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30 16: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參考書目》
李英哲。1995。<二十一世紀臺灣語言的本土化>。曹逢甫、蔡美惠編《臺灣閩南語論文集》頁297-306。文鶴。
施正鋒&張學謙。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策劃。前衛出版社。
范振乾。2002。《存在才有希望:台灣族群生態客家篇》。台北:前衛。
范盛保。2003。<硬頸客家人請慎選台灣總統>。《自由時報》。2003/10/11。
張學謙。1999。<語言景觀與語言保存計畫>。《台東師院學報》。10﹕155-172。
張學謙。2002。〈結合社區與學校的母語統整教學〉發表於「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主辦。4月27-28日。
張學謙。2003a。《運用語言行銷法在學校、家庭與社區推展母語》。國科會計劃,編號NSC91-2411-H-143-005。
張學謙。2003b。<回歸語言保存的基礎:以家庭、社區為主的母語復振>。《東師語文學刊》。14﹕97-120。
張錦華。1997。<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3(1)﹕1-23。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娟。1995。<支持「突破電子媒體聯盟」﹕「客家電台」參與抗爭>。《客家》58:49-50。
薛雲峰。2000。《電視傳播與族群語言的傳承---以公共電視台之客家節目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謝文華。2002。《客家母語運動的語藝歷程 (1987-2001)》。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肇錦。1988。<祭文>。《客家風雲》1988年12月28日。
Fishman, Joshua.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Clevedon, England: Mutilingual Matters.
Krauss, Michael. 1992.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Crisis.” Language, Vol. 68, No. 1. pp. 4-10.
Pinker, Steven. 1994. 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Harper Pereninial.
[1]學習語言的動機有工具性的動機(比如說為了謀職就業或考試、升遷等目的)以及整合性的動機(如為了與某族群團體認同、文化理解、情感依附)。
[2]語言行銷法是語言規劃的方法之一。這個方法主要是運用商業行銷的手法來喚醒語言意識、促進語言使用、改變語言態度和形象(張學謙 2003a)。
[3]附錄一有兩個關於母語教育的問答;附錄二為母語復興運動的參考標語。
来源:http://203.64.42.21/TG/Hakkhiam/chokphin/lunbun/khehkatiansi.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