—客家聚落与网路族群观众特性分析》
2.相关简报:
大成报(91.3.29),10版.
中国时报(91.4.4),14版.
中华日报(91.3.4)25版.
台湾日报(91.3.24),19版.
台湾立报(91.3.8),10版.
民生报(91.3.6),3版.
自由时报(91.3.6),29版.
青年日报(91.3.10),12版.
联合晚报(91.3.15),4版.
联合报 (91.3.16),15版.
3. 网路留言:
http://www.pts.org.tw/php/board/index.php LISTALL=1&FIRST=1&BMENB=224 公共电视寒夜网路留言区(2002.6.5)
迷:过度的阅听人(在资讯的蒐集及相关产品的使用上比一般人过度甚多).
根据故乡市调公视的基本资料显示,军公教民意代表的比例为8%
语艺三元素:言者,听者,共享情境

来源:http://search.tom.com/cache.php? ... mp;user=tomsnapshot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2-1 at 13:4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8 22: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