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宁都南岭客家中秋节俗考察
—— 南岭村竹篙火龙节[/b
张海华 刘加鸿 廖振新
“火龙在,瘟魔除;火龙旺,子孙兴;火龙游,兆丰年。”
地处北纬26度51秒,东经116度04秒;距江西宁都县城51公里,北邻球田,南邻标下、小源,西邻麻田、赣背,在区地图上看都看不到的宁都县洛口镇南岭村四面换山少水,以它独特的中秋节俗——竹篙火龙节,代代吸引着远近闻名而来的村民、游客和学者,我们一路坎坷几经转折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一 背景资料
南岭村以境内片村南岭得名,驻围里,辖1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297户,1510人,耕地面积2649亩,①主要居住卢氏家族,据卢氏始祖宗泰公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元癸丑宗泰三子公明、公达、公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癸丑经湖南桃源抵虔化县洛口清音里坊。公明居南岭,公达居麻田,公显居下沽(后裔迁南康唐江)。南岭村公明的后代现有千人,传有7房。竹篙火龙节就由这7房卢氏主办。
南岭村也属于家族村落文化模式。根据对卢氏祠堂的调查表明卢氏家族观念甚严,除主祠外还有各自的分祠堂,仅围里一地就有大小祠堂十几个;这些祠堂建造设计科学、雕塑奇特是附近村落少有的。卢氏祠堂上有很多“龙鱼”、“虎墩”型雕刻。南岭村存有深厚的“龙”“虎”共存文化,这一方面,源于中原文化;另一方面,也巩固于“竹篙火龙节”的由来。
二 竹篙火龙节的由来
相传在几百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农历某年八月,一股瘟风流行在南云村(古时称南云,建国后改称为南岭)。医疗科技落后的当时,村民只好把生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神的身上。烧香、拜佛举行祭祀,祈求天神保佑。恰逢八月十五月圆当日,东方天空中飞来一条火龙和一只火虎与瘟魔搏斗,战至第二天清晨,瘟魔被打跨了,火龙火虎飞向东方化为绚丽的朝霞。事后善良的村民怀着感激地心情世代猜想:火龙是火虎是兄弟,他们是战至无力返回东方被太阳融化了;他们也可能就是太阳的儿子,胜利后返回父亲身边。不管怎样猜想着这都是南岭村民心中代代传承的优美壮丽的迷,这个迷永远解不破,也永远不用揭破。这个过程也同样是南岭人世代传承的对火龙火虎绵绵不绝的情。为了让这种情感更好的宣泄、张扬、物化出来,南岭祖先在村里每个祠堂的梁柱上雕刻上了火龙、火虎的身体;修建了“火龙庙”;还定下规矩,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于是,当地人把传统的中秋节改称“竹篙火龙节”,又称“游火龙节”。
于乃昌在《关于神话的哲学研究》中概括:神话体现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之辨证统一,是人的活动的创造性产物,是原始社会人类生存斗争需要的精神实现,是情感的满足和享受”。南岭人这种对神性的崇拜,从此角度理解,其实是对人性力量崇拜的精神转移。对火龙、火虎的崇拜其实是南岭人对自己勇敢战胜疾病的情感满足、不自信和迷信愚昧。再有,竹篙与火龙结合并非偶然,也不单单是南岭客家人就地取材智慧的表现,其实,客家先民在迁移过程中就与竹、竹器结下了不解的情缘。②于是,竹篙火龙节上真正蕴涵的意义不单是对火龙、火虎的情,她还承载着对祖先的缅怀,体现着南岭人的智慧、愚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