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0|回复: 0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十一五"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4 09: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十一五"规划

(2005-2010)(草案)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赣州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一月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近中期拟实施的重点工程有:
  (一)生态林建设工程
  1、封山育林工程。围绕生态林业建设目标,将东江源头区域的国家生态公益林试点区域173.7万亩(其中寻乌66.4万亩、安远49.8万亩、定南57.5万亩)全部列为东江源头区域封山育林工程生态建设范围;今后东江源头区域新增的国家生态公益林面积也全部列入东江源头区域封山育林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根据《赣州市退耕还林区域规划实施意见》,东江源头区域三县退耕还林总面积24万亩(坡耕地造林1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2万亩),全部列为营造水土保持林面积,造林主要以混交型生态防护林和生态兼用林为主。
  东江源头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分个三阶段进行,详见下表(单位:万亩):项目单位合计2005年前2005至2010年2010至2015年东江源区合计2413.57.53安远县103.54.52寻乌县8431定南县6600
  3、自然保护建设。到2005年,在源头区域三县分别建立县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行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职能;加强现有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机构,组织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到2010年,将原有4处县级保护区中的2处晋升为省级保护区,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到适度开发;新建2处县级自然保护区及若干个水源涵养类型的保护小区。
  (二)水土保持工程
  1、到2005年:治理小流域15条,其中寻乌、安远、定南各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公顷,营造水保林0.5万公顷,种草0.25万公顷,封禁治理1.4万公顷,修筑水平梯田(反坡台地)500公顷,开挖水平沟1000万米,建拦沙坝(谷坊)3500座,挖山塘200口,治理崩岗200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0%,林草覆盖率提高到70%。遏制新的人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等现象,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恢复初见成效。
  2、到2010年:累计治理小流域33条,其中寻乌13条,安远11条,定南9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万公顷,占水土流失总面积9.8万公顷的89%,林草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改善。
  3、到2015年:巩固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水保措施的生态功能效益显著发挥。加大封禁治理力度,建立8个水保生态修复治理区,其中寻乌3个、安远3个、定南2个。实现东江源头区域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矿山生态恢复工程
  1、生产矿山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完善环保、水保设施。2004年底以前,在所有生产矿山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三废"处理和回收设施,防止破坏面积和程度进一步扩大。对有可能恢复植被的现有生产矿山,从2004年起,逐年安排不少于破坏面积10%的恢复治理面积,到关闭矿山的下一年止全面恢复植被。
  2、关闭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主要对象为源头区域内已关闭稀土矿遗留的采矿作业场地以及岿美山钨矿、定南县钨矿等老钨矿;恢复治理主要采取修建污水处理工程、挡土墙、拦砂坝、塘坝、谷坊、排水沟等工程,平整改良土地,铺盖客土,恢复植被。
  进度安排:2005年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和500公顷矿区复垦;2010年完成1000公顷矿区复垦;2015年完成1500公顷矿区复垦。
  (四)生态农业工程
  在源头区域新建标准化"猪-沼-果"121模式(即户建一口8-10立方米沼气池,人均年出栏两头猪,人平种一亩脐橙)。寻乌、安远、定南三县分别选择流域沿河乡镇(村)作为具体实施地点,共新建沼气池30000个。
  1、2004-2005年:完成新建"猪-沼-果"模式2500户;
  2、2006-2010年:完成新建"猪-沼-果"模式7500户;
  3、2011-2015年:完成新建"猪-沼-果"模式20000户。
  (五)防洪、饮水工程
  1、严格源头区域三县流经与广东交界的河流河道范围内的涉水项目审批。将东江源头区域流经三县的寻乌水、定南水纳入省、市管河道,由省、市审批该河道范围内的涉水项目,严格控制带有污染或破坏水资源的项目入内。该范围所需新、改、扩建项目,均须由市以上环保和水政主管部门进行项目论证后,按基本建设程序审批。
  2、加强东江源头区域现有水库的管理和科学调度,在2005年以前完成该区域内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保持水库的正常蓄水和调节功能,为东江供水提供有效保证;加强计划用水的审批和调度,加强水情监测和预测预报,合理调配下游流量,保证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
  3、在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加快东江源头区域防洪和蓄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增强源头区域的蓄水和调控能力。寻乌县完成在建的九曲湾小(一)型水库的建设,中远期规划(2025年)兴建官司下峡中型水库;定南完成在建油田电站小(二)型的建设,近期改建长乐、长富小(二)型水库,中远期建设营场小(一)型水库、三亨一级小(二)型水库、金山小(二)型水库;安远县东风水库的改建工程。加大沿河两岸堤防建设力度,主要沿镇江河两岸建设防洪堤。
  (六)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1、面源污染人工湿地综合治理。近期建设果业开发污染人工湿地综合治理规划工程,通过建设湿地立体生态系统吸收和降解地表径流中农药、化肥污染,并以导流措施和湿地沉淀方式等控制水土流失。一期小流域人工湿地工程建设5个,治理流域面积101平方公里。
  2、积极推广平衡施肥,实施"沃土"工程。改进施肥方法,减少水、肥流失,不断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自身保肥、保水能力;减少无机肥施用量,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广种绿肥,推广能适应大面积施用的商品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充分利用秸杆资源,搞好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同时禁止露天焚烧秸杆;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将高毒、高残留农药由目前禁止在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上使用逐步扩大到所有农作物;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IPM),在病虫害防治中。
  3、实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农业环保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建设进程。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省柴节煤炉灶等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实施"猪一沼一果"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农业,建立生态果园。
  4、合理规划畜禽养殖业布局,近期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有机物污染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结合源头区域"柑桔种植优势区"的特点,建设畜禽养殖-果业开发生态经济循环圈。第一期工程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有机物污染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5个,按照"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利用资源化治理工程和配套措施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有机污染,扶持大中型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工作。因地制宜建设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工程,治理生产、生活污染。
  (七)生态旅游工程
  充分发挥东江源头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深入挖掘东江源文化内涵,全面开发绿色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地质景观旅游、客家文化旅游等各种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回归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宣传科学、游乐健身、陶冶情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接待能力,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江西省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规划建设三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赣南客家摇篮旅游系统建设工程、安远客家围屋保护工程、交通枢纽建设工程。重点开发好三百山、桠髻钵、九曲河、东新围等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景点和风景区。
  (八)生态移民工程
  遵循"移得出、稳得住、逐步富"的原则,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源头区域人口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按照先东江源头、后流域区、再边远山区的顺序,结合农民新村建设,有计划地实施东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在2004-2010年分阶段完成生态移民,实现异地脱贫,防止这些地区因人口压力过大而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前期工作(2004-2005年)。在完成安远县、寻乌县2000人移民搬迁试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移民数据,同时对移民户进行宣传发动。
  2、实施阶段(2006-2010年)。寻乌县:迁移户数4800户,迁移人口23236人。安远县:迁移户数702户,迁移人口2952人。定南县:迁移户数945户,迁移人口4300人。
  (九)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与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任务,结合"网上江西"、"数字赣州"的进程,以有效维护东江源的水源涵养功能,保障东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整个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尽快建设以水环境自动监测为主体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同时,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围绕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性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信息管理网络体系,通过监测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及时为国家及东江全流域地区提供和发布水环境监测动态信息,为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及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第一期工程建成东江源头区域环境自动监测网络体系,网络由水质自动监测为主,辅以生态监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等部分组成,含一个监测中心和三个监测子站。第二期工程建成一个由网络共享平台、保护区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库、保护区生态环境网站和信息发布系统、生态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组成的功能完备的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初步估算,以上九大工程需要投资14.2亿元。按照"污染者治理、开发者保护、利用者付费、破坏者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社会筹资机制,通过政府专项投入、银行贷款、社会捐助、资本市场融资以及利用外资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1: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