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6-19 14: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桃園觀音賞蓮
賞蓮觀音
文‧攝影/謝禮仲
觀音鄉近年來因為產業轉型成功,成為北部最富盛名的夏季賞蓮重鎮,其他花卉栽培如向日葵,也大受歡迎,目前正是進入蓮花盛開的季節,遊人可趁便遊賞這處台地上辛勤墾拓有成的客鄉風情。
談到池中盛開的蓮花,得先回溯觀音的地理狀況與艱困開墾的人文歷程。
從中正機場搭機起飛或返抵國門之際,曾經透過機窗下望者,該會對地表宛若「千塘羅列」的景色留下深刻印象。沒錯,這一窪窪的水塘,客家人稱「陂塘」,是桃園台地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致,也堪稱全台獨一無二的墾拓風貌。
從地理與航照圖觀之,桃園台地上雖有若干河流,但均短而水量不穩定,基本上,這塊台地在早年可謂耕作困難的荒地。如今見到的處處陂塘,便是勤奮客家人珍愛老天賜予的雨水所開挖的耕作蓄水池,靠山邊的陡坡陂塘較少較小,擴及濱海地區的大園、觀音、新屋乃至湖口,由於地勢平坦,陂塘的數量也隨之顯得較大且密集。
在桃園大圳興建完成之前,陂塘跟「看天田」一樣,得靠老天爺賞賜,陂塘的大小當然也關係著耕地的大小與收成豐腴與否。陂塘之間因為沒有連絡的水路相通,難以達到彼此調節盈虛的功能,當時耕作的艱困,可想而知,與先前提到龍潭台地上的龍潭、三坑子、銅鑼圈相等艱難。直到桃園大圳、石門大圳開闢完成,圳路渠道將點狀分布的陂塘,連結成全面的灌溉系統,桃園台地變成北部的米鄉之一。
陂塘隨著時代更迭而有不同的功能與面貌,除灌溉蓄水外,魚池、風水池、休閒池、聚落中心池,乃至生態池,不一而足,看似荒蕪的野塘,也自然形成水生植物與留鳥、候鳥的重要棲地。然而,因為農業沒落、土地旱化,珍貴的陂塘正快速消逝中,據資料顯示,1928年桃園大圳完工前的1913年左右,桃園台地上共有近萬口陂塘,1963年石門水庫完工,桃園境內陂塘數約在8850口,但在1995年只剩1450口,2004的今日,數量更少,所幸,蓮花栽培的轉型成功,希望能減緩陂塘消失的速度。
觀音鄉的蓮花栽種始於稻作收入減少,1998年起積極將稻田或廢耕農地轉作,幾年下來,增加了經濟效益與觀光效益,讓人感受到再生的喜悅,蓮花與觀音亦屬巧妙天成的結合。早期蓮花栽培的區域集中在112縣道、桃84鄉道一帶的上大村、大崛村、藍埔村,台15省道的草漯也是另一區域,這幾年快速成長,面積從早年的2甲地,發展至超過70公頃,幾乎可說是蓮園處處。
開車若取道台15省道從大園方向往南,首先經過的是位於省道39.5K處的草漯蓮園(03-4833763),蓮田廣達7公頃,以紅色的大賀蓮為主,七種顏色的香水蓮,則是觀音鄉栽種最多的地方,此外還包括觀音蓮、牡丹蓮、白蓮等。區內設置餐廳、涼亭、瓜棚,賞蓮環境日漸進步。
台15省道於草漯國小附近左轉「桃35」鄉道,經過新城派出所可接上112縣道(中山路),也就是觀音鄉治與中壢市的主要幹道,蓮園廣闊分布於道路南邊。中山路接近省道的蓮花總部(03-4737778),為蓮花季舉辦活動的地點,蓮花、向日葵共栽種4公頃,品種多為娃娃蓮、香水蓮、觀音蓮。觀光化發展後,包括土角厝餐廳、天淨沙陶藝工作室等,假日人潮不斷。
縣道拐進「桃97」鄉道,便進入最早發展蓮花栽種與觀光的區域。蓮花資訊館(03-4737778)為縣府補助興建,位於藍埔村,館內展示蓮花品種、栽種、功能等相關資訊,山坡小徑則可居高遍覽蓮花花海的宜人景色。大崛村的大崛蓮園(03-4735738)以荷花、香水蓮、觀音蓮為主,精緻的庭園式蓮園,五百公尺長的百香果棚架廊道,小橋流水加上賞蓮亭台,頗具風雅情趣,該處也是觀音鄉第一家推出蓮花餐的蓮園。再往東邊進入上大村,上大連園(03-4831106)廣達6公頃,成片的尤加利樹林成為烤肉休閒的聚集地,蓮花餐廳、咖啡屋、賞蓮平台,已具相當規模,主要品種以大賀蓮、牡丹蓮、娃娃蓮、香水蓮為主。
觀音鄉的蓮園當然不僅這些,縣道、鄉道、產業道路,看似錯綜複雜,實則境內招牌指標林立,沒有迷路之虞。此外,觀音栽種的向日葵,也頗富盛名,大崛村的青林農場(03-4987747),便是在此「開疆闢土」打響觀音向日葵名號的先鋒,上萬朵的太陽花之外,野薑花、各式香草植物、薰衣草與創意DIY活動,也是遊賞重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