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angchunbin

上杭县发现孙中山演讲唱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2 08: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12-22 08:04
只要大家以客观的立场来看,对历史负责、让后人满意的答案是:孙中山祖居东莞,不是客家人。历史的误会如过眼云烟。


孙中山家族祖居东莞以前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12: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韩江不肖生 at 2004-12-22 08:53
孙中山家族祖居东莞以前呢??

祖居东莞(宋元明清),即证明为广府系无疑。这一点学者(包括客家学者)是很清楚的。唐宋以前的河南-杭州-宁都(大将军孙俐)-珠玑巷,是广府民系孙姓共有的一种族群认同。如果硬性说是“客家”,是说不通的,也没有任何学者会这样。如果这样,客家的王姓等就要被排除出客家,甚至华南各姓都不属于本民系。客家学者喜欢把祖籍北方的都列入客家,例如韩愈,搞得很多人都以为潮州是世界客都(例如新浪网的大型评选活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14: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本伪族谱怎么对都对不上,倒像半文盲乱拼乱凑。后来有心人为了增加可信度,就擅自修改和加注解,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怎知越改越错漏百出。

如果当年孙中山对孙科说是东莞,也无须调查到了紫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14: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南洋客 at 2004-12-22 14:09
那本伪族谱怎么对都对不上,倒像半文盲乱拼乱凑。后来有心人为了增加可信度,就擅自修改和加注解,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怎知越改越错漏百出。

如果当年孙中山对孙科说是东莞,也无须调查到了紫金。

做人要讲良心。客家神话是泯灭人的良知的神话。如果你还认识几个字,请你看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文集对此的评述文章。这么多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广泛的调查鉴别,比不上某些外行人士的随意乱写(请查查这些人的专业是什么)?
孙中山对孙科说过左埗头的渊源,孙科印象深刻,亲笔写出,是研究的铁证。
乡村的族谱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所写。一般有人考种功名以后都会大修族谱。客家族谱支离破碎的大把,神话蒙不了严肃负责的学者。
我是受良知的驱使写出此帖的,不会像你,除了攀附,维护面子,一切都不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14: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纲上线可以休矣。
http://club.dayoo.com/read.dy?b= ... mp;i=579439&p=1
主题:回复: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  
作 者: nanyangkejia(nanyangkejia) 2004-12-22 13:29:51  [链接] [短信] [回复]  

这贴有个猫科网友说客家人制造神话,篡改历史,攀附名人,误导孙中山后裔。请问斑竹该不该封?

[回复]  


主题:回复: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  
作 者: 广东大猫(广东大猫) 2004-12-22 14:01:26  [链接] [短信] [回复]  

上纲上线,反对无效。
经过广泛调查确认东莞说的学者中,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教授就是客家人。最早对紫金说提出质疑的林一厂先生,也是客家人。广东大猫以往的帖子都有提到。

也谈关于孙中山祖籍问题的争论

http://www.sunyat-sen.org/sun/sunjiasi/sunjiansi102.htm(翻前后页可见正反双方文章,原文照录。经过比较,只要是客观地看问题的,从大的方向看,都知道紫金说足以完全否定,东莞说可信。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云集了海内外一流的专家,研究是立足于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的,不像某些学者,没有实地调查,甚至有的本身就不是这方面专业的。

邱  捷



《岭南文史》1993年第2期刊出的《孙中山祖籍问题争论的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严格地说来并不是一篇介绍这场学术争论始末的文章,它主要反映两位作者的主观想法和某种情绪。我的一些论文在该文中被不确切地引用后再予以猛烈抨击,因此,我不得不对《岭南文史》的读者再谈谈“紫金说”、“东莞说”的论据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对该文“意气之争”、“制造假证”一类的指责,双方文章具在,读者可以作出客观的判断,我就不再多费笔墨了。



    一、孙中山是否承认过紫金为祖籍?



    《始末》称:“孙中山父子承认祖籍在紫金”。但所有研究孙中山的学者都知道,孙中山从未作过这样的承认。至于被“紫金说”者当作孙中山“承认”紫金为祖籍的所谓“孙中山自述家庙在东江公馆村”,却是由一段误译引起的。

    美国人林百克(Paul Linebarger)在其所著之《孙逸仙传记》(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 New York, 1925)一书中记述了孙中山的一段话:“The Village of our ancestral temples is at Kung Kun, on the East River.”1926年上海开智书局出版的徐植仁的中译本把这段话译作:“我们的家庙,却在东江的一个龚公村里。”这段英文并不艰深,稍懂英文的人都可看出徐译并不确切。比较恰当的译法应是:“我们祖祠所在的村庄,在东江的Kung Kun。”“Kung Kun”应是一个县而不是一条村。有的学者认为“Kung Kun”实为“Tung Kun”(东莞)之误。例如,“紫金说”的提出者罗香林先生曾在《客家研究导论》的一个注中说:“Linebarger氏谓孙公自述,祖祠在东江Kung Kun ,下一字为‘莞’对音,上字当是Tung字之误,据其地望推之,当是东莞无疑(着重号为引者所加)。民十五年开智书局译本误作龚公,非是。”[1] 可见,这段后来被“紫金说”者反复强调的所谓孙中山“家庙在东江公馆村”的自述,其实是误译,连罗先生早年也看作是孙中山承认东莞为祖籍的表示。当然,由于字母有误,“东莞说”不能把这段孙中山自述作为论据。但它并非孙中山承认紫金为祖籍的表示,则是显而易见的。

    后来,罗先生有“孙公上代,原住紫金,后迁东莞”的推测[2] ,几年后,又把他否定过的这段误译作为假设孙中山祖上来自东江某个名“公馆”的村庄的前提,到了撰写《国父家世源流考》时,才截然排除东莞,提出孙中山上世于清初从紫金迁来,并确指紫金中坝孙屋排村为孙中山的祖籍。不过,这条村庄从来都不叫“公馆村”,只是紫金中坝《孙氏族谱》提及一处祖坟的所在地的小土名叫“公馆背”,祖祠却没有一处在“公馆背”。[3] 孙中山和外国人谈祖籍,又怎么会不讲县名村名,只讲一处祖坟(不是祖祠)所在地的小土名的前半截呢?何况,被指为“东江公馆村”的中坝孙屋排村,位于韩江支流琴江上游,它最多也只是“韩江公馆村”,并非“on the East River”(在东江畔),无论怎样解释也不能与上引孙中山自述对上号。目前发现的所有文物资料也排除了这个村庄是孙中山祖籍的可能性。

    所谓孙中山“承认祖籍为紫金”纯属子虚乌有。但一些文物却反映了孙中山祖籍为东莞的可能性。如1912年5月孙中山与东莞上沙孙姓人士同开孙族恳亲会的合照、传单,[4] 孙中山、孙眉到左埗头孙氏(源出东莞)祖祠拜祭后的合照等。[5] 近年,还有一位“紫金说”者谈到孙中山曾往东莞拜祖的事实。[6] 这些,都可看作孙中山承认东莞为祖籍的间接证据。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12-22 at 15:5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15: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孙科先生对“东莞说”和“紫金说”的表态



    《始末》十分强调孙科先生承认“紫金说”的表示。不过,孙科先生也有过承认“东莞说”的表示,在此,举出几个证据:

    1、1932年9月,国民党党史会编印了《总理年谱长编初稿》,该书首页即称孙中山祖上来自东莞,“十三世祖礼赞公始迁中山县,……生二子,长乐千次乐南,乐千又分居左沙头(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七世祖)瑞英公以降,六世祖建昌(按:应为连昌)公,五世祖迥千公,四世祖殿朝公,曾祖恒辉公,祖敬贤公,历世未显。父达成公。”本书编成后,曾分送国民党元老及孙中山的亲友征求意见。国民党党史会于1933年把全部意见编成《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各方签注汇编》,孙科先生的签注全部收入。对该书首页关于孙中山祖籍在东莞的记述及孙氏历代祖先,孙科先生也和全部签注者一样未提任何异议,但他将“分居左沙头”改成正确的“分居左埗头”[7] 。左埗孙氏有确凿证据源出东莞,历来与翠亨孙氏互相承认为同源族亲。“埗”字非常见字,孙科先生作了改动,说明他是注意到这段记载的,当时他并不认为说自己的祖籍为东莞、与左埗头孙姓是族亲有什么不妥当。

    2、1937年出版的胡去非的《总理事略》,一开头就引述孙中山祖籍为东莞的说法。孙科先生在为该书的题词中说:“《总理事略》,编订明备”。

    3、1947年,孙科先生为东莞上沙题写过“国父先代故乡”。(牌坊毁于1966年,现尚存照片)

还可以举出一些。但以上几件事实,已足以反映孙科先生也有过承认东莞为祖籍的表示,并非始终如一只承认紫金为祖籍。我的几篇文章都没有回避孙科先生有过承认“紫金说”的事实,只是指出对他两方面的表态都应注意。其实,孙科先生对祖籍的表态前后不一也并非不可理解。他从小在国外长大和受教育,孙中山主要在学习和革命工作两个方面严格要求儿子,对自己和家族的事似乎谈得不多,所以,孙中山逝世后要确定他的生辰,孙科先生也不能提供准确答案,终于还是卢太夫人找出她与孙中山结婚时的生辰八字才解决了问题。[8]从他对《总理年谱长编初稿》的签注也反映他当时绝对未想到紫金可能是自己的祖籍。作为一位政治家,作为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先生不妨对研究孙中山的著作和纪念孙中山的活动都予以肯定和支持,或者他也并没有太在意“紫金说”和“东莞说”的对立。我相信,无论孙科先生对祖籍作过什么表态,对这位近代有名的政治家的一生来说,只是不足道的小事,不应该因而说一些对他不恭的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15: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孙中山其他亲属的意见



    孙中山的胞姐孙妙茜在1931年4月26日对国民党党史会工作人员钟公任说过:“孙氏始祖在东莞县,至五世始迁中山县。”[9] 此说与《孙氏家谱》所记符合。她的后人也坚持认为孙氏的祖籍为东莞。

    孙中山的侄孙孙满先生(孙眉之孙、孙昌之子)始终坚持认为翠亨孙氏的祖籍在东莞,拒绝承认紫金。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在文章中引述孙满先生的意见,《始末》指责为“捧出孙满以与孙科对抗”,并以挖苦的口气称之为“以孙制孙”的“妙计”。其实,孙满先生对祖籍的态度几十年来没有变化,无须谁去“捧出”。同族人对祖籍问题的看法有不同,也谈不上是“对抗”。孙满先生一些文章由别人代笔,有些出入也无须大惊小怪。他是翠亨孙氏的长房嫡孙,在国家大事方面的发言权自不可与孙科相提并论,但在祖籍这类家族事务上,按情理是应有发言权的。1992年6月,孙满先生访问中山大学,他谈到自己的祖籍不是紫金,也不是客家人,从他的说话中也确实听不出带有客家口音。罗香林先生说过,“客家人尚自重,喜自尊,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肯舍弃固有的语言和习惯。”[10] 客家人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贡献早已得到公认,客家人在世界各地华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非客家人愿与客家人认同,却少有客家人自己拒绝承认之事。若翠亨孙氏确为来自紫金的客家人,孙满先生又何必拒绝承认?又有谁见过年届九十的客家老人不会说客家话、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的呢?

还必须说明,我们并不是仅根据孙满先生的意见便得出结论,只是把他的意见作为论据之一而已。



四、关于“紫金说”和“东莞说”的所谓“胜败”



    《始末》一再宣称,“紫金说”已成“定论”,“东莞说”已经失败,如果再对“紫金说”提出异议、重提“东莞说”,就是“不甘心失败”、“非理智”、“意气之争”、“无稽之谈”。其实,所谓“紫金说”已成“定论”、已经“获胜”云云,只是一种主观想象。

    自蒋介石、孙科等为《国父家世源流考》题署、作序以后,国民党的史政机构后来改为采纳“紫金说”,但两说实际上并没有进行过充分的争论,邓慕韩的《〈国父家世源流考〉正误》一文甚至没有公开发表。不过,一直有学者对证据不足的“紫金说”提出批评。1985年,台湾国民党史政机构第三次增订重版《国父年谱》,虽仍采“紫金说”,但却加了一条长注,注文开头便说:“关于先生(孙中山)家世源流,学者之间颇有争论,先生家属之间,意见亦不一致。”注文最后说:“本谱暂依罗香林前说,并继续研究考订,容有确论,再行补正。”可见,多年接受“紫金说”的台湾国民党史政机构,也承认关于孙中山祖籍仍有争论的事实,并未把“紫金说”称为“定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15: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国大陆(特别是在广东),缺乏证据的“紫金说”从来就没有受到过研究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史的学者的重视,更谈不上成为“定论”了。1986年,一位著名的研究孙中山的专家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闭幕式上发言,对提交大会的论文作了评述,其中谈到:“有的论文,根据大量文献、文物和访问材料,进行了细密的考证,指出孙中山的祖籍是广东东莞,而不是罗香林先生所说的广东紫金,得到许多学者的赞许。”[11] 198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实正误》也把“东莞说”作为正,而把“紫金说”作为误。

    我说这些,当然不是说“东莞说”已成“定论”或已经“获胜”,只是要说明《始末》所称“紫金说已成定论”并非事实。对孙中山祖籍这个学术问题,学者们完全可以平心静气地从长讨论,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固然好,就是意见终于不一致也关系不大,任何人都有权接受和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那种观点,无须像体育竞赛那样非要分个胜负不可。

目前,有些人以极大的热情为“紫金说”辩护并激烈地抨击“东莞说”者。但从他们发表的文章和散发的印刷品来看,他们并不清楚这场学术论争的来龙去脉,对“东莞说”的论据、论点固然知之甚少,对“紫金说”的主要论据、论点也不甚了了。如“国父自述家庙在东江公馆村”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找到的所谓“东江公馆村”在什么地方,紫金《孙氏族谱》有些什么记载,紫金的琏昌和香山的连昌各生活在什么年代,翠亨孙氏与紫金的客家人在语言、风俗、婚姻等方面有何异同,罗香林先生和孙科先生对“东莞说”、“紫金说”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孙中山的家族成员是否都接受“紫金说”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始终弄不明白或者不愿意弄明白,只是强调“紫金说”是完全正确的,是不必再讨论和不容再讨论的,但引用罗香林先生的论据、论点时却还闹过画蛇添足的笑话。这些人在他们从事的学科可能也是有成就的专家,如今却要在另一个学术领域中对一个自己没有认真研究过的学术问题用不容分说的口气作出裁决,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



五、我们为什么不接受“紫金说”



    这个问题我的几篇文章已谈过不少,所有论据均注明了出处。在此再概略地重复一下:

    1、“紫金说”的前提“孙中山自述家庙在东江公馆村”不能成立,已如前述。

    2、在孙中山的故乡翠亨,无论家族文物,还是口碑相传,都没有片言只语提及过紫金(永安)。

    3、翠亨孙氏语言、风俗与来自紫金的客家人不同,历代只与讲香山本地白话的家族通婚,居住在全讲香山本地白话的翠亨村而不住在附近大量存在的客家村(不少还是祖籍紫金的客籍人)。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崇敬祖先,重视谱牒。[12] 如翠亨孙氏真是17—18世纪之交(连昌公生于1669年)才从紫金迁来,在没有经历迁徙流离的乡居环境中,怎么会在定居香山百多年后就把记有祖籍的谱牒遗失净尽,甚至也不知道祖籍在哪个县,丢掉了客家话,还染上缠足陋习,并脱离了邻近的客家人群体住进讲香山本地白话的村庄?这一切对昔日一个乡居的客家人家族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比较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翠亨孙氏原来就并非清初才从紫金迁来的客家人。

    4、紫金方面也提出了一条足以彻底推翻“紫金说”的有力证据——紫金孙氏十二世祖琏昌公参加过发生于1646年左右的钟丁先抗清起义的事实,现尚有遗址。[13] 这一点,自40年代至今从无异辞。而孙中山的祖先香山的连昌公确知生于1669年。紫金之琏昌与香山的连昌并非同一个人,当无可怀疑。本来,紫金之琏昌与香山之连昌为同一个人之假设,是“紫金说”得以提出的关键之点。现已证实两人并非同一个人,紫金《孙氏族谱》自不可与翠亨《孙氏列祖生没纪念簿》相接,“紫金说”就失去了任何成立的可能性。

因为以上各点,所以,即使没有其他反证,紫金也不可能是翠亨孙氏的祖籍,何况,在翠亨的多件文物以及孙氏的祖墓,都反映了翠亨孙氏并非十二世于清初始从紫金迁来。



六、有关文物资料的真伪问题



    因为翠亨孙中山故居收藏的文物以及附近的孙氏祖墓都是足以推翻“紫金说”的证据,因此,《始末》一再说这些文物、坟墓全都是伪造的。但他们提出的理由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在研究名人的家世源流时,伪造谱牒等资料以图攀附的事是可能发生的。在孙中山祖籍这个问题上,也不能排除紫金、东莞两地的孙姓为攀附翠亨孙氏而假造谱牒等资料的可能性,但断无孙中山的亲属伪造谱牒以图攀附其他地方的孙姓之理。就一般情理而言,紫金方面伪造资料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紫金《孙氏族谱》的发现是在罗先生推测、假设孙中山上世可能出自东江紫金的几年之后,结论提出在前,证据却发现于后;而罗先生关于翠亨孙氏十二世连昌以后始有较准确记载等事实的披露,也会给伪造者提示了明白的线索。《国父家世源流考》出版以后,还发生“中坝孙姓少数人,竟为地方豪劣讼棍所摆弄,举凡孙姓历代卖出产业,均指为国父先祖遗产,控之于县府司法当局,强判人以窃占国父先祖遗产之罪,致拆屋毁坟,拘押勒榨,无不令人感慨。”[14] 在研究名人的家世源流时,遇到以上情况,学者都会对资料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但是,我在以前所有的论文都没有讨论过“紫金说”论据的真伪问题,因为怀疑其有伪造的可能毕竟不等于是伪造的证据。我始终以承认紫金的谱牒等资料的真实性作为研讨的前提,只是认为即使它们全是真的,也与孙中山的家族毫无关系。我在研究中也没有太重视东莞孙氏提供的谱牒资料,主要以孙中山亲属收藏的文物等资料作为自己的论据。

    翠亨孙中山故居收藏的《孙氏家谱》和几件契据、帐册,是孙中山胞姐孙妙茜的遗物,后由她的孙子杨连合、杨连逢无偿献给故居收藏。而《家谱略记》是孙中山胞兄孙眉的遗物,由其长孙孙满先生披露。我们总不能怀疑孙眉、孙妙茜或其后人为攀附东莞孙氏(该支孙氏并无任何有影响的历史名人)而伪造这些文物吧?

    制造假谱牒通常是在名人祖籍发生争论时或为推翻某一旧说而出现的。《孙氏家谱》在30年代初已为人所知,部分孙氏祖墓的迁葬也发生在30年代。在那个时候,并不存在“东莞”、“紫金”两说的争论,连罗香林先生都是“东莞说”者。“东莞说”者又何必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说法去作伪呢?

    那么,作伪者会不会是翠亨附近的孙姓呢?《始末》无中生有地说30年代邓慕韩往“迳仔蓢孙姓”处抄家谱,其实,邓慕韩在《〈国父家世源流考〉正误》一文中已说过,他到翠亨调查时,迳仔蓢村已“鞠为茂草”,再无人居住。30年代时,翠亨附近也没有多少孙姓居民。而翠亨东北六七公里的左埗头孙氏,孙眉、孙中山、孙科都承认他们与翠亨孙氏有同源关系(否定的说法是罗香林先生在40年代提出的)。他们也无须大肆作伪。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翠亨在孙中山逝世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圣地,当地政府、民众以及孙中山的亲属,眼睁睁地看着“东莞说”者在翠亨大肆伪造文物、坟墓(达数十座)而不闻不问;而这些“伪造”的东西又竟被孙中山的胞姐接受,有这个可能吗?

    细看《始末》和其他一些猛烈抨击“东莞说”的文章,所提出的“伪造”的“证据”无非是《孙氏家谱》记载上的某些矛盾、缺漏,指斥别人“制造假证”,引用的却是别人对这件文物为何出现矛盾的一些理解或解释。看来,这些文章是把文物、史料的真伪与记载的准确性混为一谈了。在家世源流的研究中,常会碰到要考证谱牒的真伪及其记载的矛盾、错漏等问题。例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多承用逐家谱牒,故多有谬误。” [15] 这说明即使宰相家的谱牒也还是有不确切之处,但不可能“逐家谱牒”均是伪品。又如,现在学者们看到的洪秀全的族谱,就有极明显的谬误,但它是花县官禄洪氏族人保存的,大家也就承认它在研究洪秀全家世方面的参考价值。 [16] 珠江三角洲讲白话的贫苦农家,家谱往往十分简略,甚至找不出家谱。孙中山上世历代都是贫苦农民,从未出过文士,家谱资料不健全是不足为怪的。如果说,有矛盾、缺漏的家谱不会是孙中山的家谱,只能是其他孙姓的家谱,这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而且,极为粗疏的本来面目,通常恰恰是伪造的反证,如果有人伪造家谱以图攀附孙中山,搞一本稍为完整、严密些的又有何难?因为《孙氏家谱》的记载存在种种问题,所以,我们也并没有仅依据它便得出结论,而是综合了各方面的文献、文物、口述资料和调查访问材料才作出判断。对这本家谱的矛盾疏漏之处,我们也从不回避、掩饰,并对各个不合理之处作了注明。 [17] 总的来说,我认为《孙氏家谱》从收藏者、收藏地以及披露的背景看,它不可能是伪造品,对孙中山家世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其中记载有不确切之处,引用时应注意分析考证。

至于《始末》指称达成公兄弟批垦荒山合约等文物及孙氏祖墓为伪造的所谓理由,多是一些主观臆测,也颇有矛盾之处。该文一再声言《孙氏家谱》为伪品,却又以家谱中有关瑞英公的明显不确的记载为出发点,从而企图证明所有其他提及瑞英公的文物甚至他的坟墓都是伪造的。这种论证方法与正常的历史考证毫无共同之处。



七、再谈对这场学术争论的一些想法



    我曾多次申明,研究孙中山,主要应研究他的历史功绩和光辉思想,祖籍只是一个不算重要的具体学术问题。我也并不认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何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没有指望大家都注意和接受我的观点,在史学界以外的某些激烈反应,是完全出于我意料之外的。

    有人问我:是不是要为东莞争孙中山的祖籍?我明确地答复:不是!我并非东莞人,与东莞也没有私人的联系,只因参加《孙中山年谱长编》的编纂,所承担的部分涉及孙中山的家世,所以才去研究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论为哪个地方去争孙中山的祖籍都没有意义。孙中山诞生及生活过、从事过革命工作的地方,应该作为纪念地,但他很多代以前的祖籍,却是不必特意加以纪念的。1986年,笔者与其他一些学者向东莞的同志建议,只把祖籍作为一个有关地方史的学术问题予以探讨,不要大拨公款修墓建祠。据笔者所知,东莞方面并没有对“祖籍”大加渲染,也没有为此花费大笔公款。

    《始末》以及一些非正式散发的印刷品,一再强调否定“紫金说”就是“极力否认孙中山是客家人”。这种说法当然很容易激起对这场学术争论了解不多的客籍人士的不满。笔者所在的孙中山研究所,大部分同事是客家人;内子也是纯正的客家人。如果我的研究以“否认孙中山是客家人”为目的,那么在研究所和在家里就首先通不过。笔者只是从翠亨孙氏的语言、风俗、居住以及孙中山母亲杨太夫人的话,推断孙家不可能是清初始从外地迁入的客家人。这不过是笔者个人的一种学术观点。我相信,如果孙中山的家族确为客家人,自不会因我的几篇文章的发表而改变;而如果孙中山的家族并不是客家人,那么,既不会影响孙中山的历史地位,也不会影响客家民系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贡献。我希望我以上的想法能得到《岭南文史》读者的理解。

    孙中山祖籍在何处,不管怎么说,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也只能用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的方法去解决。但有的人却千方百计要用学术范围以外的方法去对待。《始末》中触目皆是的攻击、挖苦他人的的词句,就反映了这种倾向。学术研究必须提出可靠的证据,靠盛气凌人、恶语相加是无济于事的。

有的人还力图说服领导同志出面以行政的方法对这场学术争论作出有利于他们的干预。几年前,一位研究孙中山的专家说过:“对于孙中山祖籍问题,诸如他的远祖是谁,先世来自何处等等,不必花太多的力量,应放在适当的地位,让少数有兴趣的学者以及有关部门研究就可以了。既然孙中山祖籍问题一直有争论,迄今尚未获一致的结论,那么举行纪念活动就应持慎重的态度,不宜采用行政决定,立碑修墓,扩大渲染;也不要忙于请领导同志题词、表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造成被动,或者以讹传讹,贻笑天下,造成不好的影响。”[18] 我完全赞同他的意见,特抄录以作本文的结束,供关心孙中山祖籍争论的人士参考。



据广州《岭南文史》,1993年第4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15: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孙中山的思想和孙中山研究的有关问题(选录)



尚明轩



……十月中旬在北京开的“孙中山与客家精神”,……由四、五个团体联合召开,有文化部的华侨文化促进会、社会科学院的侨联和香港的国际科技学会等。……孙中山与客家精神,客家是个社会群体,一般泛指从中原地区由于战乱、天灾人祸而远迁的一部分人,他们有地域,有风俗习惯,有自己的语言,有一定的局部地区。客家人在全世界有一千一百多万。他们有一定的客家精神。他们被迫南迁,因为战乱和天灾人祸,在明末清初南迁去的,所以他们的凝聚力很强。我们说客家精神,就是指他们的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把客家精神与孙中山联系起来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罗香林。他写了一本《国父家世源流考》。他说孙中山是客家人。以后他的文章又模棱两可地称孙中山不完全是客家人。所以孙中山是不是客家人就成了一个问题。深圳今年要出的挂历,全是客家人,如叶剑英、叶挺、廖仲恺等。这个问题本来不是个大问题,但搞清楚也有好处。中山大学有个教授叫邱捷,到翠亨村深入调查、研究和访问后提出,孙中山的祖辈究竟是从东莞来的,还是不是从东莞来的,有不同的说法。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认为,邱捷这篇文章可以说明孙中山不是客家人。因为客家人有几个明显表现,如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孙中山不讲客家语言,客家人是逃过去,妇女是不缠脚的,而孙中山从小就反对姐姐缠脚。邱捷的文章,同志们有机会可以翻一翻。经过反复考证,否定了孙中山是客家人。既然孙中山不是客家人,把孙中山与客家精神联系起来,就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当深圳挂历到的时候,我说不是的,他们马上就撤掉了。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名人效应,到处争名人。孙中山是不是客家人,并不影响孙中山的伟大和他对中国历史推进的影响作用。……所以说,以“孙中山与客家精神”为主题召开研讨会是欠考虑的。孙中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代表全国几万万中国人民,那何苦要加一个客家人?这是第一个问题。



据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孙中山宋庆龄研究信息资料》1997年第1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2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香凝也不缠脚,但她是粤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2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中山会讲客家话的,后代就不懂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21: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讨论伪谱的问题吧。我不想讨论不相干的话题例如说英语就是白人或吃汉堡就是美国人等等。

讨论名人的祖籍主要依据祖先的来源,主要依据当然就是族谱和对祖先来源的叙述,不是缠不缠脚或后代说什么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22: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洋客,你烦不烦。?

你只要抓住他的一个弱点就可以啦。
孙中山的后人要攀附,我们也没办法,如此而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22: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孙中山的后人要攀附我们也没有办法啊。情系珠江先生,请你去孙中山先生后人那里去卖弄你的学识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4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