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22|回复: 2

张仁元,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员,梅县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5 23: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仁元

张仁元,1941.11.11生,男,广东梅县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工学院热能动力专业五年制毕业,公派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及University of Nevada-Las Vegas等大学进修三年以及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
1978.04~现在: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课题组长,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所科技开发部主任;广东省能源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中科院能源所广州耗能产品测试中心主任,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物理系顾问。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研究员、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热物理、材料与能源领域的 相变材料及其在相变储能技术中的应用、材料相变机理的研究。
主持的"相变储能技术及其应用"、"玻璃管太阳能集热器及其集热传热性能研究"、"太阳能游泳池的加温原理和应用"和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全国基础研究学科状况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山县太阳能游泳池"、"太阳能在罗岗食品站的工业应用"等六项科研项目成果,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体委三等奖及广东省三等奖;获国家授权的"高效电热盘"等七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及三项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创建国家级认证的中科院广州耗能产品测试中心。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和性能》、《太阳池表面对流区特性的实验研究》、《两相双向热二极管及其特性研究》等论文30篇;培养7名硕士,3名博士。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正在主持研究经费共200万元的五项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家基金"无机盐/陶瓷基超微结构多孔介质相变过程研究"、广东省和广州等重点科技攻关"相变材料与储能技术在电力调峰领域的应用研究"及"浸没燃烧和直接接触换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等。
http://www.gznet.edu.cn/HNFM/hnjiaosh/ZhangRenY.htm

联系电话020)876062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 14: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 15: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元元教授,男, 1958年10月出生,广东梅县人,汉族。1982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二系铸造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7月在职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机电系机械制造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学会特聘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副理事长。
    李元元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方面的研究,先后指导了两届硕士毕业生和一届博士毕业生;目前正在指导三届硕士研究生(4人)和三届博士研究生(5人)。他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军品配套项目、国家教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16项、横向项目1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被EI收录,1篇获第八届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新型高强度耐磨铝青铜(KK)和锌合金(ZMJ)”等首次揭示了高强度耐磨铝青铜及锌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制之间的内在规律,丰富了耐磨铜合金、锌合金的制备理论,使该合金的综合性能得到突破性提高,该成果属国内外首创,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先后获199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1992年广东省火炬二等奖、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且已在我国的机械、轻工、冶金、船舶、水泥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累计实现新增产值1亿余元,新增税利3000余万元,节、创汇500余万美元。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他还主持创办了科研、中试基地——华南理工大学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广东华金合金材料实业有限公司,实现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的一体化,有力地促进了新材料的科研和应用。
    李元元在工作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科研作风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优良的科技道德。由于他在教学、科研及产业化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1997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骨干(1996年)、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6年)、第二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5年)、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1995年)、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广东省第三届丁颖科技奖(1993年)等荣誉称号或奖励,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焕彬,男,汉族,1942年生,广东兴宁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196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留校任教至今。曾任轻化工程系系主任。1986年至1987年赴美国进修,受聘为美国爱达荷大学客座教授和加拿大高技术应用公司客座研究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兼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造纸学会理事长,广州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大学生足球协会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

刘焕彬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讲过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主要从事制浆造纸工程、过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带领中、青年骨干在“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研究”、“制浆过程中卡伯值软测量与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两个学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70年代以来主持了20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95篇,著作3部;鉴定成果6项,专利9项,推广应用成果4项,获奖成果6项。


  其主要科研成果有:(1)“纸浆应变流速仪的研制”通过轻工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获广东省高教科技进步三等奖;(2)“新型低速造纸机流浆箱”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该技术被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已在国内十多家工厂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新型低速造纸机流浆箱及供浆系统稳流除气装置技术”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4)“中高浓纸浆氧漂方法与装置”获中国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5)“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及控制技术”已在工厂中推广应用。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1)新型智能卡伯值/白度在线传感与控制系统的研究“,(2)“制浆蒸煮过程的智能测量控制与调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3)“特种合成纸新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4)“中高浓漂白关键技术的研究”,(5)“以升流式厌氧技术为主体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示范工程”。
  1995年5 月,刘焕彬教授担任校长后,致力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开展“共建”和联合办学,使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他主持的教改项目“开展共建和联合办学,促进教学改革和学校的发展”获1997年全国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经济社会转型期本科教育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获2001年全国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0 16: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