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40|回复: 14

2005年12月28日是“还我母语运动”17周年纪念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7 17: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8年12月28日台湾客家万人行“还我母语运动”的图片

“还我母语运动”影片:http://www.hichannel.hinet.net/c ... l/0/media_31640.htm


————————————————————————————————————————

捍衛哈客

他們現在呢?以後呢?
甲午戰爭中戰敗的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此後的台灣走向一條不同的路徑,
而客家的也隨著台灣整體的命運而改變。\r
二十世紀的百年間,
客家的面貌與位置又是如何?

寧忘祖宗聲?客語的斷層危機

客家人為適應都市的新環境所以不斷移出原鄉,這些人移到外地去都不斷學習外地的強勢語言,在台北市這樣的大都會中主要是學習華語,其他地區則多是福佬話,所以漸漸將母語放在一旁。

為什麼客家人會讓母語這樣逐漸流失呢?有幾個原因,首先,很多客家人在出社會時,之所以會丟掉第一份工作,就是因為不會講福佬話。他們說應徵考試時筆試都能考得很好,但若想進入大同、長榮、奇美這類的大企業一定要會講福佬話,所以一到口試時就被刷下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慘痛經驗,所以覺得強勢的語言非學不可。至於華語方面,因為客家人很多從事軍公教行業,在這樣的環境中,無論原先是何省籍,進入職場後最常講的語言還是華語。

在一份中研院社會所的調查中,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剛來台灣時,軍公教人員多是外省籍,可是到一九九○年代時,台灣單一族群內軍公教人員比例最高的已是客家人了。客家人的語言危機也是來自這裡,表面上客家奉守耕讀的教訓,大家都有很高的學歷,但高學歷者對他的母語反是高失憶。因為台灣教育體系由小至大,完全只用華語而無客語。在這種情況下,同時又是台灣從事軍公教比例最高的一個族群,可以想見客家母語流失之嚴重。造成這種現象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一九八八年以前,任何有聲的傳播媒體,無論是電視、廣播,我們都聽不到客家話,電影當然也沒有,雖有以客家為題材的,但裡面的演員都不是說客語。

一九八七年創辦的《客家風雲》雜誌,凝結了客屬爭取母語權的願望。一九八八年,該雜誌社成員聯合各客家團體、客家工農運、政界人士,成立「客家權益促進會」,舉辦一場「還我母語」的萬人遊行,這可以說是標誌著客家人挽救母語的決心,開放廣電客語節目是第一項訴求。第二項是雙語教育,語言平等政策。第三項則是修改廣電法中限制方言之條款,改為保障方言。

這場運動促使媒體在第二年開始開放客語節目,達成第一項訴求。其中播出最久的是台視的鄉親鄉情節目,那是個結合了客語歌唱、客家鄉鎮介紹,客語諺語或故事的節目。一九九○年三台開始播放客語新聞。繼電視開放播出客語節目後,客家人開始爭取客語節目的廣播,但奇怪的是,電視很快就可以允許播出,廣播節目的開放過程卻是艱辛而漫長。目前唯一全天候純播放客語的廣播電台──寶島客家電台的成立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起先和TNT「寶島新聲」合作,製播客語帶狀節目。一九九四年電台規模初具,孰料器材剛架設好新聞局就來抄台,電台人士只好苦心復台,不久新聞局又來查抄。如此反覆折衝好幾次,最後終獲准於一九九六年,成立合法的「寶島客家電台」。

這之後,其他開闢客語節目時段的電台倒是不少,如市政府台北電台,中廣電台等,尤其中廣,客家節目由最初僅有幾個節目發展到現今,還成立了一個客家頻道。其他如中央電台等客語節目也越來越多。不過純客語的寶島客家電台,在正式成為合法電台後,卻面臨了許多內部人事、經費的問題,常有許多紛爭,可見客家人想經營一個屬於自己的電台很不容易。

三台之外的有線電視台也有些嘗試播放客語節目的,如慈濟大愛台等。新成立的無線電視台民視和公視,對客家為主題、或以客語配音的節目都十分重視。客家人也想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有線電視台,像桃園平鎮於一九九六年成立了「中原客家電視台」,但經營到後來,缺乏能力製播多樣化的節目,大部份的時段都在放山歌,看不到其他內容,更有甚者,為求頻道生存,許多時段都被直銷業者購買,用非客語推銷其產品。在衝破禁止客語播放的藩籬後,如何在商業競爭下長久生存,並維護節目品質,實是所有客家媒體之共同課題。

還我母語運動的第二項訴求,是雙語教育,語言平等政策。一九八八年以來,民進黨執政縣市即開始推行母語教育。宜蘭和屏東是最早試辦母語教學的縣份。中央的教育部一直延宕到一九九四年,才委託清大語言所舉辦首次客家語言研討會,以作為推動客語教學之依據。直到二○○○年,客家地區及都會的各級中小學,仍尚未落實全面性的客語教學,僅止於點狀的推動。這是還我母語運動中,至今唯一未竟的目標,卻也最難達成。

這是因為客語教學有許多問題,如沒有教材,如何教音標等。光是音標的教學就有許多爭議,教育部頒訂的注音符號第二式?國語推行委員會的通用拼音?還是長老教會當年留下來的羅馬拼音?甚至是中國大陸使用的漢語拼音都有人支持,也有些支持自創音標。除了音標之外還有漢字文字化的問題,如某個字客家話要怎麼寫?方言中許多有音無字的字又該怎麼辦?找出正字?另外造字?或是乾脆就用音標拼音?都有不同的爭議。所以教材編寫就有很多問題。
教材內容也是如此,如果教都市小孩客家話,但教材中全是傳統農村的題材,其實與他們的生活並不相關;若不教傳統的內容,許多現代的名詞又該如何說?如微波爐、手機,這些原本都沒有客家話,如何在教材上處理傳統和現代的題材,傳統如何不與現實脫節,現代如何不會拋棄傳統,或避免教些根本不屬於客家文化的東西,都是很困難的問題。

至於教材編寫的進度,實際的狀況是中央的進度落後於地方政府的進度,國民黨執政縣市的進度又落後於民進黨執政縣市的進度。民進黨執政縣市推行母語教育速度較快,如屏東縣是很早開始母語教學的縣市,一九九二年起,除客語外,福佬、魯凱、排灣族的母語都已納入教學,且有示範重點學校,再藉由重點學校的經驗推廣到其他學校去。繼之一九九三年台北縣也興辦客語教學,反而是客屬較多的桃竹苗較屏東慢,一九九四年新竹開始編輯一套海陸客語為主的教材,桃園和苗栗則又在此之後。最後才是台北市,一九九八年起,他們結合寶島客家電台的一些人才,在若干學校進行客語教學。至於台中地區則不是由政府帶頭推行,反是由東勢地區幾個客屬鄉鎮的熱心的國中小學老師編寫教材,利用早自習的時間帶學生朗讀客家詩文。宜蘭縣也很早就開始進行母語運動,但在推行客語方面卻遭到一些阻礙。宜蘭選了六個學校推行,如三星鄉等地客家人的比例已經比宜蘭其他地方多,但客語推行卻不是很順利。可能因為客屬居住地較分散,大家的配合度及反應都不是很理想。

還有排課的問題,一般客語教學被認為是較不重要的課程,都被排在週六或聯課活動的時間,當成是社團活動或班會般的課程安排,再加上也不是升學考試的科目,所以相當不被重視。師資也是一個問題,並不是會講客語就能做客語教學,因此很多母語教學發展到最後就變成老師敷衍上級,學生不認真學,家長也不鼓勵的課程,所以母語教學一直到現在收效都不大。

台北市幼稚園現在也開始推行福佬話教學,但這整個計畫是將客家人、原住民等語言排除在外的,所以客家人的母語教育資源還是差強勢族群很多。

一九八八年至今十多年來有許多人為客語保存運動努力,實際進行的不僅是教材,還包括字典、辭典,口傳文學。像六堆劉添珍做的是常用客話字典,苗栗中原週刊社做了一本中原客話辭典,後來苗栗地區楊政男、徐清明、龔萬灶等幾位老師又共同編了相當大的一部四縣客話的字典,頭份方面也編了一本,都收了很多字彙。雲林地區也有人在整理詔安客話,雖然還沒有達到編成字典的目標。已過世的彭秋武先生也曾編了一本東勢客家話字典,東勢地區的年輕人張凱揮也編了一本線上的電子有聲字典。這個字典有趣的是,只要在網上按下各個字彙,它就會播放該字的客語發音讓你聽,並解釋這個字彙的意義。因為張凱揮本身是東勢人,所以他先做的是東勢客語,之後才進行四縣及海陸客語。往後只要是對客語有興趣的人,不論國內外,只要上這個網站就可以知道客家話的字音。新竹地區也有楊鏡汀校長做的海陸同音詞彙字典。

此外,製作教材的人部分與整理口傳故事的人重疊。過去因為文字資料缺乏,許多故事、歌謠、諺語、謎語等的流傳都是以耆老口傳的方式在進行,整理口傳故事就是希望留下一次紀錄,且是純客語的文字紀錄。過去很多即便是客家題材的小說、電影,都並未使用客家話,最多就是用一點客語點綴而已,距離能用客家話聽、說、讀、寫的目標其實還是太遠。

即便有這麼多人在努力,但還是有相當多不足之處,失傳危機仍然存在。語言為一種文化載體,我們現在吸收外來資訊的文字媒介不是英、日語,就是華語,一個小孩子單學這三種就夠頭痛了,不會再願意多學一種,最多就是再學代表本土意識的「台語」,客家話和原住民語都是被青少年放棄的語言,大家覺得學了沒有用,跟不上時代,學了也沒什麼好處。

綜合以上種種,外界沒有支持的力量,青少年沒有學習的意願,大社會的環境也用不到這種語言,客家年輕同儕間也不說客語,所以這個客語斷層是很危險的。

近年來「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這樣的諺語在客家人之間廣為流傳。這個諺語好像表示客家人對祖宗的語言非常重視,但其實它代表的是客家人對祖宗語言失落的恐懼,客家人這麼容易地就拋棄了他們的母語,幾百萬人就這樣看著年輕一輩忘了他們的母語;這個諺語其實代表的是他們對母語失落的一種焦急的心態。如果語言斷掉了,就會出現前面我們一再強調的福佬客現象,幾代之後他們再也不覺得自己是客家人,完全不認同客家文化。例如台中以南,彰雲嘉南這一片廣大的區域中都有一些先前像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但語言失去後,他的族群認同一兩代後也完全失去了。所以一旦客語消失,台灣的客家人大概也就消失了。因此語言危機對客家人而言已十分急迫,而這竟然是客家人為了適應當代,所付出的慘重代價。


—————————————————————————————————

還我母語 延續客家族群生命力

黃肇松(以下簡稱黃):首先,開宗明義,請葉主任委員告訴我們,設立客家頻道的源起為何?目的何在?預期它發揮什麼樣的功能?

 葉菊蘭主任委員(以下簡稱葉):由於客家語言已迅速流失,文化也漸漸萎縮,就整體來講,客家文化已經邊緣化,主要媒體很少看得到客家節目,即使看到,也是作為墊檔之用。這種種的一切,都讓對客家文化語言傳承有重大責任感、使命感的鄉親非常焦慮,因此在一九八八年的「還我母語運動」中,第一個訴求就是用客家話播報新聞。這個問題直到現在,在執行面上,離我們的目標還很遠。設立客家電視頻道,是為了回應眾多客家鄉親的需求,這是首要的一點。

 第二點,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學客家話,這是具有強烈的、負面的社會象徵意義的。由於在廣電媒體上很少看到或聽到客語,讓客語變成一種「次等語言」,對年輕人來說,語言延續的生命力也因此消失。他們認為客語是次等語言,根本不需要學,這代表極為強烈的象徵意義-不在公共媒體上出現的語言,就是無用的、次等的,所以年輕人不愛、不學、不講,沒有認同,最後導致整個族群的延續發生困難。

 客家族群非常的分散,在都市是隱形,在鄉下是式微,整體而言是無聲,如果在電視媒體上仍然看不到客家的情況下,更不容易凝聚。就族群延續來說,我們認為透過電視媒體,提供客家族群看得到、其他族群也聽得到客語的平台,可以讓客家族群了解,這是在電視上使用的語言,而其他族群的朋友,也可以知道這是我們台灣的一種語言,而讓客家話堂堂正正的進入公共領域。

 黃:也就是說設立客家頻道的目的,就是在挽救流失的客家話及客家文化。請問賴教授,目前台灣的客家人口總數,不論是三百萬、四百萬還是五百萬的各種估計,在我們整個總人口中,都佔了不小的比例。以這樣的比例,卻得到剛剛葉主委所講的,電視媒體對客語節目的對待,你覺得公不公平?這樣的對待是不是造成客家人在台灣自己的土地上變成一群「無聲人」與「隱形人」的一個重要因素?

 賴澤涵教授(以下簡稱賴):當然這對客家族群非常不公平。對於台灣客家族群的總人口數,雖然沒有精確統計數字,但大致上的粗估最多是三、四百萬,也有人估兩百多萬,相信隱藏的客家人不在少數。剛才葉主委及主持人都已談到,就是因為過去在電視或其他媒體不受重視,使得客家族群慢慢邊緣化,甚至成為隱形人。譬如過去我有很多朋友是客家人,但是我不知道,一直到我在中央大學籌備客家研究中心,這些朋友才對我「暴露身份」。這種情況更顯示出,政府或媒體如果不重視,受主流影響的弱勢族群份子,就不會去認同他的族群,這是滿嚴重的問題。

 剛才葉主委提到,客語正迅速流失之中,事實上聯合國也曾做過統計,證明少數族群的語言一直在流失。這對世界文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因為弱勢族群的文化,其實是世界人類文化遺產。雖然客家族人在台灣只有三、四百萬,但加上海外和大陸,可能超過一億,這是一個很大的族群,但過去在台灣卻完全不被重視,導致父母在家雖然和小孩說客家話,但一曝十寒,孩子缺乏學習的環境,講出來的還是國語,如此客語真的會流失得很快,是需要借助電視來提供另一個學習平台。

 黃:彭教授,你曾經擔任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電視工作人員,現在是新聞學者,兼具理論與實務。對於葉主委及賴教授所說的現象,你認為是什麼原因所造成?在這個時候推動設立客家電視頻道,又具有什麼意義?

 彭文正教授(以下簡稱彭):許多生態學家花很多力氣,大力鼓吹挽救少數瀕臨絕種的生物,如櫻花鉤吻鮭、綠蠵龜等,都獲得很多回響,也得到很多經費補助。然而,當今天瀕臨絕種的是一個人類的文化,一個這麼重要的祖先遺產,大部分的人對此卻相當冷漠,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讓我感到相當驚訝。

 文化是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它在字典上的定義是「人類社會由野蠻進至文明所努力的成果,包括文學、語言、藝術、宗教、道德、法律、風俗習慣。」它累積了人這麼多的生活、歷史、典故,眼看它即將流失,我覺得不管是客家人,還是身為人類社會中關心多元文化的非客家人,都應該要非常的著急才是。

 以客家人在台灣、或在全世上的人口比例,相對於我們在客家文化保存上投入的資源,結果讓我們很汗顏的是,對這麼一個珍貴的祖先遺產,大家的態度竟是如此的疏離,甚至已到了必須登高一呼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必須喚起大家對文化遺產的一種意識,因為今天流失的是客家文化,明天流失的可能是另一種弱勢文化,而且強弱永遠是一種對比,今天台灣的強勢文化,如何保證在全球的觀點上,他日不會變成弱勢文化?如果沒有一種挽救祖先文化遺產的積極意識,對人類來講是文化上的浩劫。


客家文化 勢須借重電視搶救

黃:葉主委對客家電視頻道的架構如何規畫?整個計畫目前進度如何?

 葉:當初在規畫時,我們將這個頻道定位為三個層次:第一為客家族群必然要看的,一個可以凝聚客家族群信心和尊嚴的頻道;第二為族群對話的窗口。台灣是一個多族群與多元文化的社會,許多族群問題的產生,就是因為族群間互相不了解所造成。規畫中的客家電視頻道,就是希望讓全台灣的觀眾都可以收看,並提供各族群溝通的平台。第三,由於這個頻道透過衛星,可以向全世界發送,因此也期望藉此將台灣打造成世界客家的中心。

 目前這個案子已獲行政院院會通過,目前正在立法院等待預算審查,如果預算順利通過,希望明年三月即可正式推出。目前我們已經在進行客語配音、文史影像工作者等人才的培訓;而由於頻道未來是委外經營,對於相關節目規畫,客委會也已成立了一個傳播媒體小組,正邀請學者專家進行細部規畫中。

 黃: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沒有客家文化,當然更沒有客家人。客家電視頻道的成立,對於挽救流失中的客家話與客家文化,究竟有什麼助益?

 葉:現在講到台灣,通常會想到閩南、原住民,卻常常把客家忘記,這就是客家文化日益式微、語言斷層的最重要的原因。根據學者所做的調查顯示,最近十年來,客家話每年以五%的速度逐漸流失,學者推測,客家話可能在五十、六十年後消失。更嚴謹一點的說,八十年後客家族群可能就會完全斷絕。

 在台灣,目前對族群文化影響最大的就是電視,如果將來在電視上,經常可以聽到、看到客家相關報導,有鼓勵客家子弟學習母語的作用。如果將語言變成有用的、而且是被大家欣賞的工具時,就可以延續下去;尤其當它不斷地被使用時,它就不會是一個次等、負面的象徵,而文化也可以不斷創新。我認為如果客委會的功能,只是為了保存客家的語言文化,那客委會不必要存在,只需要找一個博物館就可以。對於客委會來說,最重要的是透過政策與正確的努力方向,讓文化不斷有新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如此文化才能傳承下去。透過這樣一個頻道,讓大家有一個可以參與創造的平台,客家族群的生命力也可因此延續。

 黃:賴教授雖然不是客家人,但近年來在中央大學推動成立客家研究中心,對客家的研究相當深入。你認為客家語言及文化目前式微及萎縮的程度到了什麼地步?客家電視頻道的成立,在提振客家文化方面,你期待它發揮什麼作用?

 賴:據我們過去幾年推廣客語教師培訓的經驗顯示,前途不容樂觀。雖然我們非常努力,但所收的人數仍相當有限。目前雖然規劃成立一所客家大學,但更重要的中小學部分,由於客語教學教師認證有問題,所以也無法充分發揮,如果再這樣下去,學者對五十年或八十年後的估計可能就會成為事實。客委會有如此積極的態度,我認為學界應該樂觀其成。如果客語能夠在電視及其他媒體上上常常出現,民眾就會感到這個語言很重要,甚至會自動學習,也會帶動對客家文化的認識,進而欣賞。

 黃:客家電視頻道的催生,當然與多元文化國家的傳播政策和弱勢族群公平使用媒體的問題有關。彭教授致力研究紐澳的傳播政策,同為多元文化國家,你認為台灣應該建立什麼樣的多元文化傳播政策?

 彭:和生活水平相同的先進國家相較,台灣不但在少數族群語言文化的保存落後很多,甚至在國際化的步調上也落後很多,所以在台灣的頻道上,只能看到一種或兩種語言,彷彿與世界以及少數族裔沒有關係。澳洲有一個SBS
頻道,專門針對少數語言提供服務,它提供的少數語言不分國內外,只要人口達到一定比率,就有節目服務該族群,甚至連客語也列名其中。它透露的不光是對少數族群的人道關懷與國際視野,甚至是從一個全球文化資產分佈的角度出發,這個部份值得學習。日本也曾針對境內的一個北海道原住民,以立法的方式,明文規定媒體播出的比率,以保護少數族群語言及文化資產。

 雖然民主社會的基本精神,應該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但民主社會的文化政策,應該是「保障多數,保護少數」。在台灣的電視頻道中,台視、中視、華視與民視是僅存的四個還在播客家節目的民間頻道,但它們的播出時間都少的可憐,在一點二到一點五﹪之間。公視因使用納稅人的錢,肩負特別的使命,近年來逐漸重視客語節目,但目前播出的比率也不到二%。而依人口比率,客家族群起碼貢獻國家百分之十五以上的稅收。倘若在一百個頻道中,有一個客家頻道,做的是保存少數族群語言及文化的工作,我覺得這是個卑微的請求,社會大眾應該重視。


—————————————————————————————————


客家雜誌 推動客家文藝復興之手
【生命力記者郭羿婕/台北報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上萬客家人走上街頭,以「全面開放客語電視節目、修改廣電法第二十條對方言之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建立多開放的語言政策」為訴求,積極爭取客家話的發言權,不僅在兩年內首先促成客語電視節目的開放,更寫下客家運動的先頁。這就是當年的「還我母語大遊行」。



陳康宏娓娓道出《客家雜誌》的風起雲湧。
 
 「還我母語大遊行」讓客家人首次為了自己的權益走上街頭,也是台灣首度以文化層面為主題的街頭運動,而這樣一個震撼台灣社會與政府當局的大遊行,其幕後的推手就是現已改名為《客家雜誌》的《客家風雲雜誌》。

 現任《客家雜誌》副總編輯的陳康宏表示,為了爭取客家人發聲、維護台灣的客家文化,《客家風雲》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創刊,由全省客家菁英、知識青年專業人士所共同創辦,代表著對客家人權益與尊嚴意識的大覺醒;在創刊隔年成功推動「還我母語運動」後,雜誌的銷售量曾一度暴增,後來卻因為太強烈的政治色彩,使得訂戶暴跌,終至無法維持。

 幸好,之後有枋寮褒忠義民廟的大筆捐款支持,《客家風雲》才能重新調整步伐,改名為《客家雜誌》,並以「政黨站兩邊、客家擺中間」的立場繼續經營。同時,原創人馬相繼退出,改由學術文化界人士接手,風格也轉為少提政治多提文化,一切以客家為優先,期能督促政府單位及各黨各派,為爭取客家權益做最大的努力。

 「在台灣眾多期刊中,《客家雜誌》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幾乎百分之百純客家。」陳康宏說,《客家雜誌》的純度很高,全部內容都跟客家有關,專門介紹客家的人地事物,不僅有時事評論、活動報導、人物專訪、讀者投書,還有客家歷史的典故、人物介紹及客語字、俗語、歌謠教學等等。

 其中,還有部分文章是以客家文字寫成的,「只是客家字不夠普及,所以很多讀者看不懂,目前還沒辦法全面使用客家文字。」但無論如何,《客家雜誌》所希望的就是透過對客家史、客家事的報導和解說,提昇客家人的族群意識,讓客家人以自己為榮。

 從《客家風雲》到《客家雜誌》走過的這十五年以來,曾三度面臨倒閉危機,陳康宏說,幸好有許多人願意幫助,才能有驚無險地度過難關,「其實,文化性的刊物本來就不好經營,所以很多客家文化性的雜誌早已陸續倒閉了。」因此,對《客家雜誌》來說,這些曾經伸出援手的貴人,著實讓他們由衷感激。

 「我們現在應該算是半商業化經營,因為我們所做的幾乎都是『奉獻』,而且為了節省開支,也為了永續經營,我們雜誌沒辦法製作得太精美,也沒辦法像其他雜誌那樣使用全彩印刷。」他說,《客家雜誌》經常收到各地民眾的投稿,但兩年前開始,也因為經費不足而無法繼續給予稿費,只能改以「投稿經錄用就送五本雜誌」的方案來酬謝投稿者。

 邁入第十六年的《客家雜誌》,現在所強調的是「柔性訴求」,「遊行一下子就沒了,大家喊一喊就忘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文化、教育來推動,把思想擴散出去是我們當前最努力的目標。」陳康宏說,《客家雜誌》每年都舉辦的「客家文化夏令營」就是最好的證明,讓客家生活實際進入校園裡「紮根」,除此之外,他們也著手籌辦許多活動,例如座談會、學術研討會,甚至是今年在台北燈會展出的客家主題花燈等等,都是他們落實客家文化的行動。

 陳康宏表示,當初《客家風雲》的創立宗旨和「還我母語運動」的訴求,正逐步實現中,「像我們在風雲時代一直鼓吹的『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就在我們預期的時間內達成,甚至還快得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真的很欣慰!」他說,從前《客家雜誌》常帶頭革命、爭取發聲、傳承母語,近兩年行政院客委會成立後,對他們而言,「監督」的角色反而是更重要的了。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12-16 at 21:5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1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2月28日是“还我母语运动”17周年纪念日

1.台灣客家的影音介紹56分鐘(含“还我母语运动”档案)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7

2.纪念【还我母语运动】15周年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76


3.纪念还我母语运动16周年,28日夜9点中广客家频道及客家社区再互动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hread&tid=2068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6 2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huangchunbin at 2005-12-16 19:13
纪念还我母语运动16周年,28日夜9点中广客家频道及客家社区再互动

期待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13: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话在台湾已经得到重视,可在广东一带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深圳\东莞一带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台湾的母语活动给我们有一个很好的鞭策作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13: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huangchunbin at 2005-12-16 19:13
1.台灣客家的影音介紹56分鐘(含“还我母语运动”档案)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7

2.纪念【还我母语运动】15周年[url]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ph ...

请问社区搞什么活动吗?支持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13: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3033e at 2005-12-17 13:22
请问社区搞什么活动吗?支持哟。


这很像是台湾那里的一个纪念活动来的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7 17: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的客乡正在搞推广普通话运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18: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3033e at 2005-12-17 13:22
请问社区搞什么活动吗?支持哟。

争取12月28日再次与宝岛客家电台互动。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12-17 at 18:1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9 17: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homo at 2005-12-17 17:18
大陆的客乡正在搞推广普通话运动。

我在梅州看到小孩玩遊戲還是用客家話,反觀台灣還有幾個小孩能講字正腔圓的客家話呢?嘉應大學房教授跟我說他不擔心梅州的客家話會流失,我倒擔心台灣的客家話不知道能夠撐到什麼時候呢!
前幾天在屏東牡丹鄉遇到誼為車城鄉統埔村的張姓青年,他說是他客家人,但是完全不會講客家話了,聽到福佬批評客家感到很火但又很無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9 18: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蕭山河 at 2005-12-19 17:59
我在梅州看到小孩玩遊戲還是用客家話,反觀台灣還有幾個小孩能講字正腔圓的客家話呢?嘉應大學房教授跟我說他不擔心梅州的客家話會流失,我倒擔心台灣的客家話不知道能夠撐到什麼時候呢!
前幾天在屏東牡丹鄉遇到 ...


我们台北市区也有许多和我这年龄相近的青年 不会讲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9 18: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台湾乡亲早日达标!

在紫金,只有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9 18: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linqifeng at 2005-12-19 18:10
在紫金,只有客家话!


河源都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9: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為臺灣客家人的奮鬥而高興,特別是葉菊蘭女仕,如果是謝葉配多好,反觀我們大陸廣東,還大搞推廣普通話,我也很希望我們也能像臺灣客家一樣有自己的客家電視臺,發動一場還我母語運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紫金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11: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简直是狗屁运动,什么叫母语?我们是中国人,国语才是我们的母语,方言土话是什么母语?哪一种客家话才是客家人的母语?
故意曲解母语的概念是很SB的行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8: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