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者:杨宜勇
一、青年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质资源,与40-50人员明显不同.
(一)青年劳动力素质高;
1982年农村劳动力(15-6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01年,仅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而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3年,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文化程度。到2000年,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而同期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0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
目前,中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青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9.8年。
(二)青年劳动力吃苦耐劳;
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可佳。根据《世界发展指标2001》显示,1995-1999年间,制造业每个工人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仅为729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40,日本的1/43,韩国的1/5,泰国的1/4,甚至比印度还低。在国际以成本竞争的大环境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具有无法抵挡的竞争优势。新世纪,中国必须继续维持工资成本较低和提高产品国家竞争力的优势。随着国家产业布局的政策向中西部倾斜,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国家统筹构建。
(三)青年劳动力学习能力强;
思想解放,没有路径依赖,容易接受新的工作和职业。不管怎么说,我认为今天的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是最具有活力,最具有竞争力的要素,适当的关注是必需的,但是国家没有更多理由给予大学生过分的关注,相对于对农民工问题而言,我认为目前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反应已经是比较足够了。毕竟这种关注也是一种公共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国家的公共资源向一部分人倾斜就是对另一部分人权利的损害。
所以,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青年人要有主动给“中老年人”让座位的精神;通过自己创业,带动周围的青年人就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伸手向国家要就业岗位。
即使今天的就业形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时期;但是,今天中国的失业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是世界最高水平。
二、青年的弱点
(一)入门的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工资高估40%; 美国高估10%。中国的大学生很多时候他们不是完全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他们理想的工作,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出在大学生本身,或者说大学生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的影响很重要。现在很多家长在纵容大学生的这种情绪,他们对孩子说,你一定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不能迁就,甚至说没有好的工作你先在家里待着,我养你一两年都没有关系,你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学习。
2003年1月份,我们在北京市的劳动力市场做过调查,一般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要4000元的月薪。有一个台资企业的老板说,我只愿意出月薪2500让他们试一试,但双方没有谈拢。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就说,你为什么要这么高的价钱?你还没有进入社会,也没有工作经验,我还不知道你能做什么,你能做得怎么样。
(二)缺乏经验
据统计,每年山东济宁需要就业、再就业的城市人口约为9万人,而实际只能提供4万人左右的岗位。同时,调研结果显示,有强烈创业需求的青年达到了30%以上,而真正尝试自主创业的青年不足1%。许多青年虽满怀创业热情,但缺乏资金、缺乏创业经验,不熟悉创业政策,不信任创业环境。创业无门、创业无钱,严重束缚着青年创业的手脚。
(三)创业精神不足
去年我在人民大学和2000年诺贝尔经济获得者赫克曼教授对话的时候,我们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中国人力资本的投资是远远不足的,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包括国家的和社会的都加在一起,比印度的还要低。所以说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是符合我国的特定发展阶段,也符合世界潮流的。
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着某些不足,甚至有一些重大缺陷。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缺少这种创业意识的培养。我们培养的往往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什么东西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市场经济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说得极端一些,市场经济就是遵循一种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规律。所以,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性技能,而且要着重培养非知识性技能,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立。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路在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和再就业。一个社会的创业者越多,这个社会的生产要素组合就越丰富、越活跃,提供生产要素的就业行为也就越容易。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比照国际经验,正好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最剧烈的变动期,结构调整过程中将产生很多新的商业机会,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天地。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应该拥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巨大的创业潜能。
三、青年创业的几点突破;
(一)观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目前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转变就业观念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今天的大学生已经不是昨天的大学生了,中国今天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时代。1977年我们高校只有23万人,2003年各类高校招生达到300多万人。我觉得2003年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就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从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折点。能不能完成这个转折,关键取决于大学生自己。
除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外,自主创业以理科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居多。那么,文科学生又应该选择怎样的自主创业之路?罗海鸥说,文科学生中也不乏自主创业的例子。如自由撰稿人、策划人、职业写手,甚至作家。文科学生的自主创业更偏向于自由职业一类,从这个角度上说,创业所需要的诸如资金、经验、市场等条件反而不会太苛刻,学生也较容易在刚出校门的“一穷二白”中站稳脚跟。
就业市场化,中老年人可以依靠政府,青年人不能依靠政府。
(二) 竞争:百折不挠
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生人数增加很多,数量的增长必然导致就业质量发生变化。试想一下,今天我们的大学生,无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都比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专生要多,今天的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目标,像上个世纪的中专生一样,来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的就业,这是方向。市场才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不管你是不是大学生,有没有能力,一切都要通过市场的检验。现在有些问题我觉得就是路径依赖,目前我们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有其过渡时期的特征,但是今后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淡化一些东西,这是我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重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认为决定自己能否就业的关键仍然是自己个人素质和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等。
(三)适用技能;不学屠龙术。
治国:发展是硬道理;
就业:挣钱是硬道理。
现在的高等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培训也千篇一律地指向就业,而在自主创新、自由创业方面显得较为薄弱。既然现在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那么是不是学校可以适当地在平常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些创办企业,市场动态、融资、法律等知识,让学生慢慢树立起自己创业的意识与信心?还可以利用学校既有的资源优势和科研力量,再加入一些配套的思路,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创业。
北大学生可以买肉吗?这是不是人才浪费?我觉得不浪费,不就业不是更大的浪费吗?大学生不一定全是人才,尽管90%以上的都是人才。高等教育不光是让你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对社会的适应性,它既强调知识性,也强调非知识性的技能。你有适应性,你就会有机会。你具有一种创业的精神,你是一个人才,你必定会脱颖而出。我觉得对大学生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干个体还是选择失业,只有到了那个份上,身临其境了才会有一种就业的愿望。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的愿望不足。在国外,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失业者是很困难的,你得有就业意愿,要有证据。比如这几个月你有没有找工作,如果说你根本就没有去找工作,那么这几个月你根本不能算是失业者。还比如人家给你找了一份工作,你嫌工作不好不去干,那也不是失业者。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现在主要是解决一种观念的东西,这要靠他们自己去体会。
北大学生只能当科员吗?
(四)组织起来创业
有专家指出,创业是一个整合过程。它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没有社会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独木难支”。相对于其他背景的创业者而言,学生最大的劣势就是社会经验的严重缺乏,所以学校应当理解、支持和正确引导学生创业。“把创业纳入学校的管理教育思路中,成了许多人的共识。”共青团组织,可以组织他们起来就业。
青年企业家教青年创业者。
“青春创业直通车”所接纳的“乘客”大部分是满怀创业激情而毫无创业经验的涉世之初者。同时,也接纳了一些有一定业绩,期待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的初步创业成功的青年。创业青年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搭乘前、中、后三个车次中的任何一个车次。济宁团市委将那些毫无创业经验的青年安排在第一个车次,依托“青春创业网”网站、16个各类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志愿导师库”等载体,给予他们创业培训、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创业之路;将已经立项的创业青年安排在第二个车次,为他们提供创业扶持、项目融资、企业注册登记、员工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扶持他们顺利投产运行;将那些已经创业成功、企业正常运转的青年安排在第三个车次,为他们提供技术、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鼓励他们快速膨胀、壮大。
创业嗅觉:信息主动猎取理论;
创业资本:社会资本理论;
青春冲动理论:冒险,创业
继续学习理论:在工作中学习;社会的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