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3|回复: 0

【讨论】【转帖】荔枝“烂市”直指中国农业痛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5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福建农业
   今年荔枝的行情之贱,可以说令广大果农心寒至极,谁也想不到素有“果王”之称的岭南佳果竟会沦落到垃圾不如的价格。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十年前广大专家大力推广,并声称发展再多也不过量的荔枝竟在几年后落得满树枝条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荔枝的下场其实正是这几年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集中表现所导致的:

    1、市场信息重视不够。前些年不顾市场一哄而上,甚至毁林、毁其它水果改种荔枝,今日终尝恶果。现如今通讯发达市场信息已成为农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只有及时、准确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品种、才有可能占领市场。

    2、品种单一,优良品种较少。前些年政府在农业投入上以提高种植技术为主,未能重视优良品种开发引用推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福建为例,80%荔枝品种都为乌叶。成熟期集中在一个月内,加上荔枝保鲜期短,有的农户只能眼睁睁看着这能让“妃子”笑的“果王”挂在枝头,欲哭无泪。

    3、保鲜技术落后,保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俗话说:“果蔬季节差价大,旺贮淡销能发家”。荔枝更是如此,以现在市场,荔枝保鲜一个月,现在价格差不多翻了一翻,试想如今人们对农产品鲜活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充分利用贮藏保鲜技术,对农产品进行保鲜增值理当受到进一步重视。

    4、精深加工能力有限。一般农户均是采用烘焙干果等初级加工处理销售不出的荔枝,附加增值能力有限,而类似荔枝酒、罐头等精深加工较少,因此荔枝要摆脱困境,深加工不失为一好办法。

    5、销售渠道狭窄,销售成本过高。由于荔枝大多是农户自管十几二十株,其销售仍就基本上仍是农户坐在树下等商贩过来统一收购。农户销售选择有限,流通环节较长,再加上“治超”影响,运输成本倍增,使得销售成本过高,商贩也不敢冒险外运,也是使得荔枝终有此下场原因之一。

    6、规模化产业化效益低下。虽说荔枝种植面积广大,有一定规模,但基本上以各家各户自行管理,种植生产仍是传统放任模式,无法行成标准生产,形成品牌效应,产业规模效益无法体现。

    7、宣传力度不够。当今社会,“酒香更惧巷子深”,好的产品更需要宣传,需要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农产品能更顺利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荔枝名气虽大,但其功效历史未必人人皆知,而且国内注册的知名荔枝品牌也是相对较少的。对出口极其不利。

    8、政府引导失策,产业支持相对滞后。政府大力发展这一佳果的动机是好的,也是正确的,但未能在发展过程中引导果农种植不同品种以错开延长收获期。在发现荔枝价贱时,未能及时排除“治超”对农产品外运带来的巨大影响。
(据报道,福建省政府在7月23日连夜签发了《关于对整车运载本省地产鲜果的车辆免予征收车辆通行费的紧急通知》,南方九省区也相继开通了绿色通道),然荔枝收获已近尾声,已是亡羊补牢,但终归受益了龙眼,也算功德一件。

    总之,荔枝出现如此境地也是有其必然因素,然荔枝如此,其它农产品亦如此。荔枝“价贱伤农”更应做为警钟长鸣于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1: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