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2-1 13: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网路使用者特性鲜明--以年轻族群,大台北地区,高教育程度观众居多
许多年轻的客家族群藉由网路彼此相互认同,非客家族群也因为这出戏而开始喜欢客家文化,例如:有些人甚至为此而做了一个学唱「寒夜」客语歌的网站.回答「寒夜」节目问卷调查的网路使用者,以年轻族群,大台北地区,高教育程度观众居多,他们有许多人回答「非常喜欢」此节目,甚至对节目的给分回答100分,这群人是所谓的「迷」,未来公视可利用网路针对特定族群宣传.
网路族的特性,从公视播出人间四月天,大医院小医师,橘子红了来看,这群网友都有一普遍特色,年轻,教育程度在高中,大专以上,有使用电脑网路的习惯,对於他们所喜爱的节目都会极尽所能蒐集相关资料,甚至将「寒夜」网站视为客家人互通消息的场域,有相关的活动消息也会在板上张贴,因为「寒夜」,他们可以在这里发声,同时有共同聚集的地方.根据调查他们的特色如下:
1. 在年龄上:
网路问卷的年龄层较年轻,集中在20-29岁(占43%),其次是30-39岁(33%),10-19岁(12%),而电话问卷的观众年龄层较年长,以40-49岁最高(30%),其次是30-39岁(20%),然後为60岁以上(17%),然後是50-59岁(15%).
图表 9 年龄与问卷资料来源交叉分析图
2. 教育程度:
电话问卷发现,观众都集中在高中程度以下.网路问卷结果,则以大专以上观众为主.
3.对节目的满意度及给分:
电话访问的观众给分为82.1分,网路问卷为92.9分,平均为87.9分,网路问卷观众的给分都很高.
4. 职业:
网路问卷则是以学生占最高比例,电话问卷发现,观众职业别以技术员及助理人员占最高(26.7),其次为家庭主妇(20.1%),然後是无工作退休人士(12.3%).网路问卷则是以学生占最高比例(28.5%),其次是技术员(19.9%),然後是军公教民意代表(18.4%).
5. 有没有向别人推荐过:
针对网路问卷调查,发现69.8%的观众有向人推荐过,也就是说将近七成看过「寒夜」的观众会向别人推荐.
图表 10 职业与问卷资料来源交叉分析图
以下为网友反映: l
刚刚在网路上看了网路版 ,虽然萤幕不是很清楚 ,可是还是吸引我把它全部看完了 ,已经天亮六点了,都还没睡意
l 近日在西门町的真善美戏院,可以看到诗人导演 鸿鸿的新电影"人间喜剧"和"空中花园"两部联映! 另外,也可以看到寒夜第三集中,死得很动人的人秀~"黄裕仁"的精彩演出!
l 当我的家人第一次听到寒夜的主题曲时,全家人立刻爱上了它. 每个人都嚷著要学这首歌. 但是他们不全是客家人. 因此,我做了一个学习这首歌的网页给他们.後来想想,不如把已完成的东西送上网路,让所有非客家族群的网上人也能学会这首歌. 但愿这首歌也能流传在非客家族群的人们口中. 欢迎大家看看这个网页: 『客家文学剧「寒夜」主题曲线上教唱』 www.wwwart.com.tw/haka.htm
l 2002年桐花祭开始了 开幕祭典及音乐会 04.27.2002早上10:00在寒夜片场举行 !九献礼过程及音乐会精采录音会在 04.28.2002 (星期日) 早上 08:00 TNT宝岛新声电台 FM 98.5 或网路电台http://www.taiwantnt.com 播出. 04.28.2002 (星期日) 晚上 10:30 宝岛客家电台 FM 9.3.7 播出.
l 提供可买到「寒夜三部曲」的书店
l 中永和举办寒夜讨论(读书)会如何
l 发现新客家网站
l 回应客家人的起源
l 人秀的声音...
l 可以跟你们要签名照吗
l 回应 台湾史小学生 -- 关於寒夜的历史背景
l 我还打电话叫我阿婆还有一堆亲戚都一起看喔~~~ 我阿婆看ㄉ都觉ㄉ亲身经历...一直直说黑ㄇㄟ...黑ㄇㄟ(客家话ㄉ对呀) 说阿ㄊㄞ(阿婆的爸爸)以前就是这样啦!!! 觉ㄉ是在看自己祖先ㄉ故事... 真ㄉ很赞
l 从2月1日开始晚上10:00至12:00,於苗栗客家文化电台FM:91.7兆赫,硬颈畅流合唱团主唱罗国礼(ㄚ国仔)为客家音乐来发声,欢迎大家共系来听,给後生人一摆 学习介机会. 承蒙你暗仔细
(四) 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喜欢「寒夜」,同时在学校推广的可能性极高
1. 以教育程度与喜欢程度交叉分析,发现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喜欢「寒夜」
交叉表显示教育程度愈高者,愈多回答非常喜欢「寒夜」,卡方检定也显示二者有显著关系,因此可以说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喜欢「寒夜」,从下图中可以明显发现专科以上教育程度观众比例都超过50%.
图表 11 喜欢寒夜的程度与教育程度交叉分析表
图表 12 教育程度与喜欢寒夜程度交叉分析
2. 军公教收看人数很多,表示可能有很多老师会推荐本节目给学生
本节目受知识分子的喜爱,许多客家籍的知识分子或意见领袖会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写文章或称赞本节目,从职业上来看,军公教,民意代表族群表示非常满意公视对客家族群服务的比例颇高(占19.5%),表示「寒夜」可能获得许多学校老师的推荐.同样的,客家族群及高教育程度的观众,倾向非常愿意购买影视产品,因此研究者认为本节目如果透过学校教育,以乡土教材方式介绍给新一代的客家学生,将会不知不觉地让客家文化扎根,这种文化累积的效果非常明显,未来公视可以朝此方向去做.从目前公视所售出的「寒夜」录影带或VCD来看,目前为止仅卖出一套国语版,其馀都是客语版,由此可知,透过戏剧的方式,可以自然让客家族群接受他们的语言与文化,这也是公视愿意耗资四千万制作此节目的原因之一.
图表 13 职业与对公视服务客家族群的满意度交叉表
图表 14 族群与购买公视「寒夜」产品的意愿交叉分析图
3.大部分观众非常满意公视对客家族群的服务,尤其以军公教比例更为明显
(1)从全体观众的调查中,发现表示非常满意者占50.5%,表示满意者占14.1%.
(2)若从职业别上来看,发现军公教,民意代表在非常满意上的比例特别高,占19.5%.
图表 15 职业与对公视服务客家族群满意度交叉图
以下为观众反应佐证之:
l 听说美浓的某国小老师指定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一『看寒夜』.
l 听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推荐,我也看了一下 果然不错 ,公视坚持的品质 ,够水准 ,好戏不必怕比较
l 非常想要收集这套剧集,因为我想介绍给其他的亲友看,也希望作为下一代寻根的教育题材
(五) 对於客家新闻性节目的推动:
1. 不同年龄层需从不同管道进行:50岁以上的观众还是倾向以人际传播知道相关讯息.
2. 年纪愈大的观众,愈多比例想看客家新闻:除了客家文化类型节目外,50岁以上观众比较想看的是客家新闻,公视将在节目中加强与年纪较大的客家族群进行人际互动.
从研究中显示对於年轻族群(50岁以下)的观众而言,文化性节目及戏剧是他们的主要选择,但是50岁以上的观众对於客家新闻的需求便比其他年龄层观众高.其实公视目前已经在制播「客家新闻杂志」,未来可以针对人际传播的管道加强宣传,并且在节目的设计上增加与这群50岁以上的观众互动.
对於「寒夜」播出之媒体讯息来源管道,发现53.8%(595人)的观众都是因为公视频道本身所播出的讯息来源管道而获知,其次是报章杂志占14.6%,然後是人际传播,占12.2%.:对10-29岁而言,电脑网路是很重要的消息来源,对30-59岁而言,报章杂志是很重要的消息来源,对60岁以上的观众,人际传播很重要,同时,对30岁以下的观众人际传播也是重要的消息来源之一.若跟教育程度交叉比较,发现专科以上教育程度有很高比例是从电脑网路,报章杂志得知播出讯息,教育程度较低者有很多是藉由人际传播而得知.
(1)10-19岁:依序为公视(51%),其次为人际传播(14.6%),电脑网路(13.5%)
(2)20-29岁:依序为公视(48.5%),其次为电脑网路(19.8%),报章杂志(12.7%)
(3)30-39岁:依序为公视(57.1%),其次为报章杂志(17.9%),人际传播(8.4%)
(4)40-49岁:依序为公视(52.9%),其次为报章杂志(20.7%),人际传播(15.4%)
(5)50-59岁:依序为公视(55.4%),其次为报章杂志(18.5%),人际传播(15.2%)
(6)60岁以上::依序为公视(66.3%),人际传播(24.7%)
图表 16 年龄与对寒夜消息来源交叉分析表
图表 17 年龄与对公视节目类型需求交叉分析表
针对客家族群,公视最需要提供的节目类型:电话访问+网路问卷
(1)以介绍客家文化的节目为主,占50.9%;其次为戏剧,占28.2%.
(2)客家人对客家戏剧的需求较高(31.5%),年纪愈大,对客家新闻的需求度较高,50-59岁占16.3%,60岁以上占20.2%.
图表 18 年龄与对客家节目需求交叉分析图
图表 19 族群与对客家节目需求类型分析图
以下是观众反应:
l 我的先生是客家人,结婚後因工作问题即搬离家乡到北部定居,至今已有十馀年,除了逢年过节返回家乡,其馀时间周遭鲜有与客家相关的人.事.物,孩子对客家文化非常陌生.日前知悉"寒夜"即将播出,於是要求孩子收看,刚开始孩子面有难色,但两集後孩子已被剧中的人物及剧情深深的吸引,每天时间一到即自动到电视前报到,偶尔口里还会学几句客语,虽然不标准,但起码有了开始,最开心的当然是老公罗…
l 我常以身为客家人为傲,并不是因为自己身处客家家族之中,也不是拥有狭隘的客家人种族意识,或者说台湾本土意识,而是因为我了解客家人,我多懂一些客家智慧,我多会使用一种优美的语言,我多懂得一点人生幽默,超出语言的范界,超出族群的障碍,欣赏族群包容的美丽,不会在选举时,被煽动,被错误资讯牵著鼻子走,反可以玩味人生,体会人生的多层样貌
l 可以多加的介绍客家习俗以及美食…..等.
l 可以再播出一些其他有关客家的节目,各种类型都可尝试看看;
l 多一些客语戏剧节目
l 一出寒夜,导致往事历历在目,不胜欷嘘.其实这出戏在开拍之初,就是我们父执辈之间的话题,大家非常期待,包含我 92 岁高龄的阿公.去年 4月生小宝宝,回苗栗坐月子,无意间看到寒夜在我们家乡附近开拍的消息,孩子满月後,我们还抱著 Baby 去"探班"—其实是很想进去看看那些精致的场景和演员. 很高兴我们在一次开放参观的日子,得以进入片场,真的很讲究,很用心.彷佛时光倒转,回到老祖先的年代,还有猪圈,鸡鸭寮呢!
l 自己是土生土长 在苗栗公馆长大的客家子弟 因为有你们制作寒夜这出戏 才使得我们感到欣慰 因为有人把我们先人开垦事迹 拍成一部发人省思的好片 虽然我只是一个观众 但我还是深深感谢你们
l 这几天下班就冲回家..只为了看寒夜..也让我感动到每天泪眼盈眶..我来自苗栗乡下,虽然在台北都会生活多年..却一直缅怀苗栗乡村的生活…谢谢公视制作这出客家剧.
l 从网路上看到公视要播出寒夜这出戏时,一下班回到家就跟爸爸说,到播出的当天却忘了提醒爸爸,隔天时间到 就转台到公视让爸爸看,昨天当快八点的时候
可爱的爸爸还特地打给朋友要他们看寒夜,可爱的爸爸都把剧中先生的口头禅背起来.谢谢公视,他让60岁的爸爸,感动了.
四, 结论
从以上的研究中发现,戏剧可作为凝聚族群共识,展现多元文化,并可以成为不同族群间沟通的桥梁.「寒夜」以客语为主语播出,让客家人寻回语言自尊,并以客家语言自傲.
(一) 客语与族群共识的建立
「寒夜」播出期间正好发生台联立委要求将闽南语列为官方语言事件,引发客籍人士对此议题的广泛讨论,对於「闽南语」是不是「台语」这件事情,也引发网友讨论,曾金玉(2000)认为客语运动发展到现在,应该已经进入一个相互展现多元文化的时代,因为从1987年解严後,大环境的松动造成语言政策的逆转,新兴常民社会运动的崛起,使得台湾人开始重视本土意识,这也是母语运动的起源,但是长久以来表现在台面上的几乎都以闽南以为主,客语文化在台湾社会中几乎可以说被忽视或隐藏,「寒夜」的播出,就是让客家族群再度重建信心,凝聚客家族群共识的方式之一.
谢文华(2002)指出,客家母语运动主要挑战「语言不只是沟通工具」此一常识性认知.客籍运动领导者会接合主流社会的价值,面对不同情境重新定义社会问题,论述运动的理由.观察客家母语运动自1987-2001年,至少历经四个语艺时期:「建立运动目标时期」,「宣示身分时期」,「传承与活化时期」与「去隐形化时期」.此四时期呈现客家母语运动语艺生命史的二大阶段:从运动先期的唤醒意识到开拓务实的目标;从以叙事的,感性诉求为主的语艺,到论辩的,理性诉求为主的语艺.「寒夜」的播出是属於第四个语艺时期—「去隐形化时期」
.
(二)「寒夜」引发知识分子对客家文化的关心
客家文化的弱势,特别呈现在语言使用上,「寒夜」的播出使原本隐藏於台湾社会中孤立隐性的个体显现出来,除了在网路上可以看到他们积极的发表意见之外,许多知识分子也开始努力在报章杂志媒体上发表意见,形成一股积极的活力.
除了传统客家聚落,原本多数客家人士彼此失联,他们是沉寂的,「寒夜」成为一个象徵物件,藉由发表对「寒夜」的意见,强化客家人的客家意识,他们从媒体开始,积极寻求客家人之发声管道,除了早期不断争取客家发言权之运动之外,也积极地在客家权利意识和行动意识方面建立起族群共识.
以目前客家菁英规划推动的客家运动路线来说,一种是直接参政路线的客家菁英,以族群意识做为个人的政治资源,另一种是回到原乡,凝聚族群共识,前者认为为了彰显客家主体性,认为操作族群意识是一种必须且无法避免的事实,後者认为回到客家社区,从事客家文史工作,宣传运动理念,自己所创造,诠释的客家文化,才具有主动性和实践力,不致於变成疏离群众的菁英.
黄雅榆(2002)的论文表示,教育部自八十五学年度起,增设了乡土教学活动课程,更於九十学年度开始将乡土语言课程列入正式课程之中.因此她在政府於九十学年度全面实施乡土语言教学之前,针对弱势的客家族群做一次全省分区性的调查,希望探求客家人对母语维护及此项语文教育政策改变的预期和态度.结果发现教育程度高的男性公教人员且母语能力强的家长与较低年级,比父亲是客家人为主的家庭较支持客语和客语教学.
(三)「寒夜」是各族群父祖共同经验的展示
「寒夜」表面上看来,似乎在做族群意识的操作,因为他以客语为主语播出,但是其实他也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将文学艺术与电视媒体结合.从原作李乔的观点来看,他认为「寒夜」是一种台湾各族群父祖共同经验的展示,因此是一种积极寻求提倡客家艺术,乃至著重族群文化的全面复兴的方式.
(四) 「寒夜」在闽南语连续剧收视挂帅媒体中显得别具意义
「寒夜」激起了客家人的认同感,透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客家族群可以最自然的方式在无意识中潜移默化的推动「客语运动」,尤其是在非客家聚落,在本土化意识的兴起後,闽南语在台湾逐渐由边缘变成主流,尤其民视的兴起,使得闽南语连续剧在晚间八点成为收视率保证之後,各家竞相效尤,但客语从来就不在商业利益挂帅的商业电台被考量,因此客语似乎有逐渐被边缘化的现象,因为即使他们标榜多元,客语节目永远都不会在晚间八点的黄金时段播出,因此客语连续剧「寒夜」的播出才会影起这麼大的回响.(林福岳 2002)
客家媒体在现在的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的情形愈来愈明显,今年度中原客家频道由於经营不善而关台.公视在黄金时段播出「寒夜」,明显使得客家,非客家族群相互交流,透过他们的讨论,可以发现经由多年的客家运动後,逐渐客家社会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识.
(五)「寒夜」可以在社区内造成凝聚力,透过社区传播,使公视之多样化客家节目得以推广
由於长期以来的历史因素,客家运动的诉求常常都会要求国家力量介入,因此政党轮替後的新政府上台之後,便积极成立客家文化事务委员会.
从研究中发现目前客家聚落较年长的观众他们针对「寒夜」的传播模式仍是以人际传播为主,同时他们对於「客语新闻」的要求也较其他年龄层高,可见他们受媒体长期忽视已久.
「公视客家新闻杂志」在周末晚间九点同样也是黄金时段播出,但是客家聚落中知道的人并不算多,可能是因为在多频道竞争的媒体环境中,公视只是众多频道的一环,透过电视媒体的宣传可能还不够,他们并未在其中接收到每周一次块状节目播出的讯息,直到「寒夜」的播出,才在客家聚落引起广大回响,可见戏剧本身对观众的影响的确是最直接有效的,公视也应检讨本身的策略,与观众有更直接面对面的接触才是.
从过去研究美浓水库抗建传播的过程发现,在一个族群社区中,当发生涉及集体利益的公共议题,攸关族群的存续时,社区应对的机制和过程中,因为祖裔连带,共同经验和集体记忆所形成的认同感,往往会成为集结协志力量所动员的主要资源.在美浓反水库运动的案例中,族群的认同,在整个讯息传布的过程中,成为论述生产的核心基调.因此这也可能是客家聚落之年长者希望有更多客家新闻的原因.
美浓水库事件中,由於客家族群象徵符号的密集运作,运动的意义已经超越维护性命身家财产安全的现实层次,提升为族群传统和历史文化保卫的集体形上意义,形成心中对所属族群和社区共同利益的认同,而建构起对社会真实新的认知.
在一个社区内,认同的形塑过程其实也就是传播的运作过程.人们从社区中吸收和攫取文化特质以形成集体共识,就是透过传播的机制,藉由符号的传递与互动而渐次形成.而每一个成员的活动,也经由转换成各类象徵符号,传递和储存在社区的集体记忆之中,并形成新的认同(林福岳 2002).
(六) 新科技,新媒体的产生使得观众对於媒体的需求管道改变
从研究中显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媒体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对年轻族群而言,电脑网路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消息来源管道,对中年观众而言,大多仍以报章杂志为消息来源,而年纪较大的观众,视人际传播为重要消息来源.
五, 客家语文传播的困境
(一)客语人才的缺乏
公视在制作寒夜时,遇到最大的瓶颈是配音问题,因为国内缺乏客语配音人才,因此本次寒夜的配音,公视除了沿用以前公视制作客语卡通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之外,其馀都是向外徵求,客语演员缺乏也是公视遇到的问题之一,因此目前除了积极琣养优秀的客语配音人才之外,发掘客语演员,传承客语文化也是当务之急.客语乐团「交工乐队」在今年拿下金曲奖,的确让客语走出隐藏之处.有很多观众对於寒夜的客语配音非常有意见,他们认为寒夜的配音可以有很大进步空间,这也是公视目前针对客家文化,展现多元面貌的使命之一.
(二)相关研究不多
目前国内对於客语传播的相关文献并不多,甚至关於客家的研究都较原住民研究来得少,或许是因为许多客家人已经长期被「国语化」的结果,因此与客家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献便很少,这也是研究者遇到的困难之一.
(三)如何展现新一代客家人的面貌
目前一般频道所制作之客家节目,大都以诉说客家先民过去的故事为主,包括寒夜及各式文化性节目,对於对於如何展现新一代客家人的新面貌,大部分的客家节目都少触及表现现代客家人精神的一面.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公视的各种不同客家节目的观众轮廓及观众的触达率,「寒夜」无疑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
因为「寒夜」的收视人口是其他节目收视人口的数倍,在观众轮廓上,由於寒夜是戏剧性质,因此女性观众较男性稍多,其馀节目都是男多於女.在年龄上也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客家节目的收视观众年龄层都在35岁以上,只有「客语卡通」有较多小朋友收看,而「客家人客家歌」是歌唱节目,有稍微多一点25-34岁的年轻族群收看是例外.从教育程度上来看,除了「客语卡通」之外,其馀客家节目的观众群有20%以上都是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与一般三台的八点档,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观众不到15%的情形相比较,明显高出甚多.再从收视方式来看,「客语卡通」和「客家新闻杂志」的观众的观众有很高比例家中是没有装设有线电视的,也就是说,公视在播出这些客家节目时采取区隔化策略,与三台的节目编排大大不同,也照顾到了许多不同的客家族群.居住地区则明显发现中部地区的观众在大部分客家节目中的比例都很高,可能与苗栗地区在AC尼尔森公司的分类是在中部地区有关.最明显的就是工作状况,除了「客语卡通」大多为学生收看之外,所有的客家节目的观众都是以「有工作男性」为主,「寒夜」及「客家人客家歌」有较多家庭主妇收看,也与节目性质本身有关.从家庭收入来看,除了「客语卡通」之外,大部分的客家节目的观众家庭收入都很高.
也就是说,公视的客家节目会因为节目本身性质及节目时段的缘故,而在收视人口及观众轮廓上有很大不同,公视如何运用这些资讯,为台湾的客家人设计更适合的客家节目,也是值得思考之处.
研究者认为应针对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建议,例如:对於有保存优良文化价值但是大成本的节目,希望政府能予以协助,以公视的寒夜为例,若无文建会之补助,此一耗资巨大的工程,便难以完成.而学校方面,公视则应积极设计相关母语教材,从儿童节目著手,让学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於家庭方面,公视的许多客家文化节目便是家庭最好的母语教材,希望观众享受寓教於乐的效果.藉由此三方面的相互配合运作,提升客家人的客家意识及客语保存的危机意识,进而积极做好母语保存与文化延续的工作,除了保存旧有文化价值,对於表现未来开创性的精神,也应多所呈现不同样貌,在客家节目中注入新的价值观与活力.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5-2-1 at 13:5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