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岩:一半是美丽 一半是神秘
--------------------------------------------------------------------------------
2004年08月30日 16:41 深圳新闻网
小时候背诵过“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诗句。龙岩,承载着一代伟人的千古绝唱,更是一处让人胸中澎湃起涛声的地方。深圳开通至福建龙岩航班,对追着风景走的深圳人来说,龙岩无疑又是一处绝妙的旅游选择。据龙岩旅游界人士介绍,龙岩旅游有三大特色:神奇山水、客家文化、红色土地。
石门湖风景秀丽
福建龙岩冠豸山如一顶御史的“獬豸冠”,在天地间昭示着“做人宜忠勇,为官宜廉清,执法宜公正”的人间正道,被誉为“正义之山”。天造地设、山水天成的“生命之根”和“生命之门”,演绎着阴阳并存、刚柔相济的生命真谛,被誉为“生命之山”。赤壁红岩,山环水转,峰峻、石奇、水秀、谷幽,被誉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
石门湖坐落于冠豸山之东南,春来水暖,白鸭犁波,游船时而穿梭峡谷,时而信步水面,“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似觉无路可通时,猛然有一“石门”中开,又是一处“神奇”。来到新罗区江山乡山塘村,在一片开阔地前,绵绵起伏的群山,陡地勾画出一位美女———仰面隆胸,长发飘逸,泰然自卧。这是天地间罕有的“江山睡美人”奇观。美人身边有一山峦,活脱脱似“神童”一休哥,与其相对的山丘上,一棵百年古榕,郁郁葱葱,当地村民无不焚香膜拜,有“信息树”、“国运树”之说。神女、神童、神树,组合为大气而又灵活的天地神韵。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有福建面积最大的万亩大径级天然杉木林,形成全国罕见的“天然杉木林王国”、千棵红豆杉林奇观;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羚羊、白颈长尾雉、蟒蛇、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神秘的客家文化
闽西自古以来生活着两支不同文化特性的民系———客家民系和闽南支系,传承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闽南支系文化,在漫长的发展中不断相互渗透、交融,造就了闽西文化的瑰丽多姿、神秘多元。土楼,则是闽西客家文化的载体与缩影。
走近土楼,即能领受惊心动魄的视觉冲击,这种大体量的壮伟民居,或以存同求异、丰富多样的方形,或以凝重厚实的浑圆,蕴含着自身的文化意趣与美学价值,在闽西崇山峻岭间演绎颠扑不破的方圆组合的世界,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成为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和世界建筑的奇葩。其建筑模型,同北京的天坛、雍和宫一道在世界建筑模型展上一展风姿。据统计,仅永定县境内,土楼就多达2万多幢,大者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有近300个房间。
走进土楼,就走进一个和美、温馨的小社会,楼内等分切割的房屋开间,打破中原传统等级门第与尊卑贵贱的桎梏,建构出世外桃源式的平等和乐、血脉相系的小社会体系;那楼中套楼的空旷,那内包外联的沉稳,那纵横有致的情趣,无论哪一种体式,都井然有序地布设着祠堂、客房、学馆、仓库、水井,又具抗震防火功能,无一不体现客家人的智慧,寄托他们发展与繁荣的宏愿。
神圣的红土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从1929年3月至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三次由赣入闽,播撒革命的星星之火,战功赫赫,威名远扬,闽西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
早在“五四”运动前后,马列主义就开始在闽西传播,此后,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为光明的前景奔走呐喊,将革命的火种传送闽西的崇山峻岭,建立了地方党组织,东肖后田暴动打响福建工农武装暴动第一枪,掀起工农群众运动和土地革命的热潮。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入闽后,闽西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许多多闽西儿女胸怀大志,将自己青春的才华、智慧和精力献给革命事业。
而今,走进闽西这片神圣的土地,追寻革命前辈留下的足迹,睹物缅怀。古田会议会址,背靠逶迤苍茫的社下山,“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金色大字在浓荫映衬下闪闪发光,映入眼帘。会址面前平野田畴稻浪飘香,再向前是碧水流欢的古田溪。走进去,是一座单层歇山式砖木结构的四合式庭院,建于1848年,原本是廖氏宗祠,辛亥革命后在此创办了“和声小学”、“曙光小学”,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地保存着昔日的风貌。(常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