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8|回复: 6

客家主要聚居地的经济状况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3 14: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主要聚居地的经济状况简介

2003年的经济状况(单位—万人/亿元):

地区———人口————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惠州市——321————590.97——73.91———347.43———169.63
韶关市——310————268———51.74———102.23———
梅州市——488.32——204.69——59.62———74.13———70.93
河源市——324————136.85——41.41———44.16———51.28
赣州市——818.49——344.82——101.61———112.73———130.48
龙岩市——285.89——290.40——62.6———123.5———104.7

———————————————————————————————————
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中城市—惠州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万。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惠州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进入中国大中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近两年来,惠州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使惠州的环境优势更为凸现。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香港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达1.2亿吨,现已建成2座万吨级通用码头和4座3.5万吨级的原油油气码头,形成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规模。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即将建成通车的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将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惠盐、深汕与在建的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黄田机场1个小时车程,至广州白云机场只有2.5个小时车程。全市电话普及率73.2部/百人,在境内通过的多条国家一级光缆干线与境内通信网络相连接,构筑起发达的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40万吨,输变电能力为全国主变容量超200万千伏以上的53个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赛、麦科特、华阳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创立了TCL电话机、TCL王牌彩电、TCL手机、富绅衬衫、麦科特照相机、德赛电池、德赛数码龙音响、侨兴电话、CECT手机等一批工业产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引进了美国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韩国三星、LG,荷兰飞利浦和中国联想等国内外著名厂商、跨国公司在惠州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逐步构建起以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一齐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5.2亿元,工业总产值1216.3亿元。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办起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目前,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2002年11月,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外方投资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壳牌有限公司,将于2005年正式投产。该项目的上马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牵动效应,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该项目将给惠州带来600-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个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惠州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惠州百年发展的格局,必将对惠州乃至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惠州正加紧规划及实施三条战略经济带,一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数码信息企业为内容,打造数码信息产业带,壮大数码信息产业。二是以建设大学园区,吸引国内外名牌大学落户为契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带,发展文化产业。三是依托惠州港大港口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辟沿海重化工产业带,发展临海经济,以此打造惠州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势待发。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动工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潮,全面推进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委、市政府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惠州建成“四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数码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度假观光旅游基地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市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600美元。与此同时,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力争2003年成为广东省文明城市,2005年左右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在3-5年内把惠州建设成为文明生态城市,并逐步夺取“中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以及“国际花园城市”的荣誉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 18: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死我了,河源倒数第一,梅州第二,不过也是倒数的,两个难兄难弟啊!555555555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 22: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岩市的40%产值是由占20%的河落人的~230万客家人只有160亿左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 2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惠州,河源,梅州才是希望。

因为惠州市区虽是本地话,但也是客家话的一种。而且惠阳的淡水地区,惠东地区也不错。河源也类似。

但梅州的兴才是客家兴。因为梅州是粤东的中心城市之一(还有汕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17: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 岩


      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0.40亿元,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10.1%;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5∶42.5∶36。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26.1%。其中基建投资完成32.6亿元,增长23.2%;技改投资完成13.8亿元,增长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亿元,增长74.1%;其他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34.4%。非国有资本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5亿元,增长20.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7.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产销率97.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19家。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国有、集体工业比重56.2%,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烟草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物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大行业完成产值94亿元,增长34.9%。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2.4亿元,增长26%;其中实现利润14.4亿元,增长53.3%。喜鹊毛巾获中国名牌产品,麒麟水泥获国家免检产品,春驰水泥、福龙炸药、森宝鲜(冻)鸡获省名牌产品。
    农业经济。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02.7亿元,增长5.1%。大田粮经种植面积比61∶39,经作面积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7.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产值百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0家;林业工业企业发展到671家;新增农业产业协会32个。
  第三产业。永定土楼、龙硿洞通过国家4A级旅游区验收,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连锁经营、大型超市、医药平价超市以及农产品生鲜超市发展较快,汽车销售增长30.6%。全市公路客运量1984万人、货运量2196万吨,分别增长13.8%和14.9%。全市房屋销售面积48.8万平方米,增长82.4%。
    财政金融。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1.3亿元,同口径增长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同口径增长19.6%。财政支出25.3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4.4亿元,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6.2%;人民币贷款余额158.1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增长24.1%。
    对外经贸。全市新签外商投资合同41项,比上年增加17项;新签合同外资6493万美元,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4639万美元,增长53%;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6户,注册资金539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5%和118.5%。全市新签内联项目315项,增长44.5%;合同利用市外资金37亿元,增长46.8%;市外实际到资16.2亿元,增长40.9%。全市外贸出口1.01亿美元,增长100%。
    个私经济。全年新注册个体工商户6367户、私营企业1145户,分别增长29.4%和50.1%;注册资本分别为10.77亿元和21.65亿元,分别增长59.9%和99.1%。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017户,增加406户,增长66.5%。
    社会事业。龙净公司的电—袋复合型高效除尘器等2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每万人口上本科线人数等普通高考5项指标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防治“非典”工作实现无二代感染、无医护人员感染、无死亡病例“三无”目标。计生工作连续13年完成省下达人口控制计划。九龙江流域和上杭紫金山矿区等重点部位的环保综合治理顺利推进。武平梁野山、上杭森林公园分别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举办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完成龙岩图书馆建设。全市广电光缆通乡率、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63.8%。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0元,增长5.3%;人均消费性支出6301元,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3374元,增长5.2%。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明

    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0.68亿元,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8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7.44亿元,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52亿元,增长2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5亿元,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3亿元,同口径增长18.8%。
    经济结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5个百分点,机械装备、林产加工、纺织、冶金等产业快速增长,生物制药、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尼葛园和县级工业小区加快开发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1.08倍。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快,5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基地34.7万公顷,联系带动农户35.2万户,农村劳动力继续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稳步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特色经济亮点增多,活力逐步显现。
    基础建设。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完成投资23.1亿元,增长43.6%。交战公路建设第一期310公里进入扫尾阶段。农村公路开工建设935公里,建成水泥路面490公里,完成投资1.98亿元,增长3.7倍。街面水电站和一批中小型电站加快建设,城乡电网改造取得进展。
    改革开放。一批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焕发生机,雪津(三明)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优化重组后加快发展,立丰印染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国有资本退出和股权结构调整,三明标准件厂等企业破产重组进展顺利。简政放权力度加大,79项经济社会管理审批权限下放到10个县(市),49项审批权限下放到梅列、三元两区。市、区两级财政体制调整逐步到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私营企业达到4789户,注册资金58.48亿元,分别增长33.5%和101.3%;个私经济上缴税收8.4亿元,增长25.2%。联内引外取得实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同比口径为7286万美元,增长19.3%;完成出口总值1.45亿美元,增长22.5%;已有6家企业到境外投资,出境劳务9768人;内联协作引进资金12.16亿元,增长30%。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7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增长4.4%。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3.73亿元,增长20.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9.4亿元,增长24.6%。新增城镇就业3075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91%。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4.3%、98%和82%,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城市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逐步展开。“造福工程”完成搬迁任务1419人。房地产投资增长21.3%,一批乡镇小区被列为省级村镇试点小区。
    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13项科技成果获200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918项,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和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成效明显。三明学院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预警和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国家卫生城的成果得到巩固。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水平和传输技术有新的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省下达的责任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主要污染源排放总量得到控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09: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yoyoke at 2004-12-3 22:06
龙岩市的40%产值是由占20%的河落人的~230万客家人只有160亿左右!
河洛的GDP产值有100亿,但不到4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9: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