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culture.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42
新华网2004-09-16以《遗传学研究支持汉文化扩散源于人口扩张》为题报道了一群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地分析汉族群体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多态性,揭开了全世界最大的民族汉族的文化扩散模式的神秘面纱,研究结果表明:汉文化向南扩散的机制符合人口扩张模式,而且在扩张中男性占主导地位。
关于“南方汉族与北方汉族的Y染色体类型及频率分布非常相近,说明南方汉族在父系上与北方汉族非常相似,受到南方原住居民的影响很小”的报道。这应该是可信的,也是符合历史记载的。说明汉人确实是拥有共同祖先的。
该报道接着说“母系方面,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的线粒体类型的分布非常不同”,以此为理由,得出了“南北汉族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南方汉族受到南方原住民族的影响较大。……但这一融合具有性别偏向性:融入到南方汉族中的南方原住民族女性远远多于男性,而北方汉族的男性对南方汉族做出了更大的贡献。”的结论。
实际上,这不是科学的结论,只能是一种推论,而这一推论也是错误的。
人的DNA有核DNA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简称mtDNA。核DNA分别由adenine(A),thymine(T),guanine(T),cytosine(C)这四种盐基、约三十亿个组合而成。mtDNA由一万六千五百个盐基组合而成。mtDNA 不是细胞核而是存在于细胞质的mitochondria的,全长为16500bp的环状DNA。mtDNA与核DNA相比,其长度不但非常短,且进化速度快,个体差很大。而且,一个细胞内有2000-3000个的拷贝存在,与核DNA相比,即使是微量检体,也能进行检查。所以常用于古代人骨以及动物骨的DNA分析,甚至用于民族起源的探索。mtDNA是靠母系遗传,即由母亲传给女儿再传给外孙女这样的方式遗传的。这是核DNA没有的特殊性质。mtDNA一部分有不具备蛋白质合成功能的控制领域,该部分的变异特别多。
也正因为线粒体DNA的个体差非常大,又是靠母系遗传,因此不可能会有南方的男女汉族的线粒体DNA都跟南方少数 民族非常接近的事情发生。当然,如果将时间扩大到万年单位,则有可能得出各地人是否拥有共同祖先的推论。例如,生物学家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人种的mtDNA以及Y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得出了非洲以外的所有人种都起源于非洲的“系统树”的结论。因为DNA的变化会在遗传时按一定的概率发生变化,例如,将DNA构造看成是文字(盐基)的组合排列,假设某一生物的DNA一万年变化其中的一个文字,五万年就变化五个文字,那麽就能从两种同类生物的DNA的这种差别知道该生物何时从共通的祖先分开,经过了多少年代。因此DNA的文字之差用于测定进化的“分子钟”,人们因此测出了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在20万年前之後才出现的。
因此,除非南方少数 民族都是南方某一女性祖先的後代,除非大多数南方汉族都没有北方母系汉祖的血统,那才能得出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的线粒体类型的分布非常不同,南方汉族中融入了大量南方女性少数 民族的结论。
但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撇开南方少数 民族都是南方某一女性祖先的後代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谈,汉族大量移民南方应该是在秦始皇之後的两千多年的期间,特别是在宋代以後,而要使居住在多山多河交通不便的南方各地区的汉族能在这两千多年期间、特别是自宋至今的一千年内,都与少数 民族通婚而成为某一南方女性少数 民族的後代,即便只考虑地理环境和时间的限制,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非是在更早之前,汉族就已经向南方的大量迁移,而且只有男性汉族向南方的迁移,从而使绝大部分南方汉族都有了与南方少数 民族共同的女性祖先的血缘,即线粒体DNA。但这不是历史事实。
由于汉族的宗族、家族观念不但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且根深蒂固,因此,历史上汉族的迁移,一般不会只是男性成员,而是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宗族的集团性迁移。这点,从一些姓氏转移到南方,呈现出南北姓氏分布不同的调查结果,以及南方不少乡村依然是按姓氏区分的事实也能得到证实。比方说,我的老家邻近的好几个村庄,基本上都是来自中原的同一宗族。而且,汉人认为自己文化先进、生活水平较高,又很重视门当户对,除非万不得已,一般来说也不愿意跟少数 民族通婚。因此,别说大多数汉族不可能都是男性单身迁移到南方而只能与当地少数 民族女性通婚,大部分汉族都不可能跟少数 民族通婚。
就拿广西来说,据《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可知,大部分广西县志中,记载当地汉族自秦汉以来迁入的极少,例如乾隆《横州志书》提及“秦徙中州处居西瓯,迨汉开学于郁林”以及民国《隆安县县志》“县属除少数土著外,能为汉族,皆来自他省,尤以山东为多数,邑内姓氏诸先祖,多自汉至明流隅广西,渐次迁居隆安。”还有民国《宜北县志》记载稍微具体:以由山东而来为多,湖南次之,因久相染,均归**,近惟有治安乡达科村仙桃洞赵兴数户苗族後裔,其余全系汉族。莫姓原籍山东济南府,于汉朝迁来,初到此地之始祖名莫登州……现有一千十户;卢姓原籍山东,汉朝迁来,共九百八十六户,始祖卢明道……覃姓原籍山东,汉朝迁来,共七百二十六户;韦姓原籍山东,汉朝迁来,共九百六十户;蒙姓原籍山东,汉朝迁来,共七百三十二户。
而绝大多数县志在记载汉族入桂的时间多言于宋代。在此之前入桂的汉族,虽然人口众多,甚至最终的总人口有可能超过当地土著,但因为不是集团地成批地进入广西,而是或避乱、或经商、或像秦始皇大军那样,只是单身男性军人,平定岭南後并非能像後来的军户体制那样能代代相传而一直保持军队编制,因此大多数都土著化,成了少数 民族。就像美国,尽管早期就在美国的安格鲁萨克逊民族的人们现在所占美国人口的比例已经不多,但因为大部分其他美国人不是一下子就进入美国,而是分散移民美国的,去一批被“融合”一批,因此,即使後来移民的总数远远超过了自殖民地时代起就祖祖代代居住在美国的原籍英国的人们,但现代美国的主流文化、主流道德价值观等等依然都是当初的那些美国人所创建的,甚至连语言依然还是英语。
但如果是以屯田、留戍、或移民成批量地进入广西,集团居住的话,情况就不同了。而自宋代起进入广西的汉人,大都是军事移民、屯田、卫所驻军、大规模的集团成批地迁入聚居,因而不但很少发生与当地人通婚而土著化的事情,反而内部繁衍,壮大而延续至今。所以,现在广西汉人的大部分,都是自宋代以後才迁入广西的。
另外,即便是DNA相近,也不能断言一定就是混血。南方汉族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如今人数多达六、七亿,要在两千多年内不但实现了南方汉族内部的混血,还实现了与南方少数 民族的混血,以至于线粒体DNA与南方少数 民族的相近、并造就了今日如此膨大的人口,即便是一个中学生,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类都来自非洲,进入亚洲也不过是几万年前的事,之所以相近,也许是从人类共同祖先分支後的结果。再说,人类的DNA,到处都能看到同样构造的重复,而在某几个重复部分,重复的次数因个人而不同。而且即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一千文字(盐基)也只有一个不同。所以,所谓的相似和不同,与研究人员的主观取舍标准有很大关系。
别说因为取样的不同,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错误的结果,就是面对同样的结果,因研究人员个人观念的不同,还会有不同的解释。
例如,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教授金力声称,他的研究小组“将涵盖世界五大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美洲)的15个国外人群样本和中国28个人群样本放在一起测试分析(中国人群样本包括4个汉族和24个少数 民族群落),对这些样本的分析,都支持了非洲起源说。”还作了如下解释:“中国早期人群是从南方进入亚洲,然后再往北方。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只有少量的人群越过长江迁移到北方,以后在北方慢慢发展起来。所以北方人群的遗传差异较南方人小得多。北方人比较单一,南方人比较复杂。但是南北方之间又有很密切的交流。”
但这也只是研究人员做出的个人解释,也就是说个人的推理而已。别人也许又能做出另外的推论。
真理或者说事实的真相,决不可能凭一两次的调查就能得出。事实上,细胞内除了线粒体DNA外,还有核DNA。而对核DNA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不久。
因此,仅凭线粒体DNA就断言南方汉族为男性汉族南下与少数 民族通婚的结果,显然是很草率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所能做出的事。
还有,人们是否会注意到当某一事物被发现的同时,其他的东西却被隐瞒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声称是科学研究的报告中因种种原因,也是会出现的。以前曾有过用ABO血型来判断民族起源、民族混血的研究。研究人员只注重一个民族的某一种血型分布与另一个民族的血型分布相似而推断出这两个民族有共同的祖先的“结论”,可如果看另一种血型,则两民族的该血型分布却相差甚远,但研究人员对此只字不提。比方说,有研究人员看到汉民族的O型分布呈北低南高的分布,就断言南方汉族混有南方少数 民族的血,可汉民族的B型血,无论南北中,都无明显变化。况且A、B型还是优性遗传因子而O型为劣性遗传因子,即如果双亲为AO,或者BO的组合,就会生出A型,或者B型的子女。
而且,报道没有提及研究人员是否对南方所有的少数 民族进行了同样的DNA分析,因此,不得不怀疑这些研究人员到底作过多少汉族与少数 民族的遗传比较方面的研究。报道也没有提及到底采集了多少人体DNA样本,这些样本是否真是在全国范围内随机取样的。
再说,该报道声称的发现的线粒体DNA无非是遗传基因的组合,既不能说明那一定就是混血的结果,也不能告诉我们两千年来到底发生了什麽,更对了解汉民族的历史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汉民族的形成,应该是在共同的文化、相似的风俗、信仰形态以及包括共同祖先信仰在内的共同的历史记忆基础上形成的。无论DNA技术如何进步,都无法让人们了解这些。只有历史学、考古学才能给人们提供这类知识。
所以,我对这篇报道的标题声称的“遗传学研究支持汉文化扩散源于人口扩张”的客观性,以及报道中提到的所谓的南方汉族的线粒体DNA受南方原住民族的影响较大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因为最多只能说这只是一些人基于其观念的推论,并非就一定是正确的、客观事实的反映。
倒是关于Y染色体研究结果的报道比较可信,因为Y染色体只存在于正常的男性体内,因此传递方式只能是从父亲到儿子,所以常用于父子鉴定以及加害者多为男性的刑事犯罪案件中的男性个人识别。如果能检查出Y染色体特异的DNA多型,就能成为鉴定的有利证据。也用于研究父系遗传,如姓氏的遗传等。
因此,南北汉族的Y染色体差异较小,只能说明南北汉族拥有共同的祖先,而这个祖先绝不可能只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
2004-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