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32|回复: 1

蓝姓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7 13: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於藍(即藍田,今陝西藍田縣)君,他的後代遂以地名命姓,稱藍姓。【郡望】中山郡:戰國時?中山國,被趙國所滅。秦代屬於巨鹿郡。 漢高祖時設置中山郡,漢景帝時改為中山國。相當於現在河北省北部地區。東莞郡:晉武帝時置郡。 相當於現在山東省沂水、莒縣一帶。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 治所上蔡,在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歷史名人】藍采禾、藍玉、藍廷珍、藍鼎元、藍蔭鼎
蓝姓源流

1、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又
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称为蓝姓。
    2、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
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地名命姓,称蓝姓。
    蓝姓现多作兰姓,其实蓝姓与兰姓本不一宗。兰姓出自姬姓,是
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史海钩沉
牛栏祖地的传说及其文化意象

刘大可
闽西蓝姓是一支高度汉化的畲族,在他们内部流传着三则关于牛栏祖地的传说,这三则传说对于我们考察客畲关系、闽西蓝姓的源流及社会生活都大有裨益。
其一,很久以前,汀州管八县,八县都是汉人与畲民居住的地方,但畲汉不通婚。不知是哪一姓的后生与畲家妹子好上了,但又不敢声张,因为那时如果谁畲汉通婚是要挖眼珠和杀头的。不久,畲家妹子怀孕,偷偷地躲在后生的牛栏里生下一囝。那后生告诉他的老爹,说牛栏里的母牛生了一个小囝,于是父子俩收养了这个孩子。此后后生和畲家妹子照旧和好。
后来,畲家妹子凭媒出嫁。在出嫁的路上,她跳崖自杀。那后生听到此事,痛哭了三天三夜。他编了一首歌教给他的小儿子唱:“火萤虫,桔桔红,夜夜下来吊灯笼。灯笼里面一枝花,畲家妹子入人家。茶一杯,酒一杯,打扮施人大路归。大路归,石按脚;小路归,芒割脚。芒割脚,芒头尾上一点血,芒头据下一绞肠。爷子见得出目汁,子见得叫断肠。长竹篙,晒罗裙;短竹篙,打媒人。上昼老鸦哇哇叫,下昼老虎打媒人。”歌唱得十分悲惨,虽然当地人对不吉祥的语言是十分忌讳的,但这首歌唱了一代又一代,直到现在。
后来,那后生将畲家妹子的尸体偷偷藏在自己的牛栏里,据说就是现在汀州的牛栏岗,那里是生龙口。再后来,后生一家子孙就尊母牛为祖妣。元、明朝以后,大批汉人南下,当地人因风俗落后或祖先出身卑贱,往往被人耻笑,就把自己祖先的历史掩盖起来。但是,牛肉是绝对不可以上酒席的,更不可以作供品敬祖、敬神。牛肉不好筛酒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其二,蓝姓开基祖熙三郎小时候生活很苦,替人放牛过活。有一次,一位风水先生途经长汀县水口,熙三郎的东经对风水先生态度傲慢,而熙三郎则对风水先生服侍得十分周到。一天,熙三郎用铜脸盆给风水先生洗脚,被东经臭骂了一通。熙三郎委屈得哭了起来,风水先生知道后,便去安慰他,同时教他用其父亲的骸骨葬在东经的牛栏下,说他日必定子孙大发。此后,蓝姓便开始大大发展起来。
其三,《蓝氏族谱》记载:(熙三郎)终于元英宗元年……享年七十有七,葬水口卧牛岗,后和二郎迁长汀坪岭水口,拾其骸骨放牛栏上,待吉时安葬,是夜雄牛相斗,其骸骨落地,天即葬之,次日观之牛栏飞散,地涌高墩,今日“牛栏祖”是也。
显然,这三则传说的历史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说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反映的文化意象。这三则传说实际上反映了闽西蓝姓人对其祖先历史的遥远记忆,它至少透露出如下几个信息:
第一,闽西蓝姓先民曾经在长汀水口居住过,长汀水口是闽西蓝姓心目中的祖居地。
第二,闽西蓝姓有过牛崇拜,有过牛肉不上桌请客的风俗,所谓“讲得好,牛肉都好筛酒”。
第三,早期汉族移民与畲族先民有过矛盾冲突,并逐渐走向融合。蓝姓先民在长汀水口时期,正是汉畲冲突,并开始走向融合的时期。
第四,闽西蓝姓曾经流行过天葬风水的观念。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等省。

 畲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自已的文字。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使用汉语客家方言,通用汉文。畲族主要以农业为主,畲族居住的山区盛产林木及毛竹,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习俗
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若是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禁忌:正月初一,忌挑粪,忌抬轿、吹喇叭;忌当乞丐;忌食狗肉。

婚俗
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畲族婚礼别具情趣,届期新郎由岳家亲迎,岳家款以饭就餐时,餐桌上不陈一物,必俟新郎一一指名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司厨也要以歌相和,其物应声而出,席毕新郎还需把餐桌上的东西一件件唱回去。

食俗 
日常主食以米为主,除米饭外,还有以稻米制作成的各种糕点,畲家常食的米饭有籼、粳、糯三种。从黏性上分,糯米最黏,粳米次之,籼米基本无什么黏性,但籼米出饭最多,畲家食用的米饭以籼米最为普遍。番薯也是畲族农家主食之一。粉丝是畲家招待客人制作点心和菜肴的重要原料。

畲族大都喜食热菜,一般家家都备有火锅,以便边煮边吃。除常见蔬菜外,豆腐也经常食用,农家招待客人最常见的佳肴是“豆腐酿”。肉食最多的是猪肉,一般多用来炒菜。竹笋差不多是畲家四季不断的蔬菜。有这样的说法:一年十二月中只有八月无笋,用茭白替代。竹笋除鲜吃外,还可制作干笋长期保存。饮茶是畲家日常必不可少的,大部分以自产的烘青茶为主。

畲族的酒多以白酒和自家酿制的糯米酒为主。景宁山区还有一种绿曲酒。白酒有明烧和暗烧两种。

典型食品有:卤姜;咸菜,畲族风味菜,常用辣椒、姜、萝卜等腌制而成,称为糟辣椒、糟姜等;端午粽子,民间称牯角;乌饭,三月三的节令食品,是乌饭树(畲语称乌枝)的嫩叶捣细,用汁浸糯米,煮熟后即成乌黑发亮的乌饭,据说吃了乌饭即不怕蚂蚁咬。

节庆
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在节日期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但不论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成年人过生日除杀鸡、宰鸭外,也要做糍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0 13: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捞乱骨头,毫无头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