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8-4 23: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
这里有一片闪现若干个太阳的晴空。
——题记
在深圳市作家协会主持召开的“打工文学座谈会”上,一位貌不出众的女孩子一边软语温言“请多多指教”,一边捧送给我一张名片。打从那一时刻,我和安子便有了交往。
应邀登门造访,与来自京都、桂东、粤北的4位打工妹不期而遇。在客人、安子伉俪的倡议下,我们五女二男结伴同行,溜达着穿过荔枝公园,嬉笑着钻出篱笆墙洞,相继走进了日月花酒家。就在漫不经心“饮早茶”的席桌上,就在无拘无束“闲聊天”的氛围中,我的脑海中递次闪出了本文的“腹稿”。
“我向10岁的深圳少年讲述:我的姐妹们……”
《深圳特区报》自连载系列纪实文学《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以来,鹏城广大读者无不谈论著安子及其打工一族的事儿。
自然,最能引起感情共鸣的,是百万之众的打工仔。打工妹。一时间,“寻找安子”的信件如雪片般转到了安子的手上。
一位在油画厂打工的女孩子一往情深地写道:“当朋友问我心目中的偶像是哪一位时,我表露无遗,是您——安子!”
一位来自东北某座小城的打工仔直言不讳地表白:“曾爱过舒婷、汪国真,如今真诚地爱上你,我们千百万打工一族的安子!”……
毫不夸张地说,在深圳特区,迄今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安子在打工仔。打工妹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原因在于,尽管她也羡慕大街上流行的花裙子,也向往歌舞厅时髦的浪漫曲,却义无反顾地认定了一条很苦很累的路,选择了一支笔,替奔波在生活激流底层的打工姐妹说话。在一首小诗中,她深情地“向10岁的深圳少年讲述:/我的姐妹们——/在一个‘?’还没形成七勺星的时候/在一个‘O’还没形成红太阳的时候/走进流水线的灿烂朝霞中/像自语又像发誓/是我们/为中国建造了一个深圳!”
当然,为中国建造了一个深圳的有功之臣,岂止是打工妹、打工仔。从上述诗句中,人们强烈感受到的,是安子对打工姐妹的炽热情感,以及她们充分认识自身价值的自豪与自尊。
而深圳特区,也并非外界人士想象的那般美好。这方热土虽然为打工仔、打工妹创造了种种机遇,为他们提供了物质上某种程度的富裕和精神上某些方面的满足,却同时又使他们备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举目无亲、生计失落等等窘境中,不少打工仔、打工妹向安子倾诉衷肠。
一个被不公正“炒鱿鱼”的打工仔,用长达5页的篇幅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临结尾时有这么一句话:今天的我,去何处“自我推销”?
一个落款“恳请呼救失落之女”的打工妹,在信中这样写道:生活的不平,爱情的多难,人生的坎坷,等待着安子姐的剖析……
展读这类来信,安子的心像针刺一般难受。作为一个打工妹,她感到有责任去慰藉他们受创的心灵,增强他们拼搏的信心。于是,在打工之余,她常常约见他们,并借助新闻文化单位设置的“安子信箱”,用自己切身感受诉说“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都会,只要你热爱生活,就会寻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或以他人生动的事例表明“深圳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自强不息。”……
正是这样,几多打工仔。打工妹调整了失衡的心态,鼓足了生活的勇气;也正因如此,安子不仅是受到他们钦佩、崇拜的“大人物”,而且成了值得他们信赖、爱戴的“贴心人”。
“爱情是天赋的权利,但它要靠自我的造就才能获得”
奔波在生活激流底层的打工姐妹,对于安子,不仅仅是钦佩。崇拜、信赖、爱戴,而且还有几许羡慕,羡慕她的才于,更羡慕她有个“如意郎君”。安子也曾多次说过:在感谢深圳塑造了我,同时感谢客人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当有人打趣地对客人说:“你也得感谢安子给了你一个温暖的家”时,客人眯眼微笑,连连点头首肯。
当我像一些打工妹一样怀着好奇的心清,而又以一个记者的思路探询安子的“恋爱秘诀”以及“热恋轶事”时,她信口说出“爱情是天赋的权利,但它要靠自我的造就才能获得”,尔后,便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
1989年,乍暖还寒的初春,不知是缘于诗歌,还是“安子”这个名字注定她将“收留”客人,这对妙龄男女在深圳大学相识了。第一次走进客人的宿舍,安子凝视着他床头墙壁上“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的手书,禁不住怦然心动。是刚刚经受了一场情感裂变的洗礼?抑或是面前的造访者是一个很有潜质而又分外纯情的女孩子?第一次相会,客人就对她说起了大西北的漠风,高原上的帐篷……哦哦,这初次见面仿佛成了一对故人别后惊喜的重逢!于是,安子勇敢地握住了客人伸出来的双手。
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彼此开始用心灵的诗句编织爱情的花环了——我的小安子:
你知道我透过茶色玻璃窗看那深南大道的感觉吗?很早地,我就被溶化在思念你的柔情之中了……
你忠诚的客人
1989年中秋夜邱,我亲爱的:
……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之于我的爱。有如四季的更替,因有了阳光、雨露、冷热而使万物自然地滋长着。
你梦中的小安子
1990年2月6日午夜
然而,一个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市委工作的有为男儿,会真心与一个没有深圳户口的打工妹“拍拖”吗?安子曾有过疑惑,好心的姐妹都劝她“别自作多情”(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就在荔枝公园青青的草坪上,这对情侣的故事被热吻的夜风翻开了美丽的一页。就在1990年圣诞节的钟声里,他们接受了圣诞老人和7个小矮人衷心的祝福。
那次在日月花酒家“饮早茶”的时候,我单刀直入地询问客人:“你难道没有想过,与一个打工妹成家会遇到种种困难吗?”
客人仍然眯眼微笑,厚厚的两片嘴唇间流溢出甜蜜:“或许是我们都有颗慷慨丰富的心灵,不蜷缩在生活的角落,勇于直面人生,才酿造了这满怀激情的生命与爱!
客人不愧是诗人,虽没有正面回答我的提问,却以诗句般挚诚的心声撩拨了我的思绪。
安子固然以“自我的造就”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但是,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倘若没有客人观念上的更新,倘若深圳户籍的男性青年以户口、金钱、地位等眼光取舍爱情的价值和家庭的组合,也许,安子至今仍在寻觅她所期冀的“白马王子”吧?
从这个角度看,安子感谢客人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就入情入理了。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深圳户籍的男性青年难道不应该效法客人吗?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造就的打工妹,正以她们美好的青春年华期待着……
“我终于发现,我拥有了大海,而大海也同时接纳了我”
她们期待着更多更多的人认可她们的青春价值,期待着在深圳“有个温暖的家”,却同时愈来愈意识到“自我造就”的特殊意义,并在心田中竖起了效法的榜样——安子,无疑是优秀代表之
安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岭南女儿家适中的身材,典型客家妹子的脸蛋,文文静静的举止,普普通通的衣着。在娇美、艳丽、爽朗、活泼的女性比比皆是的边陲都市,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实在平凡而朴实,朴实得让人感觉到几许乡土气息。不过,她那白净的皮肤,潇洒的短发,深邃的眼神,温柔的谈吐,以及那用心聆听他人言笑的神态,却流露出一种令人愉悦的魅力。待和她作过几次交谈,待获知她“自我造就”的历程之后,这种魅力就更加逗人喜爱了。
那是在1984年盛夏的一个烈日下,一个身子单薄的17岁的女孩,告别了粤东北故乡的群山、流水,独自闯到了深圳……
那是在某电子厂的流水线上,一个懵懵懂懂的妹子,“机器人”般地往线路板上插着零件,待回到两溜12张上下铁床的12平方米的陋室,累得真想大哭一场……
那是在某宾馆的收银台前,一个胸前别着024号牌子的姑娘,总是微笑着迎送形形色色的宾客,因此很快被晋升为“领班”……
那是在某装饰公司的设计室里,一个满头秀发、初来乍到的青年,居然一举搞成了构思新颖的广告画册图案,因而被封为“总经理助理”……
那是在深圳大学中文系星期天大专班的教室中,一个衣着简朴的打工妹转动着一对眼珠,悉心聆听着、思索着老师的话语,不时专注地作着笔记……
上述几个镜头中的“主角”,自然是安子。
就在找工之余刻苦攻读的日子里,凭借偶然翻到一本《女子文学》的契机,安子发现了“自我造就”的新天地,并在一位青年作家的鼓励与扶持下,坚定了走文学创作这条道路的信心。于是,在喧闹的噪音里,在蚊子的叮咬中,在不眠的台灯前,在疲乏的晨曦下,她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缪斯的园地。于是,她的名字连同那一篇又一篇诗文出现在各种报刊上,她的形象连同“青春节拍伴我行”的旋律闪现在《明天会更好》的电视荧屏上,她的声誉连同来自四面八方的“期望”被装进了各种各样的“安子信箱”。于是,她以“打工者优秀代表”的身份,迈着轻快而又沉缓的步子登上了《百万星光耀鹏城》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
也正是在这种时刻,她深深地、深深地感激所有那些关照着她、关注着她的人们,并由衷地发出了心声:“我终于发现,我拥有了大海,而大海也同时接纳了我。”
这大海——就是百万打工大军无悔的青春,就是深圳经济特区绚丽的人生……
作者:李志。原载《深圳商报》1992年1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