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160|回复: 9

[原创] 部分国共两军中的客家籍将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4 12: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路繁花相送 于 2022-11-6 15:05 编辑

国共两党将军中的客属人物

客家人不仅与本朝关系紧密,跟前朝关系也很紧密。本朝客家籍开国将领多是赣南闽西客家人,广东客家人次之。前朝客家籍将领多是广东客家人,闽西赣南客家人次之。下面先说说本朝吧。苏区诞生在客家大本营闽粤赣边区三省交界的山区便于打游击,联系紧密,开国将领多,这是必然的了。要是没有长征,可能会更多。

在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中, 只有中央红军行军二万五千里,行程最长,遇到的敌人最多、最为强大。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的奇迹。而这支伟大的军队主要由占总数70%以上的客家人组成。主要是闽西赣南苏区客家人,而迫使中央红军走上艰难之路的国民党军名将是广东梅州客家人罗卓英,吴奇伟和广东韶关客家人薛岳。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

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总司令 朱德
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参谋长 叶剑英

新四军军长 叶挺
新四军参谋长 赖传珠

在10位新中国开国元帅中,就有2名客家人——朱德、叶剑英,客家人占五分之一。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历任南昌起义总指挥,广州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还有杨勇上将、杨成武上将、刘亚楼上将、陈奇涵上将、肖华上将、赖传珠上将、李志民上将、李天佑上将、唐亮上将、朱良才上将、陈明仁上将等一大批优秀将领。

福建省有新中国开国将军83名,其中客家将军有63名,客家人占了四分之三。在福建的3名开国上将中,就有2名客家人——杨成武、刘亚楼。

江西省有新中国开国将军325名,仅赣州就有客家将军134名,加上散居地区,客家人占了一半以上。有赖传珠、肖华、陈奇涵等开国上将。

广东省有新中国开国将领12名,其中8名是客家将军。4名中将全是客家人。广东唯一的开国元帅是梅州客家人叶剑英。

广西客家籍将军以李天佑上将为首。

湖南客家籍将军有杨勇上将、李志民上将、唐亮上将、陈明仁上将、朱良才上将、张震上将、张经武、张平化、邱创成、张藩、张翼翔、何志远、李贞等

中国国民党元老叶楚伧先生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客家人民革命史。朱毛红军的苏维埃革命运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过去讲革命史、党史,对客家人的作用没有着重阐述,应是一大缺陷。”

中国共产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朱毛红军暨赣闽苏区人民以卓尔不群的客家英雄性格,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深远影响的重要文件。其起草工作从1979 年11月开始,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下,由***、胡耀邦主持进行的。经长时间讨论和修改,集中全党智慧形成。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的32名会员中,有31人是客家人或客家人后裔。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同盟会领导核心中,客家人占了约一半。例如,外务部长廖仲恺、会计部长谢良牧、司法部长何天瀚、评议部议员胡汉民、粱惠光,都是客家人。在112位广东籍同盟会会员中,就有客家人73人,占了约三分之二。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客家人占了三分之一。

在北伐战争中,由客家人叶挺为主帅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时称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的一部为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它是北伐军中政治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该团从团长到士兵,85%为客家人。

日本著名学者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客家人的革命精神。他说:“客家是中国最优秀的民系,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质,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到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翻开数百年之中国历史,没有一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当推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参加革命的将领,很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其次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除了其本人乃为客家的后裔以外,其他主要助手亦有许多是客家人,廖仲恺先生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可以说,客家的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长徐辉琪研究员所撰论文《客家与辛亥革命》中提出:“在辛亥革命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都有客家志士的身影。”“从宏观角度考察,作为一个群体,辛亥革命既是对客家精神的检阅,也是客家精神一次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事实上,在团结互助、任劳任怨、不怕挫折、勇于进取和不图个人名誉地位,以及使用客家语言仅赖以增强和维系友情却不拉帮结派等方面,客家志士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客家志士献身革命,根本上是为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一。部分国军将领,选取部分曾担任集团军总司令或兵团司令以上的将官。

集团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最大的军事编制单位。第一支集团军于卢沟桥事变后立即组建,之后于战时不断组建。抗战期间比集团军更大的军事编制单位只有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战区,及兵团。而仅有的四个兵团只存在于武汉会战期间。因此事实上集团军是国民革命军最大的作战单位,通常下辖两个以上的军或军团和若干其他辅助单位。抗战结束时共有40支集团军在编。国共内战时期又组建了三支集团军,同时所有的集团军逐渐被新的类似的军事编制兵团所取代。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  张发奎(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  余汉谋(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次长 范汉杰 (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林伯森(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 陈大庆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  罗列(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 罗又伦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 沈发藻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国防部副部长 黄镇球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赖名汤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宪兵总司令  刘炜(台湾时期)

1.陈济棠,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广东防城东兴马路镇(今广西防城港防城区)客家人,粤系军阀代表,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有南天王之称。
1929年3月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同年蒋桂战争起,李济琛被蒋介石扣押在汤山,陈济棠支持蒋介石。之后,陈升任第4军军长兼广东绥靖委员,驻扎广州,然后再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1930年通电反蒋。1931年,乘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通电反蒋并驱走广东省长陈铭枢。同年5月,汪精卫等于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陈任第1集团军司令。同年9月发生“九·一八”事变后,广州国民政府取消。之后数年,陈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陈济棠主政期间(1929年-1936年),对广东发展颇有建树。先后兴建各类工厂,港口公路,大中小学等。广州百业繁荣,市政建设成绩显著,如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厦等等,以及30多条马路,皆是陈济棠主政广东时兴建。被称为老广州的黄金时代。香港的珠海书院亦为陈济棠战后于广州所建。

2.余汉谋,广东高要人,祖籍广东韶关曲江,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曾被选为国民党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46年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授陆军二级上将。1948年5月,任陆军总司令。1949年初,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华南军政长官、海南特区行政公署副长官。1965年9月授陆军一级上将。1981年12月17日病逝于台北市。

3.陈铭枢(1889年~1965年)字真如,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人,汉族客家人,1889出生于山清水秀的曲樟乡璋嘉村。一度担任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理淞沪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一手创办十九路军,任十九路军司令。

4.张发奎(1896—1980),男,字向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省隘子镇彩岭村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生前曾是香港客家崇正会领导之一。

5.薛岳,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四次长沙会战,消灭日军十万以上,仅万家岭大捷就消灭日军上万。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参与围剿红军,任追剿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曾是孙中山警卫团一营营长,当时叶挺是二营长,张发奎是三营营长,叶剑英时任警卫团海军陆战队营长。陈炯明叛变时,正是警卫团的客家弟兄救了孙。薛岳将军回忆说孙总理会说客家话,警卫团成员大部分是客家人,总理能用客家话与他们亲切交谈,而且在跟随总理时听孙总理多次强调自己是来自东江的客家人。详情请见薛岳将军回忆录

6.陈大庆(1905年——1973年8月22日),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家。字养浩。江西省赣南崇义县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曾参加东征、北伐等战役,并参加对江西中央红军的五次“围剿”。中国抗日战争后,历任国民党第四师师长、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1944年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鲁苏豫皖边区副总司令。先后参加南口、台儿庄、武汉外围、鄂北、豫南、中原等战役。抗战结束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副总司令官、京沪杭警备副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等职。1949年到台湾后,投靠蒋经国而成为著名的太子党,任国家安全局 副局长、局长。并被授予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62年后,历任台湾警备总司令、军管区司令、陆军总司令、台湾省政府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从1944年起一直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73年8月22日逝世于台北。

7.赖名汤(1915年-1984年) 字晓庵,江西赣南石城人,空军一级上将。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和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空军中队长、空军第三路司令部参谋长、驻英国大使馆武官、空军总司令部情报署署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国防部”厅长、参谋总部副参谋总长、联合勤务总司令、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部参谋总长。是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70年6月-1976年5月),总统府战略顾问。1970年6月25日晋升国民党第十届中央常委。

8.蔡廷锴,广东罗定人,祖籍广东平远县,曾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福建绥靖公署主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国民党军第六集团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9.魏崇良( 1909~1982)又名建鹤,别号雄球。广东省五华县锡坑镇人。空军二级上将。中山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六期、笕桥中央航校第一期毕业,英国皇家空军学校肄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空军第二路司令部少校作战参谋,中校作战科长,第一路上校副司令,第二勤务大队长。1946年任空军总司令部第一署( 人事)署长。1949年到台湾,任空军供应司令,1953年授空军少将。1954年任台湾空军参谋大学校长,1956年任空军政战部主任,授空军中将。1962年任空中训练司令。1964年任“ 国防部”常务次长。1966年任“ 副总参谋长”,次年授空军二级上将。1968年退役,任“ 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泰欣冷藏公司董事长。

10.黄镇球(1898年5月28日~1979年7月5日)号剑灵,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广东梅县人。湖北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1929年赴德国研习防空学。1933年回国筹建防空学校。1934年就任校长暨防空委员会副主席。赴台后,于1950年再度出任“联合勤务总司令”。1954年后调任“中华民国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转任“总统府参军长”。1962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当选国民党八届中央委员,后为中央评议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晚年兼任香港崇正总会顾问。1979年卒于台北。著有《防空讲话》、 《防空十二年》等。

11.罗卓英,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早年参加东征与北伐等役,由下级军官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历任有国军五大主力之称的第5军军长,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上海、南京、武汉诸役。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国家民族处于此危难的时刻,罗卓英率领千万健儿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 1942年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入缅作战。后转往印度,主持兰伽远征军训练。1943年转任军令部次长,兼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

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上海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太平洋战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底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947年8月赴沈阳,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主任陈诚)。1948年2月,随陈诚离职南下,任东南军政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不久,长官公署撤销,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


12.黄琪翔(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广东梅县人。黄琪翔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党人和领导人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北伐、抗战时名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曾留学德国。1922年大革命时期回广东追随孙中山,历任粤军团长、师长、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1集团军,第22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抗日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等职。指挥部队参与了淞沪会战、枣宜会战、滇西缅北战役等重大战役。抗战胜利后任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1948年赴香港脱离国民党,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3.黄百韬,国军陆军上将,淮海战役第七兵团司令官。祖籍广东梅县,汉族客家人。河北工专中学部毕业后,投北洋军阀李纯部从军,1920年10月,在江苏省防部队任职。后投靠张宗昌,历任营长、团附、参谋、团长、旅长等职。1928年随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八师参谋长,同年12月任第四十八师第二八四团团副。1929年任团长。1930年任第一四二旅副旅长。1931年5月任第四十一师第一二三旅旅长。1932年2月任第一四四旅旅长。1935年6月升任第四十一师师长。旋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1936年1月30日任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冀察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高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等职。1943年4月26日任中将,同年10月5日调任第二十五军军长。日本投降后,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在苏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1947年任第一兵团第四纵队司令,率部进攻山东解放区。1948年8月任第七兵团司令官,率部参加淮海战役。11月11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22日全军覆灭,本人自杀身亡。1949年1月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国军一向以嫡系为主力,中坚,象五大主力,74军,18军,第五军,新一军,新六军,很少有人知道被中央军瞧不起的杂牌军也冒出了王牌将星,他就是——黄百韬。他率领整编的25师是中原战场主力,作用巨大,参加的重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有:1、苏北系列攻坚战,2、孟良崮增援战,3、南麻临月句增援战,4、胶东扫荡战,5、大别山战斗,6、盐南战役,7、豫东战役。其战功及作用仅次于五军和18军。

14.欧震(1899—1969年2月13日) 字雨辰,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广东韶关曲江人,在励群小学和省立韶州中学毕业后,执教于县属周田墟小学。欧震在周田执教数年,痛感国内军阀割据使国土四分五裂,受孙中山革命思想感召,乃立志报国,投笔从戎,先在粤军担任排长。1924年,欧震在粤军讲武堂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在师长张发奎部下任叶挺独立团营长。

1927年南昌起义时任第24师71团团长,后随起义队伍南下,阵前倒戈,使南下潮汕的南昌起义部队遭重创。在第五次围剿中随薛岳一路追剿红军,1935年4月15日,欧震被授少将军衔;1936年10月5日晋升中将。任国民革命军第90师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欧震参与东战场淞、沪、无锡东亭诸役的对日作战;1938年6月24日任第4军军长(隶属第九战区第九集团军)。此后,欧震又在江西南浔线诸役参加对日作战,转战赣、湘、粤,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十二军军长。1939年,欧震率部由粤北入湘,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欧震任第58军军长后参加了常德会战,1943年12月5日率部收复了常德城,后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抗战胜利后,欧震任国民革命军第10集团军总司令、整编第39(19?)军军长。1947年任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三兵团司令官,在山东战场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等指挥的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打败后,转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8期受训,1949年初任第四编练司令部司令官,8月任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兼代理广东保安司令,后任海南防卫副总司令,1949年去台。去台湾后,结业于革命实践研究院,曾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


15.范汉杰(1896.10.29—1976.01.16),名其迭,字汉杰,别字韶宾,汉族,广东梅州大埔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九一八事变”后,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1933 年,李济深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福建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他任参谋长,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后转任国民党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二十七军军长,率部在山西太行抗击日军达4年之久。1941 年冬调升为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后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陆军副总司令兼郑州指挥所主任、第一兵团司令、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主席、国民党军装甲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司令等职。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6年逝世,终年82岁。

16.沈发藻(1904-1973)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赣南大余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七师副师长及师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第三分校主任、暂编第二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署长、装甲兵编练总处处长、国防部第五厅厅长、第十三兵团司令官、第四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陆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台湾防卫副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73年2月4日在台北病逝。

17.李铁军,1901—2002,广东梅县人,字虞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柏林陆军指挥学院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历任军校教导第1团排长、连长、第1师连长、营长、第22师团长、第1师2旅团长、第1旅团长、旅长、第95师师长、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第76军军长、河西警备司令、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76军军长、第3集团军总司令、第29集团军总司令兼新编第2军军长、新疆警备副总司令、第5兵团司令官、河西警备总司令、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海南防卫军副司令长官、“国防部”部员。

18.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毕业。北伐战争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六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团长、第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军长。1937年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在湘、鄂、粤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武汉行营副主任,华北“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徐州绥靖公署、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任民革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5月在广东东江地区率部起义。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奇伟坚决全力抗日,他率第四军到嘉定、罗店一带抗日前线,与日军展开激战。为保卫祖国领土,经三昼夜的肉搏血战,终将顽敌击溃,歼敌数千。吴奇伟所率第四军,从此获得“铁军”的光荣称号。此后还率部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南浔线会战及鄂西战役等,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

19.钟彬(1900—1950),广东兴宁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部与十九路军并肩对日作战,担任浏河一带阵地守备。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88师师长、71军副军长、军长、青年军203师师长、青年军第9军军长,曾率部入缅甸作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后,历任整编26师师长、109军军长、川鄂边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

20.赵公武,1900—1953。广东大埔县人,号懋森。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步兵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第四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陆军中将。历任第2师连长、参谋、营长、第4旅团长、旅长、第40师副师长、第2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52军军长、东北第3绥靖区司令官、安东省政府代理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21.缪培南(1895~1970),字经成,号育群,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县城第一高等小学,翌年考取黄埔陆军小学。民国8年(1919)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初任陆军第一师排长。民国10年任广州大元帅府警卫团机枪连连长,后任李济深第一师独立团的连、营长。民国15年(1926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团长。翌年秋任第四军十二师师长。同年12月15日,张发奎、黄琪翔等被免职,缪培南继黄琪翔任第四军军长,领中将衔。民国20年(1931年)春,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军委委员和中央委员。陈济棠主粤时,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教导师师长、第五军军长。同年5月,与陈济棠、李宗仁等43名两广将领,响应国民党中央四监委劾蒋通电,电促蒋介石下野。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第六十五军军长,1940年7月5日任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四、七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兼东江指挥所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军一O四师团投降。民国35年,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三补给区司令。民国36年(1947年),调任国府主席广州行辕(后改为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后辞职赋闲。民国38年(1949年)4月,赴香港定居。1970年,在香港九龙病逝。

22.方天(1902~1992),名仁高,别号天一、天逸,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五云镇水口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02)。早年就读于赣州省立第四中学,后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国民党军一八五师师长,十八军、五十四军军长,十一集团军、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军政部军务司司长,军务署署长。民国26年 (1937)5月授予少将军衔。民国27年6月,参加了著名的保卫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五厅厅长,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国防部参谋次长,副参谋总长,第一陆军训练处处长,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江西绥靖公署主任,南昌指挥所主任。民国37年9月晋升为中将。翌年1月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主任委员。赣州解放前夕去台湾,1992年6月2日在台去世,终年90岁。

23.罗又伦(1912- 1994)广东梅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远征军第五军参谋长、第五军第二00师师长、第四十九师师长、新编第六军第二0七师师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二0七师师长兼东北保安司令部第二快速纵队司令、青年军第二0七师师长、青年军第六军军长。1949年去台湾。赴台后,于1950年出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先后调任宪兵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国防部”参谋次长,副参谋总长,军团司令,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联合勤务总司令及驻萨尔瓦多“大使”等职。国民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94年8月在台北病逝。

24.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台湾)——罗列
罗列(1907.10.21-1976.9.8),号岭梅,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福建长汀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十七军团、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参谋长、第四十八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47年曾进犯延安。后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军队参谋总部副参谋总长,第一军团司令,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三军联合大学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

25.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林伯森(大陆时期)
林伯森( 1896~1960)广东蕉岭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日本炮兵学校及工兵学校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工兵营长,第八路军教导总队参谋主任,第一军团参谋长,中央陆军工兵学校校长,陆军参谋长,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26.第十兵团司令 徐启明,广东惠阳县淡水镇人。生于广西榴江县寨沙镇(今属鹿寨县)。民国6年起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附,边防营长,李宗仁部边防第一队司令。民国15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五旅少将参谋长,第五师十一团团长,第十五军第一纵队司令。民国19年起任广西省政府政务处长,广西绥靖公署中将参军,第十五军二十五师师长,第七军一七0师师长、副军长,第二十一集团军参谋长,豫鄂皖边游击总司令部参谋长,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第七军军长等职。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民国35年任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兼北平行辕总参谋长。民国三十八年4月任第十兵团司令。

27.李及兰(1904-1957)广东阳山人,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第十期毕业。毕业后历任第一军三师八团营长、团长。1929年任45师256团团长。1930年任教导第三师二旅少将旅长。1932年任第52师155旅旅长。1936年任第49师师长。1938年任第55师师长。1940年任第94军军长。1943年任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1945年起任吴淞要塞司令,淞沪警备总司令,第六绥靖区副司令。1947年起任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总参谋次长。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1949年夏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广州卫戍总司令,1949年赴香港。1951年2月由香港赴台湾。1957年病逝。

28.台湾宪兵司令:刘炜(1906~1969)广东大埔人,毕业于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后历任宪兵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战期间历任宪兵第五团团长、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宪兵东南区司令等职。1949年赴台湾,历任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司令,“国家安全局”设计委员等职。

29.廖磊 (陆军二级上将,抗战时任21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主席),广西陆川客家人,1911年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武昌起义。1914年入保定军校学习。毕业后投湘军赵恒惕师任连附、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第八军第四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第36军第一师师长,第36军副军长、军长。 蒋桂战争时辞职去香港。1929年后回广西投新桂系反蒋,任“护党救国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第21师师长、军长,广西航空学校校长。1931年、1932年两次率部进攻右江革命根据地,在百色、龙州、东兰等地围攻红七军、红八军。1934年率部在桂北堵截红军长征。
抗战时任21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安徽省主席。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建立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任鄂豫皖边区游击总司令。廖磊于1939年冬病逝于立煌县,叶剑英、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送花圈致哀。

30.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 人,祖籍广东龙川县。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曾任国民党华中“剿总”副司令、武汉警备司令兼第29军军长、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后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

31.刘志陆(1891—1941),广东梅县人,国民党陆军上将,1907年考入虎门陆军学校,毕业后入广东陆军讲武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历任广东陆军第一混成协第四标标统、广西陆军第七协协统、独立旅旅长、讨龙第三路总司令、护国军第四军军长、广东督军府参谋长、潮梅镇守使兼潮循道道尹、粤军第二军军长、直鲁联军第三路军总司令兼第十三军军长、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兼第四十九军军长、胶东防御总司令、忠义救国军总指挥、广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

淞沪会战著名英烈:

一.率领八百壮士(实为四百对外号称八百)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以几百人拖住日军数万。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的消息传开,上海人民无不敬佩感泣,把他们誉为“八百壮士”。每天从早到晚,数以万计的各界群众,不顾北岸日军的流弹四射,纷纷聚集在苏州河南岸,表示对四行仓库孤军的尊敬和关心。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汉族,广东蕉岭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官。谢晋元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

二.率领五百壮士喋血宝山城全体殉国的姚子青,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作诗歌颂姚营壮烈: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姚子青(1909-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县人,抗日忠烈。追赠陆军少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1937年9月5日,日本侵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上海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9月7日,孤立无援的姚营官兵只余20多人,在东门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身上多处受伤,最后腹部中弹,壮烈殉国。上面这首诗,就是后人为悼念姚子青营壮烈牺牲的官兵所写。

三.中国抗日战场第一个阵亡的高级将领黄梅兴

黄梅兴(1896—1937)字敬中,广东平远县东石镇坳上村人。黄埔一期,是淞沪战役中第一个阵亡的高级将领。


死后:

  1.全国,特别是上海的民众得知谢晋元遇害的噩耗后,极为悲愤,各界人士纷纷用各种方式悼念抗日英雄。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赠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遣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蒋中正誉其为“精忠贯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立晋元高级中学、蕉岭县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1983年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即宋庆龄陵园)重建其陵墓,以彰其“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

2.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后,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于9月10日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吊宝山城中六百义士》一文,称姚子青为“民族人格之表现”;上海《大美晚报》著文赞颂:“此次姚营全部殉城,其伟大壮烈,实令人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中国人之光荣,亦为世界人类之光荣,其事迹将永垂史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并在南京铸造姚子青铜像。后人为纪念这位英雄,将姚生前居住过的汉口市生成里的那条街改名为“姚子青路”。姚家乡平远县建立了“子青祠”。1949年后,平远县办起了“子青职业学校”、“子青女子中学”。1985年5月,中共平远县委、平远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将领黄梅兴、姚子青烈土,将原城镇中学更名为“梅青中学”(“梅”指“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第一个牺牲的黄梅兴将军)。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毛泽东发表演讲赞扬姚子青等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姚子青将军为革命烈士。

3. 1937年 8月14日,黄梅兴在对敌奋战中,不幸身中炸弹壮烈牺牲,成为淞沪战役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国民党爱国将领。为表彰他为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的精神, 国民政府追赠黄梅兴为陆军中将。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举行悼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会上发表演说,高度评价黄梅兴等抗日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1957年,平远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新建烈士陵园,将军的名字勒刻在纪念碑上。国家民政部追认黄梅兴为革命烈士。 1985年,中央军委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徐向前元帅发表《谈发扬黄埔精神》讲话时,高度评价黄梅兴等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近半个世纪以来,黄将军的故乡平远县,以各种形式纪念黄梅兴、姚子青这两位抗日英雄。民国28年(1939),梅兴的名字入祀县城忠烈祠。  

2004年08月12日在上海隆重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67周年之际,黄梅兴将军的塑像被安放在上海奉贤海滨的“人文之林”海上名人纪念园,与他的战友冯玉祥将军、谢晋元将军并肩站立在他们曾为之战斗的土地上。







补充内容 (2022-11-16 01:17):
刘湘,四川成都大邑人,民国时期四川军阀,陆军一级上将,曾任四川“剿总”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

补充内容 (2022-11-16 01:20):
刘文辉,四川成都大邑人,上将,曾任第二十四军军长,第五军团军团长,川康边防总指挥,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康省政府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2: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路繁花相送 于 2022-11-6 21:48 编辑

新中国党史对中央苏区人民的肯定,对客家先辈们的肯定:

中国共产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朱毛红军暨赣闽苏区人民以卓尔不群的客家英雄性格,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深远影响的重要文件。其起草工作从1979 年11月开始,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同志主持进行的。经长时间讨论和修改,集中全党智慧形成。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央苏区革命斗争也可以说是一次以客家人为主体的革命斗争,因为革命的中心区域正好在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子弟构成了红军官兵的主体。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1965年间授将军衔1604个,闽、粤、赣、湘、桂边的客家聚居区域恰是将军最集中的地方,占1/3以上。

开国将帅简介:

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将帅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

1955年-1965年授衔的客家籍共和国开国将军就有300多人。占全国1000多位开国将帅的五分之一左右。大部分是老红军,老革命,参加了十年国共对峙战争,两万五千里长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多少人在革命的征途中还没有看到胜利就倒下了,为革命事业,为民族解放前赴后继,一将功成,万古骨! 著名的就有朱德、叶剑英等元帅。有杨成武、杨勇、刘亚楼、李志民、赖传珠、陈奇涵、肖华、李天佑、唐亮、朱良才、陈明仁等上将。有曾国华、张震、张国华、肖向荣、邓逸凡、谭甫仁、邝任农、张经武、邱创成、刘忠、张南生、罗舜初、袁子钦、傅连暲、吴法宪,朱明、刘浩天、邱会作、黄志勇、康志强、温玉成、曾思玉、谢有法、廖容标、朱明、钟汉华、王辉球、王宗槐、 汤平、饶子健、张藩、张翼翔等数十位中将。有曾生、杨永松等开国少将300多人,而未及授衔在建国前就已牺牲的有曾任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的叶挺,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红军总参谋长朱云卿,井冈山创始人王佐、袁文才,上海临时中央局书记黄文杰,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罗屏汉,赣南军区政委阮啸仙等一大批杰出将领。还有建国后因转到政府任职而未授衔的张鼎丞、陈丕显、古大存、杨尚奎、赖可可等一大批高级将领,革命烈士就更多了。

中央军委:
中央军委副主席 朱德 四川仪陇人
中央军委副主席 叶剑英 广东梅县人
中央军委副主席 张震 湖南平江人

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 罗贵波 赣南南康人
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 张经武 湖南炎陵人
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 肖向荣 广东梅县人
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 杨成武 闽西长汀人

中央军委秘书长 叶剑英 广东梅县人
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肖向荣(1954.10-1965.11)广东梅县人
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肖华(1959.10-1967.12) 赣南兴国人
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成武(1965.06-1968.03)闽西长汀人
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勇(1979.02-1982.09) 湖南浏阳人
从1992年十四大起中央军委不再设秘书长和副秘书长。

中央军委委员: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刘亚楼上将、肖华上将、杨成武上将、杨勇上将、李天佑上将、李志民上将、张震上将、李尚福上将、肖向荣、张国华、张廷发、丁盛、邱会作、吴法宪、温玉成、谭甫仁、曾思玉、罗贵波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朱德 四川仪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  广东梅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蔡廷锴 广东罗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 叶剑英 广东梅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刘亚楼 闽西武平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叶剑英 (兼:1971.09-1975.01) 广东梅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杨成武 (代:1965.12-1968.03) 闽西长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杨勇(1959.10----1960.12;1977.09----1983.01)湖南浏阳文家市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李天佑(1962.09----1970.09) 广西临桂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吴法宪(1967.12----1971.09) 赣南兴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邱会作(1968.09----1971.09) 赣南兴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温玉成(1968.09----1970.06) 赣南兴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张震(1980.01----1985.03) 湖南平江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萧华 赣南兴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黄志勇 赣南崇义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袁子钦 闽西上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吴昌德 赣南大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邱会作 赣南兴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张震 湖南平江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副部长 邱创成 湖南平江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副部长 张元培 闽西永定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即四总部之一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李尚福,赣南兴国县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中央军委委员 开国上将 李志民 湖南浏阳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政委  邱创成  湖南省平江县人(祖籍广东蕉岭)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委   蓝文兆   闽西武平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 杨俊生 赣南瑞金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 张翼翔 湖南浏阳张坊镇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 廖成美 闽西龙岩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委  张海阳 湖南平江人(张震上将之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 刘亚楼(闽西武平人,1949.10-1965.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 吴法宪(赣南兴国人,1965.05-197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 张廷发(沙县夏茂人,1977.04-198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 肖华(赣南兴国人,1949.10-1950.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 邝任农(赣南寻乌人,1962.06-1975.0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 罗元发(闽西龙岩人,1968.09-1973.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 曾国华(广东五华人,1968.12-1971.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 何廷一(闽西长汀人,1975.10-198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 杨东明(闽西长汀人,2005.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 黄新(赣南南康人,2000.06-200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 黄玉昆(赣南兴国人,1964.07-1967.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 叶松盛(广东梅县人,1978.01-1982.11)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 杨成武 闽西长汀人
防空军:1950年10月23日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司令部。1955年8月,防空部队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1957年5月17日,防空军和空军合并。

各大军区空军司令,政委:
沈阳军区空军司令 曾国华 广东五华人
沈阳军区空军政委 张雍耿 闽西宁化人

福州军区空军司令 杨思禄 赣南于都人

北京军区空军司令 罗元发 闽西龙岩人

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罗元发 闽西龙岩人
兰州军区空军政委 王平水 闽西永定人

济南军区空军政委 王平水 闽西永定人
济南军区空军政委 张雍耿 闽西宁化人

南京军区空军政委 王集成 闽西上杭人
南京军区空军政委 廖冠贤 赣南宁都人

武汉军区空军政委 廖冠贤 赣南宁都人

广州军区空军政委 刘锦平 赣南瑞金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海军参谋长 罗舜初 闽西上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 卢仁灿 闽西永定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 康志强 赣南于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司令员 曾克林 赣南兴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政委 江学彬 赣南兴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主任 段德彰 赣南于都人

海军北海舰队:
北海海舰队司令员 杨力 赣南瑞金人
北海海舰队政委 卢仁灿 闽西永定人
北海海舰队政委 康志强 赣南兴国人

海军东海舰队:
东海舰队司令员 刘浩天 赣南宁都人
东海舰队司令员 谢正浩 赣南于都人
东海舰队政委康志强 赣南兴国人
东海舰队政委段德彰 赣南于都人

海军南海舰队:
南海舰队司令员 张元培 闽西永定人
南海舰队政委 段德彰 赣南于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  叶剑英  广东梅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   肖华  赣南兴国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张翼翔 湖南浏阳张坊镇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  叶剑英  广东梅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  李志民  湖南浏阳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  张震 湖南平江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委  唐亮 湖南浏阳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  张震 湖南平江人

《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

曾经看到过一遍文章,说闽粤赣湘边区的大山里边走出了1500多位国共两党将军。数十万两党地方干部。
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国民党将领就有1000多人,占全国国民党九千将领的九分之一。仅广东就有姚雨平、邓仲元、邓演达、张发奎、薛岳、罗卓英、陈济棠、陈铭枢、余汉谋、蔡廷锴、刘志陆、黄镇球、黄琪翔、黄慕松、吴奇伟、范汉杰、李铁军、林伯森、吴逸志、赵公武、钟彬、李振、缪培南、徐启明、邹洪、欧震、温鸣剑等一大批将领,有谢晋元、姚子青、黄梅兴、罗策群、姚中英等一大批入选全国第一、第二批著名抗日烈士名单,历经国民党22次大型会战。其他赣南闽西合浦湘东大山的客家人也走出了不少国民党将领。


部分客家籍国军将领,选取部分曾担任集团军总司令或兵团司令以上的将官。

集团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最大的军事编制单位。第一支集团军于卢沟桥事变后立即组建,之后于战时不断组建。抗战期间比集团军更大的军事编制单位只有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战区,及兵团。而仅有的四个兵团只存在于武汉会战期间。因此事实上集团军是国民革命军最大的作战单位,通常下辖两个以上的军或军团和若干其他辅助单位。抗战结束时共有40支集团军在编。国共内战时期又组建了三支集团军,同时所有的集团军逐渐被新的类似的军事编制兵团所取代。

部分兵团级以上的将官:姚雨平、邓仲元、邓演达、张发奎、薛岳、陈济棠、陈铭枢、余汉谋、蔡廷锴、刘志陆、黄慕松、黄镇球、黄琪翔、罗卓英、范汉杰、吴奇伟、陈明仁、李铁军、钟彬、李振、李及兰、廖磊、吕焕炎、徐启明、赵公武、黄百韬、沈发藻、欧震、缪培南、吴逸志、温鸣剑、陈大庆、方天、赖名汤、罗友伦、林初耀、陈鞠旅、柯远芬、黄志良、魏崇良、刘炜。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  张发奎(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  余汉谋(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次长 范汉杰 (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林伯森(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 陈大庆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  罗列(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副参谋总长 罗又伦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 沈发藻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国防部副部长 黄镇球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 赖名汤 (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宪兵总司令  刘炜(台湾时期)

国军部分著名抗日烈士:陈彬(中统)、黄梅兴、谢晋元、姚子青、姚中英、罗策群、朱赤、官惠民、李友梅、刘国用、黄纪福、陈节、杨运洪、李继民、聂新等。

部分军统、中统将领:梁干乔、张炎元、陈彬、余俊贤、曾养甫、郭潜、郭寿华、梁若节、谢镇南、谢力公、谢奋鹏、李克军、谢作民、李次温、李翼中、李国俊、李大超、李彦良、温启民、王应铮等。

部分担任过民国省政府主席(省长)的客家人

民国湖北省政府主席 邓演达    广东惠州人

民国安徽省政府主席 李维源   广东梅县人

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 陈铭枢  广东合浦县曲樟(今属广西)人  

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 陈济棠  广东防城人(今属广西防城港东兴)人

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 林翼中  广东合浦县(今属广西)人

民国新疆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  黄慕松  广东梅县人

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 罗卓英  广东大埔县人

民国贵州省政府主席、湖南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   薛岳  广东韶关乐昌人

民国湖南省政府主席 吴奇伟  广东大埔县人

民国湖南省政府主席  陈明仁 湖南省醴陵市人

民国热河省政府主席 范汉杰  广东大埔县人

民国安东省政府主席 赵公武  广东大埔县人

民国广西省政府主席 林俊廷  广东防城人(今属广西防城)人

民国广西省政府主席 吕焕炎  广西陆川县人

民国安徽省政府主席 廖磊    广西陆川县人

民国江西省政府主席 方天   江西省赣县人

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 陈大庆  江西崇义县人

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 李登辉   台湾人

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 邱创焕   台湾人

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 范光群    台湾人

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 林光华    台湾人

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 林政则    台湾人



补充内容 (2022-11-16 01:14):
民国四川省政府主席    刘湘     四川成都大邑人

民国西康省政府主席   刘文辉  四川成都大邑人

补充内容 (2022-11-16 01:21):
民国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康省政府主席   刘文辉  四川成都大邑人

补充内容 (2023-10-27 15:53):
邓华 ,湖南郴县人,祖籍广东惠阳,开国上将,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补充内容 (2023-10-27 15:57):
客家籍开国上将有:杨成武、杨勇、刘亚楼、邓华、李志民、赖传珠、陈奇涵、肖华、李天佑、唐亮、朱良才、陈明仁等12人。

补充内容 (2024-1-12 20:06):
温克刚,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民国湖南省政府代主席。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jpg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jpe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3: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路繁花相送 于 2022-11-4 16:25 编辑

将星璀璨——中华人民共和国赣南籍开国将军陈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在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伟大斗争中,赣南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前后共有33万余人参加红军。他们当中,经过无数血与火的洗礼,锤炼出134颗闪耀夺目的人民共和国赣南籍开国将军。
  赣南籍开国将军陈列馆分四大陈列,分别为赣南土地革命简史陈列、赣南籍上将陈列、赣南籍中将陈列、赣南籍少将陈列。四大陈列再现了波澜壮阔的赣南十年土地革命斗争历史;再现了陈奇涵、萧华、赖传珠赣南籍3位上将,邝任农、廖容标、朱明等赣南籍11位开国中将,丁盛、丁荣昌、马泽迎等赣南籍120位开国少将的生平事迹,以供人们瞻仰和追思。

摘要:赣南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境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的伟大斗争中,赣南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前后共有33万余人参加红军。他们当中,经过无数血与火的洗礼,锤炼出134颗闪耀夺目的人民共和国赣南籍开国将军。2013年1月6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江西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
共和国赣南籍开国将军陈列馆分四大陈列,分别为赣南土地革命简史陈列、赣南籍上将陈列、赣南籍中将陈列、赣南籍少将陈列。四大陈列再现波澜壮阔的赣南十年土地革命斗争历史;再现了陈奇涵、萧华、赖传珠3位赣南籍上将,邝任农、廖容标、朱明等11位赣南籍开国中将,丁盛、丁荣昌、马泽迎等120位赣南籍开国少将的生平事迹,以供人们瞻仰和追思。
共和国赣南籍开国将军名录(1955—1965)
开国上将(3位):
陈奇涵 兴国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肖 华 兴国县人,曾任总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第一政委。
赖传珠 赣县人, 曾任北京军区政委、沈阳军区第二政委。

开国中将(11位)
邝任农,寻乌县人,曾任空军副司令员兼民航总局局长。
朱 明, 兴国县人,曾任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通信兵政委。
刘浩天,宁都县人,曾任军事科学院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委、司令员。
邱会作,兴国县人,曾任总后勤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黄志勇,崇义县人,曾任工程兵、装甲兵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康志强,兴国县人,曾任海军北海舰队政委、海军副政委。
温玉成,兴国县人,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曾思玉,信丰县人,曾任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
谢有法,兴国县人,曾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委。
廖容标,赣县人, 曾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吴法宪,兴国县人,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

开国少将(120位):
丁 盛, 于都县人,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
丁荣昌,于都县人,曾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
马泽迎,兴国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王 屏, 兴国县人,曾任装甲兵副政委。
毛会义,兴国县人,曾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方 槐(赖芳槐), 于都县人,曾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邓经纬,兴国县人,曾任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叶运高,兴国县人,曾任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委。
叶荫庭,于都县人,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卢文新,宁都县人,曾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政委。
吕黎平,兴国县人,曾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朱耀华,瑞金市人,曾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伍生荣,石城县人,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
刘 涌, 兴国县人,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刘大煜,赣县人,曾任 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刘友光,于都县人,曾任第二炮兵副政委。
刘玉堂,兴国县人,曾任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
刘世洪,兴国县人,曾任湖南省军区政委。
刘锦平,瑞金市人,曾任广州军区空军政委。
刘耀宗,兴国县人,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江拥辉,瑞金市人,曾任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
江学彬,兴国县人,曾任海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海军航空兵政委。
兴 中(赖庆尧),崇义县人,曾任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校长。
许 诚,宁都县人,曾任第63军副军长、第67军副军长。
孙文采,瑞金市人,曾任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严庆堤,瑞金市人,曾任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巫金锋,南康市人,曾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士才,兴国县人,曾任广州军区工程兵政委、广西军区第二政委。
李长暐,信丰县人,曾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
李呈瑞,兴国县人,曾任海军航空兵政委。
李佐玉,兴国县人,曾任山西省军区副政委。
李良汉,兴国县人,曾任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工程兵副政委。
李致远,于都县人,曾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
杨 力, 瑞金市人,曾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杨 卓, 兴国县人,曾任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第一政委。
杨汉林,兴国县人,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杨思禄,于都县人,曾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杨俊生,瑞金市人,曾任第二炮兵司令员、旅大警备区第一政委。
吴保山,赣县人, 曾任总参谋部三部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
何家产,上犹县人,曾任新疆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福州军区参谋长。
邱先通,兴国县人,曾任辽宁省军区副政委。
邱会魁,兴国县人,曾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余光茂,崇义县人,曾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邹衍, 兴国县人,曾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
张 雄, 瑞金市人,曾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
张光华,宁都县人,曾任解放军步兵学校干部部部长。
张英辉,兴国县人,曾任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
张耀祠,于都县人,曾任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陈 力, 宁都县人,曾任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学院副院长。
陈 熙, 兴国县人,曾任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空军学院政委。
宋玉琳,会昌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陈士法,会昌县人,曾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陈坊仁,兴国县人,曾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
陈远波,兴国县人,曾任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政委。
陈美福,兴国县人,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后勤部副部长。
欧阳平,兴国县人,曾任成都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
罗有荣,宁都县人,曾任武警部队湖北总队第二政委。
罗亦经,赣县人, 曾任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河南省军区副政委。
周 彬, 兴国县人,曾任空军卫生部政委。
郑三生,石城县人,曾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郑旭煜,瑞金市人,曾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
钟 辉, 瑞金市人,曾任炮兵副司令员、副政委。
钟人仿,兴国县人,曾任装甲兵参谋长、副司令员。
钟元辉,上犹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钟文法,兴国县人,曾任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副政委。
钟生溢,兴国县人,曾任河南省军区副政委、湖北省军区副政委。
钟发生,瑞金市人,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钟发宗,兴国县人,曾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钟贤文,于都县人,曾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钟国楚,兴国县人,曾任安徽省军区第二政委、江苏省军区第二政委。
钟炳昌,兴国县人,曾任第66军政委。
钟辉琨,宁都县人,曾任华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
段德彰,于都县人,曾任东海舰队第二政委、南海舰队政委。
袁 渊, 南康市人,曾任第2高级步兵学校代校长、政治学院教育长。
徐光华,赣县人, 曾任总参谋部三部六局政委、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黄 萍, 大余县人,曾任解放军通信兵学院院长、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黄文明,兴国县人,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通信兵政委。
黄玉昆,兴国县人,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黄有凤,兴国县人,曾任总参谋部机要局局长。
黄作珍,宁都县人,曾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北京卫戌区政治委员。
黄径琛,宁都县人,曾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黄经耀,于都县人,曾任宁夏军区司令员。
黄思沛,宁都县人,曾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黄振棠,上犹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黄朝天,兴国县人,曾任辽宁省军区副政委、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兼江苏省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曹丹辉,南康市人,曾任高级军事学院通信兵教研室主任。
曹光琳,南康市人,曾任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政委。
曹传赞,南康市人,曾任解放军军事体育学院政委。
曹德连,南康市人,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政委、吉林省军区政委。
龚兴贵,兴国县人,曾任第二炮兵第51基地政委。
康 林, 于都县人,曾任第28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梁玉振,宁都县人,曾任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部长。
梁达三,瑞金市人,曾任华北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
彭寿生,信丰县人,曾任第66军副军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童国贵,信丰县人,曾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温先星,石城县人,曾任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游好扬,赣县人, 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曾 征, 寻邬县人,曾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兼西宁警备区司令员。
曾 美, 兴国县人,曾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河北省军区政委。
曾凡有,宁都县人,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基地政委。
曾庆良,于都县人,曾任总参谋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
曾克林,兴国县人,曾任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
曾昭墟,兴国县人,曾任第20军副军长、副军长兼参谋长。
曾保堂,信丰县人,曾任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曾新泮,兴国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曾雍雅,于都县人,曾任西藏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谢 良, 兴国县人,曾任炮兵学院政委、炮兵副政委。
谢 明, 于都县人,曾任军政大学副政委、政治学院副政委。
谢正浩,于都县人,曾任东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
谢立全,兴国县人,曾任海军军事学院第一副院长、海军军事学院院长。
谢国仪,兴国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处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谢振华,崇义县人,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委。
谢家祥,瑞金市人,曾任第54军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
谢镗忠,赣县人, 曾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
赖达元,石城县人,曾任解放军雷达兵政委。
雷永通,兴国县人,曾任海军军事学院副政委、海军学院政委。
廖昌金,上犹县人,曾任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
廖冠贤,宁都县人,曾任南京军区空军政委、武汉军区空军政委。
廖鼎琳,兴国县人,曾任解放军炮兵学院政委。
魏洪亮,兴国县人,曾任中南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附录: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的部分赣南籍新时期将军,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1名。
吴昌德,1952年生,江西大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2013年7月31日晋升为上将军衔。
李尚福,江西兴国人,现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2019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黄新,194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陈勇,1952年生,江西兴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院长,2010年晋升中将军衔。
赖建安,1951年出生,江西瑞金人,武警广西总队总队长,2006年晋升少将军衔。
孔庚星,1933年出生,江西石城人,第一军医大学教授,1990年晋升少将军衔
蔡世民,1944年出生,江西兴国人,总政部联络部某局局长,1999年晋升少将军衔
谢彬,1943年出生,江西兴国人,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99年晋升少将军衔(谢国仪少将之女)
谢名苞,1942年出生,江西兴国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1997年晋升少将军衔
谢小林,1952年出生,江西兴国人,海军指挥学院训练部部长,2004年晋升少将军衔。
























赣南籍开国将军总数增加 吴法宪廖鼎琳确认为兴国籍访问量:发布时间:2012-06-10 01:06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说到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兴国,人们都知道该县出了54名开国将军。然而,这个说法现在要改一改了。昨日,记者从兴国县获悉,该县经过深入调查,已确认开国将军吴法宪中将、廖鼎琳少将的籍贯为兴国。近日,兴国县将军园管理处已将兴国县开国将军人数更正为56人。吴法宪、廖鼎琳的籍贯确认后,赣南籍开国将军总数已达134名。
  据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一书介绍,赣南籍开国将军为132名,其中兴国籍开国将军54名。兴国县建将军园时,为54名将军立了花岗岩雕像,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一些将军籍贯确定不够准确的问题,也陆续有人提出。
  我市著名党史研究专家、兴国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胡玉春告诉记者,今年4月7日,吴法宪将军之子吴新潮来兴国,提出吴法宪生前的回忆录《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记载:“我家祖辈都居住在兴国县的南坑乡。”并写了委托兴国县将军馆陈列吴法宪生平历史的说明。兴国县将军园管理处根据吴法宪家属的要求和吴法宪回忆录的介绍,前往兴国县南坑乡和吉安市永丰县郡埠乡调查,发现吴法宪原名臣清,原居南坑乡楼溪村樟坑村小组,童年开始即随父在郡埠乡铁元村大安组深山佃耕处放牛。1955年吴法宪被授予中将军衔时,籍贯为永丰县。1956年,南坑、良村等乡镇由永丰县划归兴国县管辖。因此,1960年3月吴法宪回乡探亲时,即回兴国县南坑乡,此后一向自称为兴国人。经过调查确认后,兴国县将军园管理处在将军馆内增加了吴法宪的生平事迹版面,在广场增设了吴法宪花岗岩雕像,并于今年9月29日上午由兴国县红土地文化研究会主持举行了雕像安放仪式。
  在此之前的2009年10月,原解放军炮兵学院政委廖鼎琳将军委托回乡探亲的炮兵学院干部廖圣喜(广昌县人)来到兴国县,了解其家庭历史的情况。廖圣喜参观将军园后,也向将军园管理处提出,现在健在的廖鼎琳将军,实际也是兴国人。由于他当年参军时年仅13岁,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并不清楚,解放初期寻找家乡亲人时,仅找到一个在吉安县做上门女婿的侄子,所以后来籍贯一直填吉安。
  2012年7月,兴国县将军园管理处派人调查了解廖鼎琳将军的家庭情况。通过廖鼎琳将军一封关于修家谱的来信,他们找到廖鼎琳的原籍兴国县枫边乡坊坑村板坑,并从《廖氏武威族谱》的记载中,找到他父亲居住和安息的地方——兴国县崇贤乡麻坑子。在调查了解过程中,有关人士还先后走访了廖鼎琳在泰和的侄子、在赣州居住的外孙、在兴国崇贤居住的侄子,查明了其家庭成员的情况,并与廖鼎琳将军取得了联系。在廖鼎琳的邀请下,10月21日上午,兴国县有关同志前往北京看望他。年逾九旬的廖鼎琳将军与大家畅谈苏区兴国的红色历史,并亲笔写了关于自己籍贯的说明和对家乡人民的祝福:“发扬兴国革命传统,使人民生活更富裕。”




补充内容 (2023-3-21 16:21):
李尚福,江西兴国人、现任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

补充内容 (2023-8-18 00:45):

朱文祥,赣南兴国县人,现任武警部队党委常委,副司令员。2020年7月,晋升为武警中将警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3: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和国闽西籍将军陈列室展出闽西籍开国将军生平事迹
摘要:闽西即福建西部地区,其范围是历史上的“古汀州府八县”,现为地级龙岩市管辖的长汀、永定、上杭、武平、连城以及地级三明市所辖的宁化、清流、明溪等八县,是客家文化形成发展传播的原乡故土,是闽粤赣边客家文化生态的核心区,是名扬四海的“客家祖地”,2017年1月23日,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当年,闽西人民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而踊跃参军参战。在扩红运动中,到处出现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争当红军或父子同当红军的动人情景。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有10多万儿女参加红军,在发展壮大红四军的同时,先后创建了红九军(后改为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等五个军。其中,近三万闽西儿女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仅幸存两千多人,两万多革命志士英勇捐躯。
“开国将帅名录”共收录了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旨在缅怀他们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讴歌他们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福建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14%。福建闽西地区和江西赣南地区,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地域。福建籍的将军们大多是闽西暴动和中央苏区“扩红”时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们大多来自闽西地区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一带。
福建福建省共有9个地级市,总共走出83名开国将军,这些开国将军大多出自闽西,闽西籍的开国将军又多出自龙岩市所辖各县。据统计1955-196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军衔的新中国闽西籍开国将军共72名(其中上将2位、中将7位、少将63位),其中上杭县27名、长汀县13名、永定县14名、武平县5名、宁化县3名、连城县3名。纯客家县除清流县外,全部都有分布。其中参加了长征者57人,上将2人,中将7人,少将48人:担任过省(部、军)级领导职务、参加了长征者55人。另有担任过较重要职务、参加了长征、解放前牺牲或病逝者4人。上杭县、长汀县、永定县、武平县、宁化县、连城县这6个客家县人口247万(2004年),仅占全省人口的7.3%(3367万,2004年),涌现出来的客家籍开国将军却占了福建全省(83名)的80%。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福建龙岩市城西虎岭山上,博物馆占地25亩,1989年对外开放,以图片、文字和千余件文物或标本,展示了闽西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光荣革命历史。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的有《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史》、《闽西儿女战斗在祖国大地》、《发展中的闽西》等三个专题展览,馆内的闽西籍将军陈列室,将星闪烁,浓缩了闽西革命的光辉历程和无尚荣光,翻开了闽西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刻写下的壮丽篇章。一张张将军照片,一份份人物简历,讲述了一个个血与火的故事。他们是闽西的自豪与骄傲,他们是闽西儿女的杰出代表。
共和国闽西籍开国将军名录(1955-1965) 
开国上将2名:
杨成武,长汀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
刘亚楼,武平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空军司令,是解放军空军之父
开国中将7名:
傅连暲,长汀县人,曾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卫生部第一副部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
张南生,连城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副政委
刘忠,上杭县人,曾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
罗舜初,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长,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兼国防科委副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参与我国氢弹试验和发射第一、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组织领导工作。
袁子钦,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罗元发,龙岩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
陈仁麒,龙岩县人,曾任第21兵团政委,军委炮兵政委,成都军区第二政委。
开国少将63名:
张廷发,沙县夏茂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政委,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卢仁灿,永定县人,曾任第十军政委、海军青岛基地政委、北海舰队政委、解放军海军副政委
张云龙,永定县人,历任24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张元培,永定县人,曾任北海舰队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王平水,永定县人,曾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济南军区空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空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政委
熊奎,永定县人,曾任第1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苏启胜,永定县人,曾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舰队副政委、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王全珍,永定县人,曾任海军南海舰队后勤部部长、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范阳春,永定县人,曾任通信兵政治部主任、通信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政委
阙中一,永定县人,曾任解放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校长、海军舟山基地政委、海军舟嵊要塞区政委
陈忠梅,永定县人,曾任第26军副军长兼参谋长、长山要塞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卢克,永定县人,曾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
张宜步,永定县人,曾任第10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赖光勋,永定县人,曾任第16军副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熊兆仁,永定县人,曾任福建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王直,上杭县人,曾任第28军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副政委等职
陈茂辉,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政委、江苏省军区副政委、第三政委
刘永生,上杭县人,曾任第十兵团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
刘禄长,上杭县人,曾任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央军委炮兵副司令员
黄鹄显,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解放军装甲兵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王贵德,上杭县人,曾任贵州省军区政委、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孔瑞云,上杭县人,曾任第67军副军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
刘彬,上杭县人,曾任内蒙古军区第三副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平,上杭县人,曾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
黄炜华,上杭县人,曾任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王胜,上杭县人,曾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军委装甲兵第一战车学校深造班主任、装甲兵坦克预备学校校长、第六坦克学校校长、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副院长
王奇才,上杭县人,曾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河北省军区政委
王香雄,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军副军长、第九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王集成,上杭县人,曾任华东军区空军政委、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邱子明,上杭县人,曾任海军航空部政治部主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
邱相田,上杭县人,曾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济南军区装甲兵政委、装甲兵学院政委、解放军装甲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翁祥初,上杭县人,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油料部政委
丁甘如,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陈海涵,上杭县人,曾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桂林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刘振球,上杭县人,曾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福州军区公安军司令、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力雄,上杭县人,曾任云南军区副司令、昆明军区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
邱国光,上杭县人,曾任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雷钦,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副政治委员、铁道公安第21师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第190师政治委员
蓝庭辉,上杭县人,曾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
吴岱,长汀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中共天津市委第二书记
何廷一,长汀县人,曾任中国人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涂通今,长汀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林接标,长汀县人,曾任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直属政治部主任
涂则生,长汀县人,曾任西康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福建省军区副司令
彭胜标,长汀县人,曾任苏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
钟池,长汀县人,曾任第54军军副政委、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刘昌,长汀县人,曾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主任、内蒙古军区政委
罗洪标,长汀县人,曾任援越工程指挥部副主任、工程兵技术学校副校长、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叶青山,长汀县人,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央卫生部长助理、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张日清,长汀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兼山西省军区政委
罗斌,武平县人,曾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公安部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林伟,武平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通信学校校长、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副主任
蓝文兆,武平县人,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动员部部长、解放军炮兵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
廖步云,武平县人,曾任重庆步兵学校政委、西藏军区副政委、四川省军区政委
杨尚儒,连城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政委
张水发,连城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张新华,宁化县人,曾任福建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张雍耿,宁化县人,曾任空军福州指挥所政委、空8军政委、沈阳军区空军政委、济南军区空军政委
孔俊彪,宁化县人,曾任第62军政委、云南省军区第二政委、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林忠照,龙岩县人,曾任福州军区炮兵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郭成柱,龙岩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
郭廷万,龙岩县人,曾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市卫戍区司令员
廖成美,龙岩县人,曾任炮兵工程学院政委、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附录:1988年恢复军衔后授衔的部分闽西籍将军,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3人。
杨东明(1949.10-),福建长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2007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杨东胜,1946年出生,福建长汀人,第二炮兵技术装备部部长,1998年晋升少将军衔
杨俊生,女,福建长汀人,1943年12月生,曾任武警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警务装备处副处长、技术装备处处长、科技开发部主任等职。1996年7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
黄宇,1937年出生,福建清流人,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部副部长,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
赖铭传(1943-),福建永定人,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军级),教授。研究员,少将军衔。
张晓剑(1944.09-),福建永定人,第28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1993年晋升少将军衔。
邱能扬,福建上杭人,武警福建总队政治部主任、武警陕西总队政委,2005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
邱汉文 (1938.11-), 福建龙岩人,空军第七军政治部主任、 空军第八军副政治委员。 1988 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上官世盘(1936.10-),福建长汀人,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总装备部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第26基地副司令员,1991年晋升少将军衔。
吴忠明,1946年出生,福建长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集团军副政委,1998年晋升少将军衔。
张桃祥,福建永定人,1956年9月生,广西军区副司令员,2011年晋升少将军衔。
严源昌,福建上杭人,1957年1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2012年晋升空军少将。
罗新,福建长汀人,1953年1月生,专业技术少将,沈阳军区某部研究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路繁花相送 于 2022-11-4 16:27 编辑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闽西籍将军陈列室将军名录
共和国闽西籍将军陈列室展出闽西籍将军生平事迹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福建龙岩市城西虎岭山上,博物馆占地25亩,1989年对外开放,以图片、文字和千余件文物或标本,展示了闽西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光荣革命历史。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的有《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史》、《闽西儿女战斗在祖国大地》、《发展中的闽西》等三个专题展览,馆内的闽西籍将军陈列室,将星闪烁,浓缩了闽西革命的光辉历程,翻开了闽西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刻写下的壮丽篇章。一张张将军照片,一份份人物简历,讲述了一个个血与火的故事。他们是闽西儿女的杰出代表。
闽西即福建西部地区,其范围是历史上的“古汀州府八县”,现为地级龙岩市管辖的长汀、永定、上杭、武平、连城以及地级三明市所辖的宁化、清流、明溪等八县,是客家文化形成发展传播的原乡故土,是闽粤赣边客家文化生态的核心区,是名扬四海的“客家祖地”,2017年1月23日,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据统计1955-196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军衔的新中国闽西籍开国将军共72名(其中上将2位、中将7位、少将63位),其中上杭县27名、长汀县13名、永定县14名、武平县5名、宁化县3名、连城县3名。

共和国闽西籍开国将军名录(1955-1965) 
开国上将2名:
杨成武,长汀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
刘亚楼,武平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空军司令,是解放军空军之父

开国中将7名:
傅连暲,长汀县人,曾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卫生部第一副部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
张南生,连城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副政委
刘忠,上杭县人,曾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
罗舜初,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长,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兼国防科委副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参与我国氢弹试验和发射第一、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组织领导工作。
袁子钦,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罗元发,龙岩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
陈仁麒,龙岩县人,曾任第21兵团政委,军委炮兵政委,成都军区第二政委。

开国少将63名:
张廷发,沙县夏茂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政委,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
卢仁灿,永定县人,曾任第十军政委、海军青岛基地政委、北海舰队政委、解放军海军副政委
张云龙,永定县人,历任24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张元培,永定县人,曾任北海舰队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王平水,永定县人,曾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济南军区空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空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政委
熊奎,永定县人,曾任第1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苏启胜,永定县人,曾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舰队副政委、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王全珍,永定县人,曾任海军南海舰队后勤部部长、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范阳春,永定县人,曾任通信兵政治部主任、通信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政委
阙中一,永定县人,曾任解放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校长、海军舟山基地政委、海军舟嵊要塞区政委
陈忠梅,永定县人,曾任第26军副军长兼参谋长、长山要塞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卢克,永定县人,曾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
张宜步,永定县人,曾任第10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赖光勋,永定县人,曾任第16军副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熊兆仁,永定县人,曾任福建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王直,上杭县人,曾任第28军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副政委等职
陈茂辉,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政委、江苏省军区副政委、第三政委
刘永生,上杭县人,曾任第十兵团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
刘禄长,上杭县人,曾任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央军委炮兵副司令员
黄鹄显,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解放军装甲兵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王贵德,上杭县人,曾任贵州省军区政委、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孔瑞云,上杭县人,曾任第67军副军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
刘彬,上杭县人,曾任内蒙古军区第三副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平,上杭县人,曾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
黄炜华,上杭县人,曾任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王胜,上杭县人,曾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军委装甲兵第一战车学校深造班主任、装甲兵坦克预备学校校长、第六坦克学校校长、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副院长
王奇才,上杭县人,曾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河北省军区政委
王香雄,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军副军长、第九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王集成,上杭县人,曾任华东军区空军政委、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邱子明,上杭县人,曾任海军航空部政治部主任,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
邱相田,上杭县人,曾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济南军区装甲兵政委、装甲兵学院政委、解放军装甲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翁祥初,上杭县人,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油料部政委
丁甘如,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
陈海涵,上杭县人,曾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桂林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刘振球,上杭县人,曾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福州军区公安军司令、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力雄,上杭县人,曾任云南军区副司令、昆明军区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
邱国光,上杭县人,曾任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雷钦,上杭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副政治委员、铁道公安第21师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第190师政治委员
蓝庭辉,上杭县人,曾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
吴岱,长汀县人,曾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中共天津市委第二书记
何廷一,长汀县人,曾任中国人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涂通今,长汀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林接标,长汀县人,曾任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委、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直属政治部主任
涂则生,长汀县人,曾任西康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福建省军区副司令
彭胜标,长汀县人,曾任苏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军区副政委
钟池,长汀县人,曾任第54军军副政委、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刘昌,长汀县人,曾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主任、内蒙古军区政委
罗洪标,长汀县人,曾任援越工程指挥部副主任、工程兵技术学校副校长、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叶青山,长汀县人,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央卫生部长助理、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张日清,长汀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兼山西省军区政委
罗斌,武平县人,曾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公安部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林伟,武平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通信学校校长、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副主任
蓝文兆,武平县人,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动员部部长、解放军炮兵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
廖步云,武平县人,曾任重庆步兵学校政委、西藏军区副政委、四川省军区政委
杨尚儒,连城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政委
张水发,连城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张新华,宁化县人,曾任福建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张雍耿,宁化县人,曾任空军福州指挥所政委、空8军政委、沈阳军区空军政委、济南军区空军政委
孔俊彪,宁化县人,曾任第62军政委、云南省军区第二政委、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林忠照,龙岩县人,曾任福州军区炮兵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郭成柱,龙岩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
郭廷万,龙岩县人,曾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市卫戍区司令员
廖成美,龙岩县人,曾任炮兵工程学院政委、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附录:1988年恢复军衔后授衔的部分闽西籍将军,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3人
杨东明(1949.10-),福建长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2007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杨东胜,1946年出生,福建长汀人,第二炮兵技术装备部部长,1998年晋升少将军衔
杨俊生,女,福建长汀人,1943年12月生,曾任武警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警务装备处副处长、技术装备处处长、科技开发部主任等职。1996年7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
黄宇,1937年出生,福建清流人,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部副部长,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
赖铭传(1943-),福建永定人,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军级),教授。研究员,少将军衔。
张晓剑(1944.09-),福建永定人,第28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1993年晋升少将军衔。
邱能扬,福建上杭人,武警福建总队政治部主任、武警陕西总队政委,2005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
邱汉文 (1938.11-), 福建龙岩人,空军第七军政治部主任、 空军第八军副政治委员。 1988 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上官世盘(1936.10-),福建长汀人,中国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总装备部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第26基地副司令员,1991年晋升少将军衔。
吴忠明,1946年出生,福建长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集团军副政委,1998年晋升少将军衔。
张桃祥,福建永定人,1956年9月生,广西军区副司令员,2011年晋升少将军衔。
严源昌,福建上杭人,1957年1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2012年晋升空军少将。
罗新,福建长汀人,1953年1月生,专业技术少将,沈阳军区某部研究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3: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路繁花相送 于 2022-11-4 15:11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客家籍将军名录

摘要:广东各市县客籍将军,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8人,其中梅州40人,韶关7人,揭阳6人,惠州4人,河源4人,深圳2人,清远2人,增城2人,陆河1人。
共和国梅州籍将军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梅州籍共和国将军已有40人,其中梅县15人,兴宁8人、五华6人、大埔5人、丰顺4人、蕉岭1人、平远1人)
#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71-1975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肖向荣(1910—1976)广东梅县人,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国华(1910—1978)广东五华人,曾任空军第三军军长、东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邓逸凡(1912—2004)广东兴宁人,曾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教育长、副院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永松(1919— )广东大埔人,曾任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政委,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卢达元,广东梅县人,曾任三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军事外语学院训练处处长、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二局处长等。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杨辉图(1911—1987)广东大埔人,曾任华南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粤西军区副政委、广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军区副政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曾鉴修(1916—1985)广东蕉岭人,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昆明军区后勤部政委、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政治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叶松盛(1917—1993)广东梅县人,曾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国湘,广东兴宁人,海军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
#李宇光,广东兴宁人,海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林绍新,广东兴宁人,空军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柳河生,广东兴宁人,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赖佛新,广东兴宁人,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副校长
#钟建昌,广东兴宁人,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军区副政委
#孙进,广东兴宁人,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副政委上海警备区副政委
#马必强,广东丰顺县人,1958年12月出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纪委书记。201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林才文,广东丰顺县人,1939年11月出生,曾任陆军第8师师长,步兵第11师师长,南疆军区司令员等职。
#黄锦容,广东丰顺人,1934年3月出生,曾任64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胡军,广东丰顺人,1937年10月出生,1990年9月任曾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叶选宁,广东梅县人,1938年10月出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
#蔡军,广东梅县人,少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
#廖万清,广东梅县人,1938年11月11日出生,技术中将军衔,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皮肤性病与真菌病研究所所长、长征医院皮肤性病与真菌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真菌研究所所长。
#陈志杰,广东梅县人,1963年1月18日出生,现任国家空管空域管理及运行专家组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空中交通管制专委会主任委员。1994年,领衔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航管研究室。2008年获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张文辉,广东梅县人,现任中国海警局政治工作部主任,内蒙古军区副政治委员。2019年12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罗来胜,广东梅县人,1949年出生,1997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曾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古国檀,广东梅县人,1936年出生,1994年任梅州军分区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谢达忠,广东梅县人,1934年出生,曾任海军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1990年7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张榛盛,广东梅县人,1937年8月出生,曾任海军南海舰队海军广州基地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温清澄,广东梅县人,出生于1940年1月,2004年晋升为军级文职干部(技术将军),原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兼总参谋部陆航部装备发展办公室总工程师,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
#邱喜,广东大埔县人,2007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08年起任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黄声云,广东大埔县人,1953年12月生,曾任广州军区保卫部部长、海南省军区副政委,少将军衔。
#杨英耀,广东大埔县人,1935年1月出生,曾任广西军区副参谋长。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姚史燃,广东平远县人,1943年2月出生,曾任广州军区副军长,1998年6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邓淼泉,广东五华县人,1994年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授予少将军衔。
#陈添林,广东五华县人,1941年2月生,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
#古建中,广东五华县人,1941年出生,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副部长,199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杨耿光,广东五华县人,1937年9月出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院长,1993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廖维宏,广东五华县人,1937年12月出生,专业技术少将,现任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
#温清澄,广东梅县人,是新中国培养的我国、我军第一代著名直升机专家,长期从事我国、我军直升机研究与发展工作,对多种国产新型直升机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军直升机高原使用研究的开拓者。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晋升为军级文职干部(技术将军)。

其他客属地区客籍将军名录:
广东其他各市县客籍将军,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8人,其中韶关7人,揭阳6人,惠州4人,河源4人,深圳2人,清远2人,增城2人,陆河1人。
# 叶正大(1927-),广东惠阳人,叶挺将军之子。曾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 欧阳金谷,广东陆河县河口镇人,1944年8月出生,历任陆军第41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装备部部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2003年晋升中将军衔。省广东省客属联谊会永远荣誉会长。
# 曾生(1910-1995), 广东惠阳(今深圳坪山)人,开国少将,东江纵队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黄远(1911-1992), 广东宝安县人,开国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林少玉,1943年出生,广东惠阳人,第42集团军政治部主任,1993年晋升少将军衔
# 林继福,1933年出生,广东博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政委,1992年晋升少将军衔
# 刘丁有,1937年出生,广东博罗人,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88年晋升少将军衔。
# 许进林,广东河源人,1976年入伍,2010年晋升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善后办副政委。
# 黎仕林(1953-),广东紫金人,海南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 谢国雄,广东龙川人,1990年6月任海军榆林基地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 陈维展,广东连平人,1956年12月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 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县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原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工程兵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 彭显伦(1898-1959),广东南雄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山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 谭一兵(1946-),广东韶关仁化县人,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开国中将谭甫仁之子,200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 黄茂辉,广东韶关人,1940年出生,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主任、副院长,1996年晋升少将军衔。
# 刘东才,广东曲江人,1934年12月出生,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副部长,少将军衔。
# 曾庆年,广东曲江人,1956年出生,驻香港部队政治部主任,2006年晋升少将军衔。
# 林火茂,广东始兴人,1963年出生,第77集团军军长,少将军衔。
# 梁计秋(1941-),清远人,第41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南省军区司令。
# 温吉粼,广东阳山人,1945年出生,武警部队广西总队队长,1999年晋升少将军衔。
# 黄汉标,广东揭东玉湖镇观音山客家人,1950年出生,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 李立成,广东揭西人,原广西军区副司令,广东客属海外联谊会荣誉会长。1988年晋升少将军衔。
# 刘廷英,广东揭西人,1939年出生,湖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91年晋升少将军衔。
# 张武展,广东揭西河婆镇人,1932年出生,总参谋部管理局副局长,1988年晋升少将军衔。
# 张肖南,广东揭西河婆镇人,19XX年出生,云南省军区参谋长,2007年晋升少将军衔。
# 蔡家作,广东揭西坪上镇人,1941年出生,原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广东省客属联谊会荣誉会长。
# 王国忠,广东增城人,1933年出生,武警部队总部后勤部部长,1988年晋升少将军衔。
# 吴政宏,广东增城人,1944年出生,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副部长,1997年晋升少将军衔。

广东籍开国将帅有16人。其中梅州籍有8人:叶剑英元帅、肖向荣中将、曾国华中将、邓逸凡中将、杨永松少将、杨辉图少将、曾鉴修少将,叶松盛少将;韶关籍有2人:谭甫仁中将、彭显伦少将;深圳籍有2人:曾生少将、黄远少将;肇庆籍有1人:邓兆祥少将;广州籍有1人:李资平少将;潮州籍有1人:陈德少将;东莞籍有1人:王作尧少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4: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梅州将军纪念馆展出梅州籍将军事迹
摘要:在人们的印象中,梅州是一个崇文重教文人辈出的地方。而向市民开放的梅州将军纪念馆,将第一次向世人集中展示自辛亥革命以来,545名梅州籍将军的风采。为弘扬将军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梅州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文化梅州的进程中,将收集梅州籍将军文史资料和建设梅州将军纪念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过近两年努力,使梅州将军纪念馆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史料记载,自辛亥革命以来,梅州除了叶剑英元帅外,还涌现了545名将军,其中上将13人、中将116人、少将416人。如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上将,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张文中将;北伐名将黄琪翔等,国民革命军东征名将邓仲元上将,张民达上将;抗日名将罗卓英、黄琪翔、吴奇伟、范汉杰、钟彬、赵一肩、赵公武、温鸣剑、罗又伦、谢晋元、姚子青、黄梅兴、罗策群、姚中英、李友梅、李则芬、陈鞠旅、刘铸军、叶植楠、陈彬、刘国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邓逸凡、肖向荣、曾国华等将军均是梅州籍将军中的优秀代表。
梅州将军纪念馆馆址地处梅州客家公园内,是一幢2层客家古民居。展览分为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等6个单元,共13个展室。展馆以史带人,以人记事,介绍了梅州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投身军旅、励精图治、建立功勋的事迹,彰显了梅州将军的动人风采。
在将军馆展厅,“革命先驱”展览介绍了追随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梅州籍著名将军,有邓仲元、张民达、姚雨平等。张民达是民主革命的骁将,张民达将军多次参加孙中山指挥的重大战役,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原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廖金龙告诉记者,叶剑英元帅就是通过张民达介绍被孙中山认识的。
“长征英杰”展览介绍了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梅州籍将军,有邓逸凡、肖向荣、曾国华等;“抗日名将”展览则主要介绍抗日正面战场的梅州籍著名将军,有罗卓英、姚子青、谢晋元等;“开国功臣”和“当代骄子”展厅主要介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梅州籍将军,有叶松盛、杨英耀、王国湘、叶选宁等;“将军谱”展厅则收录了全部梅州籍将军的生平简介。
中国客家博物馆每年都有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海外华侨到将军馆一睹梅州籍将军的风采。她还向记者透露,将军馆自开馆以来一直不断发展“壮大”,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资料补充。旧版《梅州将军录》初稿收录将军545人,后经补充完善的2020新版《梅州将军录》收录国共两党将军585人。
其中梅江区36人(上将1人,中将12人,少将23人);梅县区161人(上将7人,中将28人,少将126人);兴宁114人(上将1人,中将27人,少将86人);大埔109人(上将1人,中将21人,少将87人);五华76人(上将2人,中将12人,少将62人);蕉岭39人(上将1人,中将10人,少将28人);平远38人(上将1人,中将7人,少将30人);丰顺12人(中将1人,少将11人)。
革命先驱:邓仲元上将、张民达上将、姚雨平上将、张醁村中将、张文中将、谢良牧少将 等
长征英杰:叶剑英元帅、肖向荣中将、邓逸凡将军、曾国华中将、杨永松少将、杨辉图少将等
抗日名将:罗卓英上将、黄琪翔上将、邹洪上将、罗又伦上将、吴奇伟中将、范汉杰中将、赵公武中将、钟彬中将、黄梅兴中将、姚中英中将、温鸣剑中将、罗为雄中将、邹震岳中将、李则芬少将、罗策群少将、姚子青少将、谢晋元少将、李友梅少将等。
开国功臣:叶剑英元帅、曾国华中将、肖向荣中将、邓逸凡中将、杨永松少将、杨辉图少将、曾鉴修少将、叶松盛少将、卢达元少将等。
当代骄子:廖万清中将、叶选宁少将、邱喜少将、杨英耀少将、王国湘少将、邓淼泉少将、古国檀少将、古建中少将、张榛盛少将、陈添林少将、林绍新少将、林才文少将、罗来胜少将、胡军少将、 柳河生少将、 姚史燃少将、谢达忠少将、李宇光少将、黄锦容少将、黄声云少将、杨耿光少将、钟建昌少将、孙进少将、马必强少将、陈志杰少将、赖佛新少将、廖维宏少将、蔡军少将、张文辉少将等。
梅江区将军名录
(全区共有将军38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14人,少将23人。)
叶松盛、张榛盛、黄百韬(上将)、梁纯铮、黄任寰、赵一肩、李安生、余志辉、张建、张天野、张简荪、侯志明、曾举直 、熊志一 、黄思基、黄国俊、杨幼敏、钟鸣辉、钟盛麟、侯声、侯志磬、侯又生、刘伯南、李秉衡、李树棠、黄开华、黄惠荪 、黄元昌、黄占春、黄和春、丘易色、卢秋达、卢冠伍、何凯诒、李扩、李少穆、赵维钦、卜达海
梅县区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161人,其中上将7人,中将28人,少将126人);
叶剑英元帅、邓仲元上将、张民达上将、黄镇球上将、黄琪翔上将、黄慕松上将 、罗又伦上将、刘志陆上将、肖向荣、卢达元、叶选宁、罗来胜、古国檀、谢达忠、蔡军、张文辉、陈志杰、廖万清、温清澄、罗文山、李铁军、陈鞠旅、柯远芬、陈彬、梁干乔、张炎元、温鸣剑、李学炎、林绍斐、林伯民、张文、王岳、王皓明、谢良牧、邓伟棠、邓士富、邓道成、古有成、卢冠伍、叶法武、叶剑光、叶公武、叶雨东、叶植楠、叶简修、叶干武、丘学训、刘璟、刘国用、刘伯英、刘伟民、刘兼善、池中宽、庄伟刚、庄清源、李荟、李青、李我、李克军、李岗、李国堂、李晋天、李鼎曾、李国干、李国圻、李维源、李剑强、李增良、李如杰、李汉冲、李英豪、肖文、肖冲汉、肖毓麟、肖一它、肖宽岳、肖玺明、肖根性、吴今、吴杏宜、余慕陶、邹炎、邹宣祥、邹志奋、张恩观、张伟民、张志岳、张翘柳、张光前、张凤亭、陈节、陈淦、陈海华、陈丹青、陈毓汉、陈复兴、杨冠雄、林一堃、林良彝、林激真、周其镳、周辉甫、饶远苍、饶钦廉、侯梅、徐光华、徐秋宾、郭润华、郭焕章、郭潜、郭翘然、凌德民、黄承典、黄维恕、黄纪福、黄心维、黄士弘、黄开荣、黄震球、曹维汉、梁一飞、梁若节、梁世骥、梁顺德、梁特锋、梁国材、曾其清、曾正我、曾涤民、温靖、温克威、温世程、温泰华、谢镇南、谢力公、谢灏龄、谢鲁倩、蓝守清、赖和平、蔡复生、熊略、潘奋南。
兴宁市将军名录
(全市共有将军114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27人,少将86人。)
邓逸凡 、王国湘 、林绍新 、柳河生 、赖佛新、孙进、钟建昌、李宇光 、李明(上将)、李振 、钟彬 、张醁村 、刘铸军 、刘绍武 、刘既漂 、李振球 、李怀苍 、李洁之 、李新俊 、李伴奎 、肖冀勉 、肖君勉 、廖鸣欧 、陈宇飞 、陈道行 、陈仲宾 、陈隐冀、陈侃 、陈茹玄 、饶景华 、刁作谦、赖刚、廖慷 、罗策群 、林初耀、林振雄、李明(少将) 、李则芬 、何宝松 、潘标 、巫剑雄、廖毓清 、王杰 、王振汉 、廖颂尧 、廖中天 、伍汉屏 、廖淦 、谭忠 、曾问吾 、曾适存 、彭展寰 、黄文思 、刘灏 、刘定藩 、刘圃耘 、刘柏贤 、刘倬环 、刘洪若 、刘飞军 、刘冠亚 、刘海保、饶崇诗 、钟翊群 、钟之辉 、罗阳模 、罗倬汉 、罗梓材 、罗翼群 、李安定 、李康秀 、罗炽扬 、幸振芳 、李益群 、幸中幸 、吴达连 、吴应环 、陈挹寰 、陈杰夫 、陈森莲 、陈郁萍 、陈伟霖 、陈绍鹏 、陈寄云 、何孟淳 、何天祥 、何扬番 、何沧浪 、何廼英 、何廼黄 、何学植 、张琛 、张威 、张浩东 、陈名勋 、陈公天 、张伟民 、陈定 、张一中 、陈师 、张立群、谢海筹、罗兆宗。
大埔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10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21人,少将87人。)
杨永松、杨辉图、杨英耀、邱喜、黄声云 、罗卓英(上将)、吴奇伟、范汉杰、赵公武、张文鸿、罗为雄、刘炜、陈兰钧、朱尚威、郭寿华、郭思演、曹铁城、陈克宁、陈启育、陈贤、邓潜进、范德烈、范剑江、范其务、范作人、房伯群、郭燮和、郭学云、何寿田、何天杰、何侠、何祖绍、黄瑞文、黄寄农、黄觉、黄世途、黄天蟾 、黄为材、黄尧杰、黄友训、黄柱生、黄逸群、赖玉润、蓝萼洲、蓝锦生、蓝寿麟、蓝文博、蓝锡芳、蓝啸声、蓝迅云、蓝逊、李东星、李加勉、廖武郎、林自余、刘国翔、刘蕉元、刘旭辉、刘真源、刘任坚、刘起时、罗柏麓、罗博平、罗楚材、罗启贤、罗尚忠、罗涛、罗玉良、罗助铎、丘文、丘誉、丘肇周、丘达、饶怡生、温建刚、温克刚、吴沧桑、吴稼秋、吴克英、肖冠英、肖觉民、肖懋之、杨德昭、杨建平、余乃文、曾广鑫、张达中 、张平、张志濂、赵振戈、钟健飞、蒲良梢、邓佳民、刘穗云、陈扬建、罗致达、蓝世彬、徐法兰。
五华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75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12人,少将61人。)
曾国华、邓淼泉、古建中、陈添林、杨耿光、廖维宏、魏崇良、陈南桴、魏为平、缪培南、邹洪、黄志良、郑明新、李宏达、邹震岳、李国俊、李友梅、赖慧鹏、蔡春元、邓洪、甘志良、古鼎华、古焕谟、古欣铭、古肇英、古尚英、古怀、李大超、李桂高、李兴民、李振中、廖骐、廖淑伦、廖献周、缪培堃、缪任梁、缪哲良、汤毅生、魏大杰、魏国谟、魏汉华、魏汉乔、魏济中、魏鉴贤、魏汝谋、魏中天、魏育怀、魏源容、魏觐光、温轰、徐志端、曾伯瑶、曾超球、曾国怀、曾杰、曾磊、曾天节、曾友仁、张辅邦、张国良、张俊珠、张斯任、张我权、张应增、张应安、张宗良、张履珍、张汉民、郑燕飞、钟定天、钟奇、钟世谦、钟兴、钟毓灵、陈世光 、古振今、孔繁昆。
平远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38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7人,少将30人。)
姚史燃、姚雨平(上将)、黄梅兴、姚中英、姚子青、黎海如、曾养甫、陈成龙、陈志坚、陈方绥、黄明、黄思宗、黄雪春、林震、林锋、林伟宏、刘茂文、刘时亮、刘时荣、刘雄章、丘定侯、丘河清、王瑞献、王尚武、温蒲香、谢义、严若寰、严应鱼、杨杰兴、杨政民、张达权、张大华、张伟汉、张光全、凌发泉、凌坤泉、凌冬青、林秉良。
蕉岭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3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10人,少将28人。)
曾鉴修、黄涛、林柏森、 黄延桢(上将)、张其中、刘栋材、谢晋元、陈孝强、林君勣、林为周、林荫根、林岳生、丘成清 、丘琮、丘清英、涂澄清、涂宽、涂思宗、肖公剑、谢懋权、徐燕谋、徐白光、徐健行、曾繁凯、曾匪石、曾坚忍、曾潜英、 曾颖、曾粤汉、曾则生、曾壁中、曾达欤、钟乃彤、钟永桢、钟梅庆、钟介民、钟岱、刘鼎、林光伟、陈杰。
丰顺县将军名录
(全县共有将军12人,其中中将1人,少将11人。)
黄锦容、林才文、 胡军、马必强、吴逸志、陈勉吾、丁培纶、谭家润、吴亮初、吴署青、张克和、黄冯明。




补充内容 (2022-11-9 00:34):
补充大埔县温佐慈将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4: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122名赣南籍国民党将军简介
兴国籍:47人
一、上将:1人
胡谦(公元1879——1927年),原名寅文,字斡丞,后改字戆忱,江西省兴国县北门外瑶岗脑村人。孙中山的的忠实追随者,国民党高级将领。江西陆军武备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辎重科毕业。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底回江西,任江西陆军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四标二营管带。1911年9月参加光复袁州、萍乡,任袁(州)临(川)瑞(金)都督府都督。江西统一后,改任萍乡分府都督,后为江西都督府高级参谋。  
1913年参加湖口起义,任赣南兵站分监,李烈钧赣军旅长,江西讨袁军总参谋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往上海寓居,后赴日本。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任广东军政府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后兼广东护国军讲武学堂教育长。1920年随李烈钧赴贵州。任镇远行营高级幕僚处处长。同年返粤,任陈炯明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1921年任驻粤滇赣军前敌总指挥。1922年5月任援赣别动军总指挥,率部讨伐陈炯明部。次年春,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高级参谋、代理军政部次长,国民党中央军需总监、同年任大本营增城命令传达所所长,率部于增城击败陈炯明叛军。1923年底任广州大本营军政部军务局局长,代理陆军部次长。  
1924年,胡谦担任大元帅府军政部次长、建国军北伐第三军军长,任北伐讨贼军第三军军长,兼大本营财政委员会委员,经理军需事宜。同年10月任中央军需总监。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第一任教育长。1925年初第一次东征时留守广州。同年秋参加第二次东征,“同年(1924年)11月,因教育训练繁复,增设教育长一人,以第八军军长胡谦任之,秉承校长之命,掌理校务”。在平定杨刘叛乱中,“先生亟督率黄埔学生千余人,进攻猎德,歼灭赵成梁部”,“至第二次东征,蒋总指挥任先生为总指挥部参谋长,先生建议必先破惠州敌军之老巢,以除师行之障碍。洎惠州克复,蒋总司令嘉奖先生功,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八师师长,留守惠州兼警备司令,后方巩固。大军北伐直进,无后顾之忧,先生大有力焉”。任东征军总指挥部参谋长。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八师师长。北伐开始后驻惠州,任惠州警备司令。1927年9月因与张发奎、第四军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发生冲突,胡谦兵败,被李处决于惠州。后被迫赠为陆军上将。曾出版发行《胡谦将军传略》等。其事迹载入台湾出版的《黄埔军校先烈传略》。
二、中将:7人
1、胡嘉诏 (1887一1962) 字检汝,兴国县枫边乡坊坑村人。长官司令部军粮监察处中将处长。清末秀才,后留学日本,获京都帝国大学士本科学士学位。归国后,致力交通建设事业,初任四川铁路工程师,1925年江西省道局成立,下设工务、总务两科,出任工务科长。1928年,任江西公路处处长,筹划全省地方公路建设,主持制定《江西省修治六大干线实施计划》,将赣粤、赣湘、赣闽、赣浙、景德镇湖口五大干线计划中的景湖线向南延伸,经乐平、万年至余干黄金埠与赣浙线相接,成为赣皖干线,另增赣鄂干线。限于财力物力,六大干线时停时续,在当年底完成赣粤公路的南昌至莲塘段。1932年3月,拟订“赣粤、赣浙、赣湘、赣闽四线并进工程计划”,经省务会议通过实施。其时蒋介石“围剿”红军,他任南昌行营公路处处长,负责抢修战时公路,保障军需物质供给与畅通。1934年全省新修公路里程2332公里,为民国时期年修公路里程最高纪录。在他主持督办下,赣粤、赣浙、赣湘、赣闽、赣皖线先后完工,但工程设计粗糙,施工简陋,质量低劣。1935年,调四川、贵州,主持西南地区交通建设,任川黔公路监理处处长、四川行营公路监理处中将处长。抗日战争时期,主持设计修建滇缅公路。1943年,奉命回江西,任省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兼任第三战区粮食管理处中将处长、长官司令部军粮处中将处长、中国工业协会江西分会主席等职。任内制订全省县市区街道建筑规划草案17条,制订房屋管理租赁规则19条,完成九江十里铺飞机场续建工程,修复战时被毁的南昌至吉安、吉安至泰和、赣县至南康公路,主持颁发《江西省城市建筑法》。1947年,当选国民代表大会代表。解放前夕赴澳门,任澳门大学土木工程学教授。后迁居台湾。
2、欧阳焕(1896-1969 )名登资,字怀甫,江西兴国枫边乡密石村人,南京中央军校中校兵器教官,1911年去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回国后历任教官,技士长,军事委员会兵工专科学校少将教育长,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研究委员会中将委员。
3、王根僧(1896~1965)别名兆熊,又名更生,江西兴国城岗乡大获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第四期第二总队一中队分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十六团参谋长,第五十七师上校参谋处长,西安绥靖公署参谋处少将处长,第一一七师副师长、代师长。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抗战爆发后,任第九十六军副军长,第七兵团副参谋长。1949年随董其武等起义。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参谋长兼石河子管理处长。1965年冬病逝。
4、王建煌(1907~ )黄埔军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别字浣欧,江西兴国高兴乡小春村人。中央军官训练团政治研究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排长,连长,营长,第三十六师团长。抗战爆发后,任第二十三师参谋主任,参谋长,副师长,代师长。1946年后任陕西关中师管区司令,广西南宁师管区司令。1949年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总统府特派华中战地中将视察官。同年10月到台湾,任“国防部”参议,1960年退役。
5、王隆玑(1905~?)别号伟弦,江西兴国潋江镇西门内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中央军官训练团高级班毕业。历任第五军排、连、营、团长,参加台儿庄战役。1938年起任第五军野战补充旅副旅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学生大队长、教导团团长,第四十六师副师长,第一六七师副师长、师长,1943年2月授陆军少将。1944年率部参加豫中会战。1945年后任第九十一军副军长,整编二十七师副师长。后任国防部高参。1949年到台湾。
6、谢远灏(1899~1979)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浩然,江西兴国长冈乡塘石村人。中央训练团党政研究班、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四期、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毕业。早年加入赣军,任队长、代理排长。1923年到广州,加入建国赣军(李烈钧部),任总指挥部讲武学堂学生队长。1924年6月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排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长、连党代表,补充第一师营长、团附。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8年起任第一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第十八军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兼特别党部书记长,第三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五团团长,江西省保安第一旅少将旅长,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少将监察专员,第六十五师少将政训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上校主任秘书,预备国防第一师副师长,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少将副处长。1944年2月任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处长。1946起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黄埔同学会非常委员会中央干事会干事。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少将参谋,“国防部”史政局专门委员,兼中央政治大学教授。1952年退役。 1953年1月升任海军陆战队(司令周雨寰)少将副司令。 1955年1月23日在台湾台北病逝。2月15日追晋陆军中将。
7、胡信 (1904—1973) 字元忠,兴国县筲箕村人。父从商农。有田产数十亩。本县翊华高等小学毕业,兴国县立中学肄业,广州新亚英文中学肄业。陆军大学将官训练班毕业。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1924年春由其伯父胡谦(时任广州大本营陆军部代理次长)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历任黄埔军校第六期队长,永丰县县长,国民党军陆军第四十七师政训处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新二十三师第二旅代旅长,第二、三师师长,第二十三军副军长。1947年11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同年当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初,任陆军第一二三师师长;同年冬,往台湾,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73年8月7日逝世。
少将:40人
1、肖培元(1900-1968)江西兴国潋江镇萧屋村人,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军官训练班第八期(比照黄埔军校第十二期),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联勤总部第一处少将高参。
2、胡霖(1900~1990)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别号泽民,江西兴国鼎龙乡湖溪村人。中央训练团党政研究班第八期、中央政治学校高级班、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三期,圆山军官训练团政治作战班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辎重队长,入伍生部辎重科区队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部少校副官,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兵站总监部济南兵站上校站长,军政部武昌兵站站长,第七十九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十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一0三师少将副师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少将参议,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委员。1946年起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高参兼政训室主任。同年底调国防部任政工干部训练班主任,国防部高参。1949年到台湾,1956年退役。
3、谢寿麟(1894-1976)号德徵,1894年5月生,卒于1976年10月,江西兴国五里亭凤凰村(今潋江镇)人,陆军少将,历任江西武宁县县长、江西省田粮处副处长兼第三区战时粮食管理处少将副处长。
4、张廷玉,原名张声桥,江西兴国方太乡三角村人,1906年生。毕业于黄浦军校第三期,任师政训处处长(部队番号不详),1938年12月19日在山西沁源遭日机轰炸殉国,年32岁,追赠陆军少将。
5、吕锟(1904~?)江西兴国潋江镇南门人。行政院行政人员训练班及中央训练团党政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连、营、团长,四川荣经、江苏溧水、江西新余、江西新昌等县县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宫部高参室少将高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新四军军部少将联络参谋.陆军总部第三编练司令部蟠龙师师长。1946年3月授陆军少将,1949年到台湾。
6、李继煌,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南外村人。国民党军少将,陆军五十二师少将副师长。
7、曾伯熹(1905~1939)江西兴国方太乡宝石村人。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五期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团长,第十一师少将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江西浔饶师管区少将司令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1939年冬在赣州病逝。
8、萧大钧(肖钧) 1905-1946,少将参谋长,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萧屋村人。曾任国民党军预备第六师少将参谋长,江西万安国民党江西省第三清剿区少将指挥官等职。
9、蓝铁民(1907-?),字兆吉,江西兴国长冈乡仁塘村人,1926年10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湖南步兵学校少将主任教官。
10、肖御寰(1906-)江西兴国潋江镇镇西门人,1926年10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后任国民革命军荆州宜昌师管区少将司令。
11、曾庆业(1908-)江西兴国茶岭村人,1926年10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后任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二十师第一四六旅少将副旅长兼政训处长。
12、谢清华,原名毓麟,1908年生,兴国长冈乡塘石村人。中央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第十六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六九师副师长,江西赣南保安总团副总团长,赣南师管区副司令。1946年起任整编第四十二旅副旅长,第七十八军新编第四十二师少将师长、副军长,1949年任国军第70军少将高级参谋,同年去台湾。
13、蔡壁,(1903-?) 字质纯,江西兴国社富乡社富圩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曾任二十三师少将副师长。
14、钟祥 江西兴国潋江镇花兰井人,曾任民国三十七年任装甲兵团少将参议长。
15、胡礼周 江西兴国鼎龙乡湖溪村人,黄埔四期毕业,曾任江西保安司令部、南昌警备司令部少将联络参谋,去台。
16、胡义宾(1905~1942) 江西兴国鼎龙乡湖溪村人。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五期结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第五师政治部中校主任、上校团长,第二十三师少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军第九十六师少将副师长,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豫南会战、鄂北会战。1942年所部加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入缅北作战。同年6月27日返国途中,与日军激战殉国。革命烈士
17、黄定伍 (1894-1951),又名黄定五,号才桂,兴国县潋江镇西门口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庐山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三期、中央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中央军校第十一期学员总队总队附.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特务团长,第三十五集团军预备第六师参谋长、副师长、少将师长。1946年7月退役,1951年春病逝。
18、钟铁斋(1901-1967) 江西兴国人,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广州分校)上校副官处长,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部少将炮兵高参。
19、陈泮藻(1897.11-1950)字梓屏,国民党军少将,江西省兴国县社富乡黄冈村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法国、德国,获理学硕士。曾军事委员会任北伐军政治部处长,南京中央军校高级班教官,教育部参事,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局长。1946年春去台湾后任中正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学院教授、代理院长。1950年在台北逝世。著有《药用生物学》《中国温泉纪要》《文学批评》《国学概要》等。
20、毛麟义,生于1903年,字运生,江西兴国均村乡石溪村石背毛屋人。毕业于黄浦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历任:排、连、营长,中校团副、参谋主任、中央教导总队武汉区队长、上校团长。1938年5月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率27军46师276团官兵参加兰封会战阻击日军,在河南开封、兰封与日军14师团激战,在惨烈战斗中亲自担任敢死队长与敌正面拼杀捐躯报国,与日军激战中阵亡,年35岁,追赠陆军少将。埋葬于开封县罗王火车站附近。邢军纪同志所著《黄河大决口》对毛麟义参战有专门描述。
21、肖桂荣,江西兴国潋江镇东街人,曾任福建福清师管区少将司令兼《党军周报》主编。
22、曾庆楫,兴国县鼎龙乡茶岭村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军需科毕业,曾任国防部少将督察官。
23、李世椿 江西兴国埠头乡人,曾任127师380旅少将旅长。
24、黄衍全 江西兴国潋江镇人,曾任粤、闽、赣边防游击总司令。
25、黄家吾 字省三,江西兴国潋江镇人,曾任第十战区长官司令部少将参议等职。
26、黄邦本 江西兴国潋江镇人,少将。
27、黄邦霖 江西兴国潋江镇人,1944年8月任中美合作所第一特种技术人员训练班少将总队长、少将教育长。
28、王定华 江西兴国埠头乡人,少将。
29、黄子信 江西兴国鼎龙乡人,少将。
30、李佐援 江西兴国江背乡人,少将。
31、刘华章 江西兴国潋江镇人,少将。

32、钟开泰 江西兴国鼎龙乡龙冈头人。曾任陆军炮训部暨通信署政战部少将主任。
33、黄强 江西兴国崇贤乡人,少将。
34、张志朝 江西兴国潋江镇人,少将。
35、温良(1907~?) 江西兴国人。1925年到广州,人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备团排、连长。中央警卫师特务团营长、代团长,第五十九师一七五旅上校参谋主任、参谋长.少将副旅长。1933年2月在江西与红军作战失利被撤职。1937年11月22日陆军少将。
36、胡倚云(1913-1971)江西兴国人,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军官训练班第四期(比照黄埔军校第八期),后任国民革命军南昌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37、蔡昌田(1910-1987) 江西兴国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后任台湾台南防卫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38、黄天存(1900- ?) 江西兴国国民党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47年11月24日授予陆军少将。中美合作所雄村训练班教育长、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第六团团长(1941年夏编成)、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三团团长、忠义救国军第二纵队司令。
39、胡义康(1905--?)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少将。
40、黄子祥,江西兴国鼎龙乡水东村人,联勤总部少将(在台晋升)。
石城籍:11人
上将:2人
赖世璜、字肇周,1889年出生于江西石城县屏山长溪。1908年考入江西省陆军小学,后升入南京陆军中学,民国三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步入军旅生涯,历任连长、支队长、旅长、师长等职。民国十五年率部加入了北伐之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他挥师北伐,首先攻克了赣州,然后分兵两路,一路横扫闽西,一路攻克抚州并协攻南昌,战果辉煌。随后他率部连克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并驻守江苏无锡,他所率的第十四军成了北伐军中的一支劲旅。但是,这位在北伐战争中战功卓著威望极高的将军,既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又与桂系军伐素无交往,命运注定是悲剧。1927年将介石下野东渡日本,白崇禧等桂系军阀控制了南京政府,不太亲近桂系的赖世璜被白崇禧视其为蒋介石的人马,列入了被排挤的对象。为了达到排挤赖世璜的目的,白崇禧不断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赖世璜经常率部孤军作战,而在军火、军饷上又不给予支援,造成了第十四军的战斗力明显削弱,损失严重。借机白崇禧强加给赖世璜将军一项莫须有的罪名:“克扣军饷,畏缩不前。”而赖世璜将军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铁汉,他在军前与白崇禧据理力争,并当众指责白崇禧,从而加重了白崇禧对赖世璜的仇视心理,并下定了除掉赖世璜将军的决心。1927年9月29日,赖世璜去上海治病,刘峙所部宪兵队奉白崇禧之命在火车站绑架了赖世璜将军,并关押在上海军政部四十多天,后又被押解到南京第一陆军监狱监禁。1927年12月30日,白崇禧下令杀害赖世璜,一代北伐名将,年仅三十九岁的赖世璜将军被桂系军阀杀害,制造了北伐战争中的第一大冤案。1928年国民政府为赖世璜将军平反,以陆军上将因公亡故例予以抚恤。
赖名汤(1911-1984),江西石城人。北伐名将、空军一级上将中央军校第八期、中央航空学校第二期和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陆军参谋大学。回国后,曾任国民党政府空军中队长、空军留美学员总领队、驻英国大使馆空军武官。空军第三路司令部参谋长、驻英国大使馆武官、空军总司令部情报署署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国防部”第二厅厅长、参谋总部副参谋总长、联合勤务总司令、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部参谋总长。是国民党第十届中央常委。1971年获委内瑞拉一等海功勋章。
中将1人
邓子超(1899--1951),又名德宗,字其善,江西石城县龙岗珠塘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入闽投许崇智部当兵。十三年五月五日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至毕业。其间曾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十六年,蒋介石进行清党,邓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此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江西保安十四团上校团长。1934年任江西省保安第3团上校团长。翌年参加“赣东北清剿指挥部”,曾率部于安徽省与赣皖边区工农红军作战数次。二十七至二十八年抗战爆发后,率部驻防庐山抗日,孤军奋战1年多庐山得以保全。三十年以保庐山有功,1941年迁任江西省第9区(岷山)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1942年12月调任江西省第5区(浮梁)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鄱阳湖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及三青团第三战区浮梁分团主任。随后任波阳县县长、湘鄂赣边区第2路指挥官。三十六年十一月参加石城县国大代表选举,被选为候补国大代表。1949年4月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高参。南昌解放前夕,奉江西保安副司令胡素之令,管制南昌市所有公私汽车,调配所有车辆日夜抢运军用物资至吉安。嗣后携家眷徙居赣州。1950年在赣州被捕,1951年1月于宁都被处决。
少将8人
陈方(1897-1962),字芷町,号大荒,江西石城人,诗文书画皆精,兼具政治经济之才。在政界他善于揣摩迎合蒋的意图,为蒋介石出谋划策,凭着能书善画的技巧,深厚的文字功力,其表陈屡屡得蒋青睐被采纳利用。他处理文书敏捷、周到颇受蒋的赏识和宠信。是蒋介石的贴身秘书、乃蒋的心腹干将、蒋的左右手。1946年4月之前长期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二处侍四组任少将组长(“侍从室”的核心机构之一,主管政治、经济、党务以及蒋介石急办的一些机密案件);1946年4月---1948年5月任国民政府文官处政务局长;1948年5月---1949年任总统府第二局局长;蒋介石下野,陈代写下野文告。李宗仁任代总统,陈提出辞职。李宗仁任命陈为总统府国策顾问。陈于元月底飞广州,后又赴香港,以画竹为主。1953年离港赴台湾,仍任国策顾问。但因病未能从政。陈中年后,浸淫绘事,专写墨竹。陈之写竹,尤喜酒酣挥毫,洒落参差,灵活生动。蜀人张大千至推誉为元代以后写竹之第一人。陈闲居台湾后,常与画家马寿华、郑曼青、陶芸楼、刘延涛、高逸鸿、张彀年等屡开联合画展,时称七友。陈方时称“江西才子”和“民国才子”,吴国祯先生曾赞之为“天下第一刀笔吏”。
陈以仁:江西石城人,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民党保密局华北办事处处长。
温士伟(1898—1976)字越凡,曾用名圣镛,江西石城县高田人。民国五年(1916),赴浙江任盐务局文书。翌年返赣,任省防团赣州镇守衙门司书。七年,任赣军独立军军部少校参谋。十五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部少校参谋。十四军北伐,未从军行,留任十四军补充团营长,驻赣州,兼任烟酒局局长职。嗣后入南昌将校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调独立第七师任营长。二十一年随军抵沪,驻江苏昆山。以参与“反蒋(介石)”活动,被当时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关押达一年之久。释放后,于民国二十七年,至南京陆军工兵学校普通班学习。毕业后分配至重庆中央军训部工兵处任上校科长。三十二年调任长沙第九战区工兵十四团团长。抗日战争结束,原编制撤销,入南京训练团学习。三十六年调任江西上高团管区副司令。翌年改任吉安团管区司令。三十八年任国民党二十三军少将副军长兼参谋长。同年七月去台。后任台湾东守备区副司令。1976年6月死于台湾。
温良恭:江西石城县丘坊湖口人,陆军某军部少将高参。
何 平:字中俊,江西石城县沔坊人,中央党政班十六期毕业,曾任桂军第四队总指挥部补充总队主任。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7年5月21日任少将。1938年1月28日任第七十三军第十六师师长。后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少将参谋长、高参。
赖荣升,字焰生,时年25岁,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江西石城屏山镇人,黄埔军校通讯地址为石城县屏山市邮政代办所转交。曾任福州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赖巨川 江西石城屏山镇人,曾任广西全县、永福县县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少将军需处长。
游牧民:曾用名国鑫,江西石城县城人,曾任第十三师三十八团团长、五十六师少将副师长、宁都专署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49年前往台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4: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康籍:18人
上将
卢师谛(1886—1930)字心臣,号真轩,又号锡卿,江西省南康县(今为市)唐江镇卢屋村人,1886年12月28日生于四川成都,陆军上将。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曾任四川中华革命党司令长官、中华民国军四川国民军副司令等职,是孙中山的亲信干部之一。1930年12月23日病逝于南京。应四川国民党人的请求,国民政府以国葬礼安葬卢师谛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以之陪侍总理陵寝卢师谛。1930年12月25日追赠陆军上将。
卢同佑 南康唐江人,保定军校毕业,军委会后勤部副部长、陆军中将、湖北统监部上将。
中将
卢 佐,1894年生,江西赣州南康唐江卢屋村人,保定军校第6期。时任后方勤务部副部长,1945年03月08日授予中将。
赖伟英,南康人,曾任吉泰警备司令、南昌警备司令,1947年7月22曰授予陆军中将。
赖传湘,(1904-1941),江西南康人。1926年10月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总部交际科员、上尉副官、少校科长、少校副营长、上尉连长等职。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因英勇善战,晋升第一补充师第三团指导员。1937年7月,任四十七师十八团上校团长。10月,奉命率部增援武宁,堵截日军,坚守河山圆棺材山等阵地,击退敌军多次进攻。1939年3月,该师奉命开抵黄埠岗,在金鸡山口战役中,歼敌千余。后敌军大批增援,并用飞机大炮坦克配合,向阵地疯狂进攻。他率十八团独挡阵地正面,与敌周旋,激战3昼夜,终于击退了敌人。12月晋升本旅少将旅长。第三师少将步兵指挥官、1941年5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第190师副师长。1941年9月率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指挥所部英勇杀敌。在竹山埔、梁家段地区狙击南下日军。1941年9月24日在抗倭战争第2次长沙会战中牺牲于湖南梁家塅,时年37岁。后国民政府追晋赖传湘为陆军中将。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郭礼伯(1905~?)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原名礼阳,别号君鸣,江西南康人。父从商开油行,经济中等。本县城南国民小学及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庐山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六期毕业。曾任赣军步兵团见习,驻粤赣军司令部差遣、司务长等。1921年由彭程万、李明扬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李明扬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毕业后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第一团排、连长,中央教导第二师营长,第四师上校团长,江西省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少将主任委员,江西省军管区副司令。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第一九四师副师长、代理师长,第九战区第一九五师师长,第七十九军副军长,新编第六预备师师长,军政部第十六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参加武汉会战,第二、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等。1946年7月退役,任江西省政府委员,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等。
胡翼烜,1907年生,江西南康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6期高才生,作为36师从基层提拔的一代名将,在怒江反攻中即屡...后任19军军长、第4军军长,逃台后于1950年10月调升54军军长,金门防卫中将副司令官、预训部副司令、总统府中将参军等职,1972年元月退役。
少将
吴德泽(1893~?) 别号溥仁,江西南康人。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历任陆军步兵师连、营、团长,师参谋处长。1925年到广州黄埔军校任上校战术教官。1927年随校迁南京,仍任中央军校步兵科上校战术教官。后任新兵补训旅旅长。1937年5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暂编第一军预备第六师少将师长。1946年2月退役。
谢承瑞(1904-1937) 江西南康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上校团长。 1927年10月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攻读陆军专业,1930年1月毕业。1937年时为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所部与八十七师二六0旅防守工兵学校。9日,防守淳化的五十一师败退回城,在尾追的日军第九师团的猛攻下阵地失守,遂退入光华门与八十七师、一五六师、宪兵教导二团等坚守城垣,并迫退城外日军。10日,光华门两次被突破,但入城日军均被歼灭,有少量残敌隐藏于城门洞内。遂建议组织敢死队清除残敌获准。半夜,从箭楼上将汽油桶摔到门洞口,点燃烧敌,并亲率教导二团敢死队打开城门,与从城上缒下的一五六师敢死队前后夹击,敌人悉数被歼,且俘获一人,原本抱病参战的谢承瑞为火焰灼伤。此后坚守光华门。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后追赠少将。
朱鸣刚(1907--1997)号国光,江西南康人。中央军校第7期、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1939年任陆军大学教官,1940年任军政部第44补训处参谋长,1948年任整编第78师227旅少将旅长, 1949年9月25日在新疆迪化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新疆军区炮兵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处长,兵团第22师副师长兼13团团长,兵团哈蜜管理处副处长,新疆自治区建工局顾问,新疆自治区政协常委,新疆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97年8月20日在乌鲁木齐病逝。
幸华铁(1902~1977)别号守义,又名秀凝,江西南康人。赣南中学毕业,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肄业。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辎重队队附、兵站分站主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工兵大队中校党代表,中央宪兵司令部第四团营长、团附,军事委员会干训班上校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察战区政治部宣传大队长,第十七军政训处长。第四十军政训处长.中央交通辎重学校少将政训主任,中央机械化装甲学校政治部少将主任,军委会战时干部训练团江西干训班特别党部书记长,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第九战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将代主任。1946年任第四绥靖区政治部主任。同年秋退役,当选立法院立法委员,兼任立法院交通委员会委员。1949年到台湾,续任“立法委员”。1977年1月16日逝世。
幸良模(1900~1936)黄埔军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别号范如,江西南康人。中央训练团党政班毕业。历任中央军校训练部技术教官,炮科第一中队中校队长,中央陆军炮工学校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1935年任军政部炮兵独立十团少将团长。次年秋演习中被误伤阵亡。
赖秉权,南康人,黄埔军校六期。1946年任东北行辕少将总务处长,被俘后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学校学习并派回江西任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
谢承瑞(1905—1937)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江西南康人。1930年1月法国军事院校毕业。1937年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12月率部保卫南京。9日亲率敢死队冲杀日本第九师团,战死殉国。追赠少将。
卢盛棻(1899--1935),亦作卢盛、卢盛梤、卢盛梁 , 江西省南康县(市)唐江镇卢屋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历任入伍生队见习,教导二团排长。曾任中校营长、上校大队长、军训处团长、少将参谋、少将督练官,陆军中将。 父从实业,经济中等。1914年本县塘江圩私立乐群高级小学、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1923年在江西省立第四中学任教。同年冬到广州,充中央直辖第三军司令部中尉差遣。1924年春由卢师谛(中央直辖第三军军长)推荐投考黄埔军校,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毕业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军校入伍生队见习,教导第二团排长。1929年冬任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入伍生团第二营第六连连长,第二步兵大队中校大队附、上校大队长。1935年7月病逝。
卢天鹏(1900--?)字子雄,江西省南康县(市)唐江镇卢屋村人,国民党少将。
卢 汉 南康唐江人,保定军校毕业,第三军少将旅长。
卢 铸 南康唐江人,日本帝国大学毕业,任军政府秘书长、湖北省政府委员代理省政府主席。
赣县籍:9人
赖汝雄(1903-?),国民党陆军中将。字壮威,江西赣县人。黄埔军校二期,1924年10月参加平定商团叛乱战斗,荣立二等功。1927年在著名的龙潭战役中,因功由营长升任为团长,何应钦曾称其“铁胆钢头”。1938年参加参加台庄,升任师长,1943年调升为第78军军长,1945年率78军参加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豫西(西坪)战役,打败日本木村师团长,击溃日军200余次进攻。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1948年先后被发表为第九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第六编练司令官、台湾警备副总司令等均未到职。1949年江西省政府主席方天荐其为1973年追晋陆军上将:六十年代,赖汝雄举家赴美定居。
方 天(1900-1993)国民党陆军中将。字天逸,号空如,江西省赣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工科、陆军大学十一期,“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二十五期。早年从军,自排长累升至司令官,后任军政部署长、国防部厅长、参谋次长。后转入政界,任江西省政府主席。赴台后任“国家安全会议国防计划局”副局长,“国家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后任“国大代表”,国民党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
刘秉粹(1893~?) 黄埔军校兵学教官。别字健中,赣县人。江西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历任驻粤赣军第二师连、营长,师副官长,赣军讲武学校教育长。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少校兵学教官,中校兵器教官,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少将参谋长,第一军第二十师补充团团长,中央警卫师参谋长。1928年后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中将参事。1936年11月授陆军中将,任军事参议院咨议。著有《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史实》、《东征校军的特点》等。
刘 英, 江西赣县,第3军32师师长,挂少将衔,47年11月12日河北石家庄战斗中阵亡。
吴楚山,少将。字擎天,江西赣县人。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3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70军独立33旅少将副旅长,1946年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8年10月任江西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49年8月在江西宁都被解放军击毙。
罗张(1894~1936),黄埔军校工兵科上校科长。又名顺、伯谦,别字伯骞,江西赣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日本陆军大学工兵科毕业。1926年到黄埔军校任工兵科高级教官、上校工兵科长。1930年5月任南京中央军校交通科少将科长。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任陆军大学高级教官。1936年病逝。
赖汝霖(1891~1933),黄埔军校中校战术教官。别号宇昌,别字宇苍,江西赣县人。江西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辎重科毕业。历任江西陆军第二师排、连、营、团长,赣军第一混成旅参谋长、少将副旅长。1925年秋到广州,入黄埔军校教授部任中校战术教官。1926年随军北伐,攻克武昌后任武汉中央军校步兵大队中校副大队长兼教官。1928年任第十三师参谋处长,第六军团司令部少将参议。1933年在鄂豫皖边“围剿”红军时阵亡。
徐雄士(1888-?)江西赣县人,南京中央军校上校军队教育教官,国民政府东南战时干部训练团少将副教育长。
梁逢启(1891-)江西赣县人,南京中央军校地形教官 国民政府军训部少将参事,1940年1月4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雩都(今于都)籍:9人
中将1名:
1、李志鹏(1908-1968)于都贡江镇人。国民党中将。1930年黄埔军校步兵科第五期毕业后,曾任连长、少校营长、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六中队少校分队长,第三十六师陆军步兵中校,少将旅长、师长。五十四军副军长、二十三军军长。1949年去台湾。抗战时期,历任第36师第106旅旅长、第36师师长。36师于1936年整编为德式机械化部队,由蒋介石直接控制(嫡系中的嫡系,另外还有87师和88师), 部署在京畿重地, 最受蒋介石器重与信赖,最早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式训练的部队。 1937年36师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是德式师中唯一建制完整的部队。 1938年5月参加豫东作战,在开封地区作战中毙敌千余。 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 , 9月36师在师长陈瑞河的指挥下在富金山及800高地阻击日军第2军,创下了整个抗战期间最为辉煌的战功。36师此役从万余人锐减到800人。 1940年3月李志鹏出任36师师长,赴晋东南与日军开战,首战即力克长治,掩护国军调整兵力部署。后至陕南豫西地区休整,继而南下入川,于 1941年7月进驻西昌,守卫四川。 1942年3月-1945年3月: 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本作战,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当时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的输血管,大量作战武器与药品等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战争历时3年零3月,中国政府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是抗战中国军队伤亡人数最多战场之一。 1942年3月, 36师(司令长官部直辖)奉命进入云南,作为远征军的后援。 1942牛5月中国远征军失利后撤回国,日军直入滇西,威胁昆明。36师抵达滇西祥云,在怒江东岸炸断惠通桥,肃清乘橡皮舟艇渡江的日军小部队,并构筑工事展开防御。日军在松山由进攻转入防御,双方形成对峙。 其后 36师参与腾冲光复战,仰攻高黎贡(北斋公房山口,海拔3200米,这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缅北、滇西反攻战等战役。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抗战胜利后,李志鹏任整编第四十五师师长、第二十三军军长。1949年任赣南师管区司令。1951年2月赴台湾,后赴美国。
少将8名:
1、丁翠国(1900-)于都新陂人。曾任国民党武昌行营上校秘书,宜昌行辕少将处长,中央三青团团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副处长,中央训练编审组长,济南大学教导主任,国在代表。1948年去台湾。
2、丘健(1896-1937)别名健予,于都利村人。保定陆军学校第六期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参谋主任、师参谋长。1934年进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学习,1937年毕业.“七七”事变后,任命为陆军第五师步兵第十五旅少将旅长。同年10月在四川去綦江校阅部队时因车祸殒命。
3、朱致一(1907-)于都梓山人。1930年--1935年,先后在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军班、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36年--1949年,曾任第二师参谋处长,陆军宪兵少校,军政部第三军官总队副总队长,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十三期青年团第三中队上校分队长,旅长兼参谋长,第九十五师少将副师长,中央训练团团部副主任,三青团庐山夏令营营务少将副官总队长,中央训练团赣南师管区副司令兼师长,中央训练团办公厅主任,七十五军军长,七十八军军长等。1949年去台湾。
4、李灏(1907-)于都岭背人。1926年江西省立四中毕业后,在国民党十四军任政治宣传员,副官处中尉副官,上尉参谋。1929年--1949年历任国民党于都县党务指导兼县公安局长,县游击大队少校队长,县党部干事,县政府督学、《县新闻报社》副社长,国民党南安县、上犹县特派指导员,江西保安第二十八团副团长,二十三团上校团长,赣保安第七团上校团长,江西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兼省府于北赖村特别区署区长,宁(都)于(都)瑞(金)兴(国)四县“靖共”指挥官。江西省参议员,省政府会计专员,保安公司部十八团团长,省钨矿公司顾问。于都北区区长,县参议员,县党部书记,李弥部第六编练司令部少将高参兼第八军少将副参谋长暨特务团长。1950年任第十一纵队少将司令,云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少将校阅点验组长。1954年率部从缅甸去台湾。
5、萧湛荣(1898-1969)字天琦,于都仙下乡三贯村人。省立赣州师范毕业后,在于都昌村中学当过教员和代理勤学所长,省长公署稽查义仓委员等职。后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在白崇禧部任参谋,上校主任参谋,少将主任监察官等职。1949年11月,在广西百色率部起义,被留在广西军政委员会工作。1957年5月,江西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增补其为政协委员.1969年12月17日在丰城病故。
6、陈忱天(1910-1955)于都岭背人。高中毕业后参加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班工兵科学习。曾任少尉代理排长,河南省保安十一团少校政治训练员保安处少校服务员,军委部桂林战地参训班参、团副,隶属师长,第二十七军十五师步兵干训班师部中校参谋,九十五师参谋长,、师长,三十七军干训班第六期上校兼军事教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辕官佐、上校科员、参谋主任、团副、课长、科学教官,国防部军垦组长、后勤少将。1949年去台湾,1955年病逝。
7、谢锡昌,号燧生,于都人。中央军校8期步科毕业。曾任整编30师30旅副旅长,1948年5月30日在临汾战役中于山西乡宁被俘,经教育后释放。1949年11月任国民革命军30军30师少将师长。1949年12月25日率全师官兵约7000人在四川成都宣布起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师副师长。
8.金恩庆,1943/4/6-,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人,现任中国国民党黄复兴党部主委。陆军军官学校第34期毕业、1974年三军大学陆军学院毕业、1979年战争学院毕业、1984年炮兵研究所毕业。在台湾历任军职:步兵连长、营长;郝柏村将军的侍卫官;陆军第333师炮指部指挥官;陆军第32军参谋长;陆军第333师师长和226师师长;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陆军第69军军长;“警备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等。1991年5月任军管区台东师管部司令,晋升中将。1992年3月任马祖防卫部司令。1993年任参谋本部人事参谋次长室中将次长。1995年任“国防部”常务次长,1997年任陆军副总司令。1999年1月任台湾军管区司令兼台湾海防巡防司令部司令,晋升陆军二级上将2002年2月退役,转任“总统府”军事战略顾问。2010年5月7日,接替王文燮任国民党黄复兴党部主委。
宁都籍:10人
1、中将:1人
黄镇中(1898--1950)长胜镇青茅寨人,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官。
温晋城(1890--1969)宁都县城人,东北行辕政治委员中将秘书。
2、少将:9人
刘百川(1899--1947)石上镇城头村人,青年远征军政治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任委员。
刘伟文(1900--1950)固村乡刘坊脑人,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参谋长。
李馥斋(?--1950)竹笮乡人,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官。
李调元(1885--1952)田埠乡东龙村人,军事委员会测量第九队队长。
黎明(1919--1957)东韶乡人,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参谋长。
邱楠(1916--1979)石上镇莲塘村人,国民政府驻苏联军事代表团团员兼秘书。
王文(1911--1998)长胜镇老街人,陆军第一一四师师长。
温济民(1904--)黄陂镇金坑村人,甘肃省河西警备总司令部第三处处长。
李能秀(1909--)洛口镇人,陆军师长。
大庾(今大余)籍:4人
刘云翰(1910-1981)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大庾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六十七师第一九九旅副旅长、第十一师参谋长、第十八师副师长、远征军长官部副参谋长、第十一师师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处长、厅长、辽沈战役时任新编第五军军长。平津战役时任第八十六军军长。1949年,任长沙绥靖公署南昌指挥所副主任。后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参议、工兵学校校长、联勤总司令部工程署署长、陆军供应司令部副司令等。1981年5月17日在台北病逝。
沈发藻(1904-1973)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大庾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七师副师长及师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第三分校主任、暂编第二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署长、装甲兵编练总处处长、国防部第五厅厅长、第十三兵团司令官、第四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陆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台湾防卫副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73年2月4日在台北病逝。
刘占雄,男,汉族,字清泉。1819年生江西大余人,家境贫寒,自幼失学。9岁丧父,15岁入伍。作战机智勇敢,担任军官。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师蔡迁锴团营副,在汀泗桥武昌战役中冲锋临阵,身先士卒,晋升团长。1930年任十九路军六十一一九旅少将旅长。1931年2月,十九路军调赣参加对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刘曾率部与红军多次交战,同年10月调往京沪担任卫戍。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侵犯淞沪,他率旅防守闸北河湾一线,沉着应战,灵活指挥,与部属同仇敌忾,屡败侵犯日军,坚守阵地月余。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民主政府”,刘占雄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34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后,蒋介石以现职师长军委会少将参议衔诱他倒戈,他借故去香港养病,退出军界,宁愿闲居香港,大余而不受职于蒋。 1939年冬,抗日战争进入高潮,他不计职位高低,毅然以第九集团军少将参议衔兼第六预备师第十七团团长之职,率领部队开赴广东揭阳阳坑抗日前线,半年后,由于操劳过度,肺病复发,回家乡治疗无效。于1940年8月31日病逝,终年49岁。
黄仲麟(1891--?)大余人,南京中央军校战术教官,陆军少将。
张永观 (1890~1930),别号如九,江西大庾(今江西大余县)人。曾任黄埔军校中校战术教官,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毕业。1925年秋到广州,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随军参加第二次东征,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中校兵器教官。据罗林虎调研,他还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第一军预备师补充团副团长、代理团长,北伐军南昌指挥部警备队长,江西省政府军事厅科长、参事。1930年冬病逝。
瑞金籍:4人
钟同礼(1911---199):瑞金人,他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后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要职。抗战期间,钟同礼先生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作战精神,在对日作战中光荣负伤。钟同礼先生于1949年随国民党军去台,去台湾前系赣南团管区少将副司令,在台湾曾任台东师管区中将副司令、台湾“国防部”战略顾问和“国大代表”。钟同礼先生一贯赞成两岸和平统一,为祖国统一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张少舫,江西瑞金人,(东北军张系)陆军少将、第51军一一三师参谋长。 1942年8月,日军调集一万五千余人发起第四次鲁中作战,对鲁苏战区第一一三师防区唐王山――擂鼓山一带实行“铁壁合围”。遂指挥所部与敌激战两昼夜,突出重围。1943年2月,日军2万余人发动大“扫荡”,企图寻歼鲁苏战区主力,又率部顽强抗击敌人。不久,奉命突围。在张家溜、书院山之线,遭到日军左右夹击。仓促间,率部抢占了张家溜西南城顶山,居险死守,奋力抗战。日军不断增兵,将所部800余人层层包围。激战中,歼敌数百,自己也伤亡过半。遂下令集中火力突围,并亲率敢死队员数十人冲杀于第一线,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杨遇春(1908.03—1991.05)字柳青,江西省瑞金县武阳镇杨屋前人 ,其父碧秋,在乡创螺石小学,螺峰书院, 母赖氏。杨遇春早年入读雩水旧制中学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农专肄业一年,投入陆军第四军随营学校,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独立第七师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父病故,回乡奔丧期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杨擅长游击战术,在闽西一带扩充队伍,历任红12军独立第七师第一团代理团长,12军34师101团团长,彭杨学校第一大队队长,1931年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4月兼闽西军区汀连清宁指挥部分部指挥,5月任红12军35师师长,10月任苏区建宁模范少年先锋师师长,1933年任福建军区建泰黎红军独立师师长,6月任粤赣军区第2军分区独立团团长,同年枪杀政委高传遴后投靠国民党军第56师旅长桂振远,任第五十六师师部参议、后任闽粤赣三省总中将薪高级顾问,参加对红军第五次“围剿”,1934年调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中将薪参议,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招抚特派员公署参谋长、武昌行营参议,同年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1936年任重庆行营参议,1937年任军委会中将待遇参议。后任第十九集团军游击副总指挥,旋改为江南挺进军总指挥部,并代总指挥职务,在苏浙皖边区建立抗日基地,1938年7月调为江西全省游击副总指挥兼第九战区庐山地区指挥,赣保两个团,固守庐山,抗击日军,血战达十一月之久,歼灭日寇4300余人,伤敌700余人,缴获枪械580余件、大炮5门及一大批物资,获云麾四等勋章和光华甲级奖章等,旋兼任赣九区、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及区保安司令、第一次长沙会战时任第九战区第一集团军第2挺进纵队司令,后任第九战区高参,1941年参加军统,兼任财政部缉私暑江西省缉私处处长,1943年任军委会别动军第四纵队指挥,1945年调任军委会别动军第二纵队指挥官、交警第二总队总队长、10总队长。1946年春调任第二绥靖区第二处处长,1948年任交警第三旅旅长,第17兵团交警5师师长,率部于北宁路,塘沽一带与解放军作战,后调防浙赣路,任第十二旅旅长兼任浙赣护路司令,1949年2月5日曾在鄞奉公路一度被中共游击队俘虏,退往福建泉州,兼任福建泉州戒严司令,10月去台湾任“国防部”少将参议,1951年八月任“国防部总政战部”第六组少将组长,1955年调任台湾省保安警察第一总队总队长,1964年9月年升任台湾省政府警务处副处长,1977年升任内政部警政署副署长。先后获颂云麾四等勋章,干城,光华甲等奖章,忠勤勋章,胜利勋章多座,一等一,二,三,级警察,奖章多座,1977年退休,1991年5月病故于台北。妻余梦鸣、谢曼平,子六人,女三人。
袁九鹏(1902—1996)字肇南,国民党员,江西省瑞金市万田龙溪人,赣州四中毕业,考取陆军军校潮州分校。学成后,初任北伐军赖世璜十七军排长,在赣州战役中以一排兵力,巧夺天竺山,俘军阀百余人枪,擢升赖军一师三团十连上尉连长,后入中原,沿津浦路北上,血战临沂山区,斩阵夺旗,屡战屡胜,北伐军攻克天津、北京后,十四军改编为陆军第五师,驻上海,袁九鹏升任副团长。期间,曾赴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结训后,任国民党军江西省教导大队总教官,迁保安第二团中校团副,旋任十四团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袁九鹏率十四团赴浙江乌龙山抗击日军,参与浙赣线会战,死守钱塘江北,与日军背水作战。抗战胜利,袁九鹏调回江西省保安司令部任编练科长。1948年春,袁九鹏调江西第七行政区任保安副司令,旋接任保安第三团团长。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江西全局。10月,袁九鹏遣人回乡招募袁氏子弟数百人,自编一营。江西保安第一师改为五十六师后,袁九鹏任师长,退往浙江舟山群岛,与人民解放军对峙。1950年夏,舟山全岛解放,袁率余部退往台湾。去台湾后,任第六十七军副军长、“国防部”高参。1963年退役。1996年11月28日病逝于台北。
崇义籍:1人
陈大庆(1905-1973)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江西崇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北伐。汤恩伯的亲信将领,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第四师师长、新编第二军军长、第二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73年8月在台湾病逝,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龙南籍:3人
王升,字化行。1917年10月28日出生,江西省龙南县人,国民党籍。陆军官校第十六期毕业,中央干校研究部第一期结业。 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视导员,三青团江西支部组训组组长,赣县政府军事科科长,青年军第208师政工处上校科长,蒋经国秘书,国防部政治局少将司令,政工干部学校副教育长。1960年至1975年任总政战部副主任,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975年4月升任总政战部主任。1979年3月任中华战略协会副理事长。1983年任联训部主任,后任驻巴拉圭“大使”。1991年10月返台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92年7月成立促进中国统一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任董事长。 1957年当选国民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1969年起当选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76年12月当选第十一届中央常务委员,1984年退出中常委。1993年被聘为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2000年5月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刘仲荻(1906-1960)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龙南人。1924年投身军旅,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连长、营长、团副。1928年后赴日本、意大利学习军事。回国后在钱大钧、蒋鼎文等部任职。1948年任国民党粤湘赣边区“剿总”副总指挥。1949年任陆军第三十三军军长。后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60年12月20日在台北病逝。
谢恺棠(1910-)江西龙南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曾任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51师152团团长,第51师少将师长。
上犹籍:1人
尹迪潢,字伯膺,上犹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是江西军务部军训课员,都督府副官,云南陆军第四军司令部参谋,少将军寓,总监皖赣湘禁烟监察使,江西省参议会参议员,议叙中将衔。”
会昌籍:2人
周维纲,会昌人,从江西起义到参加武昌首义之战,1936年2月5日国民政府令为陆军中将。1941年接任厅长职。
曾启亚,(1909--1983)少将。江西会昌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步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4期毕业。曾任陆军步兵学校教官,第4集团军第45师133团团长,中央军校南宁分校特种炮兵总队教育主任兼总队长,1936年任南宁防空指挥部主任,抗战爆发后任第11集团军总部参谋处上校副处长,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1940年任军训部步兵监少将副监,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部训练署处长,1949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第5工署少将署长,同年12月在云南曲靖参加起义。建国后南京军事学院军事研究员兼外国战史教官,江西省南城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委员。
信丰籍:1人
曾宪熔,江西信丰人,少将。
寻乌籍:1人
邝振翎(1885-1932) 江西寻乌人,南京中央军校少将政治总教官。
赣州(章贡区)籍:1人
胡锟,少将。字善金,江西赣州人。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曾任整编第49师26旅少将旅长,1946年8月在苏中战役中被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23: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之外散居地区的客家籍将军

共和国开国将领:
朱德,开国元帅,四川省仪陇县人(祖籍广东韶关),曾任红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陈明仁,开国上将,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人(祖籍广东龙川),曾任华中“剿总”副司令、武汉警备司令兼第29军军长、第1兵团司令,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

杨勇,开国上将,湖南浏阳县文家市人(祖籍广东梅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志民,开国上将,湖南省浏阳县高坪区西坑村人(祖籍广东梅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委,中央军委委员。

唐亮,开国上将,湖南省浏阳县人,曾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兵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委员,政治学院院长、政治委员。

朱良才,开国上将,湖南汝城县人,曾任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李天佑,开国上将,广西临桂人,曾任广州军区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

张震,开国中将,1988年授上将军衔,湖南省平江县人(祖籍广东平远),曾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东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邱创成,开国中将,湖南省平江县人(祖籍广东蕉岭),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张经武,开国中将,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西藏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张翼翔,开国中将,湖南浏阳张坊镇人,曾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

张藩,开国中将,湖南浏阳张坊镇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委员,华野第11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9军政治委员,南京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饶子健,开国中将,湖南省浏阳县三口乡官冲村人,第九兵团军长,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汤平,开国中将,湖南浏阳张坊小河乡潭湾村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张国华,开国中将,江西永新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政委,中央军委委员等职。

钟汉华,开国中将,江西省万安县涧田乡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

王辉球,开国中将,江西万安芙蓉镇雁塔村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委员。

王宗槐,开国中将,江西省万载县人,曾任第十九兵团军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

黄荣海,开国少将,江西省万安县涧田乡人,曾任43军军长、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赖春风,开国少将,江西省宁冈县(今属井冈山市)人,曾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北京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何志远,开国少将,湖南浏阳张坊镇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政委,山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张廷发,开国少将,福建沙县夏茂镇人,曾任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顾委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李贞,女,开国少将,湖南浏阳人,曾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新时期解放军将领:

张海阳,湖南平江人,上将,曾任第27集团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政治委员。

张小阳,湖南平江人,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张宁阳,湖南平江人,少将,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

张连阳,湖南平江人,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军代局局长。



补充内容 (2023-10-27 15:31):
邓华 ,湖南郴县人,祖籍广东惠阳,开国上将,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补充内容 (2023-10-27 15:35):
张经武,开国中将,湖南炎陵县人,祖籍广东兴宁,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西藏军区政委、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9: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