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94|回复: 1

邹锡昌——昌盛集团董事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2 20: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邹锡昌:“三心”成就地产英雄
2004年08月30日16:08:21 中国经济周刊 邹锡兰


  邹锡昌:“三心”成就地产英雄
  ——记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

  
  人物简介
  
  邹锡昌,香港知名爱国人士,现任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63年4月出生于广东梅州。被称为中国“地产英雄”,旗下有广州中华广场、广州市盈富创展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海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邹锡昌还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香港嘉应商会会长、广州市及梅州市荣誉市民、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会长、广州市公安干警基金会副会长等职务。

  都说地产业是造就富豪的行业,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行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的主战场,有人杀开一条血路,从此所向披靡;也有人翻身落马,从此一蹶不振。香港昌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可以说是一战成名的英雄,这成名之作就是目前广州市规模最大、经营最旺的购物中心—中华广场。

  带着解读“邹氏兵法”的迫切心情,记者走进了邹锡昌的办公室。一座偌大的购物中心,他留给自己的办公室却只有10平方米左右。整个房间有两处最为醒目:一是左右墙上各一苍劲有力的字幅“自胜者强”、“精心、耐心、修心”;一是他身后的壁橱里陈列着的他为家乡梅县捐赠的证书和纪念牌。就是在此斗室,邹锡昌精心运筹,决胜于千里之外。

  
  
  英雄出少年
  
  邹锡昌出生于广东省梅县,7岁进学堂读书。1979年,年仅16岁的他不负众望,以当地“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攻读哲学。当时他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文革后当地第一个少年大学生,成为家乡方圆几十里的骄傲。求学路上的艰辛练就了他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和品格,哲学又教会了他缜密地思考,辩证地看待事物,理智地观察社会了解人生。

  1980年代的中国到处是机会。但要抓住机会必须得有眼光。一天,一个做进出口贸易的朋友找他帮忙,说有300台电视机正为没有包装纸箱而发愁,希望他想想办法。不久,邹锡昌在梅州的一个朋友也是因为有几百台电视机找不到包装纸箱而着急。一次缺货,又一次缺货,让邹锡昌感到市场正在呼唤自己。后来一打听,办一个纸箱厂只需几十万,这时,正好二弟高中毕业,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干!就这样,在1987年,邹锡昌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投资60万元与人合股经营纸箱印刷业务。短短3个月就赚回了当初的投资。半年后,他投资200多万元,订做了一套流水线,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生意越做越红火。此时的邹锡昌只有24岁,人们常说的商场第一桶金就这样靠敏锐的眼光得到了!就是这样的眼光,让邹锡昌在后来进入房地产事业中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甜头。

  
  
  杰作频传
  
  1990年代初,邹锡昌进军广州市房地产市场,而他首先进入的是旧城改造市场。这个令许多亲戚朋友后怕的战略决策,其实是经过邹锡昌精心研究策划的:广州邻近香港,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是华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广州房地产市场尚未启动,地价的水平与广州大都市的地位无法匹配。从长远角度看,这时的广州房地产市场刚好处于进入的最佳时机。于是以后的几年,邹锡昌如鱼得水,开发了诸如天秀大厦之类的名盘,掀起了广州房地产的一次热潮。

  1993年7月,邹锡昌的昌盛集团与中国新兴集团在香港签订一个大型项目,由昌盛集团全额出资兴建“中华广场”,该项目将耗资14亿人民币,计划于2000年落成。他不惜巨资,请来著名建筑师莫伯治先生担当主设计,美国M&M设计公司进行平面设计。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1997年,“中华广场”施工进入关键时刻,却遇上金融风暴,香港融资计划告吹,资金链断裂。屋漏偏逢连夜雨,广场施工又因地质问题出现塌方。一时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断言邹锡昌这下难以翻身。此时,邹锡昌再度显露出他的过人眼光。他直觉香港楼市虚火渐消,毅然说服其他董事,将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以2.3亿元买入的两层写字楼以1.8亿元卖出。同时也将自己在半山的一幢价值4000多万元的住宅以3000多万元卖出,集中2亿多资金投入工程。自己一家搬到一间月租2万多元的公寓栖身。为了抗击金融风暴,他把梅州水电站和一些项目卖掉,集中资金保证“中华广场”的施工。同时调整计划,在预留68层楼所需地基后将原来的楼高调整为10层。天道酬勤,1999年,耗资5个亿建造的“中华广场”封顶后对外销售商铺,顿时成了商家的抢手货,销售收入突破6个亿。

  除了出色的融资能力,记者更惊叹于邹锡昌的忍耐心。当时与“中华广场”一起上的有七个地产项目,成功的只有“中华广场”和“天河城”。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份忍耐心,也就没有如今的中华广场这样一宗杰作了。

  中华广场雄踞于广州市中心中山三路与较场西路交界处,处于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上盖,北与广州著名公园“烈士陵园”相对,东与广州最大的休闲广场英雄广场为邻。地下负一层与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A出口相接,多路公交车路经此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出行畅然无阻。中华广场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是集购物、饮食、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中华广场就更加显得耀目生辉,璀璨怡人。“中华广场”的成功,也使邹锡昌成为“中国房地产10佳商业地产领军人物”。

  1999年,也是经过精心策划,邹锡昌挥师北进,开发豪宅。2000年2月,位于北京东二环使馆区的高档外销楼盘海晟名苑刚一开盘就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2002年海晟名苑的销售收入达8亿元,在北京数百个房地产项目中名列第四。

  采访中,邹锡昌不经意地告诉记者,中华广场第二期工程已经动工。这座高252米、62层,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高档写字楼,在2007年崛起之时,会成为羊城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修心行善
  
  修心乃立身之本。邹锡昌爱国爱家如爱母。今年7月,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选为香港著名爱国商会香港嘉应商会会长,这是对他长期活跃于慈善事业的最好的肯定。

  在邹锡昌家乡的村子里,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珠光锡照升平路;下联是:子义昌隆幸福村;横批是“珠子坑村道”。这幅对联巧妙地将他的名字对在其中,表达了家乡人对他捐资将泥泞的乡间小道变成水泥大道的由衷赞美。在客家那个贫瘠的小山村里,邹锡昌还是第一个捐资拆除破旧不堪的学校重新修建成为完全符合教学标准的人;第一个被全村人立功德碑纪念的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邹锡昌对慈善公益带来的捐助更加出手大方,特别对教育、社会治安、医疗、养老院等捐款情有独钟。在广州,他捐资500万,建造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天秀小学;由他捐资1000万元兴建,气势如虹的梅州嘉应大学“锡昌科技大楼”,与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也是梅县人的曾宪梓先生捐建的教学大楼遥相呼应。在嘉应大学众多捐建的建筑中,“锡昌科技大楼”昂首挺胸,与众不同。他对母校联合中学怀有很深的感情,一口气为母校捐了250万元建了科学楼、图书馆及艺术房,现在,只要母校遇到困难时找他,他总是尽其所能。

  十年来,邹锡昌在梅州、广州、深圳、北京等地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各种公益事业捐资高达3600多万元。在当代中国,邹锡昌不算最有钱的,但他是最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也是最慷慨的人之一。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他的二弟、三弟也以大哥为榜样,纷纷加入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来,成为慈善事业一家人。

  告别邹锡昌,记者不由又抬头凝视他墙上的那幅墨宝:“精心、耐心、修心”。其经营之法、为人之道已赫然纸上,立业报国的客家人传统会由邹锡昌更加发扬光大!  
http://stock.163.com/economy2003 ... /040830_22693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2 2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的夏天,以制造富人榜而出名的胡润,致函邹锡昌,准备将邹列到大陆富豪榜里去。胡润的依据是邹锡昌拥有的昌盛集团绝大部分股份。昌盛集团控股位于广州繁华路段中山三路的大型商业广场——中华广场,仅中华广场这一项目,邹的资产评估即为30多亿元。据称昌盛集团后来给胡润发去律师函才算了结。年方40年的邹锡昌一直低调行事,上富豪宝座又被他轻轻略过,令人觉得神龙见首不见尾。

    邹锡昌,广东梅县人。1970年代末,邹是第二批恢复高考的幸运儿,他考中了中山大学哲学系,邹在班上差不多是年纪最小的。但在思想上,他却不是最嫩的,80年代初期,刚刚毕业的邹南下深圳,在蛇口的招商局开始了他的事业旅程。

    邹很快在深港贸易中觅得先机,靠电子产品贸易,邹掘到了他事业中的第一桶金。邹锡昌旋即去了香港发展,在香港的几年无疑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当他再一次踏上罗湖桥回到国内时,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在等待着他。

    邹在深圳有过自己的贸易公司,开办过深圳最早的纸箱厂,与当地合作成立了中外合资的纺织厂,但邹选择了房地产作为他的长期事业,从1990年进入广州开发房地产,在这个行业,邹堪称先锋,现在出道的房地产精英基本是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与邹同时进入广州的外资开发商现在已经所剩无多了。

    邹锡昌率领昌盛集团闯入广州的第一个项目是在旧城区开发建设8.5万平方米的天秀大厦和天秀花园。

    1993年,天秀花园对外销售,4天售出4亿多元港币,均价达1.3万元/平方米,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广州住宅售价的最高纪录。天秀大厦的写字楼售价也高达1.6万元/平方米。

    天秀花园的成功使得那时30岁的邹锡昌感慨万千,他这时考虑的不是在广州取得多少土地,他要在广州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性建筑,让自己的地产梦有个坚实的基础。

    1994年,昌盛集团在广州中山三路烈士陵园对面拿到另一块地,5年后,这幅地块上矗起了一个名为“中华广场”的大厦。1999年,这座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商业广场,为昌盛集团带来近7亿元的进账。

    这一年,中华广场创造了中国商业地产的第一项吉尼斯,在“中华广场”对外销的1万平方米商业中,一个临街商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售价达17万多元。

    中华广场奠定了邹锡昌在商业地产中的地位,投资12亿的中华广场现在市值已达到30亿元。每年还有上亿元的租金收入。

    在广州有了坚实基础后,邹的地产哲学是进军北京,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树立一面旗帜。

    21世纪的第一年,邹锡昌率领昌盛集团开始了北京之行。邹的北京项目名称是海晟名苑,北京的同行并不清楚它的母公司是昌盛集团,一如邹锡昌躲在大陆富豪榜的后面。但2002年销售火爆的海晟名苑却不能让人忽视,销售额达8亿元,在当年北京所有项目排行中位列第四。

    总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的海晟名苑,现在已是北京的经典楼盘,东二环边上的优良位置,容积率只有2.98,绿化率达42%。

    海晟名苑的成功可见到邹锡昌的地产哲学之道,良好的地理位置,名校近在咫尺,建筑设计是香港王董国际,园林设计是泛亚易道,物业管理是仲量联行,这些合作伙伴均是所在行业中的精英翘楚。

    邹在北京成功的另一个特点是昌盛集团不急功近利,但决定了的项目就会全力以赴,每一项都做出精品来。昌盛集团虽然在地产业有10多年的经验,却只做了几个项目,而不像别的地产商,一上来就是十几个项目。刚刚过去的2003年邹锡昌在北京的项目同样是大丰收,十大名盘,十大健康名盘,著名豪宅的获奖见诸各大报端。

    邹锡昌30岁以前选择了地产作为他的奋斗目标,40岁以前则树立了他的地产丰碑。“30而立,40不惑”,在迈向50知天命的10年,邹又会做些什么呢?

    昌盛集团将来会一手做地产,一手做工业,这是邹锡昌在接受媒体记者时所说的。当然邹作地产项目是有选择的,有的城市仅前期调研工作就做了两三年,没有充足的把握昌盛集团不会轻易进入一个陌生市场。

    邹在武汉,这个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已有一个心仪的项目,只待东风的来临,这个项目将是邹另一个努力的目标。

    工业项目也是邹下一个重点发展的领域。其实邹从工业开始起家,现在选择工业作为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这或许是一种轮回。昌盛集团正与广东某地方政府商谈,拟投资10亿元,开采并冶炼当地的一种国家稀缺矿产资源。

    40岁的邹锡昌将地产作为他一半的事业,他知道一家企业靠地产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邹锡昌操着哲学思维的指挥棒,引领昌盛集团不断向前。

http://www.wxfdc.cn/coolnews/newsfiles/181/20040922/17265.s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6 09: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